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青山见我应如是:柳如是
10656100000022

第22章 曾经沧海恍隔世(2)

此时,柳如是仍看不透钱谦益,在她心中,他只是畏惧生死,并非贪图荣华富贵。她始终不愿相信他是唯利是图之人,她愿意在心中为他开脱。即使事实俱在,她也相信,他是为了那一城百姓的性命;她也相信,他不会背叛自己,背叛国家。

思虑再三,柳如是想了个两全之法。希望清军进城之后,钱谦益可以跟她隐居世外,不事新朝。他们两人如以往一般,游山玩水,诗词歌赋,岂不快哉。她以为,只要两人一起,在哪儿都是幸福的。如此这般,也算对得起明朝。

钱谦益甚是感激柳如是的体谅,唯唯点头表示赞同。可嘴上虽答应,但心中却有些许不愿意。他贪恋权贵,不想放弃唾手可得的富贵。此时,他已不是当初的他,淡泊名利;如今,他已然利益熏心。

此时,钱家家丁来报,称清军马上就要进城。毕竟,这一城百姓需要钱谦益,他们等他去救命。此时,柳如是想,他不是她一人的,他心系万千百姓,自己不能拖累他。于是,她同意他前去筹谋,自己则在此处等他回来,从此海角天涯共此余生。

钱谦益匆匆去找马士英商量大事,结果刚到马士英住宅,就见大门洞开,守门卫兵早已无影无踪。钱谦益猜到,马士英肯定早已出逃。于是,他又急忙去找赵子龙和王铎,最终三人商议决定:出城投降!

虽然钱谦益已答应柳如是,不奉新朝,誓忠旧主。但在生死攸关之际,钱谦益还是选择了保全性命于乱世,弃她于不顾,弃誓言于不顾,只图眼前利益,只图荣华富贵。随后,钱谦益赶到城外,代表南明政权,跪在大雨中迎接清军。

钱谦益出城投降,顿时舆论哗然。就连马士英尚且一路外逃,誓死不向清军投降,直至被杀。堂堂东林党领袖钱谦益,竟会以如此姿态,向清廷奉上衷心。此般举动,慌了百姓之心,伤了柳如是之心。

此时,家中的柳如是更是难以相信,说好的“隐居世外,不事朝廷”,转眼间,竟变成出城投降。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将沉浸在钱谦益侠士情怀里的柳如是惊醒了。她终于明白,他真的变了,不再是那个淡泊名利的男子,也不再是她心中的磐石。

或许之前,柳如是对钱谦益还有些悔意,可如今,看着丈夫的屈膝行为,自是肝胆俱裂,痛不欲生。那一点点希望也随之破灭,她再也无法为他辩解。曾经的美好,宛若烟花,灰飞烟灭,再也回不去。

柳如是心生凄凉,忆起曾经的点点滴滴,痛彻心扉。那些曾经坚信的东西,瞬间破灭。苍茫人世间,宛若苍穹,孑身一人,苦苦无依。本以为找到依靠,哪知,只是黄粱一梦。

钱谦益此举,没人能够理解,因此,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诗,讽刺钱谦益的出降行为:

钱公出处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闻。

国破从新朝北阙,官高依旧老东林。

钱谦益无耻地投降,柳如是为之羞愤不已。此后,每每看见他,她都会想起伤心之事,终究无法对其释怀。她一心报效大明,不曾想,如今却嫁给了一个背信弃义之人。这遗憾定会追随她一生,令她无法忘却。

旧时的庭院,旧时的风景,可眼前之人,已然变了模样。是的,依旧日日相处,但她对他眷恋不再。钱谦益的无耻投降,让她明白,曾经的东林领袖,明朝名士,已然是过往,是回忆。如今的他,已然不值得她尊重。

柳如是不曾想,会有这么一天,她和钱谦益之间,变得如此陌生,陌生到窒息。仿佛,那些曾经,皆是一场笑话。他与她之间,从未有过了解。昔日的种种,都化作道道伤痕,镌刻在她心中。每每回忆,都伴随着阵痛。

或许,此时此刻,柳如是幻想过,如果当初没有陈母的棒打鸳鸯,她和陈子龙依旧厮守在一起。那么,今日之痛或许就不会浮现。又或许,此时的自己,正与陈子龙一起,洒血疆场,共抗清军。然而,这一切,终究是幻想。这世间,最最残忍的事情就是没有如果。

现实,赤裸裸地摆在柳如是面前,陈子龙注定是她生命中的过客,她该怀有期待的是钱谦益。既然一切已成定局,痛过,恨过,也只能过去。她没有办法,只能相信他,希冀他这一举是为了满城百姓,他怕清军一怒大肆屠城,生灵涂炭,才愿担此重任。

或许,聪明如柳如是,早就明白钱谦益究竟为了什么。可是,这一次,她选择了认命,选择了欺骗自己。或许,很多时候,女子只能选择认命。她期待,这是钱谦益唯一的一次屈膝。以后,他再不会如此,他会是大丈夫,顶天立地。

