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为红颜
千古江山,美人无觅,陈圆圆处。
绝世容颜,倾城倾国,引领风流去。
连天烽火,贪心霸念,魂断未曾停住。
算身边,纷扰过客,尽皆世上龙虎。
三朝人杰,何曾及得,座上吴郎一顾。
山海关前,北京城下,铁骑飞驰路。
长河日落,乾坤变换,拍案尚闻金鼓。
噫吁戏,奇情旷侣,可堪罪否?
如果生命是一场无疾而终的演奏,那么与你相遇便是这人间最美丽的音符,最美好的节奏。纵然,这一支曲调是这么随性自然,但是却蕴含了太多的无法言说的温暖和情义。如天边的云霞,红艳美丽,漫过碧海蓝天。
无缘便会生生相错,有缘便会刻骨纠缠。
情人之间,远隔千里不得相见之时,总是期待着对方能过得好。却因为过于担忧而想象出各种不测或者艰苦的场景,因此便更加担忧。若是知道陈圆圆已经落入李自成部下的手中,仿佛是一入狼群,被虎视眈眈地盯着,如果他在陈圆圆身边,定会飞舞长矛将其杀个片甲不留。身为男人,不会有人乐意看到别人觊觎自己的女人,吴三桂亦是如此。
本来以为是去赴一场爱情的盛宴,不曾想天妒这花好月圆之合。在吴三桂带领大军准备投诚李自成的路上,遇到了半路逃亡的吴府家丁,神色慌张,看见吴三桂的队伍赶忙叩拜。吴三桂一见此人,并不是先问吴府三十几口家眷旦夕祸福,而是马上问到陈圆圆的处境如何。家丁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来。吴三桂急得大喝一声:“快快讲来,不然要你狗命!”家丁这才道出实情,说出陈圆圆被刘宗敏掳走了,而且马上要变成刘宗敏的妾侍。
假如秋水可以望穿,肝肠可以寸断,天涯可以常伴,我为你等一千年,等一万年,也心甘情愿。
本还心心念念想着与心爱的陈圆圆团聚的吴三桂听到这个消息后,怒火中烧,顿时暴跳如雷。原本也是经过一番心里斗争才肯投顺,夺走陈圆圆仿佛夺走了他的命根一样,大呼“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见人也?”他立即回军,击破李自成派去接替他守山海关的大顺军,重占山海关。吴三桂派副将杨坤、游击将军郭云龙持亲笔降书去见清军统帅睿亲王多尔衮,请求“合军讨贼”。
犹豫不定的吴三桂最终还是选择了投降清军,陈圆圆正是这一切发生的突破口。只是,冲冠一怒是否都是因为红颜的原因,后人也并非全部知晓,但陈圆圆一定是占据很大的原因。
其实,吴三桂的投诚并不是单纯因为父亲吴襄的一封信,这其中也带有着必然性。吴襄的妻子的哥哥,也就是吴三桂的舅舅是祖大寿,是当时名声地位都十分显赫的辽西总兵。此时的祖大寿已经被清朝招降,而且,奉皇太极之命,他写过书信给吴三桂,内容即为招降一事。
只是当时的吴三桂处于徘徊期,身受明朝、大顺、清朝三股势力的夹击,无从选择而已。当时他打发了使者,并给予了回信。当时皇太极就推测吴三桂将来必定投诚于大清,因为他若无投靠清朝的意愿,大可将来访者杀害,又何需有回信之举?
