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青山见我应如是:柳如是
10656100000025

第25章 自古人间总遗恨(3)

此时,柳如是也万般浮躁,无法心静。见钱谦益这般,记忆在她心中缓缓生起。可她望着他,目光依旧冰冷。在她看来,即使如今钱谦益想结束生命,也悔之晚矣。当时国破家亡之日,面对苍茫河水,为何没有这般胆量。

对此,钱谦益哑口无言,只能默默承受。他自知,错在他,总希望她能原谅他,可是却事与愿违,她的心已伤痕累累。而他留在她心中的这道伤痕,种子般深种,时时刻刻成长。让她变得越发陌生,让他无法承受。

柳如是难过心结,始终无法原谅钱谦益。但他们终究是夫妻,未来还需两人一起度过。即使是他错了,可他迷途知返,理应得到原谅。他与她,已然走过那些时光,不能说结束就结束,最好的方式就是忘却。她尽量改善对他的态度,希望能回到曾经。

只是,在柳如是心中,伤痕已在,很难消失。那非小小摩擦,那关乎国家大事。在她心中,叛国,仿佛是雷池,一但逾越,再也无法挽回。当她知道他这般假仁假义,心中自是万般介怀。

一次,钱柳二人效仿当初,携手出游,希望能够唤回昔日恩爱。然而,很多事情,发生过,就忘不了,很难回去。他与她,来到一处泉水旁,水流清澈,明亮照人。钱谦益想脱袜洗足,柳如是不经思考,脱口侮辱其将此当成秦淮河。

一句话,道出了恩恩怨怨,吐露了鄙视和厌恶。其实,柳如是完全可以忘却钱谦益降清之事,毕竟事情已然过去。可她爱国之心甚是强烈,终究无法释怀。因着这份爱国,她不愿与钱谦益进京。也因着这份坚持,让其最终的命运万般凄凉。

可知,柳如是的悲惨命运,不怪他人,只是她自己的选择。这世间,有些人,明知等在前方的是苦难,却也不顾一切,一步步往前走。明知退一步便能海阔天空,却始终不愿。不管风雨欲来,只求无愧于心。

如若当初柳如是跟随钱谦益进京,日后两人的生活自会是另一番光景。但是,她追求的,不是风光,如若如此,或许早已拥有。她这一生,不为荣华富贵,只想安稳宁静。如今,虽清苦,但她万般泰然。

奢侈富贵,衣食无忧,非她所愿。她心中所想,简简单单,寻得合适之人,志同道合,两人诗词歌赋,纵情山水,白头偕老,一生一世。不要海枯石烂的誓言,只一辈子相许,相依相随,不舍不弃。

此生唯一,相伴心田

鹃声雨梦,遂若与先生为隔世游矣。至归途黯瑟,唯有轻浪萍花与断魂杨柳耳。

回想先生种种深情,应如铜台高揭。汉水西流,岂止桃花千尺也。

但离别微茫,非若麻姑方平,则为刘阮重来耳。

秋间之约,尚怀渺渺,所望于先生维持之矣。便羽即当续及。

昔人相思字。每付之断鸿声里。弟于先生亦正如是,书次惘然。

——《柳如是尺牍·第七通》

西湖边,杨柳下,柳如是,钱谦益,分分离离,长长短短,终归再次走到一起。田园牧歌,惬意非凡,属于他们。这般生活,是他所想,是她所愿。未来,也许会凄凉,可是,只要有她,有他,就不怕。

那一年,他与她相识九年,这段旷世姻缘,迎来了结晶。是的,他们有了孩子,是的,他们的女儿诞生了。孩子,能塑造太多东西,而最多的,是欢声笑语,化解隔阂。天下做父母的,都会因着孩子,而重拾欢乐。

柳如是看着女儿,甚是欢喜,仿佛看见了未来,看见了光明。她的一生无法改写,她自是希望女儿一生幸福安康。她为女儿取名柳小照。不知何故,她非坚持让女儿姓柳。也许,她已然放不下他的所作所为,也许,另有缘由。

此时,钱谦益已然六十六岁,这般年纪,早已看淡了一切。不在乎功名利禄,也自然不计较女儿的姓氏。只要柳如是喜欢,他都满心答应。这时,他再度将她捧在手心,只要她开心,他一切都随其所愿。

老年得千金,钱谦益喜不自胜,此后,他更是醉心于平淡,为着小家庭的快乐而欣喜。他开始守着爱妾和幼女,享受天伦之乐。这般年纪,有爱妻在侧,有女儿在怀,快乐,自不必言。

此时,柳如是也开始真正对钱谦益释怀,她的心渐渐被他融化,再次接受他。即使他曾经错过,她也曾万般执着于他的过往。可此时,她愿意相信,他不是真心如此,只是一时迷途,错失了方向。

