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十大古典悲剧故事
10593400000025

第25章 桃花扇(4)

侯方域自头一年夏便随高杰北上,移防开封、洛阳,战火连绵不断,也是半年多了。果然不出史可法所料,一到河南,高杰便与睢州镇将许定国发生了矛盾,原来,这个许定国也是个卖官鬻爵、中饱私囊的昏官。他自称手下雄兵十万,等到高杰检阅时,才发觉全是些老弱残疾,其中很多还是临时拉来充数的百姓,许定国一直在用虚报兵额的办法,冒领军饷,假公肥私。高杰见此光景,大发雷霆,竟不顾“强龙不压地头蛇”的古训,狠命把许定国责骂了一顿,因此,许定国对高杰恨之入骨。

这一日,许定国与手下人设下计谋,邀请高杰进睢州城饮酒,预备席间以放炮为号,取高杰首级。侯方域料到许定国此举其中有诈,再三劝阻高杰勿要自投罗网,可是高杰自恃威名盖世,傲慢地说道:“即便是黄、刘三镇,也对我甘拜下风,许定国不过走狗小将,有何等本领,倒教我防备他起来!”便带上一队亲兵应约而去。

果然,饮宴之间,炮声一响,刀斧手从暗中杀出,把高杰和所带亲兵杀个净光。许定国怕高杰手下大队人马前来报仇,索性派人带着高杰首级,献与清军,然后又领清兵连夜踏冰渡河,把高兵杀得大败。

侯方域见大势已去,无奈何,只得匆匆带上几个贴身仆人,取水路逃往南京。一路走来,到处烽烟滚滚,战火频频。这晚,当船行至吕梁滨一带时,风浪大起,船行不动,只得在一处泊船之所,停靠下来,准备风停再走。侯方域半躺在船舱里,想起了香君的诸种好处,恨不得插翅飞回媚香楼,重温旧梦。侯方域在这里想心事,邻船船舱中,一男一女则絮絮叨叨,半夜未停。侯方域突然听出那男子的声音,好似苏昆生,妇人的声音也颇耳熟,侯方域急忙冲着隔壁冒昧地大喊一声:“苏昆生!”

那男子果然应声道:“哪个唤我?”

侯方域喜出望外,急忙冲出船舱,苏昆生也迎了出来。

“原来是侯公子,我正到处找你,不料在这里相遇,谢天谢地!”苏昆生高兴万分,继续说道,“快过船来吧,这里还有一个老相识呢!”

侯方域走进对船舱内,只见香君的干娘贞丽站在那里掩面抽泣。

侯方域惊问道:“贞娘如何到此?我的香君又在哪里?”

“唉,一言难尽呢……”贞丽泣不成声,便把香君的遭遇从头哭诉了一遍,苏昆生接着把那柄鲜血染成的桃花扇交给方域,方域早已哭得泪人一般。待心情稍稍平静后,侯方域又问二人如何流落至此。

原来,李贞丽被逼嫁到田仰家后,田仰的大老婆是个十分悍妒的妇人,当夜便命几个老妈子把她揪出洞房,痛打一顿,然后又逼田仰将贞丽赶走。田仰无奈,便把贞丽赏给帐下一位老兵。这位老兵常常乘“报船”到沿河一带递送文书,这天傍晚,老兵上岸送信未归,李贞丽在船上突然听到河里传来高呼“救命”的声音,只见一个老汉拼命在水里挣扎,贞丽心善,忙请船夫把落水之人打捞上来,不料竟是苏昆生。

苏昆生那日辞别香君后,便骑上毛驴往河南来,到了吕梁滨时,正好碰上一伙溃逃的败兵。几个败兵见他一个孤老头子,不容分说,便把他拉下毛驴,扔进河里,然后抢过驴子,扬长而去。可怜年事已高的昆老先生危急时刻还不忘香君的重托,唯恐河水打湿扇子,竟把包袱顶在头上,在冷水中挣扎半日,多亏贞娘相救,否则早溺死在水中了。

