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虽常听他们说起董小宛是如何如何,本还有不太确信的想法,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寻常。那是天生的丽质,如出水芙蓉般清新脱俗,宛若来到凡间的仙女。不发一言,却万般柔情涌动。这样的女子,定是需要上等的才子来般配。董小宛瞧见冒辟疆的第一眼,便被他的俊朗刚毅所吸引,一般的风流才子与他断然不可相提并论。
这是董小宛和冒辟疆的第一次面对面,没有太多言语的交流,却开启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也是董小宛幸运和不幸的开端。
银瓶乍破,穿云破日
秦淮河畔,文采风流,盛于一时。正值年少气盛,主持清议,矫激抗俗,喜谈经世大务,怀抱着报效国家的壮志。据史书记载,明代自万历以来已江河日下,特别是太监弄权,朝纲倾颓,已登峰造极。面对这种危亡局势,但凡富有些许正义感的知识分子无不忧心如焚,感叹大好时局一去不复返。
1636年,冒辟疆与张明弼结盟参加复社,同陈贞慧、方以智、侯朝宗共称“复社四公子”。他们年龄相仿,意气相投,或结伴同游,或诗酒唱和,或抨击阉党,或议论朝政,希望通过改革政治来挽救国家危亡,一时间和者如云,好不快活激扬。自然一般豪贵子弟的浪漫风习,冒辟疆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留恋青溪白石之胜,名姬骏马之游,过着纸醉金迷的公子哥般的生活。
才子自有佳人来赏识,冒辟疆与陈圆圆的感情瓜葛也在悄然进行着。陈圆圆本姓邢,名沅,南曲名妓,与董小宛等其他六人并称秦淮八艳。刚来南曲不久便美名远扬,被名士争相攀求,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顷刻间名气甚至盖过了名噪当时的董小宛。冒辟疆称其“淡而韵,盈盈冉冉,衣木叔茧时,背顾湘裙,真如孤鸾之在烟雾”。字里行间透着对她的爱慕之心,倾慕之意。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是如此之美的陈圆圆,血气方刚的才子自然也敌不过如花美人。
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彼此心意相通的冒辟疆与陈圆圆,经过一夜欢愉,二人在1641年许下“订嫁娶之约”。显而易见,冒辟疆对陈圆圆的感情要比对董小宛的感情更浓烈、更深沉。因为他爱她,所以愿意许给她婚姻的承诺,愿意为了她向上天起誓以求庇佑。彼此爱得有模有样,结为夫妻似乎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即使最后未能如他所愿,可这个承诺包含了太多深意,给了别人太多希望。
就在冒辟疆和陈圆圆如胶似漆的时候,冒父冒起宗遭奸人陷害,深陷困境,甚至性命难保。想见父亲此时正在受奸佞之人无所顾忌的毒害,顾不上与陈圆圆的嫁娶约定,连忙动身前去为解救父亲东奔西走,竭力周旋。官场的尔虞我诈太多凶险,一着不慎便会落个满盘皆输,命丧于此也皆有可能。好在冒起宗为官数十年,一向清廉自守,洁身自好,也结下不少患难之交。在这紧要的时刻,在众多旧识的全力帮助下,才得以脱险,重见天日。
确定父亲安然无恙后,一直紧绷的神经这才松弛下来。父亲虽遭了一些罪,可毕竟没有大碍,悬着的心也慢慢回到了原位。陈圆圆的笑容又出现在脑海里,曾经立下的承诺也到了兑现的时候,便脱身前来履行当日之约。只是这旧游之地却已是人去楼空,哪还有她的踪迹?国舅周奎欲给皇帝寻求美女,听闻陈圆圆艳压群芳直接掳了回去。
女子生来就柔弱无力,在这乱世本就难以自保,况且是一个小小的歌妓,更是身不由己。在被卖到苏州梨园后,安稳的日子还未开始,战乱频仍的动荡时代左右摇摆,崇祯帝本就不是贪图享乐之人,见国家危难更无心逸乐。多亏于此,陈圆圆这才得以从梨园回到田府。
样貌才情太过出众也未必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可以换来鹊起盛名,可以换来金银珠宝,却也可以换来命运的曲折坎坷。英雄自古爱江山也爱美人,一代枭雄吴三桂,也难过陈圆圆的美人关,抢也好,劫也罢,一声令下,陈圆圆的命运便又发生了转折。这番刚从梨园回来,不久便又被吴三桂接回府上纳为小妾了。
被人掳走时的绝望,撕心裂肺的呼救声,痛不欲生的心情,冒辟疆应该是可以相见的吧!被陌生凶悍的人强行扔进马车,她可曾想过将生命就此结束,与其不断地去遭受这痛苦的折磨,何不干脆利索地做个了结?可生不易,死也不易。那一夜的情话,他曾在耳边轻轻说给她听,一字一顿,皆是真心实意。他的诺言,她把每一个字都铭记于心,没有半分彷徨。可她在挣扎逃脱的时候,他在哪里,说过的护她安好还算数吗?普天之下,竟没有一个能来将她救出这水火之中的人!