然而,柳如是错了,等待她的依旧是伤痛,那些曾经,早已物是人非,终究是回不去了。她不应抱有幻想,有些人,有些事,变质了就是变了质,再怎么期待都是错。可是,此时此刻,她别无选择,只能一错再错。

那一年,五月十五,钱谦益早早打开城门,迎接清军将领多铎。多铎率军进入南京城,未出几日,下令南京城所有男子剃发。一时之间,满城百姓敢怒不敢言,纷纷观望事态。又一次,攸关生死,民族大义。

此时,柳如是心中充满期待,期待钱谦益能大义凛然,能做好表率,也不枉自己痴心一片。然而,他再次让她失望了,再次给了她一份措手不及。信错人,信错命,无法挽回,这一生,都注定是个悲剧。

花痕依稀,往事迷离

曲径疏篱来往游,沉沉罢舞枕枝头。

香偷韩椽身犹困,魂绕庄周梦更幽。

似饮花浆千日醉,却闲苔影一帘愁。

东风无赖频吹醒,又趁狂风恼画楼。

——《咏睡蝶》

这一次,那些曾经的卿卿我我,都在她心中化作绝望,百般侵蚀。这一次,她必须用尽所有力气忘却一个人。曾经的海誓山盟,天长地久,都在改变。她知道,此生,那些美好都将变成回忆,她也明白,此生,幸福,都将不复在。

一个人,在心中根深蒂固,原以为,幸福会天长地久。可不曾想,只是一瞬间,那个人,便反生了改变。面目全非,心碎万般,可是,只能眼看着,无能为力。曾经坚信的,仰慕的,守护的,都瞬息万变,经不起沧海桑田。

这一切,始于那一天。那一天,柳如是的人生,天翻地覆。那一天,钱谦益从外面回来,柳如是发现,他竟然按照清军指示,剃掉了额发,将脑后头发梳成辫子。那一瞬间,她感觉地动山摇,她听见了生活倒塌的声音。

此时,全城一大半百姓,尚未听从清军指挥。百姓,依然对钱谦益等南明旧臣报以希望,希望他们能给做一个榜样。只要他们还抵制,这些百姓便誓死追随。他们只等着振臂一挥,便精忠报国。

可如今,钱谦益是做了表率,却是按照清廷之规矩,剃发留辫子。他没有任何反抗之举,不过是一味顺从,以求高官厚禄。如此这般,百姓还有什么希望,希望变成绝望,只能放弃。改朝换代,有心无力,抗拒不得。

钱谦益这般,是赫然降清之举,望着眼前的他,一时间,柳如是没了表情。她只是凄凉地望着他,希望望到他心底,明白他心中所想。可是,人心真难测,即使同床共枕这么久,依旧无法探测。柳如是无言地望着钱谦益,满脸写着气愤,望他给她一个解释。

此时此刻,他已然失去了解释的权利,可他依旧恬不知耻,因着无法解释,只是摸着光光之脑门,笑着道,头皮太痒,剪了头发才舒服。他这般,可说与无赖无异,然而,他却沾沾自喜,仿佛做了一件万般光彩之事。

钱谦益,一直以来,都是深明大义,敢爱敢恨。可如今,这般胆小如鼠,贪生怕死。曾经,他为了爱可以不顾世俗目光,如今,他为了功名,抛弃了挚爱。曾经的风景挚爱,都及不过功名利禄。

钱谦益之笑容,刺伤了柳如是之心。她气愤之极,转身离开,黯然感伤。她万般没想到,自己费尽心力主动追求的丈夫,如今会变得如此胆小势利。曾经的大丈夫作为,怕是早已烟消云散,随之而去的,还有她对他的眷恋。

柳如是并非贪图享乐的轻浮女子,虽为一介女流,但在她心中,却有着一般男子都难以匹敌的爱国之情。这般情怀,自不会因着丈夫的改变而改变。她虽然追求安稳,追求幸福,可是,她有着自己的坚定,不会为了爱情忘记国仇家恨。

昔日,柳如是刚刚脱离青楼楚馆,便常常与复社、几社及东林党人相游相处,慷慨激昂,纵谈国事。这些爱国情怀,在她心中根深蒂固。也许,她选择钱谦益,也为着他的那一份慷慨激昂,为着他的那一份爱国之情。

这样一位爱国奇女子,怎能够容忍自己丈夫叛国投敌!虽说夫唱妇随,但她自不会如此,她有着自己的思想。她可以容忍世俗目光,可以容忍他花甲之年,唯独叛国投敌这一点令她无法说服自己,无法认同。作为大明子民,理应爱国,护国,叛国是万万不可原谅的。