三人邂逅相遇,悲喜交集,一夜长谈,不免一阵辛酸,一番感叹。

次日清晨,侯方域和苏昆生含泪辞别了贞娘,一同往南京来。到南京时已是三更时分,二人在旅店住了一夜。

第二天一大早,侯方域便留下昆生照看行李,独自一人急不可耐地来到媚香楼。进了大门虚掩的院子,只见树上黄莺啼鸣,紫燕飞转,满地芳草凄凄,苔藓片片。

侯方域心想,香君定是春眠未起,何不悄声上楼,看她醒来如何惊喜,便轻声走上楼梯。到了楼上,顿觉景物全非,一座梳妆绣楼四壁挂满了字画,几案上边摆满了丹青笔墨。侯方域心下疑惑,莫非香君为我守节,不肯做那青楼生意,故而留心丹青,聊以排遣春愁。再来到香君卧房前,却见门扉紧闭,一番久无人住的光景。正在吃惊,一位陌生中年男子推门进来,见到侯方域,惊问道:“你是谁,怎么擅自上我寓楼?”

侯方域反问道:“这是俺香君的妆楼,你怎么住在这里?”

“我是画士蓝瑛,兵科杨龙友是我的老朋友,是他送我暂寓此楼的。”

“原来是蓝田老,小生一向久仰!”

“请问您尊姓大名……”

“小生乃河南侯朝宗,也是龙友故交。”

“哎呀!文名震耳,今日才得幸会。请坐请坐!”蓝瑛惊道。

侯方域还未坐稳,就急忙问道:“请问田老,香君到哪里去了?”

“听说被选入宫了。”

“怎么?”侯方域吃了一惊,“她被选入宫了?几时去的?”

“这倒不知。”蓝瑛摇了摇头。

方域想起当时定情之日,桃花盛开,映着簇新的一座妆楼;今日重来,又值桃花盛开,不料却人去楼空。对景触情,侯方域不禁泪流满面。这时,杨龙友正好来探望蓝瑛,见侯方域在此,也是一惊。侯方域把别后的情况对龙友细讲了一番,又问到:

“香君几时进宫的?”

“正月初七被选入宫的。”

“何时才能出来?”

“唉,遥遥无期啊……”

“那我只好在此等她了。”

“此处有何留恋,侯兄还是另寻佳丽吧!”杨龙友忧心忡忡地劝道。

“香君对我如此忠贞不二,我怎忍心负约呢?先得到她一点消息,再走也放心呀。”

这时蓝瑛刚好为锦衣卫仪正张瑶星先生画完一幅《桃源图》,便想请方域题咏几句,为画生色。方域略微一想,提笔挥毫而就:

原是看花洞里人,重来哪得便迷津。渔郎诳指空山路,留取桃源自避秦。

杨龙友细读一遍,看出诗中对自己有微怪之意,慨叹一声道:

“侯兄,还是不要埋怨了。实不瞒你,当今马士英、阮大铖当道,专以报仇雪恨为能事,我虽是他们的至亲好友,但也不敢当面直谏。正月初七那日,恰好唤着香君为酒席唱曲斟酒。香君的脾气你是知道的,她不但拒绝使唤,还手指马、阮一场好骂。亏得我在旁边劝了马士英几句,她才免遭毒手。现在选入内宫,总算保全性命。侯兄虽急于见到香君,但阮大铖一直对你耿耿于怀,伺机报复,你还是先到别处躲避一下吧。”

侯方域谢过了杨龙友,回到住处,对苏昆生把香君的遭遇讲了一遍,又提起马、阮之党四处搜捕东林、复社诸君子之事。二人决定先离开南京,到宜兴好友陈定生处暂且躲避一下,然后再慢慢打听香君的下落。

次日一大早,昆生与侯方域便匆匆离开了旅店,走到大街上,路过蔡益所书店,忽见门口廊柱上贴着新选书文的封面广告,上面醒目地写着:“复社文开”,下面还有一行小字:“陈定生、吴次尾两先生新选。”侯方域偶见两位老友的名字,一阵惊喜,心想:这个书店,定生、次尾常常来寓,何不进去一问?便走进书店,向老板打听。不出所料,老板告诉侯方域二位先生正在后院选编文章,侯方域和昆生便高兴地进了后院。

说来也巧,阮大铖最近新任兵部侍郎,弘光皇帝特赐蟒袍玉带,喜得他得意忘形,不可一世。这天他忽然心血来潮,要到这条街上拜访几位同党,并吩咐手下人不必打道,尽着老百姓来瞧,以显他骄奢淫逸的雄风。