听说陈圆圆被掳走时的大概经过,冒辟疆沉默良久,大大地惆怅了一番。毕竟那婚约嫁娶的誓言是他亲口而说的,也是发自肺腑之言。如今时隔数日,现实却早以面目全非,再无力去更改什么。也许是他的错,没有将她带在身边。她蒙难时也未能在第一时间赶到她身边,没能给予她一个男人应该做到的庇护,也没能去帮她抵挡苦难。深深的自责围绕着冒辟疆,很久很久不能从懊悔中解脱出来,也许这是他应有的惩罚,怪不得别人。
可人毕竟是趋利避害的动物,长久的自责让他喘不过气来,于是他试图找一番理由来为自己开脱,为自己辩解。比如根深蒂固的道德思想,明知父亲身处险境,作为儿子怎可袖手旁观,只为自己的儿女私情而置父亲于不顾?他因救父亲而将她留在原地,也并非是她蒙难的直接原因。这样的想法让他从悔恨的情绪里解脱出来,既然是为了父亲,辜负一个风尘女子也不算遗憾。何况命运无常,怎是他可以左右的?虽有美梦破碎的不甘,却也只能惋惜了。
本以为是欢喜的结尾,曾有婚约的两个人,却在阴差阳错中,在十来天的错过下,各走天涯了。一段姻缘难两全,也许可以怪冒辟疆的犹豫不决,怪他没有想一定要在一起的执著。或者怪陈圆圆的优柔寡断,怪她在爱情面前唯唯诺诺。只是冒辟疆和陈圆圆之间的情愫,是否能够称之为爱情,却有待商榷。喜欢有余,爱却不足。
正是因为冒辟疆有了与陈圆圆没能成真的夫妻之名,才有了中间的这段插曲。才子佳人的故事总是让人忍不住去猜想,所以让人更加期待董小宛和冒辟疆的曲折爱情。也许是不一样的版本,不一样的爱情纠葛。陈圆圆已是他人囊中之物,董小宛又会如何呢?是比她更幸运,还是更不幸?
岁岁年年,芳心已许
回忆不可追溯,往昔不可追忆。同在画舫的姐妹们,能有幸遇到心仪的男子,做妻做妾者,少之又少。从良的机会很多,可以过得幸福安乐的人却很少。幸福于红尘女子而言,遥不可及,太过奢侈。多少人就这样耗尽青春,年老色衰之后,不知将后半生往何处寄托。年轻貌美时,受众人追捧,每一日都过得极尽奢华,自是对未来心知肚明,才会把现在的每一日都当作最后的一日来看待。
时光如流水,转眼而逝。不等任何人,不照顾任何人,也绝不刁难任何人。它以自己的步调向前走去,成为过去,成为现在,成为未来。秦淮河欢畅依旧,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中原地区,远远没这么幸运。颗粒无收的庄稼再难养活一家老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怕是没有尽头了。慌乱的年岁尚不敢奢望安宁,岂敢奢望这般繁花似锦?
