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历代兵法精粹
10605800000018

第18章 孙子兵法(17)

动而胜人:动,举动,这里指出兵、用兵。动用兵力就可以战胜敌人。梅尧臣注:“主不妄动,动必胜人。”

先知:事先察明敌军情况。

不可取于鬼神:不能通过占卜、祭祀鬼神等迷信方法达到先知。张预注:“不可以祷祀而取。”

不可象于事:不能用对相似事物进行机械类比的方法去推测敌情。张预注:“不可以事之相类者拟象而求。”

不可验于度:验,验算、验证。度,度数,此处指日月星辰运行的位置。不能靠推算日月星辰的运行位置去判断敌情。

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本句意为从熟悉了解敌军情况的人那里取得。

五间俱起,莫知其道:五种间谍同时发挥作用,能使敌人无法摸清其中的规律。梅尧臣注:“五间俱起以间敌,而莫知我用之道。”

是谓神纪:是,这。纪,法则、道理。神纪,神秘莫测的道理。这可称作神秘莫测的法则。贾林注:“纪,理也。言敌人俱莫知我以何道,如通神理也。”

人君之宝:人君,国君。是国君的法宝。

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因,凭借、根据,此处指利用。乡人,本地之人,一说即乡大夫的略称,是春秋战国时的地方官。本句意为所谓因间,是利用敌国的当地人作为间谍。杜佑注:“因敌乡人,知敌表里虚实之情,故就而用之,可使伺候也。”

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官人,此处指敌国的官僚吏员。所谓内间,是利用敌国的官吏为间谍。杜牧注“敌之官人,有贤而失职者,有过而被刑者,亦有宠嬖而贪财者,有屈在下位者,有不得任使者,有欲因败丧以求展己之才能者,有翻覆变诈常持两端之心者。如此之官,皆可以潜通问遗,厚赐金帛而结之,因求其国中之情,察其谋我之事,复间其君臣使不和同也。”

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所谓反间,就是收买敌方的间谍为我所用,成为我方的间谍。张预注:“敌有间来,或重赂厚礼以结之,告以伪辞。或佯不知,疏而慢之,示以虚事,使之归报,则反为我利也。”

为诳事于外:有意向外散布虚假情报,以欺骗和迷惑敌人。杜佑注:“作诳诈之事于外,佯泄漏之。”

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让我方间谍知道故意散布泄漏的虚假情报,并传给敌方间谍,以使敌人中计。因为事发之后我方间谍往往不能生还,故称之为死问。王皙注:“诈而间,使敌得之,间以吾诈告敌,事决必杀之也。”

生间者,反报也:反,同“返”,返回。所谓生间,就是能够活着回来报告敌情的人。杜佑注:“择己之有贤材智能,能自开通于敌之亲贵,察其动静,知其事计所为,已知其实,还以报我,故曰生间。”

三军之事,莫亲于间:全军上下应该是对间谍最为友善。杜佑注:“若不亲抚,重以禄赏,则反为敌用,泄我情实。”

赏莫厚于间:赏赐没有比间谍更优厚的。张预注:“非高爵厚利,不能使间。”

事莫密于间:了解军务内情没有比间谍更为机密的。杜佑注:“间事不密,则为己害。”

非圣智不能用间:没有超人的智慧,是不能使用间谍的。圣智,超凡杰出的才智。王皙注:“圣,通而先识;智,明于事。”

非仁义不能使间:如若吝惜赏赐,就不能以诚相,就不要使用间谍。仁义,此处指不吝封赏,以诚相待。

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妙,精细巧妙。实,实情。本句意为如不是用心精细、手段巧妙,就不能从间谍那里获取真实的情报。梅尧臣注:“防间反为敌所使,思虑、故宜几微臻妙。”

微哉微哉:微妙啊,微妙!梅尧臣注:“微之又微,则何所不知。”

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先闻,事先听说。本句意为用间的计谋尚未施行,如果走露了消息,那么间谍和知情者必须处死。陈(白皋)注:“间者未发其事,有人来告其闻者,所告者亦与间者俱杀以灭口,无令敌人知之。”

