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诗词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0579900000072

第72章 清朝卷(11)

【鉴赏】姚燮(1805~1864),字梅伯,号复庄,浙江镇海人。道光时举人。精戏曲、音乐,善画墨梅、工诗词。他的诗多反映民间疾苦与歌颂反侵略斗争的爱国将领、英雄人物,著作甚多,主要有《复庄诗词》等。这一首诗写他暮年失意的悲凉之感。“凄凉一棹江湖去,栗烈残年风雪飞。”描写诗人晚年孤苦凄凉,年华无多,如一只小船飘流江湖,度此残生。暮年之凄苦,风雪交加,集于一身,风雪残年的苦况何等深切。“凋落故人如木叶,长天寒鸟向谁依。”描写亲朋故旧已如秋天的落叶般飘散了,自己犹如广阔的长天中的一只寒鸟无依无靠。这一首诗用比喻手法,含蓄凄婉地写出了自己晚年孤苦无依的境况。

【原诗】凄凉一棹江湖去,栗烈残年风雪飞。凋落故人如木叶,长天寒鸟向谁依虎卒未去虎隶来,催纳捐欠声如雷

【出处】清·郑珍《经死哀》

【鉴赏】郑珍(1806~1864),字子尹,晚号柴翁,贵州遵义人。道光时举人。曾任荔波县训导。通经史训古之学,也工诗,其诗宗盛唐,部分作品反映民间疾苦和官吏暴行。风格奇崛,艰涩,著有《巢经巢集》等。这一首诗是诗人晚年所写的乐府诗中的一首,作于咸丰十一年。标题中的“经”是上吊、自缢的意思,“经死哀”就是哀悼上吊身死的人。诗的大意是:官府派出去催讨欠捐款的差役,如狼似虎,一批接一批。第一批还未离开,第二批又到了。他们喝斥之声如雷鸣般吓得欠捐款的人心惊胆颤,失声痛哭。欠捐款的老翁因无钱缴纳,被这虎狼之声威吓,只好上吊自杀了。差役向长官报告这一件事,长官咬牙切齿,愤怒地喝斥道:“我不要他们的命,只要他们的银钱,如果认为死了就能减免捐欠,那么所有的人都会为了逃避捐欠去寻死。恐怕这全县之内就没有一个活人了!”立即命令差役把死者的儿子捉来,先打一百棍打得皮开肉绽。并且说这儿子是不孝之子,不缴欠款,逼迫老父上吊而死。现在赶快交一百个钱上来,才能放下老父的尸体去埋葬。儿子告贷无门,只好卖掉赖以居住的房屋,几经周折,好不容易凑足一百钱,待解下父亲的尸体时,已经开始腐烂了,蛆虫都爬出来了。这里才掩埋了老父,附近又有几家人因交不出所欠捐款而上吊自杀了。此诗用白描的手法,反映了凶暴、贪焚的官府横征暴敛搜刮民财,逼死百姓的滔天罪恶。他们丧尽天良地利用统治机器,任意宰杀百姓无所不用其极。捕快差役,肆意抢掠百姓而不受处罚。特别是野蛮的满清统治者,更是残暴凶狠地对待被征服的汉人,任意贱踏,屠杀。他们的兽性主宰着他们的灵魂,视汉人如牛马,任其驱使。在清朝统治中国的二百多年里,是中国最黑暗的年代,中华民族的子孙悲惨地过着地狱般的日子。

【原诗】虎卒未去虎隶来,催纳捐欠声如雷。雷声不住哭声起,走报其翁已经死。长官切齿目怒瞋:“吾不要命只要钱!若图作鬼即宽减,恐此一县无生人?”促呼捉子来,且与杖一百:“陷父不义罪何极,欲解父悬速足陌!”呜呼,北城卖屋虫出户,南城又报缢三五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出处】清·洪秀全《剑诗》

