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冲冠一怒为红颜:陈圆圆
10656200000003

第3章 嫣然摇动春未绿(3)

她难过,难过自己的真心付出竟换来这不了了之的结局。她悔恨,恨自己那么痴情到头来却换来一场空。

一切在顷刻间化为乌有,刚刚还是你侬我侬,如今却是分道扬镳。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她闭上双眼,长长的睫毛下流出美丽的眼泪,晶莹剔透,却是满心的伤痛,那颗碎裂的心再也无法填补。纵然,她拥有举世无双的美貌和才华;纵然,人世间有无数男人为之倾倒。

可是,当她把一切都看成人生最美好的际遇时,最后,却不能有情人终成眷属。

当她爱的人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样爱她,她是如此痛不欲生。她想见冒郎,可是把她掳走的必定不是小人物,她还猜测许是冒郎难以进入这深宫府邸,他也在想尽一切办法营救她。

女人总是喜欢为自己心爱的男人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每一个借口都是在为男人开脱,而自己却受尽相思的痛苦折磨。

而冒辟疆,一个曾与陈圆圆甜言蜜语,许下海誓山盟,给自己心爱的女人无限温柔的男人。本也可以奋不顾身地去救陈圆圆,但是他没有。得知她被掳走的消息,也很难过,但只是感叹“佳人难再得”,然后就此罢了。如果当年陈圆圆再次见到冒辟疆,那么甩给他一记耳光才是最解气的行为,这个不守承诺的男人,让多少女人心碎不已。

这份浓情,只能随风飘逝,这份苦楚,只能暗自咽下。爱情本来就是两个人的事情,观望的人觉得坠入爱河的人是幸福地徜徉,却看不出身在其中的人一直垂死的挣扎。谁付出的感情多一些就注定要受更多的伤害,谁陷得越深,就越注定伤得越深。

当时的社会纷繁复杂,内有厂卫把持朝政,崇祯皇帝是个明君却偏偏不得志;外有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大顺军虎视眈眈地威胁着大明江山,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说冒辟疆还是个热血爱国、心存报国情怀的青年,在这种救国图存的关键时刻,把儿女私情搁置一旁也可以理解。只是,这对于陈圆圆是不公平的。可见,历史上有些人物也是不能随意定性的,得与失,悲与喜之间,笔者不能一直以客观历史的借口完全定性一个人的品格。

陈圆圆的命运就是在金钱与权力中交换和转变的,几年之前,姑父姑母亦是将自己以几十两银子的廉价卖给一个无名的商人,后来又转卖给别人,自己已经值两千两银子。她想着想着,不禁苦笑了起来,命运弄人!

她被安排的住处建筑宏伟阔气,假山,喷泉,花园,凉亭,设施齐全,应有尽有。

陈圆圆的生活依然锦衣玉食,她虽贫贱出身,却从来都是如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她的物质生活一直都很充裕,而她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也许那种生活是很多寻常百姓梦寐以求的生活,是有些人苦苦追求的梦想。但于她,物质再丰富,对她的生活没有任何慰藉。虽然走到哪里都是耀眼的明星,但是陈圆圆并不是爱慕虚荣的人,锦衣玉食对她来讲不过是浮云。

她渴望真实的生活,然而上苍在赐予她美好的爱情的同时,也让她深深感到失去的痛苦。她顾不上感叹自己的多舛的命运,不想去担忧以后又会是怎样的路途。她只是不愿相信,昨天还是花好月圆的美梦,今日破碎得惨不忍睹。

就这样,在陈圆圆毫无准备、也无须告知或者征求意见的情况下将其掳走。这样的美人,如果不是青楼女子而是寻常百姓家的好姑娘,凭借这番国色天香也势必会选进宫内受到恩宠,再不济也能够嫁个好人家,享一世荣华。如今她即使出身歌妓,仍然被朝廷官宦选中伺候皇上,可见陈圆圆在他们的眼中并不是一般的“尤物”。

