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在夜里常常被惊醒,噩梦般地缠着他的是父亲严厉的表情和责备,他恨不得被父亲狠狠地训斥或者殴打。只是,他已经后悔莫及,父亲不能复生,这一切已经成为定局。
罢了,吴三桂索性将这些事情隐藏在心底,大丈夫应当以建功立业为主,这不也是父亲从小就教导的吗?吴三桂只能用这些荒谬的理由掩饰内心的愧疚和不安。
心悔难安
坠花沉落,湮灭一朝风涟,花若怜,风尘依依,奈何此去经年。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当陈圆圆知道这一切之后,晴空一个霹雳,犹如她的世界瞬间崩塌了,不由被惊得花容失色,她万万也没有想到她现在的安稳竟使他付出如此之大。她知道吴三桂对她的爱是真挚的,但是她不敢相信为了她竟然可以放弃自己家人的性命,做了大明朝的叛国者!陈圆圆仿佛久久回不过神来,她整个人僵在那里,视野渐渐模糊,她已经分不清哪里是真,哪里是假。
自己真的值得他付出这么多吗?他给的爱让陈圆圆似乎已经无法承受,她没有想到为了她,他竟然可以放弃一切!陈圆圆的确想和吴三桂长相厮守,她只图安稳,但不是以牺牲任何人的生命为代价。
吴三桂对陈圆圆的爱依旧如故,只是陈圆圆的心却越来越难以安定。她感到深深愧疚和不安,这吴府的几十口仿佛都是自己害死的。仿佛吴家的鬼魂都变成了厉鬼,陈圆圆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
几多惆怅,几多惘然,只因剪不断,理还乱。
说甚倾城倾国,无非薄命红颜。富贵荣华又能怎样,终日心悔难安的日子,她将如何安心过完一生?
一身无主几时欢。方才为破涕,又作泪涟涟。铁马金戈天下,改朝换代江山。成王败寇尽儿男。因何将祸水,长与女儿担?
——诗酒仙
吴三桂和陈圆圆像两只受伤的鸳鸯。只是吴三桂把那份伤深深地隐藏在心里,不为人知。陈圆圆的痛苦却使她惨痛不堪,两人却还是依然表面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后人看来吴三桂是不孝之子,陈圆圆是红颜祸水。他们背负了历史的骂名,可谁又曾知道这一切发生以后,他们的心里是什么滋味?
人生的五味瓶仿佛已经被打翻。于陈圆圆来讲,她的美好期待终于实现,吴三桂的确给她了一个安稳的家,兑现了自己曾经对她的承诺。只是,她所要的幸福不是以伤害任何人为条件的。陈圆圆觉得自己很自私,沉重的代价便是要付出一生的自责和愧疚。
而吴三桂对她的依旧如故,甚至成为溺爱,除了陈圆圆,他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家人。她是他唯一的期待,没人知道这份爱有多重,有多深,但是吴三桂越是这样,她就越想逃脱。他的爱已经让她无法呼吸,他一切都失去了,都是为了她。也许,他只有千般地宠她,才对得起自己如此的付出吧。
不惜一切得到你想要的以后,有人会觉得不值得,而有些人则会当作救命的稻草。就如吴三桂,他一生戎马,却从未有过如此绝对的选择。而如今只是为了一个相处不久的女人,他竟然连自己的身家性命都能不顾。在那一刻,没人能猜透那个男人的想法。也许就是因为他认为她值得用自己的全部去争取。这个世界上,除了陈圆圆,他真的已经没什么再能够让他奋不顾身地去向往和追求了。
世间的情爱固然是美好的,只是万事过犹不及,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流传至今也没人真正解释清楚为什么。多少人的谩骂声漂浮进历史的洪流,当然也有少数人歌颂这种为爱牺牲的精神。陈圆圆深深地自责并没有因为时间和岁月的变迁而减少一分一毫。
她甚至也能想到,明灭清起和自己有着不可推卸的关系。这种痛苦,不再是辗转流离的奔波之苦,不再是受人摆布的约束之扰,也不是失去或者怀念一个人的心痛。而是当她把一生都交付的男人为了她,辜负了自己、家庭,还有国家。她只觉自己受不起,她不知道她在他心里有这么重要的位置。短短数月,她的心仿佛从晴朗的天空变成了乌云密布,而且她自己心里清楚,这个错误是弥补不了的,她将一生一世活在自责的阴霾之中。
任凭他们的爱情再真挚、再伟大也逃脱不了内心的谴责,生活再幸福也会难忘这沉重的代价。你所期待的往往不会如人愿,你又做不到别人所期待的。即便她也懂得爱情是自私的这个道理,但是吴三桂为了她的这种自私已经远远超出了自己能接受的程度。她不是一个只图自己享乐的女人,她骨子里是一种善良和忧伤,经年的流转,不但没有被冲淡,反而是历久弥新,愈演愈烈。遇见他,她以为人生终于可以平静幸福,从此波澜不惊。陈圆圆不想再成为众人眼中的焦点,她只愿做他一个人的永恒。
而她注定逃脱不了被关注的命运,即使她并没有这样的愿望,一切故事却是总因她而起。
她对吴三桂,开始是吃惊,逐渐演变为失望,看着当初一心一意想要托付终身的男人现在已经叛变了自己的国家,而且不再回头,陈圆圆仿佛看到了世人鄙视的眼神和侮辱的唾骂,她只觉内心饱受屈辱,她不敢出门,犀利的目光让她觉得自己已经成了千古的罪人,日复一日,她只觉得内心的压力越来越大。
日久,吴三桂也有所察觉,佳人整日忧容满面,也不免令吴三桂心疼,其实吴三桂心里也很清楚,他亦有同样的感觉,而且他放弃自己家人的性命,只是他是个男人,他的肩膀注定要承受很多女人无法承受的东西。
只是已经做出了选择,又怎能悔恨。即使悔恨难当,时光也不可能逆转。即使时光再回到那个点上,他是否还会做出如此的选择?