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守将,守城将领。左右,守城将领的身边亲随。谒者,负责通报传达的官吏。门者,负责守门的官吏。舍人,守将的幕僚、门客。杜牧注:“凡欲攻战,必须知敌所用之人贤愚巧拙,则量材以应之。”

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必须搜查出敌方派来刺探我情报的间谍。

因而利之:乘机收买并利用敌方间谍。

导而舍之:导,劝导、开导。舍,释放。设法对敌方间谍进行开导,然后交给他任务,放他回去。

因是而知之:从反间那里了解敌方情况。是,此处指反间。杜佑注:“因反敌间而知敌情。”

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乡间、内间可以得到更有效的使用。

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这样就可以使死间把假情报传给敌人。张预注:“因是反间,知彼可诳之事,使死间往告之。”

生间可使如期:如期,按期。可以使生间按时返回汇报敌情。张预注:“因是反间知彼之情,故生间可往复如期也。”

反间不可不犀也:厚,厚待。本句意为五种间谍中,反间是最重要的,所以不能不给予优厚的待遇。杜牧注:“乡间、内间、死间、生间四间者,皆因反间知敌情而能用之,故反间最切,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兴也:殷,殷朝,即商朝。兴,兴起。公元前17世纪,商汤灭夏桀,建立商朝,以亳(今河南商丘北)为都。商王盘庚迁都至殷(今河南安阳),所以又称殷。

伊挚在夏:伊挚,即伊尹。原为夏桀的臣下,商汤任用他为相,打败了夏桀。夏吕牙在殷:吕牙,即吕尚,叫姜尚,字子牙。曾为殷纣王的臣下。周武王姬发伐纣时,任用他为“师”,打败了商纣王。

以上智为间者:上智,有高超智谋的人。用间谍要用那些有高超智谋的人。

此兵之要:要,要害、关键。本句意为这是用兵最为关键的地方。

三军之所恃而动也:整个军队都要依靠间谍提供的情报来采取行动。恃,依靠。杜牧注:“不知敌情,军不可动。知敌之情,非间不可,故曰:三军所恃而动。”

【译文】

孙子说:大凡兴兵十万,出征千里,平民百姓的物质耗费,国家公务的开支费用,每天都需要花费数目巨大金钱;全国上下内外,因之而动乱不安,民夫兵卒奔波耽搁于路途,不能正常从事自己的工作的,就会有七十万家之众。敌我两军相持数年,为的是争求有朝一日的胜利。所以,那些吝惜钱财官爵,不肯通过用间谍而了解敌情的将帅,实在是没有仁爱之心到了极点。这样的人,不配做军队的统帅,不配做国君的辅佐,也不能成为战争胜败的主宰。英明的国君,优秀的将帅,他们之所以一出兵就能战胜敌人,取得的成功超过一般人,就在于用兵之前便了解掌握了敌情。要事先了解敌情,决不能依靠鬼神的启示,也不能用某些事件现象的类比推测,更不可用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数去验证,而只能从那些真正熟悉敌情的人那里获得。

间谍的运用方式有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五种。五种间谍同时活动,使敌人不能知道我国用间谍的规律和途径,这就是所谓的神秘莫测的方法,是国君克敌制胜的法宝。所谓“因间”,是利用敌国居民中的普通人做间谍;“内间”,是利用敌方的官员做我方的间谍;“反间”,是利用敌人的间谍来为我们做间谍工作;“死间”,是潜入敌营,将假情报送给我方间谍,然后传给敌方间谍的特殊间谍(因真情一旦败露,此类间谍难免被杀,故称死间):“生间”,是指能活着回来报告敌情的间谍。

所以,对于统领三军、用兵打仗的国君和主将来说,全军上下没有比间谍更该亲近的人,奖赏没有比间谍更优厚的,交待处理的事务没有比间谍更机密的。不是睿智聪明的人不能使用间谍;不是仁慈慷慨的人不能指使间谍;不是精细算计的人,不能获得间谍的真实情报。微妙呀,微妙!没有什么地方不可以使用间谍。如果间谍工作尚未进行就泄露了用间的消息,那么,间谍和告密者都应该处死。

凡是我军想要攻击的敌军,想要攻打的城堡,准备刺杀的敌方官员,都应该事先了解敌方的守将及其左右亲信、掌管通讯联络和把守门户的官员、以及幕僚门客的姓名,这些情况我方的间谍一定要侦察清楚。