路过蔡益所书店时,阮大铖一眼便瞅见封面广告上的“复社”字样,立刻命长班揭下来,仔细一看,暗想道:哼!复社乃东林后起,朝廷正在捉拿,还敢留他选书!便命人传来店老板审问。店老板吓得筛糠一般,分辩道:“与小人无关,相公们自己愿来的,现正在里面选书哩。”

阮大铖一听吴、陈两位仇人俱在后院选书,顿时一阵狂喜:国子监挨打之辱,今日终于可以报仇了。于是一面派人把书店团团围住,一面吩咐长班速速通知锦衣卫前来捕拿。三位公子便这样不明不白地被抓走了,阮大铖听说侯方域也在里面,更是喜出望外。

陈、吴、侯三人被押到锦衣卫受审,审问官是仪正张瑶星先生。这位张瑶星是个正直之士,素恶魏党。前几日,阮大铖一手炮制了“周、雷”案件,把东林党中颇有名望的礼部主事周镳,按察副使雷祚,定为“逆党”,逮捕入狱。张瑶星深知其冤,但马、阮必欲置之于死地,因此,张瑶星自恨爱莫能助,但又不忍眼看忠义之士被屠戮,便想辞官归隐,以明志向。正踌躇间,忽闻又有三名“周、雷”同党被抓获,候他审问定罪。

张瑶星审了半天,才知所谓三名“逆党”都是复社英少,尤其是侯方域留在《桃源图》上的题诗早令瑶星倾倒,此刻又见他们皆以国事为怀,嫉恶如仇,刚直不阿,更是肃然起敬,便意欲将三公子开庭释放。

谁料阮大铖决意对东林、复社斩草除根,不但怂恿马士英要求皇上处死周、雷二人,他自己也处心积虑,妄图把所有的东林、复社君子一网打尽。他在奏本中道:“照得东林老奸,如蝗蔽日,复社小丑,似蝻出田。蝗为现在之灾,捕之欲尽;蝻为将来之患,灭之勿迟。”并编有一本《蝗蝻录》,上列收捕的名单。弘光帝马上准奏。一时间校尉四出,正人君子、名士清流或被捕入狱,或逃回老家,或遁入山林,南京城更成了马、阮一党的天下了。

张瑶星眼看世道如此黑暗,一气之下,抛掉乌纱,带着一个贴身仆人悄悄跑到栖霞山当了道人。

且说苏昆生见侯方域被阮大铖捉去,东林复社诸君也相继捕的捕,逃的逃,急得心焦如焚。他突然想起,宁南侯左良玉与侯方域一家交情甚厚,焉能见死不救?便不顾路途遥远,溯江西上,赶到武昌。

谁知,在武昌一住三日,左良玉的门房总说主帅不在家,拒不通报。这天,左良玉在长江操练人马,苏老闻知后,便来营房附近等左良玉回营。等到掌灯时分,仍不见人影,昆生不耐烦了,便信步走进江边一座酒楼内,买了点酒菜,自斟自饮起来。他见窗外皓月当空,春夜迷人,不觉来了兴致,便自得其乐地哼起了小曲儿。

店主人跑来埋怨道:“客官还是安歇罢。现在正是戒严之时,万一元帅听见,连累小店,可如何是好?”

不料昆生哈哈笑道:“俺是元帅老乡,巴不得叫他知道,才好请俺进府哩。”这时只听窗外马蹄声由远而近,昆生想这必是左良玉回营了,于是乘着酒兴又击案放声唱了起来。这下果然惊动了巡逻士兵,几个士兵跑了过来,不由分说,抓住昆生,便带到左良玉帐下请元帅发落。昆生见到左良玉,便一五一十把侯公子如何遇难,自己来求元帅,因无门求见,故意犯法之事细细讲了一遍。

左良玉道:“侯公子是俺世交,既来求救,必有手书,取来我瞧!”

苏老道:“那日阮大铖亲领校尉,立拿入狱,哪里来得及写信?”

左良玉想起柳敬亭也是方域旧友,便唤出来辨认真假。敬亭出来一见是昆生,喜出望外,对左良玉道:“这是俺的盟弟苏昆生,天下第一个唱曲的名手,谁人不晓!”

左良玉敬佩地说道:“想不到唱曲之人,竟是一副侠义忠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