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谋人谋职谋事业
10600800000009

第9章 从声音辨人才的方法(3)

这里介绍两种辨别说谎者与“长舌妇”的简易办法:

1.识别说谎者

(1)观察嘴巴。人在说谎时,大多会觉得嘴唇和喉咙发干。因此常用舌头舔自己的嘴唇和使劲地吞咽。

(2)观察手脚。人因说谎而感到不安时,会用手指轻敲桌面或椅子扶手。脚轻敲地面也是一样的道理。

(3)观察眼睛。你的朋友在说谎时,眼光往往不敢与你对视,这是最强烈的提示。

(4)观察衣服。说谎的人往往会不经意地扯衣服上并不存在的皱折,或弹并不存在的灰尘。这样以可避免与对方目光接触。

(5)观察领带或项链。说谎的人会不断地整理领带或项链。这一动作只能表示对方心里不安。

(6)观察腿部。人在说谎时,腿不断翘起又分开,分开又翘起,借此舒解心中的不安。

2.识别长舌妇

(1)先作几次试验。告诉他几个小秘密,看他是否泄露出去。如果不这么做,无法知道对方是否能守密。切记,决不能一开始就让对方为你保守一个大秘密。

(2)注意对方的身体姿势。通常嘴巴牢靠的人在听你说话时,身体稍向前倾,两腿平放在地上,两手放在身体两侧,或是大腿或膝盖上,目光与你相接。

(3)谨防大谈别人隐私的朋友。他在你面前谈别人的隐私,无疑也会在别人面前谈你的隐私。

(4)小心主动对待人的态度。若发觉你透露给他的东西,远多于他透露给你的,你就要特别留意了。

(5)观察对方对人的态度。如果这个人无论是对谁,都表现出过度的热情与关怀,大多是靠不住的。

(6)体味朋友的微笑是否真诚。如果一个人只是皮笑肉不笑,他一定怀有什么目的。

其实,多数骗子的手法并不高明,甚至是很笨拙的,利用经验常识不难察明。但由于骗子的花言巧语迷惑得受害者头脑发昏,糊里糊涂,因而还是有许多人被骗子的谎言哄得团团转。

报载:某骗子打着“深圳市公安厅”的招牌招摇撞骗,有人居然轻信,稍具常识的人都知道,只有“深圳市公安局”,哪来“深圳市公安厅”?有人拿着一颗五颜六色的玻璃球称这是“国宝”,说是元朝文物,竟然有人花3000元购买,元朝人就懂得造玻璃,岂不是天方夜谭?80年代,轰动全国的“乐山地下金库”诈骗案,几个人靠谁也没见过的神秘“地宫图”行骗,害得不少人家破人亡。这都说明,保持清醒的头脑至关重要。不少谎言,如果根据生活常识来推断,则其不攻自破。

一个人的职业在他的身上烙下的痕迹可以帮助我们辩识他的真实身份。比如,按摩师的大拇指表面平整,舞蹈工作者腿部肌肉异常发达,常骑马的人走路时双腿呈外八字,驾驶员两手虎口处有厚茧,推销员逢人三分笑,等等。有一个自称是某飞行队少校的骗子,以招飞行员为名骗了十多万元,最后栽在一个曾是地勤人员、后任联防队长的老人手里。他说:“飞行员脸孑L晒得微微发红,但颈部不会晒黑,加上戴着护镜,眼睛周围与脸孔黑的程度略有差别。而这个骗子皮肤白,如何瞒得了我?”这种细致观察体相的方式很能给人以启发。

一般来说,骗人的高手至少是半个心理学家,虽然他们不承认或不自觉。但他们真的十分了解被骗人的心理变化和需求,他们总是寻找在各种机会上骗人。例如他们专门在谈话时察言观色。因为世上许多诚实的人,都有一颗深情的心和一张毫无掩饰的脸。而这种人一面窥视你,一面却假装恭顺地瞧着地面。骗子还善于把真正要达到的目的掩盖在东拉西扯的闲谈中。例如有一名官员,当他想促使领导批准某项文件时,每一次都先谈一些其他的事务,以转移领导的注意力,结果领导往往忽视了去留意正要他签字的那个文件。

骗子还有一种骗法是在对方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势下,突然提出一项建议,让你来不及思考就作出仓猝的答复。

当一个人试图阻挠一件可能被别人提出的好事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首先由自己把它提出来,但提出来的方式又要恰好足以引起人们的反感,因而使它得不到通过。有时,骗子装作正想说出一句话却突然中止,仿佛制止自己去说似的。这正是刺激别人加倍地想知道你要说的东西的妙法。

骗子们知道,如果你不想对一种说法负责任的话,你就不妨借用别人的名义,例如说“听人家说……”或“据别人说……”等等。我所知道的一位先生,他总是把最想托别人办的事情写在信的附言里,好像这是偶然一提的小事似的。

我还知道一位先生,他总是把最想说的事情放在最后说,好像只是忽然又想起一件已经忘了的事情似的。

还有的先生,他故意到可以碰见某个人的地方,而当那个人出现时,他却故作惊惶地又假装想躲藏,仿佛正在做一件怕给那人知道的事情。这一切的目的恰恰是引起那人的疑心和发问,这样就可以把他难于直接吐口的东西告诉那人了。