柳如是无法再笑脸相迎,无法再温柔相望,吟诗品茗,更成回忆。留在她心中的,只有冷漠。除却冷眼相对外,她不知怎样去面对。昔日的志同道合,已然是童话故事。如今,可说是人依旧,梦不再。曾经的欢愉,在此时此刻,都将结束。

然而,这并非极限,不久,钱谦益给了柳如是致命一击。让这段本就支离破碎的爱情,画下句点。她再也没法陪伴,没法继续,只能选择终结。也许,只有结束才是最好的选择。爱情,开始时是惊天动地,结束时也是地动山摇。

这次,钱谦益做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决定——入京为官。这般明显之举动,怕是骇人听闻。此时,他本就臭名昭著,如此这般,无非是火上浇油。爱人,朋友,远离。百姓,官员,沸沸扬扬。可以说,他再也回不去,回不到德高望重的曾经。

尽管这对钱谦益并非好事,但至少是清廷对他的重视。他以为,入朝为官,能有一份美好的未来。他不用再漂泊,可以说,他的人生将在光彩中结束。于是,在收到诏书后,他立即准备欣然前往,寻他的美好未来。他仿佛能看见,前方一片光明。

在他看来,无论清廷还是明朝,既然让他做官,就承认了他的价值。冠冕堂皇地说,他又有了为国尽忠的机会,他没有放弃的理由。其实,说白了,他就是为了安享富贵,他终究摆脱不了名利这追求了一生的东西。

当初,南明弘光小朝廷请钱谦益做礼部尚书,尽管官职很高,但毕竟是个闲职。钱谦益曾有稍许犹豫,是柳如是鼎力支持,他才答应。只因那时,官职再小,也是明朝势力。于是,柳如是万般支持。她支持的,是他的热忱,是他那颗大仁大义之心。

而今,礼部侍郎位高权重,但已物是人非。柳如是对其百般劝说,希望他悬崖勒马。她说,这是叛国投敌;她说,这非大丈夫所为;她说,这会留下千古骂名。但是,柳如是费尽唇舌,依旧无济于事。钱谦益踌躇满志,收拾行装,一心想要入京谋取前程。

柳如是心碎了,她感觉黑暗正一步步走来,自己被深埋其中。曾经,那些颠沛流离的感觉,再度回来。这份得之不易的安稳,正一点一点瓦解。她仿佛看见了自己的未来,没有希望,没有退路,只有伤心,只有心痛。

钱谦益如此迫切,全然不顾柳如是的劝阻,这一点,让她倍感疑惑。自从她嫁与他,他对她可谓是言听计从。甚至以嫡配之礼迎娶她。可如今,他为何不能为了她,放弃清廷之封赏,她万般不懂。

其实,利欲熏心,是最好的解释。人,最大的敌人,就是欲望。有时,面对生死,可以很大义凛然,但在欲望面前,却往往最容易迷失。欲望之于人,是最大的诱惑,让世间很多人都无法抵挡,钱谦益也不例外。

昔日,钱谦益迎娶柳如是,是在其罢职免官,一无所有之时。既然,一无所有,也不必在乎世人谴责。那时,爱情至上,为了真爱,一切皆可抛弃。他可以为她得罪全世界,可以为她放弃一切。

但如今,一旦进京为官,他身份自然不可同日而语。爱情,利益,摆在钱谦益面前。这段刻骨铭心,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他不想放弃。可是,在利益的引诱之下,他放弃了他的回忆,选择妥协。

于是,面对柳如是,他的态度也在改变。他愿放弃一段爱情,来成就自己的飞黄腾达。他不再是曾经的他,他时时刻刻在改变——心在变,梦想在变,一切都在变。那个为爱不顾一切的花甲老人,已然随着时光消逝在人海中,留下的,是另一个人。

甚至,他以为,她不过是一时难以接受,只要他坚持,她定会随之进京。因为,曾经,无论他做什么,她都选择陪在他身边。即使是伴在阮大铖左右,她也甘心情愿。他以为,她会和从前一样,跟他走,海角天涯。

但是,钱谦益错了。那已然是曾经,曾经已经过去,现在,自不会这般。曾经,她不顾屈辱,伴其左右,是因为,那关乎国家。在大仁大义面前,她能不顾一切,她能抛弃所有,甚至是她看重的尊严。

那时,柳如是以为,钱谦益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家卫国。可是此番,她已然下定决心,誓死不会追随。因为,即使一切在变,柳如是也不会变。她的爱国之心,更加不会改变。有些坚持,会追随她一辈子,生死不弃。

花甲老人,妙龄少女,爱情之花虽开,却无果。他与她,终究不是一路人,无法白头偕老。柳如是本以为,钱谦益会爱自己一辈子,会为了自己放弃一切。可事实依旧是那么残酷,在利益面前,他终究是放弃了爱情。

有的人,注定一生漂泊,也许中途会遇到爱情,会遇到稳定。可是,这些终究都不能长久,宛若镜中花、水中月,终将破散。爱过,恨过,一切都将过。那些曾经的美好,都将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