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启迪青少年增强处世能力的故事
10617400000073

第73章 李光弼智取战马

唐朝末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为了平剿叛匪,唐肃宗派郭子仪、李光弼两人为开路先锋,却派了一个完全不懂打仗的宦官鱼朝恩作为主帅。郭子仪、李光弼两位大将知道是肃宗担心他们权力过大,有心牵制他们,但为了国家的危亡也并没有计较。唐军攻打邺城的时候,又恰逢史思明举兵反唐,他从范阳带兵救援安庆绪。六十万唐军,准备跟叛军决一死战,可是还没来得及摆开阵势,忽然刮起一阵狂风,吹得沙尘弥漫,天昏地暗。大军没有统一指挥,就都像受惊的马群一样逃散了。

唐军打了败仗,鱼朝恩把失败的责任一古脑儿推给郭子仪。唐肃宗听信鱼朝恩的话,把郭子仪的职务撤了,让李光弼接替郭子仪的职务。李光弼到了洛阳,洛阳的官员听到史思明的兵势猛,都有点害怕,有人主张退到潼关。李光弼却说:“现在双方势均力敌,我们退了,敌人更加猖獗,不如把我军转移到河阳,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官员们也想不出别的办法,只好点头同意了。

李光弼下令把官员和老百姓全部撤出洛阳,带兵到了河阳,等史思明进洛阳的时候,洛阳已成了一座空城。史思明要人没人,要粮没粮,又怕李光弼偷袭,只好带兵出城,在河阳南面筑好阵地,和李光弼的唐军对峙。

当时,在双方即将展开大战之前,狡猾的史思明先是采取了攻心战术,试图摧垮唐朝军队的信心。为此,他每天都派人在河的对岸放养数千匹高大的战马,故意要让唐兵看到自己军队的雄厚实力。李光弼是个久经沙场的老将。他知道眼前的兵力不如叛军,只好智取,不好力攻。他看到史思明从河北带来一千多匹战马,每天放在河边沙洲洗澡吃草,立刻心生一计。他就命令部下把所有的母马集中起来,又把小马拴在马厩里,等叛军的战马一到沙洲,就把母马放出来和敌人的战马混在一起。过了一会,母马想起小马,嘶叫着奔了回来,敌人的战马也跟着到唐军阵地来了。

史思明一下子丢了上千匹战马,气得直跳脚,立刻命令部下集中几百条战船,从水路进攻。前面用一条火船开路,准备把唐军的浮桥烧掉。李光弼探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准备好几百根粗大的长竹竿,并用铁甲裹扎竿头。等叛军火船驶来,几百名兵士站在浮桥上,用竹竿顶住火船。火船没法前进,被烧得樯倒舷裂,一下子就沉没了。唐军又在浮桥上发射石头炮向敌人的战船攻击,把船上的敌兵打得头破血流。有的连人带船都沉入水底;有的挣扎着爬上岸,没命地逃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