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和孩子一起成长:斯托夫人教子全集
10604000000005

第5章 给孩子创造一个优良的出生环境(4)

婴儿在出生后20~50分钟时正处于兴奋期,他们的吸吮反射最为强烈,过后可能因疲劳而会较长时间地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中,吸吮力也没有出生时那么强了,因此母亲要抓住这一时机,让孩子尽早地接触妈妈,尽早地吸吮乳汁,这样会给孩子留下一个很强的记忆,过一两个小时再让他吸吮时,他便能很好地进行吸吮。

另外,尽早地让婴儿吸吮乳头,可使母亲体内产生更多的泌乳素和催产素,而母婴间持续频繁如此接触,使这些反射不断强化,从而母亲的乳汁马上就开始分泌了(而没有经过早吸吮的妈妈,大约在2天左右才开始泌乳)。当母亲看到孩子学会了吸吮,乳汁正源源不断地流入他的口中,心中肯定无比欢欣,对进行母乳喂养一定会满怀信心。

2.哺乳姿势要正确

哺乳姿势正确了,婴儿能顺利吮吸到母乳,也刺激母亲分泌更多乳汁。特别是刚生育不久的新妈妈,生育伤口并未痊愈,抱养姿势不对也容易牵动伤口疼痛,不仅延迟伤口康复,也会使其在心理上更加排斥亲自喂养。因此,母亲一定要注意哺乳姿势正确。

正确的哺乳姿势是:

(1)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脚下放一个小凳子,抬高膝盖。

(2)准备三个枕头,后背垫一个,膝盖上放一个,抱宝宝的手臂下再垫一个。这样,你抱孩子哺乳就不会弄得腰酸背痛,手酸脚麻。

(3)用手臂托住孩子,让他的脖子靠在你的肘弯处。你的前臂要托住孩子的背部,手掌托牢孩子的小屁股。

(4)把孩子的身体整个侧过来,面对着你,肚子贴肚子。要记住,让孩子的头、脖子和身体成一线,这样孩子吸吮、吞咽就会比较顺当。

(5)一定要让孩子含住整个乳晕,而不能只含到乳头。不然,孩子会因吸不到奶而哭闹,影响你喂养的心情,而你的乳头也会因此发炎和乳头皲裂,引发剧烈疼痛,使你不得不暂时放弃哺乳。

母亲还要注意:一定要把孩子抱好,让他感到很安全,但又不要抱得太紧,要让他在吃奶时,手和脚都可以自由地活动;还要让孩子能够看到妈妈的脸,看到妈妈亲切和蔼的面部表情,切不可边与他人聊天边给孩子哺乳,因为哺乳的过程既加深了母子亲情,又可以表达母亲的爱心。

3.乳房排空

每次哺乳后,母亲进行乳房排空能使乳腺导管始终保持通畅,这样,乳汁的分泌排出就不会受阻。乳汁排空后,乳房内张力降低,乳房局部血液供应好,也避免了乳导管内过高的压力对乳腺细胞和肌细胞的损伤,从而有利于泌乳和喷乳。在出生的最初几天,有些婴儿可能吸吮无力或吸吮次数不足,因此,在吸吮后排空乳房就显得更有必要。

4.母乳不足也要坚持用母乳喂养

当母乳不足时,母亲可以让孩子频繁吸吮,一般24小时之内喂12次以上。如果有条件,母亲可以安排几天时间,让孩子不离开自己身体,把孩子整天抱在怀里,一有机会就喂奶;这样坚持三天,母乳肯定会多起来。

乳汁不会被吃干的,而是越吃越多。喂养孩子时,母亲可以喂完一边乳房,换一边继续喂,一次喂奶可以更换乳房数次。如果已经混合喂养,母亲应逐渐减少奶粉次数,而且不要先喂母乳,再喂奶粉,而是要在确认母乳不足的情况下,另外加一顿奶粉。也就是说,要让孩子有几顿纯粹吃母乳,不期待着奶粉。