罢了,随遇而安吧,陈圆圆再也想不出什么理由能得到自由。冒郎没了,爱情也没了,一切幻想即成空,保全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宫里面把她的生活安排得十分妥帖,没有人和她过多地说过什么。她也很清楚自己不过是一枚棋子,任人摆布的棋子。这一盘棋的输赢却全不在自己。

唱曲,抚琴,书画,舞蹈,还有宫中的各种复杂的礼节。她每天都在学习,都在这些能给人赏心悦目的学习中麻醉自己,她什么也不愿意想,也不敢想,陈圆圆还是忍不住会想起冒郎。害怕有一天知道冒郎的身边出现了另一个女子,貌若天仙,恩恩爱爱。

烦乱的思绪已经让陈圆圆心烦不已,她会嫉妒,更会羡慕。他或许已经把自己忘得一干二净了吧,为什么那个本应该属于自己的幸福就这么没了?她宁愿相信这是一场梦,一个长长的梦,可是无论自己如何挣扎却也醒不过来。

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冒辟疆就是刻在她心上的一道伤痕,逐渐痊愈,结痂,只是不能触碰,因为只要轻轻一碰,还是会隐隐作痛。

梦里繁花落尽,此情未央,此意难忘,弦虽断,曲犹扬。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也许是前世的姻,也许是来生的缘,错在今生相见,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宫里的生活也不是高枕无忧,在没见到崇祯皇帝之前,她也曾经忧虑过。没有不透风的墙,那些个太监宫女经常躲到角落里窃窃私语,其内容她也是略知一二的。传言说后宫的妃嫔均是狐媚妖惑,与这样嫔妃争宠岂有好日子过?后宫佳丽三千,宫里的女人就像后花园里的牡丹,娇艳欲滴不说,还一茬接着一茬,愈发的鲜艳,从不间断。

看着镜中的自己,虽然也是国色天香,但是没有人能够青春永驻,她也会有满脸皱纹、满头白发的一天。况且对崇祯皇帝的品性一无所知,毕竟他是天子,若介意自己青楼的卑贱出身,岂不更无颜面?想着想着,她累了,孤灯夜下,她静静地躺在梳妆台上轻睡了。她亦在渴望一段新的生活,一个新的港湾,只是没有想到这一切来得太突然。她怕自己招架不住。

在以前,青楼里老鸨还算对她不错,毕竟是风月场所里的头牌姑娘,老鸨还是敬重三分的,在那个领域亦是颇受待见的。固定的模式生活了那么久,现在又要换一种,她心中很多疑问和不解,但是又不敢问。

有很多愁苦烦闷从前还能和几个要好的姐妹谈谈心,而现在,她必须小心翼翼,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才行。她见到那些办错事的太监被拉出去斩了的场景,见了宫女因多嘴被掌嘴的惨相。她愈发沉默了,她没有可以倾诉,只能默默接受。宫里,其实比青楼还要复杂很多。

人生有很多时候是这样,很多的变故都集中到一起发生。有时候你来不及悲伤,来不及思考,甚至来不及做一次最后的纪念,一切就都结束了。如果是这样,也便没什么不好,命运,往往如此,你苦苦追求就偏不让你得到。你虔诚地相信所谓的缘分,可惜那不过是一场相遇,来了就来了,去了也就去了。

桃杏犹解

有人说,女人好比水果,过了季就会无人问津。

再美的女人也是一样,青春短暂,转瞬即逝。常常听到女子的感叹,恋爱要趁早,嫁人要趁早,生育亦是要趁早。美好的年华短暂得令人措手不及,每个女人最大的成功就是在最美丽的年华中把握好良机寻一个好丈夫。然后相夫教子,这便是女人一生的使命。

在明末清初的年代,歌妓也是一个职业,虽然名声听起来不算体面,但是只卖艺不卖身的公众人物,固然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明星”了。“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不是每个女人都具备的,陈圆圆能做到如此也是难能可贵。在当时,她也算得上是“事业型”女性,而这样的女人很多是不幸福的,从古至今,向来如此。

锦瑟年华,她有真正爱过的冒辟疆,他曾经真实地存在于她的心中。仔细回望,其实也不枉青春。然而,她心有不甘,她为什么不能找到一个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人?为什么自己的幸福总是攥在别人的手中?