他就是要把所有情绪都隐藏在心里,他就是要做陈圆圆的避风港。一日,陈圆圆为其抚琴,吴三桂试图安慰一下陈圆圆。他不知用何种语言安慰她,只是说出的每句话却让自己心痛。
再坚强的硬汉心也是肉做的,只是彼此无法释怀却不愿意再互相倾诉。一个把自己未来的前程,把一个女人看得比家人性命重要的男人,如今何以再叹气自己的宏图伟业,再谈起自己家庭幸福,胸中会隐隐作痛,欲说还休的情感也只能有陈圆圆能体会了。
但是,他却得到了想要的生活。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他,定会有重重封赏,而吴三桂又仅仅是一个只为财与色的人吗?他的野心在一点点酝酿而已。
心织成了网,心中却有千千结。
脆弱的她真真承受不起这般打击,她宁可用自己的皮肉之苦换一份心灵的宁静,而不是精神上这种无形的压力。压抑的人生最无趣,纵然,她可以用自己的美丽艺压群芳,却无法逃避感情带来的伤害。她是女人,不要做凌厉的女子,安稳便好。上苍赐给了她太多,却无一是她想要的。
而谁又能圆一个昨日的梦,让长久的幸福全部实现。失了你,赢得了天下又能如何?
心自成灰
得岁月,延岁月;得欢悦,且欢悦;
万事乘除总在天,何必愁肠千万结。
放心宽,莫量窄,古今兴废如眉列。
金谷繁华眼底尘,淮阴事业锋头血;
陶潜篱畔菊花黄,范蠡湖边芦絮白;
临潼会上胆气雄,丹阳县里箫声绝;
时来顽铁有光辉,运退黄金无颜色;
逍遥且学圣贤心,到此方知滋味别;
粗衣淡饭足家常,养得浮生一世拙。
这是一首养心歌,亦是陈圆圆一生追求的生活状态。青山绿水,怡然自得。所谓心静,不过是能够宠辱不惊、不卑不亢地面对尘世的纷纷扰扰。虽然是一介女子,却从没有放弃对内心世界的无限追求。一面纠结,一面通透,这也是这个不平凡的女子的神秘之处。
奈何这人间,本来就没有两全其美之事。她享受到福禄,却也忍受着痛苦。这古香丽影的云南,浩然神秘的大理,她不由得心生敬畏。如果没有遇到他,陈圆圆也许一辈子也不会来到这里。
月华流泻,夜淡如水,轻扫朱颜,巧绾青丝。
面对吴三桂,陈圆圆愁绪万千,力不从心。她的感情已经脆弱得不堪一击,每天都要重复这一遍令她心痛的昨日。终日愁容满面,无法释怀。她不再是那个活泼清丽、朝气蓬勃,脸上充满微笑的女子。她无声地怨和恨,不知与谁说?
她不敢去指责吴三桂,因为这一切仿佛都是因为自己而起,若是没有自己的存在,若是没有这么一段情,是不是自己就会过自己安然的日子,不会跻身如此不堪的人生。一方面她还无法释怀对吴三桂的感情,一方面又无法面对自己内心对吴府上下三十几条亡灵的愧疚。
原本心灵脆弱又敏感的她,又怎能安心享受这用无数生命换来的安逸生活,她便是终日心事重重。吴三桂更是想尽一切办法逗她开心,吴三桂是一个对自己呵护得无微不至的丈夫。但是他的好仅仅对于她的生活,他从来关注不到她的内心和想法,和一个不能知心的人在一起,比自己一个人更为寂寞!