必须查出来侦察我方情况的敌方间谍,用优厚待遇和金钱收买他们,对他们进行引诱开导,然后交给他们任务,放他们回去,这样就可以使他们成为反间,为我所用了。因为有了反间提供的情报,所以就可培植、利用乡间和内间了。同样,根据反间提供的情报,死间传播的假情报,就可以通过反间而告知敌人。也是因为有了反间,我方的生间就可以按预定的时间回来汇报敌情。对于五种间谍的情况,君主必须清楚地知道,而更应该懂得,关键又在于利用反间,所以,对反间的赏赐待遇不能不是最优厚的。

从前,殷商的兴起,得力于伊尹(伊挚即伊尹,商汤任他为相)曾在夏朝做过官;西周的兴起,得力于姜尚(姜尚又名吕尚,号子牙,武王伐纣时为军师)曾在殷商为臣。所以,明智的国君,贤良的将帅,能使用智慧高超的人做间谍,一定能取得极大的成功。这是用兵作战的要决,整个军队都要依据他们提供的情报来决定军事行动。

【故事论述】

公元前265年前后,秦国日益强盛,不断向四周扩张,而北方的赵国成为秦王的心腹之患。因为,赵国出了个赵武灵王,此人文韬武略,大胆向少数民族学习,在全国推行“胡服骑射”,让士兵穿北方民族服装,学他们骑马射箭的绝技。赵国军事力量逐渐壮大,足以与秦国相抗衡。

公元前262年,秦国首先向韩国不宣而战,韩国连战连败,最后只好割地求和,韩王献上党郡(今山西长治市)十七县求和。上党地处韩、赵交界地区,秦国占领上党就等于打到赵国的家门口了,赵王(赵武灵王之子)很为此事发愁。

说来也巧,上党郡守冯宁却违背韩王的圣旨,不愿投降秦国,愿将上党献给赵国,请赵抗秦。赵国不费力就取得上党十七座城邑,但也引来了灭国之祸。

赵国接受上党,引起秦的不满。大臣范雎趁机向秦王建议说:“赵国是秦成霸业的最大敌人,必须早早地除掉它,现在就是最好的理由。”秦王采纳了他的意见。

公元前261年秦派大军攻赵,上党的赵军兵力薄弱,很快被秦消灭。赵王派老将廉颇到长平拒秦,廉颇不愧是一名老将军,他看到秦强赵弱,于是采取固守有利地形、坚垒不战的方法。秦国劳师远征,哪能经得起这样旷日持久的消耗,秦王急得夜不得安。大臣范雎又向秦王提出一计说:“赵王此人不懂得军事,并且生性嫉妒,对老将廉颇的赫赫战功一直不屑一顾。可用……”他附在秦王耳边窃窃私语,秦王听罢开怀大笑。

很快便有人在赵王面前说:“廉颇已经老了,在前线不思进取,从不敢向秦国发起攻击,连秦国人都说我赵国没人用一个老头来支撑局面。”也有人传言:“廉颇准备投降了!”原来秦国采用了离间计,派人携千金到邯郸去活动赵王左右权臣,散布流言。

秦国还放风说:秦国的将军根本不把廉颇放在眼中,最害怕赵国老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赵王听了对廉颇更加不满。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奢当年曾打败过秦兵,将门出虎子,赵括从小熟读兵法,问起他用兵之道,他总能对答如流。

一日,赵王向丞相蔺相如提出撤换廉颇的事,相如说:“今秦强我弱,廉颇的作战方法是对的。”赵王听了很不高兴;他又派人到赵家去询问赵括的母亲,就连赵括的母亲也说:“我儿虽谙熟兵书,但只知‘纸上谈兵’,千万不可用赵括去代替廉颇。”这就是成语“纸上谈兵”的由来。

赵王求胜心切,几次派人催促廉颇转守为攻,廉颇未听。赵王错误地认为是廉颇胆怯了。公元前260年7月,赵王派赵括统率一部援军来到长平,接替廉颇为将。赵括一到便更换部队将领,改变军中制度,弄得官兵人心涣散,斗志消沉。为了执行赵王的意图,他改变了廉颇的防御部署,积极做进攻准备企图一举击败秦军。

