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刘法慈心解“心经”
10598500000016

第16章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就是在讲十二因缘了。“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就是释迦牟尼佛在传法之初所讲的缘觉法乘。通过对十二因缘的修证,最终可以修证到辟支佛果。佛说物质是幻化的,是因缘和合而成的,这个因缘和合就在指十二因缘的作用。佛说自性本来是圆满的,是清净的,是光明的,是自在的。但是,当我们生出这一念无明之时,就会展示出行为来,这就是无明缘行。在《楞严经》里,富楼那问佛:“这个物质世界从何而来?”佛回答说:“从一念无明而来。”因为一念无明,物质就被造化。但是这一念无明又从何来呢?佛并没有直接回答。既然我们的自性本来是光明的,怎么会生出这一念无明呢?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好好参一下。从这个行为里面,就会造作业果。如果我们的行为是善的,就造善业;如果我们的行为是恶的,就造恶业。如果我们的行为是利他的,就造善业;如果我们的行为是自私的,就造恶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种善业,就得善果;造恶业,就得恶果。这就形成了业力的作用,并被我们内在的识所记载,储藏在识中,这就是行缘识。而我们的识又缘名色,在人还没有受生之前,识就已经有了。如果把人生出以后,当作后天的状态,那么识也可以当做先天的状态,在这个识里,记录着我们的信息,记载着我们的命运,因和果都在其中。

这个识还要展示到后天中去,要去投胎,投到精子和卵子所结合的那个子宫之中,称之为入胎。男人的精子、女人的卵子和这个识结合在一起,三家相见了,随着时间的作用,在母亲的子宫里转化,这个就是名色。然后这个名色依据识里所记载的信息,逐渐生出六根来,胎儿在母亲的子宫里面要待上十个月,经历三十八个七天,在第一个七七四十九天里,胎儿的身上会长出五个包——两个腿、两个手和一个头,然后慢慢地成长,等到十个月的时候,六根就具足了。婴儿被生出来后,六根对六尘,眼睛要向外去看,耳朵也要向外去听,肚子饿了还要吃饭,这就被世间的六尘所污染了,被外界环境所影响了,这就是名色缘六入。当六入过后,就会有触的感受,肚子饿了,口渴了,身体冷了,这些都是感触,这就是六入缘触。然后就会有喜乐和痛苦的感受:肚子饿了,就会有痛苦的受;吃饱了,就会有喜乐的受。当有受的分别之后,就会喜欢这个,喜欢那个,就会产生爱恋,就会攀缘。看到别人买了个时尚的玩具,自己就想要得到;看到别人买了件漂亮的衣服,自己也想要得到。这些都缘于爱慕。这时我们就会去买,把那个喜爱的东西弄到手,就要去取了。取来以后,就拥有了,然后用这个东西再去造作人生,要么造恶,要么造善。这样就产生了业,所以还要继续受生,接着走向死亡。观自在菩萨说,没有无明,但是我们却有无明,而且一直无明,无明就会愚昧,愚昧就会迷茫,迷茫就会困惑,困惑就会苦楚。现在我们去修行,就是为了去除无明。众生是因为无明而来的,而《心经》却说没有无明,看起来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只是站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结论就不一样了。

《心经》是立于自性本体的角度去讲的,本性里没有那一念无明,在心没动之前,无明是不存在的;在心动了过后,无明才被产生出来。当那一念无明被破除之后,就没有那个无明了。如果本来就没有这个无明,就不会有这个无明尽。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明本来就没有,却被我们造作出来,我们执著它有,这就产生了假我的束缚,产生了人生的迷惑。在本体上没有这个无明,因此也不要去除。佛说:“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知道它是幻境了,就离开它,不要去增,也不要去减,自然而然,就对了。通过有为法最后修到无明尽,这是一个修证的过程。然而在本体上讲,不论我们是修,还是不修,本自天成,自性都没有被污染,它和无明没有关系。就像水和脏没有关系一样,在脏水里,水还是水,脏还是脏;在去除脏的过程里,水还是水,脏还是脏。水本来就没有脏,也没有脏的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大家是否听明白了?既然没有无明,就不会受生,十二因缘第一个断了,后面的也就断了,不会受生,就不会受死了,当然就没有老死,更没有老死尽了。一切都看破了,生死也被看破了,生死也是一层假相,那不生不死的才是真正的自己。随顺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花,既然没有生死,哪来的涅槃呢?没有涅槃,才是真实的涅槃。

看破了,就放下吧!还要抓个什么?当我们看破生死的时候,就超脱了;当我们亲证灵魂的时候,就自在了。既然无生无死,不生不死,还会惧怕生死吗?当死亡到来时,有的人走得很安详,因为他看破了生死的虚相;有的人死得很恐怖,因为他执著于死亡的实有。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一个人生出来就在走向死亡,一个人死亡之后就要走向新生。虽然有生,却不会死;虽然有死,还要再生。就说明了有一个不生不死的存在,是不是这样的?老子也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这个物先天地而生,而且它能生出天地,因为天地是被生出来的,所以天地还要被毁灭。释迦牟尼佛讲宇宙的成住坏空,他说:宇宙是诞生出来,最后它还是要被毁灭的,循环往复,这就是宇宙的生老病死。所以不要以为宇宙永恒存在,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之中,只是沧海一粟呀!很渺小的,它终有一天也要毁灭。但是能否找到那不灭的物,能否恢复那不生的灵,这是活着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