5.六个月后再辅食

经专家长期研究,六个月以后的母亲的奶营养成分跟不上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了,需要母亲给孩子添加一些食物,但是不能断奶,可以让孩子继续吃到两岁。也就是说,六个月以内的孩子要纯母乳喂养,六个月后就必须加以辅食。

家庭和睦是孩子幸福的根源

孩子在什么条件下能体验到幸福呢?毫无疑问是,当他感到家庭非常温暖、父母相亲相爱的时候。固然,每一个家庭都会遇到自己的问题,正如每一艘船都会遇到不同的风浪一样。但不管怎样,为了孩子,父母有责任为家庭带来幸福感。

——斯托夫人

斯托夫人见过一位女士,她一生梦想的生活就是嫁入拥有贵族血统的家族。当然,这位女士最后做到了,找了一位伯爵作为丈夫。但是,由于她真正眷恋的并不是丈夫,而是丈夫所能给予她的伯爵夫人头衔,所以,她和丈夫之间并没有那种经得起考验的感情。后来,当斯托夫人见到他们的孩子时,尽管那个小家伙被装扮得如同王子一般,但在和一般家庭的孩子玩耍时,这个孩子的表现很明显并不能为人赞赏,甚至显得有点笨拙,看起来一点也不快乐。

这个孩子的遭遇让斯托夫人深深感悟到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之大,所以自从女儿维尼芙蕾特出生后,斯托夫人和丈夫都非常注意家庭快乐气氛的营造,尽管以前他们就已经做得很好,但为了孩子,他们开始变得更加小心。

家庭纷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斯托夫人和丈夫都约定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决不伤及感情。如果谁说了过分的话,就应该立刻向对方道歉。如果是因为不可避免的原因(家庭以外的事情)而生气,也尽量不让维尼芙蕾特看到。虽然维尼芙蕾特还很小,但斯托夫人相信女儿的感知能力是敏锐的,即使父母很努力地去掩饰自己不高兴的情绪,她也可以从大人的眼睛里读出那些悲伤的因素。

维尼芙蕾特两岁多一点的时候,有一次,斯托夫人的一位朋友来做客,朋友刚刚遭遇了一些伤心的事情,整个人看起来无精打采,脸上流露出无法掩饰的忧伤。朋友走后,维尼芙蕾特的情绪变得十分低落,斯托夫人问女儿怎么了,结果女儿却反过来问道:“珍妮阿姨遇到什么事情了吗?她看上去非常糟糕。”这件事情让斯托夫人非常吃惊,因为她们在女儿面前从没有说出一个不快的字眼。

这件事情之后,斯托夫人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判断,并坚持按照自己的方式,为孩子建立起充满爱和快乐的家庭。

教育启示

在比较研究父母教养孩子的方式会对孩子个性产生什么影响中,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德发现:在民主、宽容型的家庭中,孩子的个性表现得谦虚、有礼貌、自信、乐观,待人诚恳、亲切;在权威、专断型的家庭中,孩子的个性表现得怯懦、说谎、不信任别人、内向、孤僻、性情暴躁;在放纵、溺爱型的家庭中,孩子的个性表现得自理能力差、好吃懒做、自私蛮横、不负责任、任性、没礼貌。可见,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之巨大。

对孩子来说,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非常重要。假如父母或家庭成员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出言不逊、行为粗暴,甚至于闹离婚等,那么孩子将会感觉紧张,不知所措,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分不清是非,进而形成自私、虚伪或见风使舵等不良心理及行为模式,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孩子的个性发展,由上可见一斑。

因此,为了让孩子养成很好的个性并得到全面的发展,父母应积极搞好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尽量避免发生矛盾和争吵,让孩子拥有和睦的家庭环境。

延伸阅读

周五,爸爸和妈妈都有事,忘了去幼儿园接4岁的兰兰。回到家,发现两人都没去接孩子时,两人就开始互相埋怨,并一起去幼儿园。

回来的路上,爸爸说:“你不接孩子也不和我说声,我还以为你去了。”

