书城历史史记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0566800000005

第5章 报殽之役(节自《秦本纪》)

【《秦本纪》导读】

秦国,在春秋时期仅为众多诸侯国中之一小国,在战国时期则为“七雄”之一。《史记》体例,诸侯国只列“世家”,为何秦国却列入“本纪”?这是因为司马迁看到了秦国在诸侯国中的特殊地位。秦国的霸王之业,显于穆公、孝公之时,成于昭王、襄王之代,到庄襄之世,已灭掉二周,置为三川郡,这是后来秦始皇吞并混一而称帝号的坚实基础。如果将秦国列入“世家”,那么前有《秦始皇本纪》,后边才有《秦世家》,先后颠倒,更为不伦不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对《史记》的编排大致上有一个体例,却不拘泥,显得灵活多变。

由于秦国后来统一天下,所以关于秦国的史料是保存得较为完整的,这为司马迁撰写《秦本纪》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此篇之前的几篇“本纪”都有凑合之处,而此篇文字上佳,叙述连贯周详。

【原文】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郑人有卖郑於秦曰:“我主其城门,郑‘可袭也’。”缪公问蹇叔、百里奚[1],对曰:“径数国千里而袭人,希有得利者。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不可。”缪公曰:“子不知也,吾已决矣。”遂发兵,使百里奚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将。兵行日,百里奚、蹇叔二人哭之。缪公闻,怒曰:“孤发兵而子沮哭吾军,何也?”二老曰:“臣非敢沮君军,军行,臣子与往,臣老,迟还,恐不相见,故哭耳!”二老退谓其子曰:“汝军即败,必于殽厄矣[2]!”

三十三年春,秦兵遂东,更晋地,过周北门,周王孙满曰:“秦师无礼,不败何待?”兵至滑[3],郑贩卖贾人弦高,持十二牛将卖之周。见秦兵,恐死虏,因献其牛曰:“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守御备,使臣以牛十二劳军士。”秦三将军相谓曰:“将袭郑,郑今已觉之,往无及已。”灭滑。滑,晋之边邑也。当是时,晋文公丧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丧破我滑。”遂墨衰绖[4],发兵遮秦兵于殽,击之,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虏秦三将以归。文公夫人,秦女也,为秦三囚将请曰:“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归,令我君得自快烹之。”晋君许之,归秦三将。三将至,缪公素服郊迎,向三人哭曰:“孤以不用百里奚、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子其悉心雪耻,毋怠。”遂复三人官秩如故,愈益厚之。

三十四年,缪公于是复使孟明视等将兵伐晋,战于彭衙[5]。秦不利,引兵归。三十六年,缪公复益厚孟明视等,使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取王官及部[6],以报殽之役。晋人皆城守不敢出。于是,缪公乃自茅津渡河[7],封觳中尸,为发丧,哭之三日,乃誓于军曰:“嗟,士卒,听无哗,余誓告汝。古之人谋,黄发番番则无所过,以申思不用蹇叔、百里奚之谋[8]。故作此誓,令后世以记余过。”君子闻之,皆为涕曰:“嗟乎!秦缪公之与人周也[9]。卒得孟明视之庆。”

【注释】[1]蹇叔:秦穆公大夫。百里奚:春秋时秦国大夫,原本虞人,字井伯。少时家贫,流落无偶。曾到齐和周,都不被应用。后来回虞,事虞做大夫。他知道虞将要亡国,便不谏而一走了之。到了秦国,秦穆公用他做陪嫁的人,他认为这事很耻辱,便逃到了宛,被楚国一乡野之人抓住。后来,秦穆公听说百里奚很有才干,便用五头羖羊皮将他赎回,拜为相。他相秦七年,使秦成就霸业。人们称他为五羖大夫。[2]殽:山名,在今河南洛宁县北。[3]滑:古代一小国名,在今河南偃师县。[4]衰绖(cuīdié):古代丧服。[5]彭衙:地名,故城在今陕西白水县。[6]王官:地名,故城在今山西武乡县南。部(jiāo):通“郊”。春秋晋地。故地在今山西省南部。[7]茅津:渡口名,即现在的大阳渡,位于黄河北岸,山西平陆县南。[8]番番(pó):即皤皤,形容白头发。意指蹇叔、百里奚的头发白中夹黄。申思:即反复思量。[9]周:即周到、周全。

【译文】三十二年的冬天,晋文公死去。有一个出卖郑国给秦国的郑国人对秦国说:“我是管郑国城门的,你们用兵来袭击,便可夺得郑国。”秦穆公将此事拿去询问蹇叔和百里奚,二人回答说:“经过几国的地方和几千里路程,带兵去袭取别国,很少有得到便宜的。而且,郑国人自己能出卖郑国,那么,你怎知我国的人不也把我国的情形去告诉郑国呢?这件事是万不可做的。”穆公道:“你们不知道呵,我已经决定了!”于是,就调兵遣将,叫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做了将军。兵马开拔那天,百里奚和蹇叔二人嚎啕大哭。缪公听了,愤怒地说道:“我发兵,你们却哭阻我军,这是为什么呢?”二位老人说:“我们不敢拦阻你发兵。兵去了,我们的儿子也一同去的。我们年纪老了,倘若他们回来得迟,恐怕我们不能和他们相见,所以痛哭。”退下后,二位老人对自己的儿子说道:“你们的兵如果打败,必定在殽那个地方。”