陈圆圆对吴三桂并不是不爱,而是无力再去爱了。她曾经给予了最大的希望,最终却是得到了最深的失望,这种打击就等于是将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上浇了一盆冷水。她的心凉了,因他而凉,便再也热不起来了。
古代的女子,讲究的是三从四德,从父,从夫,从子。男人的地位始终高高在上,而卑微的女人只能顺从。他们不会关注女人的内心,女子无才便是德。男人们眼中的女人总是简单而纯粹的。吴三桂眼中的陈圆圆也是如此。
彩云之南,只有人想象更美的风景。心翼之巅,却无法参透为何痴恋。丽江,本是一个人间天堂、颐养心性之山水宝地。吴三桂带着她徜徉在山水之间,本是一幅精美绝伦的画卷。这本是陈圆圆梦里无数次期待的场景,只可惜此时的心境与当初大有不同。陈圆圆不是不明事理的人,她知道吴三桂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也渐渐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对吴三桂的态度。
如果时光可以停滞在那个时候,这一切过往都是一场梦,只有美丽的开始和幸福的结局,让这场遇见有个完美的句点,那么现在的她是否是沉浸在无限幸福和喜悦之中,不必日日这般纠结痛苦?
江水的丽景倒映着陈圆圆飘逸的倩影,她一面抚琴一面唱曲: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一首《团扇诗》,情致哀怨,却表现得委婉含蓄。淡淡地情义,淡淡地倾诉。感叹命运的潮起潮落,原是寻常,只奈何命运的斑驳让原本如一张白纸的生命,在经历无数次的打磨以后,如今却勾勒出不同的图案。时光仿佛隔世,内心的深处难以触及,只是无法忘怀的始终是那一场绝美的相逢,如夜空的焰火灿烂。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明镜通透,风过无声。雁过无痕,两岸静谧。无声无息中透露出种种难以让人解读的禅意。只能淡淡地赏析,浅浅地回味,忘情在这明媚的山水之间,暂时忘却这人间的烦恼。
相由心生,陈圆圆清美的脸庞仿佛也被愁绪蒙尘,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动人光泽。
妇人以资质为主,色次之,碌碌双鬓,难选其也,蕙心纨质,淡秀天然,平生所见,则独有圆圆尔。
以燕俗之剧,咿呀啁折之调,乃出陈姬之口,如云出岫,如珠在盘,令人欲仙欲死。
这几句华美辞章是早些年冒辟疆描写陈圆圆的。
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
这是文人陆次生写的《圆圆传》中对其深深的赞美。
犹记当年的陈圆圆,激发了多少文人墨客、风流才子的创作激情,写出无数动人的篇章。从那些华美辞章里面就可以看出,溢美之词不绝如缕,这世间有哪个男人对她不是一见倾心?
一个女人,竟然被如此多的男人追捧和歌颂,历史中也并不多见。虽是歌妓出身,却也并非普通青楼女子。她的青春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不可磨灭的亮点,她的一生是很多人解不开的美丽的谜。太多的人想知道她的内心,太多的人想知道她的秘密。过去的事情终将成为过去,而未知又有谁会知晓几分?
毕竟,那时候的她还是青春正茂,才艺双绝,正是挥洒妙龄青春的大好年华。只是,时光会冲走一切,再美的容颜也会有黯然失色的一天。再好的青春,亦是红颜如水,也会有随着年纪的增长而不再复还。
命运赋予她美丽的容颜,却没能给她一个安稳的人生。
经历了众多风雨的尘缘往事,陈圆圆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少不经事的小姑娘,虽然她的光环依旧,风韵犹存,只是她的心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春去春又来,花开花会败。所有的故事都会有落幕的一天,所谓永恒,不过是人们在最美好的状态臆想出的种种愿望。
此时的吴三桂已经不是她心目中能够保家卫国、呵护自己的大英雄了。她一看到徒留发辫的他,就会有莫名的惊慌和深深的自责。吴三桂已经承认自己是大清的臣子,仿佛昨日为明朝立下的赫赫战功早已经不复存在。他的口中几乎不论国事,吃喝享乐,徜徉山水之间。
陈圆圆也想如吴三桂一般,忘乎烦恼地生活。只可惜,她是个忠于内心的女人。笑颜不过是她装作坚强的掩饰,并不是发自内心的。
事情不能将所有罪过归咎于一个弱女子,可是流言猛如虎,她知道世人都唾骂吴三桂和自己,说他们是叛国投敌,只图一己之欢而不管家人和国家的命运。
虽然深居府中,足不出户,陈圆圆的耳边却从来少不了类似的风言风语。
一日,吴三桂和陈圆圆准备去后花园赏菊,听见下人在角落里窃窃私语,便不问青红皂白,勃然大怒:“贱奴岂敢议论国事!”接着便是大打出手。陈圆圆不禁大惊失色,她亦晓得下人们所议何事,便阻拦吴三桂。好好的赏菊之行竟然如此扫兴,便也没有了兴致。
吴三桂看穿了陈圆圆的愁绪,便故作无事安慰:“爱妾不必放在心上,区区贱奴胆大包天,闲来生事作罢。”陈圆圆轻轻点头,心中无限惆怅又涌上心头。
生活仿佛已经蒙尘,她的心,再也无法像从前那般青春欢乐。
自从吴三桂投靠清朝以来,她的确又过上了荣华富贵的生活,可是她的心里却再没有平静和幸福。并不是吴三桂给她压力,一切都源于对吴府的愧疚,也有对明朝的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