“我还以为你会去呢,周五本来是该你去接的。”妈妈说。

“可你下班早啊,我以为你回来见家里没人就会去接女儿了。”爸爸说道。

“我下班早?你又没回来看,怎么知道我今天就下班早了?”妈妈生气地说。

“你没完了是吧?”爸爸吼道。

这时,只听“哇”的一声,兰兰大哭起来。

“宝贝儿,别哭了。是爸爸不好。”“妈妈也不好……”妈妈爸爸都不敢再吵,去哄兰兰。

“你们都不想接我……你们不想要我了。”兰兰哭着说。

兰兰因为爸爸妈妈的争吵而大哭起来,误以为爸爸妈妈不要她了。由此可见,父母争吵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多负面的影响。其实,无论夫妻间因何吵架,其负面情绪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心情。

据一项调查显示,有85%的孩子认为父母吵架是自己最害怕的事情,孩子会因此受到惊吓,而且常常目睹父母吵架的年幼儿童患口吃、遗尿症和肠胃病等疾病的几率也较高,父母的不和睦还会影响到他以后的婚姻观念。

的确,父母的争吵对于任何年龄的孩子来说都是件极度苦恼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他往往不能理解父母争吵的原因,但却会因此而紧张、恐惧、焦虑。所以,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应该学会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要吵架,更不可以在孩子面前动手打架,不要为了自己一时的痛快而不顾孩子的感受。

教育建议

著名的社会学家兰尼说过:“一个美满的家庭,犹如沙漠中的甘泉,涌出宁谧和安慰,使人洗心涤虑,怡情悦性。”孩子渴望充满爱和快乐的家庭环境,父母要尽力营造这样和睦的家庭氛围。

1.家庭成员间要相互谦让

一个在相互谦让和尊重的宽松家庭气氛中长大的孩子,性格往往活泼开朗、充满阳光;而在大吵小吵不断的紧张家庭气氛中长大的孩子性格却多内向极端、不爱关心人。假如父母能够亲密无间、无话不谈,一家人感情融洽、和和美美,相互体贴、相互尊重,孩子就会感到温暖舒心,从而得到健康的成长空间,并懂得关心和尊重他人。所以,父母尽量不要因为处理问题和事情时有分歧而一时情绪冲动吵起来,更不要动手打架,而是应该相互理解和宽容,进而协商探讨。

2.家庭环境要民主

在一个自由度比较大、比较民主的家庭里,父母不仅鼓励孩子敢于说话,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鼓励孩子提问题,敢于争论,甚至向家长提出质疑和挑战,这会大大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也有利于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与社交能力。为此,父母可以这样做:在家庭里,谁对谁说了算!不论是谁,只要是错的,大家坐在一起讨论,发现错误的根源,找到正确的处理办法。就算有时父母哪做错了,孩子一样可以提出来,父母也要主动承认错误,并加以改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对孩子多一些关爱

来自家庭的关心和爱护对于激发孩子的生活信心,让孩子热爱人生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让他在自足中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必须做到的一点,这也是让孩子拥有幸福感的关键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关爱,既非无节制的溺爱,也不是权威至上,对孩子事无巨细地一味管教。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尊重孩子,将他当做独立的个体来看待,鼓励孩子拥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即使是孩子做错了事,也应循循善诱、晓之以理,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开朗、自信、积极的心态以及开拓灵活的思维习惯。

父母既是教养者,同时也是孩子的朋友,应与孩子做到情感上的交融,使孩子乐于亲近,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重视,进而在宽松、和睦的环境中主动得到发展。

4.在家庭上多投入一些

很多人常把“家庭至上”挂在嘴边,很少做到把时间用在家庭方面,结果使夫妻关系闹得很僵,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美满和睦的家庭关系需要夫妻双方共同用心经营,都要在家庭上多投入一些时间和精历,这样才能巩固家庭关系和谐稳定,才能让家庭成员感到安全有保障,才能把幸福感提升到梦想的那样。

