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和孩子一起成长:斯托夫人教子全集
10604000000025

第25章 培养孩子一生的好品德(8)

其实,程程不是不能脱裤子,也不是因为她懒,而是缺乏父母对她正确的教育。不难看出,程程的妈妈特别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却是一种错误的溺爱,认为孩子不会,就要包办代替。

孩子良好习惯和品德的培养,父母的教育谁也不可能替代。父母爱孩子没错,但过分的疼爱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伤害,导致很严重的依赖心理。作为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要有意识地让他形成独立和勤劳的好品德。

教育建议

经常听到一些父母埋怨自己的孩子太懒惰,懒得整理玩具,懒得自己穿衣服,懒得自己解决问题,最好什么事情都有人打理。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克服懒惰心理,使他们成为一个勤劳的孩子呢?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要让孩子们形成勤劳的品质,父母自己要有正确的劳动观念。千万别因为孩子娇弱幼小,便从不让他沾劳动的边。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从小就爱劳动的人长大参加工作后,收入比小时候不爱劳动的人要高出4倍。并且,勤劳会使孩子早日成才,因为这不仅可以让孩子尝到课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获得一定的生存技能,还可以借此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一举多得,又何乐而不为呢?

有了正确的观念,父母不仅要以身作则,身先垂范,还要给孩子多讲一些事理,如前苏联领袖列宁和伐木工人一起参加“五一”劳动;朱德元帅四五岁时便协助母亲参加田间劳动等,让孩子早日树立勤劳的观念,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为孩子将来的幸福生活打下基础。

2.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干

据报道:中国儿童和日本儿童一起参加野外生存训练,结果中国儿童与日本儿童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生活上中国儿童连自己也无法照顾,自己的事自己无法干,或无法干好。这无不与当今中国独生子女家庭娇生惯养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

平时不够勤劳,无法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长大了就无生存之道。父母可千万别怜惜子女,应及早地让他们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自己的事自己干,如自己穿衣服,自己叠被子、整理床单,自己整理书包、玩具,自己洗手、洗澡、洗衣服等,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做一些自我服务性强的劳动,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

3.让孩子干点适当的家务活

在家里,父母要意识地让孩子做一些家务活,如让孩子帮父母拿拖鞋、拿报纸,给父母端茶、倒水,擦桌子、扫地等,以让孩子学会一定的劳动技能,并让孩子学会懂事。

父母要注意的是,不要因为孩子做得不好而表露出不满意或不放心。这样容易挫伤孩子劳动的积极性。相反,父母应该积极地鼓励、表扬他,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4.父母示范做一半留一半

留个步骤让孩子主动配合,是逐步训练孩子自己穿衣服、脱衣服、洗衣服、整理书桌、收拾房间的最好办法。父母在最初帮孩子穿衣服、脱衣服时,应留下较简单或最后一个步骤让孩子自己做,然后根据他的熟练程度逐渐增加难度和要求,这样很容易帮孩子学会穿衣服、脱衣服。再如,父母在帮孩子洗鞋袜时,只洗一只鞋、一只袜,给孩子整理书桌、床铺时,只整理一半,剩下的一半让孩子自己做。这样孩子会为这“半拉子工程”感到别扭而不得不动手去做,而父母做的那一半也会为他做另一半作了示范。

5.把某件事承包给孩子

把某件事长期承包给孩子干,能够培养孩子对劳动的责任感和对事物研究的愿望。比如,可以把洗碗、买菜或洗菜等活儿固定给孩子干,慢慢地,孩子便会习惯性地对这件事负起责任,还会把劳动当做研究对象,去研究什么时间才是最佳时间,怎样干才能提高效率,干得最好。

6.鼓励或带领孩子积极参加公益劳动

公益劳动是一种知和行统一的实践活动,能体现一个人的爱心和社会良知。鼓励或带领孩子参加公益劳动,能在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会让孩子树立起“心系他人,心系集体,心系社会”的思想观念,提高孩子的社会责任感,从公益劳动中体会社会对自己的期望。

公益劳动,小到清扫楼道、清扫公共庭院、义务扫雪、为残疾人服务、到敬老院打扫卫生为老年人服务,大到义务植树、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对于孩子参加这些活动,父母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许,这会使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公益劳动的快乐。

7.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做事

对孩子来说,他的生活就是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做事,感受到和父母一起劳动的乐趣,孩子自然就喜欢参与,不会懒惰。例如,要孩子收拾玩具的时候,父母可以这样说“玩具宝宝玩累了,他们要回家睡觉了,让我们送他们回家吧”;开饭的时候,妈妈可以说“妈妈当厨师,你当服务员,请服务员帮忙把菜端出去”;在打扫房间时,父母可以把吸尘器当做小型赛车,和孩子进行开“赛车”比赛;在洗衣服时,妈妈可以让孩子洗洗自己的小毛巾,再编首好听的儿歌,让孩子一边洗一边念儿歌;等等。这样,孩子便可以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从而激发他动手的兴趣,当然就不会偷懒了。