可是她却无力逃脱,只能折服其中。只是,芳华岁月,那颗待嫁的心,不禁会在夜深的时候蠢蠢欲动。她开始质疑爱情,怀疑这人间有没有地久天长。她受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她害怕了这种看不清前方路途、总是自己猜测的感觉。她,真的厌倦了。

但是回忆往昔,她却没有一丝后悔过。甚至有时候想起来嘴角还会出现淡淡的笑容,命运对她如此不公平,又让她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是那又如何?她觉得自己尝过人间真情真爱美好的滋味,也不枉此生。

偶尔回忆起自己的父母,虽然她早已经记不清楚他们的模样,只记得父亲曾经教过她的几支昆曲。想着想着,竟不自觉地哼唱起来,对于生活的乐观莫过于这种含泪的微笑。可是,命运早就无情地夺走了陈圆圆的父母双亲,她注定是一个漂泊无依的孤儿。

又是一年中秋,甜腻香酥的桂花糕让人看了就有食欲。她缓缓地拿起了一颗,放到朱唇旁边却又不忍心下口,她细细地欣赏着这精美的糕点,那形状真像天空上的明月。窗外的寻常百姓家已经放起了美丽的烟花,估计大街小巷更为热闹,只是她已不是自由身,不能享受这在普通人看来再平常不过的幸福。她渴望,如果在这团圆之夜和自己的亲人、爱人相聚该有多美好?如果现在已为人妇,孩子估计也长得很高了。

这种情景总情景是能在她的心中浮现,她亦是太想有一个温暖的巢穴了。

曲高和寡,知音难觅。有些人,不是不讨厌就能在一起;有些事,不是不违规就正确。爱情,更是如此。有时候,没有谁对谁错,至少在相爱的时候是彼此真心付出,至于谈婚论嫁,那又是另一个层次的问题。只是在爱情里,容易受伤的是女人而已,只是在爱情里,太认真的人有时候会输得很彻底。

在遇到冒公子之前,她也幻想过无数次,会遇到怎样的男子。不是家产万贯,但一定儒雅大方;不是达官显贵,但是一定风度翩翩;不是才华绝顶,但一定志趣相投。想了无数个样子,最终还是想到了冒公子。那是她这一辈子第一个真正爱过的男人,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或许,只有失过恋的人才懂得吧!

伤高怀远几时穷?

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一丛花·份高怀远几时穷》

此词写一位女子的恋人离开后,内心无比的孤寂和怨恨。字里行间体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对青春的珍惜、对幸福的向往、对无聊生活的抗议、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在生命的大好年华,“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更是写出了陈圆圆此时的心情。

真爱难求,何况是那些不平凡的姑娘,那份天之骄子的恩宠必定要在某一方面付出代价的。

恋爱中的女人是美丽的,失恋的陈圆圆娴静的忧容更添一份优雅,让人看了不禁怜惜。这时候,如果出现一个能给她庇护的男子,她也愿与其诺诺相依。只是,她有些不能从那阴影中迅速地脱离,毕竟还是需要一段时间让自己慢慢疗伤治愈。她不敢相信海誓山盟,她更渴望实实在在的生活,更希望过平凡人的日子。

如果没遇到冒辟疆,也不会暂时地离开青楼。日复一日地重复着那里的生活,或许是在那终老一生,或许被哪家权贵老爷看中做个小妾,一生也就了了如此。然而那个伤心之地,因为他存在过,她已经不想再多一刻地停留。仿佛那里有他挥之不去的影子,有他呼吸过的空气,有他特别的味道,亦有她难以忘怀的思思恋恋。

平静的生活中有一段如此的插曲,在别人眼中应当是美好而值得回忆的。而只是恨当时,陈圆圆心碎的时候又有谁能知几分,她的内心的痛楚有几人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