秦王得知赵王派赵括代廉颇为将,便增加兵力,调任白起为上将军,并令军中严守秘密,以麻痹赵括。

白起是秦国最负盛名的将领,此人果断勇猛,智勇双全,手段狠毒。针对赵括没有作战经验,鲁莽轻敌的特点,他采取后退诱敌,伏兵围歼的作战方法,一支部队担负诱敌任务,待赵军出击后,即向预设壁垒撤退,引诱赵军深入;以主力坚守营垒,阻止赵军的进攻;以25000人的奇兵,布置在壁垒两翼断赵军退路;以骑兵5000人插入赵军中间;分割赵军。

这年8月,赵括果然率军大规模出击,秦军佯退,赵括不察虚实,向众人说:“秦军已是疲惫之师,不堪一击。”于是挥师追击。

赵军进至秦的壁垒时,遭到秦军的坚强抵抗。这时秦军两翼奇兵插到赵军的后方,截断了出击赵军与本部的联系。秦军的5000骑兵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将赵军一分为二。赵军被困在秦军的包围圈中,数战不利,被迫就地构筑营垒,转为防御,等待救援。

赵王心乱如麻,后悔不该更换廉颇,丞相蔺相如建议向齐国请求援助。齐臣周子建议齐王援赵退秦兵,他说赵国是齐、楚两国的屏障,唇亡齿寒。但目光短浅的齐王摇摇头说:“赵国过去一直与我齐因为敌,我怎能出兵。”

秦王听到这个消息,觉得灭赵的时机已到,亲自到河内(今河南黄河以北),把当地15岁以上的男子编组成军,调到长平战场,占据长平以北(今山西高平丹朱岭)及其以东一带高地,断绝了赵国的援军和粮运,保障白起歼灭被围的赵军。

9月,赵军断粮已46天,饥饿情景可想而知,以致到了内部相互暗杀而食的地步,情况异常严重。赵括组织了四支突围部队,进行轮番冲击,企图打开一条出路,但未成功。绝望之余,他亲率精锐部队强行突围,结果被秦军射死。

赵军因无主将指挥40万人全部解甲投降。白起认为,赵国士兵反复无常,容易发生变乱,因此,他命令秦军:将所有赵国降兵一律坑埋。

就这样,白起坑杀降卒40万,只留下幼小的240人放回赵国,以宣扬秦国的军威。长平一战,歼赵军45万人,赵国从此由强变弱,秦灭赵国只是早晚的事了。

【名家论战】虎钤经·使间

《周礼》巡国传谋,反间也。用间之道,圣人以用兵决胜,不可不间。用间决中,不可不密。苟非大智,孰能臻于是乎?故间之行也,观事而举,其术有八焉。其一曰:两国相拒,兵抗其境,诈为疲困畏惧,潜漏其言,厚货谄敌所爱幸,因以所求中之;次使使者致玉帛子女与骏马精佩之饰以求和解;觉其骄慢,阴选精兵分道,早夜兼时,以乘不备,此以使者为间者也。其二曰:获敌生口,以所谋漏之(谋皆虚者,非实也),俾得闻焉,阴缓使遁去,令敌得所谋而信之,我行则不然也,此以敌人为间者也。其三曰:敌来间,我诈为不知也,反事示之,敌将为事,我则出不意而击之,此反求来言以为间也。其四曰:敌以间来,厚赂之,令反其言以间敌,此反以来人为间也。其五曰:与敌人战,佯为小败,亟引兵深壁示以惧色,乃选出语言鄙钝、无智虑者使于敌,令盛张皇我军之强盛,俾敌知为间者,必以我为惧,以强词来间也;既行,即举奇兵随而袭击之,此以明间而为间者也。其六曰:敌有内宠,令心腹者以金宝馈其家,使潜构敌情,此以内嬖为间者也。其七曰:敌有谋臣,则潜行赂敌亲信,构谗于内,外以事应谗者言,使君臣相疑,自相残害,此以谗人为间也。其八曰:求敌所委信者,副其所欲,阴求其动静言语者,此以乡人为间者也。是以知间者,兵家之要妙也。苟非贤智,莫能用之。故用间之道,在乎微密潜诚,此良将之所注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