果不其然,之前的这封信函已经为吴三桂投清埋下了伏笔。
原本准备投诚于大顺军、与陈圆圆花好月圆的吴三桂,就这样改变了所有的计划。
总有一些意外,总能无意中撰写命运的章节。
清军统帅睿亲王多尔衮对于吴三桂的请求求之不得。多尔衮与吴三桂同岁,比李自成小五岁。适时而观,便是一场同龄人之间的战争。以当时的时局来看,如果吴三桂投诚李自成,那么,清军能攻破山海关的概率很小,毕竟强强联合也不是清军能够消受得起的。
这样一来,吴三桂倒是给清军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吴三桂在信中提到,希望多尔衮的援军能在山海关布守,山海关属军事要塞,以清兵的实力一定能够抵挡得住大顺军的侵袭。而多尔衮却也诡计多端,他看得出吴三桂的军事部署对吴三桂非常有利,并给吴的军队留下了后路。
如果没有这番谋略和骁勇,想必也不会成为众将士的领袖。而当日吴三桂军队大战大顺军之时,清军只是在一旁观战,并没有任何举动。
敌强我弱,吴三桂惊慌不已。便剃发留辫,向多尔衮表示自己投诚于大清的诚心和决心,多尔衮这才命令士兵出击。与吴三桂的军队里应外合,最后将李自成的军队赶出山海关。
可惜这场战争的胜利带来的并不是喜悦。在他人眼中,吴三桂便是认贼作父的叛国者,之前的一切情感和夙愿仿佛全都付之东流。
吴府上下三十几口人被李自成全部诛杀,吴襄的死更是令人悲痛。李自成命人将吴襄作为人质面向城下的李自成,面对自己垂垂老矣的父亲,吴三桂并不是铁石心肠,亦不是不忠不孝之辈。只是,很多时候,开弓没有回头箭,他注定要为了她舍弃一切,甚至他所有的家人。
父亲的头颅悬挂在城墙之上,在他的心中是无声的痛。他狂吼着一路追杀李自成的军队,泪水和悔恨都化作了复仇的力量,吴三桂带领军队一路狂追,直到李自成躲避回陕西老家。
人说,将门出虎子,将门出熊子,将门出纨绔。吴三桂便是那虎子,但是虎子亦有情,当时吴三桂放弃救全家人性命的代价也要报夺妻之仇,谁也不知道他是一时冲动,还是陈圆圆在他心中的地位远高于一切人的生命。
在历史的长河中屹立不倒的明朝存在了277年,明灭清起,中国历史的长河波涛骇浪,苦苦等待了8年的清朝大军终于扭转了一个时代的方向。明朝从此泯灭了,大顺的起义军也再无踪影。吴三桂在这段历史的转折中似乎起了决定性的因素。
冲冠一怒为红颜。也许这里夹杂着其他很多原因,但是不得不承认,陈圆圆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尽管这并不是陈圆圆的意愿,如果换作是她,应该会选择自己是那个死去的人。从对崇祯委婉含蓄的拒绝便可知。她不是妲己,靠妖艳迷惑商纣,她亦不是千娇百媚的杨贵妃,迷惑着从此君王不早朝。
她就是一个美得浅淡却不苍白,不是令人觉得刺眼的那种白色。她的纯白是来自内心,却让人看过之后无限悦目。因为她的浅淡中充满了故事,让人情不自禁地解读。只是,这是一个悲情的故事,她的生命中注定没有“安稳”这两个字。
可悲的陈圆圆,当李自成统治数月的紫禁城再次失陷时,她便流离失所,刘宗敏和李自成的放手,仿佛是让她重获了新生,但是流浪街头的日子她亦是过得艰苦不堪。陈圆圆是用智慧救得了自己,但是此时的她还不知道,吴府三十几口人早已命丧黄泉。
而陈圆圆对这一切还不知情。她仍然在紫禁城中,之前有过只身一人流离在外的经历,未免懂得未雨绸缪,身上亦带了些盘缠。
忍看红尘滚滚,兀自云淡风轻。不论你愿不愿意,生活的蓝图已经呈现出如此不堪的轮廓,即便是不愿接受也不能改变现实。落寞,陈圆圆早已习惯,内心的孤独,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她苦笑着,为了生存的一丝光芒苦苦追寻着。