【鉴赏】洪秀全(1814~1864),原名火全,亦名仁坤,广东花县人。太平天国领袖;通诗文。出身农家,生活贫困。7岁入私塾,16岁失学,助父耕田。18岁受聘为本乡塾师。曾几次科举,均失意。后创立“拜上帝会”,进行革命活动。1851年发动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称天王,定都天京(今南京)。1851年在清军的围攻中病故。他的诗文多宣传革命思想,抒发革命壮志。风格豪放,寓意深刻。著作多散失,现存诗仅十余首。这一首诗,第一二句“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是描写作者要用武装来推翻腐朽的满清王朝,四海为家,以革命为目的,自己也乐在其中。第三四句“擒尽妖邪归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是描写要把残害中华民族的妖魔鬼怪(指满清政府),全部收在天罗地网中加以铲除。第五六句“东西南北敦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是描写作者展望将来消灭了祸国殃民的满清政府后,四面八方的人民都会拥护太平天国,团结在天国的旗帜下,高奏凯歌,响彻云天,日月星辰将为之大放光芒。最后两句“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统乐如何!”描写太平军扫除了满清妖孽。天下统一,建立农民政权,人民安居乐业。黑暗的社会,已变成一片光明,虎啸龙吟,生机勃勃的太平景象。这一首诗气势磅礴,字里行间充满革命领袖的雄心壮志,坚信革命一定成功,满鞑子统治中华民族的黑暗时代必定要结束,阳光灿烂的太平盛世必将到来。

【原诗】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擒尽妖邪归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东西南北敦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统乐如何可信今夜秦淮月,有人相对数归期

【出处】清·王孟端《讽友》

【鉴赏】这是一首讽喻友人是一个喜新厌旧、移情别恋的负心男子,同情感情真挚的痴情女子。“新花枝胜旧花枝,从此无心念别离。”作者用花枝比喻秦淮河的青楼女子,友人是位攀花折柳之人,有了新欢,就抛弃了旧友,一点也不思念过去的情人。“可信今夜秦淮月,有人相对数归期。”意思说:相信秦淮河边,朦胧的月色下,一位痴情的女子,还在苦苦等待她的心上人什么时候再来相聚。负心的男子,是无情无义的,把自己迷恋过的女子视作野草闲花,一旦有了新欢就把过去的女人抛弃了。而女人则是感情丰富,重情义的人,这就是多情反被无情误,导致了空闺寂寞,愁肠百结的痛苦生涯。

【原诗】新花枝胜旧花枝,从此无心念别离。可信今夜秦淮月,有人相对数归期。

城外五更课妇子,城中日高人未起

【出处】清·易佩绅《城外谣》

【鉴赏】这是一首歌谣体的七言诗。诗以城里与城外的作息饮食相对比,反映了清朝政府的黑暗统治下,城乡之间的差别,官与民的差距是如此之大。“城外五更课妇子,城中日高人未起。”描写清政府连年征兵,农村的丁壮都抽去当兵了,只剩下老人、妇女、儿童,辛苦地耕种农田。城中的人,大部分是满清贵族和经商的人。城外的妇孺,天才五更就辛勤地去种地,为的是要交官府的捐税,而城内的官吏、富人在太阳已升起老高了还未起床。“城外煮糜和草根,城中列肴厌鸡豚。”写城外的农人脸朝黄土背朝天,起五更睡半夜,辛苦种得的粮食都让官府搜刮去了,自己煮稀粥还要加上草根野菜,而城内的酒筵上还嫌鸡鸭鱼肉太油腻要吃山珍海味。“城中城外远相去,何况高官与黎庶!”这两句是说城里城外有这么大的差距,更不要说当大官的与百姓的差距了,将是更大,城乡之间,官民之间的差别,是历来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城里人的奢侈,是城外人辛苦的劳作提供的,城外人的贫穷是城里人的剥削造成的。官府靠权势,利用手中的专政工具,任意派捐款,搜刮抢掠农民的劳动成果。商人则靠投机,心黑剥削农民,把平民百姓的钱赚入自己的腰包而富起来。

【原诗】城外五更课妇子,城中日高人未起。城外煮糜和草根,城中列肴厌鸡豚。城中城外远相去,何况高官与黎庶庙堂守中立,民命等鸿毛

【出处】清·沈汝瑾《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