5.和家里人做些有趣事

专门抽出时间和全家人一起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如散散步、骑自行车,溜冰、仿真攀岩、瑜伽术、打羽毛球等。一起完成这些团队活动是增强家庭成员间互信的好方法,它能使家庭成员更团结、更有归属感。

6.深入交谈

和家人共同生活久了,好多人反而更容易忽视家人的感受。许多人认为,自己比家人更加了解他们自己,觉得已经完全掌握了他们的好恶、需求和愿望。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人都会变,家人的口味、爱好、希望和梦想也在与时俱进,昨天和今天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你要坐下来,好好谈谈这些让彼此感到惊讶的事情,进行一次富有意义的深入谈话,那么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就会更深一步,家庭关系也会更加和睦。

自己来教育孩子

多数母亲会雇人教育孩子,这样的母亲不能称为称职的母亲。母亲的责任不仅是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孩子的教育必须由母亲承担,而不能委托别人去做。只有人类才会把自己的孩子委托给别人教育,动物决不会这样做。可以说,罗马帝国之所以灭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罗马的母亲们把教育孩子的重任委托给了别人。

——斯托夫人

尽管斯托夫人每天要出去工作,有许多事情要处理,但是她始终坚持自己养育女儿,只是把一少部分工作交给保姆去做。斯托夫人认为,把孩子轻率地交给别人代管,不但不能很好地发展孩子的能力,而且往往会适得其反,使孩子的能力萎缩,并且,孩子还会从保姆身上学会一些不好的习惯。

在维尼芙蕾特出生之前,斯托夫人曾去拜访过女友安娜,想学习育儿经验。安娜已经有了一个3岁的儿子,斯托夫人以为她一定会有丰富的育儿经验。但是,当斯托夫人见到安娜的儿子后,不禁大失所望,几乎失去了做母亲的信心。

安娜的儿子总是默然无语,郁郁寡欢。这让斯托夫人感到很奇怪,一个3岁的孩子本来应该是快乐活泼的,而他为什么会这样呢?

后来,斯托夫人了解到,安娜一开始就让保姆来喂养儿子。而那个保姆既没有文化,又没有教养。为了让孩子不捣乱,乖乖地待着,保姆就经常扮鬼脸吓唬孩子,或者给他讲一些恐怖吓人的故事。保姆经常吓唬孩子:“如果你再吵闹,魔鬼就会来把你抓走。”天哪!这样的保姆怎么能带好孩子呢?

作为一个母亲,安娜真是太不负责了。知道这些事情后,斯托夫人毫不客气地责备了安娜,并极力规劝她辞掉那个保姆。

教育启示

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对于正处于发展事业关键期的父母来说,尽可能待在孩子身边,陪伴他们的成长,多多少少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忙啊,忙啊,哪顾得上?”于是,隔代抚养、保姆喂养、托管等各种代养方式应运而生。殊不知,这种养育方式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孩子跟妈妈在一起,会有安全感。孩子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他最熟悉的,便是他最信任的,没有别人,只有妈妈。只要有妈妈在身边,孩子就有依靠,胆子大,智商高。这种信任感,会发展为幸福感。反之,妈妈不在身边的孩子,见生人爱哭,他只认和他在一起的妈妈、姥姥或保姆,离开就很紧张。这种不安全感,会发展为信任危机。

儿童教育心理学家认为:父母自己教育孩子在孩子个性心理发展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母亲与孩子近10个月的共生生活造就了彼此心理上的无比亲密,“母子连心”,这是父亲和任何看护人都无法取代的。只有母亲才能本能地觉察孩子的需要和面临的危险;只有母亲才能本能地给孩子安全感和满足,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尤其需要母亲不间断的关怀。而一岁半之后,父亲的作用又在于引导孩子独立探索外部世界,形成独立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