8.勤劳要趁早训练

懒惰是一种不良的习惯,孩子一旦形成懒惰的习惯,一生都有负面影响。据调查中,孩子大约在5岁左右最喜欢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果到9岁以后再培养劳动兴趣和能力,孩子就不愿意做了。俗话说:“三岁看到老”。什么事都要从小抓起。如果父母让孩子从小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就会让孩子远离懒惰的坏习惯。

节俭是一种美德

节俭是一种美德,无论是在困难年代还是富裕年代,我们都应该崇尚节俭。从小的方面看是为了居家过日子打算,从大的方面看则是为人类后代节约资源。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应该崇尚节俭。

——斯托夫人

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上,斯托夫人都教育女儿要养成节俭的习惯。

有一次,斯托夫人和女儿维尼芙蕾特在街上散步,正好经过一个文具店,就顺便带她进去看一看。维尼芙蕾特被一套漂亮的画笔吸引住了,她对斯托夫人说:“我想买那套画笔。”

“为什么呢?”

“因为它们很漂亮。”

“可是,你不是有一套这样的画笔了吗?”

“那是两个星期前买的,已经很旧了。”

“什么?两个星期前买的,现在就旧了?我听说有一位伟大的画家,一套画笔用了十来年还舍不得扔掉。再说,画笔只要能用就行了,旧不旧有什么关系呢?”

“哦,妈妈,你真小气。”

“我不认为节省就是小气。节省是对的,省下的钱可以买别的有用的东西。”

虽然有点遗憾,不过维尼芙蕾特明白妈妈说得对,就没再要求斯托夫人买画笔。

教育启示

现实中,有些父母自己很节俭,却不惜在孩子身上浪费,虽然这体现了对孩子的爱,但绝不是一种明智的爱。如果让孩子认为他可以毫无顾忌地购物,只会使他养成奢侈、浪费的不良习惯,并形成一种观念,就是无论他想得到什么,父母都有责任无条件地予以满足,这样做显然是错误的。

让孩子学会节俭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节俭可以使人集中精力,把身心投入到学习和事业上来,关系到一个人一生事业的成败;节俭可以培养一个人坚强的意志和战胜困难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人生的巨大财富;节俭有助于体察他人的疾苦,培养对他人的爱心,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

延伸阅读

强强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父母都在做生意,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所以对强强的花用十分大方,只要强强需要,不问原因,要多少给多少。这样,强强逐渐就养成了大手大脚花钱的毛病,学会了铺张浪费,不但吃要最好的,穿要名牌,同时还养成了请人吃饭的习惯。

有一次,强强过生日,说要请班里的同学吃饭,开口就向父母要500元钱。此时,强强的父母才感觉到孩子太过于奢侈了,因为他们平常与朋友礼尚往来请客吃饭也不过这个数目,因此拒绝了孩子的要求。

可是,强强已经习惯了大把地花钱,请同学们吃饭的话也说了出去,认为不那样做面子上过不去。于是,强强就趁父母不注意,偷着打开妈妈的钱包拿走了500元钱。强强的父母知道后,为以前对强强花钱没有控制而后悔莫及。

成由俭,败由奢。成功由勤劳节俭开始,失败因奢侈浪费所致。一个人不管如何穷,但如果学会了节俭,就会积少成多,最终有可能成为富人。一个人再富有,如果一直奢侈下去,最终也会一无所有。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社会攀比之风的盛行,不良广告的大肆宣传,再加上现今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溺爱有加,不管什么要求都满足,不论要什么都答应,孩子不知道父母钱财的来之不易,没有体验过挣钱的辛苦,也就不知道节俭,同时不明白节俭的重要性,因此现在知道节俭的孩子很少。

现在的孩子,不懂得节俭,乱花钱,随便浪费的现象相当严重。有一所小学,捡拾的物品堆满了一间屋子,大至皮夹克,小至铅笔、橡皮。学校多次广播,要求孩子们去认领,却没有人去。一次家长会上,校领导讲了这件事,说再不认领就处理给废品收购站了,也只有几个家长带着孩子去认领。不仅如此,大多数孩子还学会了与人攀比、疯狂消费、铺张浪费等奢侈的不良习气,这不仅使孩子学习分心,如果养成恶习还可能导致孩子走上邪路,孩子一生的美好前途有可能就会因此受到影响。这些情况不能不引起父母反省。