董小宛出去避难也有些时日了,每每想起想见却不得见的冒辟疆,然后审视一下如今的孤苦境地,不由得感叹身世飘零,无依无靠的无助感让心情跌落谷底。命运已经剥夺了平安喜乐的权利,竟连爱情也让她不得顺利。
此时的冒辟疆对董小宛的想念也日加浓烈,当下决定要前往苏州,与日夜想念的董小宛见上一面,只要能安抚她的不安,确定她一切安好便可。这么想着,心中多了份焦急的想念,不由得加快了动身的速度。
还未来得及启程,家里便派人送来了不可忽略的消息,冒老夫人病重在床,情况恐怕不容乐观。母亲的身体一向硬朗,今天突然遭遇变故,不知是何缘由,令他慌了手脚。父母在,不远游,虽对古训铭记在心,可大丈夫胸怀天下,难以遵循古训。可百善孝为先,无论如何也要以母亲为先。所以经过一番考虑后,此情此景并不难作出选择,只好暂缓去找小宛的行程,连夜兼程赶回老家探望生病的母亲。
所幸,十多天过去了,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之下,老夫人的病一天天好起来,身体恢复得很好,冒辟疆见母亲已无大碍,紧张的心这才稍稍放松下来,全家上下也沉浸在喜悦之中。眼见母亲的病痊愈了,冒辟疆又不禁思念起董小宛来。正巧好友陈则梁为复社的事情约他同去苏州一趟。听到“苏州”二字,冒辟疆的心被吊了起来。
苏州,那里有心心念念的人儿。不多考虑,冒辟疆赶忙向母亲禀报了要去苏州处理复社之事,冒老夫人见儿子一副焦虑的样子,知道定是有要紧的事情,也就痛快地应允了。一切就绪,冒辟疆的思绪又飞了起来,身未动,心早已飞到了董小宛那里。
董小宛举家来到苏州,就是为了摆脱世俗的纠缠,争取难得的清净,所以没有住在繁华的城里。为了避免尘嚣,她在半塘比较偏僻的地方寻觅到了一处小小的庭院。曲径通幽,安静惬意,正是董小宛梦中向往的清净之地,这里的空气都带着让人舒爽的静谧悠然。以自己为中心的新生活便在这里开始了。
冒辟疆不多久就来到董小宛在半塘的住处,下人说她已经出门七八天了,何时归期也没有确定。听到此,冒辟疆只好失望而归。其实这只是命运抛给他的一个小小的玩笑,此刻董小宛就在家中,两个彼此想念的人仅仅隔着一个庭院而已。这一段并不长的距离,却隔开了两颗想要靠近的心。
日子从指缝间溜走,冒辟疆将复社的事情稍加处理后,不甘心的他再次前往半塘。可惜这一次,董小宛因为厌烦苏州浪子的百般纠缠,表面上说是去惠山游玩,实际上只是被迫出去避一避,实属万分无奈之举。原本可以享受平静的生活,却被无关的人扰得一塌糊涂。被失落折磨的冒辟疆,一路上想着董小宛虽然未曾遇到,可从住处的清静幽雅可以看出,董小宛天绮脱俗的样子,与她相见的渴望不可抑制地生长着。
回到住处,陈则梁提议明天启程去无锡继续处理复社的事情,刚回来的冒辟疆却着急起来。奔波了这么久,却无缘相见,实在不甘心就这么离开了。忙不迭地收拾了一下便上马直奔董小宛的住处。就冲动一回吧,就再争取一下!