无论如何,陈圆圆是个懂得爱自己的女人。她是惜命的,无论是身处田弘遇的身边小心翼翼地伺候,还是身处刘宗敏的魔掌之下惊心动魄地生活着,她都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姿态,也就是谋生。她不是贞节烈女,却懂得一心一意;他不是女中豪杰,却懂得以智慧取胜。懂得爱自己的女人才是聪明的,她不会轻易为了别人而放弃自己,而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从不放弃生的欲望。
浮沉岁月恩怨起,一切已经无从改变。
重逢之欢
几度离别几度愁?几度爱恨几度缘?世间纷纷扰扰,情缘去去还还。或许上苍在波澜汹涌的人生中会力挽狂澜,给你一个惊喜的遇见,来抚平相思的疲倦。如果能重逢,即使付出再多的代价也值得,只要不负年华中最美的相遇,不负岁月中最真实的你。哪怕远隔万里,哪怕阻隔重重,你都是此生最美丽的风景。
如果陈圆圆在吴府的生活是饱经相思的痛楚,那么与吴三桂的重逢便是为了还给她的一场精神的盛宴。冥冥之中,她相信有一种力量在指引着她走向他,相信他就是这辈子注定的那个人。
陈圆圆被逃脱的大顺军丢弃在途中,和一群妇女一起逃亡,急促的喘息声,哀怨的啜泣声,她只是这一群悲哀女人中的一个。命运总是无情的,前一刻还是在富丽堂皇的宫殿歌舞升平,备受疼爱的美人儿,此时却是落荒逃亡,落寞狼狈,疲惫不堪的妇女。人的命运真是讽刺,总是会在不经意的时候出现最大的惊喜或是最大的惊吓。此时,貌美和才艺都不重要,生存才是她们唯一的渴望。
她累了会静静地坐在石头上,想着吴三桂会随时出现在眼前的场景,那英雄救美的场景她已经幻想无数次。殷切的期待,让她在最艰辛的环境中一直保持着前进的动力。
任何苦难都不能磨灭她对生存的欲望,陈圆圆是个外柔内刚的坚韧女子。长时间锦衣玉食的生活的她有着娇贵的玉体,她知道吴三桂一定会来紫禁城寻她,她如果和别人一样走得太远,如果擦肩而过岂不是徒留遗憾?于是走了一段她便停了下来,她觉得自己莫不如在京城等待。与其说这是爱情的力量,不如说是对生存欲望的强烈,懂得爱自己的女人才更值得被爱。
陈圆圆的确是个蕙心纨质的女子,吴三桂果然为了她风尘仆仆地赶来。
阡陌红尘,碌碌未歇,心崖无边,日日相盼。
与爱情相比,此时的陈圆圆更加需要的是一份安稳的生活。阳春三月,陈圆圆衣衫单薄,她只想有个可以容身之处。她找到了一个暂时的容身之所,虽然很简朴,与之前养尊处优的日子相差甚远。但是她已经很满足,她准备在这里安静地等待他的到来。
人生尽是福,唯人不知足;
思量肩担苦,步行便是福;
思量走路苦,骑驴便是福;
思量饥寒苦,饱暖便是福;
思量疾病苦,健康便是福;
思量露宿苦,藏头便是福;
思量荒乱苦,平安便是福;
思量无业苦,佣工便是福;
人生能几时,不要不知足。
——知足歌
这是一首知足歌,陈圆圆便是一个懂得知足的女人。此时的她,虽然失去了往日的一切,但是她终于逃脱了刘宗敏的魔爪,重新获得自由的生活,这对她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这种女人和什么样的男人在一起都会幸福,这便是懂得知足的睿智。只可惜屡屡遇人不淑,让她没有从一而终的机会,她只是流离在人间的情仇爱恨当中,一生没有停止,佳人再难得,也是活得苦不堪言。
李自成果然发了狂一样地寻找陈圆圆,哪怕是要付出掘地三尺的代价。李自成军队亦是死伤无数,但是他相信陈圆圆一定活着。他顾不上家破人亡之痛,来不及对自己荒谬的行为忏悔,明朝亡国的事实也已经让他仅有的哀国忧思烟消云散。他只怕自己深爱的美人有任何差池。陈圆圆是他的梦想,可是如果陈圆圆真的有什么闪失,他的梦想就化作了泡影,可悲的吴三桂就真的失去了一切。
紫禁城里没有了昔日的繁华,连街路上卖杂货的都寥寥无几,江山易主,世事变革,仿佛这山河破碎的伤痛也刺痛百姓的内心,无暇顾及生计了一样。