节俭不仅是积累财富的手段,同时也是一种美德,更是中华民族历来的优良传统。因此,父母对孩子花钱用度方面一定要谨慎,无论家里钱财来得是否容易,积累得是多是少,都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节俭的品质。当然,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消费普遍增高的大环境影响下,父母对孩子节俭的教育有时候可能收效甚微,但只要持之以恒,再运用正确的策略方法,就能够使孩子养成节俭的美德。

教育建议

节俭既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一种美德。从小培养孩子的节俭美德,养成勤俭节俭的好习惯,必将使孩子终生受益。要培养孩子勤俭节俭的美德,既要强化孩子的节约意识,也要帮助孩子积累一定的节俭经验、手段和方法,最后是让节俭成为孩子的自觉行为。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孩子知道节俭的重要性

培养孩子节俭的美德,父母首先要让孩子明白节俭对自己有什么益处,给孩子讲清楚节俭的重要作用。孩子只有内心接受了父母节俭的观点,才会杜绝浪费,知道珍惜东西。

2.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现在,人们生活条件改善了,孩子手中的钱越来越多。据调查:孩子的零用钱多;压岁钱多;存款多;钱的来源和名目也越来越多。大量的钱导致孩子学习用品消费多,许多学生拥有多个书包和文具盒;很多学生拥有手表、手机、电子琴、电脑等;吃零食的学生越来越多。许多孩子认为有钱了,不用太节俭,父母给的钱不花白不花。孩子在对待金钱的问题上存在不少错误认识,如:金钱是白来的,花完了家里还有;花钱节约是小气、抠门;有钱就有一切;只要能来钱怎么着都行。为此,在进行节俭教育时,父母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金钱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还有很多东西比金钱更重要,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有钱可以买来财物,但买不来精神和道德;有钱可以买来书本,却买不来知识;有钱可以买来药品,却买不来健康;有钱可以买来化妆品,却买不来自然美和心灵美;有钱买不来自己的智力能力,买不来真正的友谊。总之,父母要让孩子正确认识金钱,让孩子懂得:我们的钱必须靠用劳动去换取,任何靠歪门邪道换来的钱都不能要。

3.指导孩子合理消费

现在物品的种类极为丰富,再加上孩子间的相互攀比,对名牌产品的盲目追求,以及对物品的喜新厌旧等心理,导致孩子铺张浪费、随意花钱的现象随处可见。因此,父母要学着引导孩子根据家里的经济情况进行合理消费,既不能过于限制孩子花钱,也不要让孩子受不良消费的影响,浪费钱财。

父母引导孩子合理消费,首先要做到孩子不需要的东西,不管多便宜,都不要花钱去买,如孩子头发短,但看到一个发夹很好看,想买回家等头发长长了再用,这时候父母就要坚持不给孩子花这个冤枉钱;其次,孩子必需的东西,父母要带着孩子学会货比三家去合理消费,并且教孩子学会如何砍价,这样能够省下一些钱财,更主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知道节俭。

4.让孩子正确认识“比”

现在,有些父母盲目攀比,你们家有的我们家也有,你给孩子买500元的MP3,我就得买1000元的MP3,攀比的结果是刺激了孩子的愿望。孩子的购物越刺激越高,昨天买了游戏机,今天就要买电脑,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不能自已。有的孩子比手绢多,擦完桌子就扔了;有的孩子把废纸随手扔到垃圾桶中……对此,父母要反省自己的行为,让孩子明白: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还是要提倡勤俭节约,在生活上不能有非分之想,不要互相攀比,不要比吃比穿,而要比思想、比道德、比知识、比贡献。

5.教孩子学会积累

在教孩子存钱、用钱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培养孩子节俭的好品质。例如:孩子手里的零用钱、压岁钱应计划使用,适当积累。必需的东西才买,可买可不买的不买,把剩余的钱存起来。

6.让孩子知道任何东西都来之不易

孩子在小时候,不知道吃、穿、用等东西都需要花钱去买,更不知道父母挣钱的辛苦,所以不管是否需要,看见自己喜爱的东西,或者看到同龄孩子有的物品,就要求父母也给自己买,如果父母没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可能孩子还会哭闹、撒泼,父母只好妥协,答应孩子。这样只能助长孩子不正确的金钱观,对培养孩子节俭的品质不利。此时,父母如果有条件,要经常带孩子去参观一下自己工作的场所,了解劳动过程,使孩子知道任何东西都是父母通过自己的辛苦劳动换回钱财买来的,孩子才会知道珍惜东西,并且学会心疼父母,不需要的东西才不会坚持再要。父母还可以让孩子经常参加劳动,体会劳动的艰辛;或带孩子去参观工厂、农村的生产劳动过程,参观书籍、报刊的印制过程等。

7.给孩子讲节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