也许是命运使然,这次,想见的人正好在原地。原来董小宛刚回来不久,还未醒酒呢。两人就这样你望着我,我望着你,四目相对,默默无语。此时此刻的两个人,必然情景交融,心心相印。纵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
浑然不觉时光匆匆流过,仿佛进入了梦境。两人回过神来,靠窗而坐,不久便熟络起来。冒辟疆觉得董小宛谈吐之间,读书颇有根基,像她这般拥有不俗谈吐与见解的女子真是如凤毛麟角,不由得心中钦佩。
董小宛也深刻感受到冒辟疆的忧国之心,不由得暗暗赞佩。决定委身于冒辟疆的想法更清晰明了了,要陪伴他走过一生的念想也变得更加坚决了。虽为女子,董小宛对自己幸福的追求并不落后于任何人。既然心意已定,再矜持等待便没了意义。比起小宛的豁然,冒辟疆却有些怯懦。对家中已有妻室的事实也并不想瞒,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董小宛,不忍心委屈小宛做妾。
宁做君子妾,不做庸人妇。这是董小宛根深蒂固的想法,做妾若能得到夫君的呵护宠爱,又有何不可呢?可冒辟疆的顾虑是很多的,虽有心与董小宛相识,却没下定决心要相爱。又赶上复社之事还亟待解决,便随口答应小宛明年开春之时定来相见。
董小宛见冒辟疆急着动身去为复社的事情奔波,心情不禁黯然下来,紧蹙的双眉,紧抿的嘴角,她也懂得复社的重要性,遂忍着内心苦楚,准备为冒辟疆送行。
自古以来伤别离,经过短暂的促膝谈心,董小宛更是觉得与冒辟疆情投意合,更加倾心于他,人生难得知己,抓紧时间倾诉珍重之情。与他肩并着肩,走了好远好远。这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人啊,也是自己决定托付终身的人选。董小宛暗暗下定决心,从今起谢绝一切应酬,独守闺中,只为待君归来。
明年春天花开之时,娶我可好?
碧水青天,一片空明
董小宛为等待冒辟疆,将一切应酬统统婉言谢绝。没有了舞台歌榭的热闹,日子也清淡了起来。闲来无事,就偕同母亲去雷峰塔游玩。春光无限好,万物复苏,人间天地仿佛添了光彩般。一群群北飞的候鸟掠过塔尖,赶着飞向北方呢,成群结队地在空中翱翔。它们的目标如此明确,它们到达目的地的决心是如此坚定。虽然人也是群居动物,可董小宛身边却找不到这么多可以时刻相伴的人。
一时间思绪万千,不禁想起了远在如皋的冒辟疆。不知道他现在正在忙些什么,吟诗还是作画,或者跟复社的好友大谈国事天下事?最重要的,不知道他有没有想念她,是否记得他曾说过的承诺,有没有开始做着再来看她的准备。就在如影随形的思念中游玩雷峰塔,带着相思也是种忽悲忽喜的感受。
母亲提议去西湖划船。西子湖畔,波光粼粼,比镜子还要澄净。天空中悠闲的白云,岸边整齐的房屋树木,还有那容光焕发的游人们,都被收纳到湖面上。阳光透过树叶落在地上,现出斑驳的影子,随风晃动也是如此可爱。
在这生机盎然的季节,董小宛也跟着焕发了活力,在人群之中更显得明艳照人。走在热闹的小路上,引来路人的纷纷侧目,大家都静悄悄地关注着这位好似嫦娥仙子的姑娘,猜测着她家在何方,年方几许。董小宛只顾沉浸在满目春色之中,就这样走着笑着。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很远很远,走累了,发现前面有一个茶亭,便叫了母亲一起走到一个空闲桌子旁叫了两杯茶来。
坐下来的董小宛看着这来来往往的行人,开始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每个人都带着不可抗拒的命运来到人间,过着或好或坏的生活,可不管个别的生活如何,在这美妙的春色之中,每个人都洋溢着好心情。大家三三五五结伴而行,沐浴着温暖春光,祈盼着新一年的祥和,董小宛也被这喜乐的氛围感动着,心情也雀跃起来。可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还来不及温存,董小宛的春日游就悄然变得不祥起来。
不多时候,一位满身华服、走起路来一摇三晃的刁滑公子走进茶亭,挑了个显眼的位置坐下来。身旁有四个家奴围绕着他,像众星捧月般在他旁边鞍前马后地伺候着。这个刁滑公子姓崔名维,是杭州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的公子,杭州太守见到他都会弯腰鞠躬,乐呵呵地请安问候,不敢有任何不敬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