这段时间,他与她的生活,其乐融融。曾经,无数次在梦中,柳如是都梦见过此场景,不曾想,自己会美梦成真。丈夫,女儿,自己,一家三口,幸福安逸。她终于寻得自己的家,有爱,有快乐,一个完整的家。

当然,柳如是对钱谦益的释怀,不仅仅是因为女儿。更大的原因,是他的所作所为,让她彻底折服。这几年,他为大明东奔西走,耗尽心力。他不再是那个叛国之人,他彻头彻尾,是个爱国志士。

顺治三年冬,钱谦益好友黄毓祺,反清起事,急需钱粮。来找钱谦益,希望其能慷慨解囊。钱谦益丝毫没有犹豫,马上准备白银三千两,准备去海上犒劳三军。结果尚未到海上,起义之事败露,钱谦益被捕入狱。

这般危难之际,柳如是却缠绵于病榻。但她不顾病痛,决定冒死向朝廷上书,用尽全力挽救钱谦益。如若苍天不怜,他不能幸免于难,惨死狱中,她自不会独活,她愿意生死相随。

柳如是卖掉家产,冒死北上,一路漂泊,只为丈夫。最终,黄毓祺一口咬定,不识钱谦益。此外,她多番斡旋,将些许证据毁掉。清廷无证据在手,自没理由扣人,于次年,将钱谦益释放。

出狱后,钱谦益十分感激柳如是,她的挺身而出,她的冒死相救,令他万般感动。于是,他写下“恸哭临江无孝子,徒行赴难有贤妻”的诗句。当时,钱谦益的原配妻子尚在,可依旧称她为妻,可看出他对她的重视。此后,两人感情和好如初。

终于,柳如是将心底的伤痕抹去,重新对钱谦益拾得信心。那些痛,那些怨,那些恨,随着这场风波烟消云散。人说,患难见真情,他与她,在灾难中,成就了永恒。他知道,她会为他不顾一切。她亦知道,他回到了曾经。

幸福,再度光临,一切苦难,已然过去。湛蓝的夜空中,再度闪起幸福的星光,一闪一闪,照亮他们。从此,他们的生活,有爱陪伴,再苦再累,都是甜蜜。幸福,有时就是这么简单,无须大富大贵,只要彼此相依。

柳如是此举,令很多人不解。她对钱谦益已然恨之入骨,如今却拼死相救。其实,道理很简单,她恨他,只因他不顾大丈夫之节,不愿赴死,效忠明朝,反向清军投降。而如今,他因反清之事,身陷险境,她自不会不闻不问。

况且,柳如是心中明白,如若自己不冷言冷语,钱谦益不会轻易参与反清之事。他这般行为,多半是为了赢得她的原谅。为此,他不顾危险,忘却生死,最终入狱。他这般待她,她怎会无动于衷,在他危难之际,她自然拼死相救。

出狱后,他带着她回到苏州,在好友吴梅村的照料下,钱柳两人再次住进了拙政园。在这里,两人开始了另一段美好时光。生命中,能有这般岁月,是他与她一生之福。

这次,钱柳两人在苏州住了很久,而快乐也伴随他们很久,很久。这段时间,可说是两人婚后少有的欢乐时光。他们经历了太多太多,唾骂,分离,吵闹,隔阂,如今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他们相守在一起,幸福花开。

那时,女儿还未满周岁,但已能牙牙学语。他与她的人生,因着女儿的出现,越发完美。女儿将又一种幸福,洋溢在两人之间,拉近了两人的距离,融化了两颗心。那些欢声笑语,那些幸福流年,镌刻在他与她的记忆中,经久不衰。

钱谦益甚是高兴,一颗心,宛若酿在蜜坛中,甜蜜无比。老来得女,聪明可爱,爱人原谅,隔阂不再,恩爱如初。仿佛,曾经的那些困难,都不曾经历,他只记得如今的幸福,也只愿记得这份幸福。

柳如是也是万般开心,她出身青楼,经历颇多,能寻得一人,白首不弃,自感幸福。而如今,又添得一女,可说是世间最最幸福之事。她的眼中,盛满了笑意,宛若天上的繁星,明亮耀眼。

此时此刻,他们是彼此眼中的唯一,是彼此眼中的幸福。生活中,能遇见这般爱情,幸福万年长。未来,也许会有苦难,但至少,这一刻,他们在一起。曾经的太多苦难,都是为着衬托此刻的幸福。

阳光甚好,骤雨初歇,恩爱缠绵,彼此眼中,只有爱意。恩恩怨怨,痴痴念念,都是曾经。经历凄苦,经历苍凉,留下的,不是痛苦,是美好。他们一路走来,辛苦万分,却也伴着甘甜,先苦后甜,自是人间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