三十三年的春天,秦兵向东进发,经过晋国之地,走过周朝国都的北门。周朝有个王孙满,见了说:“秦国的军队无礼,必败无疑。”兵到滑的地方,郑国有个做生意的人名叫弦高,牵了十二头牛要到周朝去卖,看见秦兵来了,害怕自己被捉去弄死,就把牛统统献给秦兵,说道:“听说你们秦国将要来伐郑,郑国的君主很认真的修筑城防,守在那里,预备和你们开战,叫我把这十二头牛先犒赏你们的兵士。”秦国的三个将军面面相觑,说道:“我们要去伐郑,郑国已经知道了,就是去,也无利。”于是,就把滑灭掉。滑是晋国的边城,而且这时候晋文公刚死尚未安葬。晋太子裹公愤怒道:“秦国欺我孤儿,乘我有丧,来打我的属国滑。”于是,他把白孝服染成黑色,发兵至殽,拦击秦兵。打了一仗,竟大破秦兵。秦兵没一人能逃脱,三位将军也被俘获。晋文公的夫人是秦国的女儿,便替三个囚将请求道:“秦穆公恨这三个人到了极点,我想还是放这三个人回去,让秦国君王自己烹杀他们解恨吧。”晋国君应允了她,便归还秦国三将。三位将军回到秦国,秦穆公穿起素服在城外迎接,对着三人哭道:“我因不听百里奚、蹇叔的话,使你们三人受辱,你们有什么罪呢?你们应该一心一意地雪耻,不要荒怠!”仍恢复三人从前的官职,而且待他们更加优厚。

三十四年,秦穆公又差孟明视等带兵伐晋,在彭衙的地方交战。秦兵不利,引兵归去。三十六年,秦穆公又格外优待孟明视等,再次差他们带兵伐晋,等他们渡过了黄河,便把渡船通通烧掉,表明誓死不归的决心。战争开始,大败晋军,夺得晋国的王官和部两处地方,以此报了殽败之仇。此时,晋人都牢守着城,不敢出来。秦穆公就从茅津渡口渡河,掩埋殽地之尸,替战死者发丧,连哭了三天,并对军士发誓道:“唉!将士们,听我说,不要喧哗,我赌咒发誓告诉你们,若是从前我听了百里奚、蹇叔的话,那就不会有过错。因此,我反复思量,不用百里奚、蹇叔的计谋,以致弄到这般地步。所以,我做了这篇誓文,让后人记着我的过失。”那些正人君子们听了缪公这样的罚咒,都流着泪道:“唉!秦穆公待人这样周到,所以最终得到孟明视为他报复了殽之辱的成功。”

【鉴赏】本文明写秦穆公报殽败之耻,取得胜利,暗写秦穆公侵掠他国的野心和“厚将”、“知错”为己用的虚伪面目,同时亦表现了百里奚、蹇叔为国公忠谏阻的老臣形象。文章分三段:

(一)起兵伐郑。因有郑人卖郑于秦,秦穆公以为是伐郑的大好时机。但受到老臣蹇叔、百里奚的谏阻,认为经数国千里去“袭人”,少有得利的。同时,秦国也可能有人将伐郑的消息告诉郑国。但秦穆公一意孤行,虽蹇叔、百里奚进行哭谏,亦不听。这里,既写出秦穆公的霸道,又显现了蹇叔、百里奚的忠耿,以及他们对秦军必败于殽的预见。

(二)殽之败。先引周王孙满的话,指出“秦师无礼,不败何待?”二写弦高献牛,假托郑君之意,告知郑已有准备。三写秦军灭滑,激起晋怒。四写晋襄公于觳大破秦军,虏秦三将。五写晋文公夫人(秦女)请放秦三囚将。六写秦穆公郊迎和厚待三败将,以此收买军心。真是一波三折,环环相扣,令人目不暇接。

(三)报殽之役。三十四年,彭衙之战,秦不利。三十六年,秦穆公更加厚待秦将孟明视等,伐晋之时,“渡河焚船”,断秦军退路,得以报殽之辱。此时,秦穆公渡河,假惺惺地为战死的将士发丧,并发誓言“过”。这里,将秦穆公的虚伪面目揭示得淋漓尽致。因为既知有“过”,何必一二再地伐晋全文叙事清晰,情节曲折。通过秦穆公的言行,将其狠毒、阴险、虚伪之性格展现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