吴三桂历经坎坷,一路追赶,伤亡的人不计其数。他拼命地寻找和她身段相似的女子,甚至扳过身来对质。他不肯放弃每一个人的尸体,却害怕躺在人群中的人真的会有她。他越来越紧张,开始的时候动作很轻柔,后来,他近乎绝望般地寻找。看到女子的脸,都不是她,他心里有一丝丝安慰。至少,这能证明她还活着。
许是上天眷顾了这份真情,无论这个男人做出了什么逆反天理的事情。毕竟他对她的情意是真挚的,她,终于在一次回眸中看到了正在抓狂的他。
他找到她的时候,她身着普通妇女的衣裳,鬓发有些微乱,但还是掩饰不住她娇媚的面庞和与众不同的脱俗的气质。但是吴三桂一眼便认出她来。吴三桂十分激动,他恨不得将她握在手心般宠爱。当她见到他时,不是激动地扑过来,而是静静地站在原地等候,她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
这足以说明,等待的结果不一定都是苦痛的。等待之后的重逢才是对这漫长的相思之路最好的慰藉。有时候,静静地等待,不争不抢亦不强求,属于你的终将会回到你的身边。
吴三桂看着自己朝思暮想的美人如今活着站在自己的面前,想来数月都在思念美人的苦痛之中挣扎,如今终于相见,不禁大喜过望。一把将陈圆圆揽入怀中,激动,怜惜,兴奋,所有的情绪都涌上心头。
温婉清丽依旧如往昔,一黛柳叶愁眉,尽显娇柔魅影,恍若仙子般浮现。陈圆圆清澈的眼眸里饱含了晶莹的泪珠,说不尽的苦,道不完的情,她不知道从何说起。奔波的日子让她的脸上略显疲惫,不过也更显温柔婉约的气质和形象,令吴三桂拥其入怀,怜惜万分。一个温暖的怀抱,那些苦难都融化在这无限的温情之中。
云消雾散,晴空万里。来不及诉说这一路的相思与坎坷,一眼柔情便令对方感到飘香四溢,深深地沁入心间。像莲花,在月色荷塘中顺然开遍,缕缕清香,娉婷袅袅,道不尽的诉说,数不尽的情怀,仿佛都在无声当中彼此心领神会。
长安街道,已是灯火阑珊,蓦然回眸,繁星如雨,宝马香车满路,一场相恋如初般美好。
回到府中,大设宴席,灯火通明,歌舞相间。陈圆圆整理一番,一袭轻柔纱装,头上翡翠凤冠,略施粉黛,手抱琵琶。佳人重逢,不辜负这几月的苦苦等待,终于今朝得以团聚。昨日的伤痛仿佛在顷刻间已经烟消云散,不复重现了。
吴三桂彻夜与陈圆圆缠缠绵绵,春宵一刻值千金,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国破家亡的痛楚,两个人促膝尽诉衷肠,情意浓浓,尽情地享受着这重逢的花好月圆之夜。
仿佛昨日的场景,与君初见,芳心暗许,时光流转,竟如昨日重现。只是此刻更是情深,更是意浓。失而复得的会让人更珍惜,吴三桂许诺给怀中的美人,从此以后相偎相依,永不分离。
有了吴三桂的存在,陈圆圆好像就已经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在陈圆圆的内心,吴三桂就是家庭的象征。她幻想着以后生活的种种,无论以后过多么平凡的生活,她都会和身旁这个男人相守到永远。
殊不知,吴三桂的确爱陈圆圆,可惜他却不想过平凡的生活。也注定过不了平凡的生活,因为他的选择已经注定了无法扭转的结局。
望着这怀中熟睡的美人,吴三桂有种失而复得的喜悦。陈圆圆亦是安心,只是此时她还并不知晓吴三桂为了赢得她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毕竟,陈圆圆要的幸福,是吴三桂能够给予的。一个硬朗的肩膀,一个温暖的怀抱,一个温馨的家。她因这重逢之欢给她带来的无尽快感,眼中尽是欢愉幸福。
他未提及自己投靠清军,已经家破人亡的事实。但是他亦不是铁石心肠之人,在白日的欢愉中也许会忘记疼痛,在深夜里,他难道不会为自己的行为深深自责吗?
父亲吴襄从小教导他好男儿当有忠有义,当他放弃了拯救父亲、拯救吴府全家人的时候,吴襄会是一种怎样的失望和悲愤呢?自己的儿子,最终为了一个女人,可以国破家亡的代价来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