还有一种诱人上当的狡猾。我知道有一位先生暗地里想与另一位先生竞争领导的位置。于是他对那先生说:“在当今时代当领导是件没意思的事。”那位正可能被任命为领导的先生天真的同意了这种看法,并且也对别人如此说。结果先说的那位先生便抓住这句话禀报上级,上级大为不悦,果然就不任用他了。

还有一种影射的狡术,比如当着某某面故意对别人说“我才不干某种事呢”,言外之意只有对方才会干……

有的人搜集了许多奇闻轶事。当他要向你暗示一种东西时,便讲给你听一个有趣的故事。这方法既保护了自己,又有助于借人之口去传播你的话。

有人故意在谈话中自问自答,这也可以作为一种狡术。

总而言之,这种狡猾的方法是形形色色的。所以把它们都抖一下是必要的,以免许多老实人不明其术而上当受骗。

怎样从对话中识别他人

曾国藩指出,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深处的东西,谈话是最好的手段。有人指出,当谈话深入到一定深度时,对方的心理活动可以灵敏地接触到。

谈话识人的这种考察方法,是最古老的识才方法,也是最长久的识才方法。只要人类社会需要并继续存在着识才工作,那么,这种考察方法就将始终得到最广泛的运用。惟一不同之处,在于各个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个别谈话的方式和内容将发生显著的变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识才工作中的一部分“个别谈话”,有的可能被微机技术或其他技术所取代。但仍有大量的“个别谈话”,是任何先进技术所不能取代的。尤其是当识才工作进入到“终端决策”阶段时,领导者与被荐举对象的直接接触,包括必要的“个别谈话”,是必不可少的,无法取代的。鉴于此,给予“个别谈话”以正确的评价,并不断改革谈话方式,变换谈话内容,使考察者和被考察者产生顺畅的思想沟通和认识接触,是获取令人满意的考察结果的惟一途径。

曾国藩认为,谈话识人可以是一对一的,也可以是一对多的。但总的来说,一对一最为可取。这是因为,个别谈话具有其他考察方法无法比拟的长处。由于是单个接触,交谈对象一般能消除顾虑,谈深谈细,把想说的话尽量谈出来。倘若是选择者直接与被选者面谈,往往能准确地、直观地获得有关被选者的第一手考察资料,从而便于对被选者进行更及时、果断地抉择。不足之处是:由于没有第三者在场,也容易使谈话对象随意掺杂一些个人恩怨;此外,目前绝大多数“个别谈话”,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定性为主”的低水平上,未能有意识地朝着“定量为主”的方向,作一些大胆的改革和创新;最后,是效率低,耗时多,如果连续交谈多人,其中势必含有大量的“重复劳动”和“无效劳动”,需要努力避免。最好的办法是对谈话进行事前深入的设计,并在事后对谈话进行分析。

举例来说,考察一个干部有多种方法,但说到底一定要实地考察,古人曾经说过考察干部的“十观”,可以参考,它们是:遇之于难以观其垒;理之于财以观其廉;给之于事以观其能;问之于理以观其明;身之于众以观其谦;处之于富以观其俭;临之所好以观其治;交之于人以观其心;赴之于战以观其勇;任之于职以观其责。还有的学者提出用人“五观”,即:观操守,在利害时;观精力,以饥疲时;观度时,在喜怒时;观存养,在纷华时;观镇定,在震惊时。这些都是考察干部的重要方法。

在一般的单位中,除了上述方法以外,下列两种方法运用最多:

1.面谈识人

通过谈话使领导者面对谈话对象产生直接的亲身感受和较深的体验,从而避免各种外来影响和偏见。面谈的内容包括面谈对象的能力、经历、性格心理、爱好、特长等。面谈的程序:首先是面谈前做好准备工作;其次是按照事先安排的内容顺序谈话,先谈什么,后谈什么,做到心中有数。面谈时应当注意:一是谈话的气氛要愉快、亲切、融洽、轻松自如;二是尽量让对方多讲。以便多了解对方,三是掌握谈论主动权,使谈论内容不偏主题;四是礼貌待人,谦虚和蔼;五是头脑清醒,注意观察,善于捕捉对方无意流露的各种线索。把谈话引向深处;六是谈话结束时礼貌告别,必要时,约定下次谈话时间。

2.座谈识人

这种方法是通过开座谈会的方法进行考察了解。又分两种具体座谈的方法:一是被考察者不在场,主持者提出有关问题。征求参加者的意见,做到“兼听则明”。二是被考察者在场,通过被考察者在会上的各种反应和表现来鉴别。在会上提问的内容可以是一般知识,也可涉及专业理论,还可以是各种新奇的想法。座谈可采取自由发言的方式,这可以观察被考察者的各种反应:能否抓住问题的症结?解剖问题的方法是否巧妙?思路是否灵活多变?提出的设想的数量与质量如何?对别人的意见抱什么态度?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如何?等等。通过这些方面的观察,可了解其长处与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