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秦淮十里扬媚香:李香君
10656400000021

第21章 倦怠桃花恨宫墙(1)

摧折又起

生命总是波折居多,短暂的幸福却无法顺利延续,绵延的思绪抵抗不了现实的摧残,血染桃花扇,滴血溅真情,纵身一跃头撞柱,这巨大的力量与勇气,凭借的就是心中那毫不屈服的爱情意念。

为了守住清白,为了爱情的毫无瑕疵,李香君不惜以死来捍卫,她的壮举让世人敬仰、钦佩,在头部滚烫的血液流出之时,她感觉到的却是心酸的冰凉,为了一个最初的誓言,以死相逼,只是她的生命并没有那么脆弱,因为她还没有经历更多的坎坷,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代价,至少此刻李香君的心是甜的,她没有让田仰得逞,她守住了爱情的抉择。

李香君没有让阮大铖的阴谋得逞,也没让阮大铖看到嫁给田仰后,过着痛不欲生的婚姻生活的她,她用自己刚毅的方式化解了这次的摧残。

可是李香君想不到的是,虽然阮大铖这一次没有成功地看到她的笑话,可是把李香君逼到这种地步阮大铖也一样是很开心,因为他就是喜欢破坏李香君的幸福,而这一次他一样也做到了,李香君差一点就没命了,阮大铖自然会笑在心里。只是他这个小人觉得把李香君折磨到这种境地还是不够,只要李香君没死,只要他阮大铖还在,他还是会找各种机会去报复李香君。对于阮大铖来说这只是一场好戏的开篇,精彩还在后面。

当李香君带着满身的伤痕,再度拿起经杨龙友修饰之后的桃花扇时,心中无限感慨。桃花本该是美好的回忆或未来,只是有了那血染的风采之后,一切就变得不再那么简单了。也许这也预示了日后这段爱情的失败,定情的玉扇在此刻已经改变了模样,就像是爱情一样,一但有了杂质,即便彼此还爱着,可总有些东西改变了,不再是当初的样子,人还是原来的样子,可心却变了,就算彼此依然深情相望,可回不去的日子,就像覆水一样难收。如果李香君能感觉到未来的变化,不知道还是否会这样坚贞地苦守?或许有些经历就是这样,就算可以预知未来,也一样在此刻一往直前,没有遗憾,不为曾经而悔过付出,才是爱情的本质。

清醒之后的李香君沉默不语,只是在心底不停地重温着那些似烟花闪现的温暖画面,梳拢那夜的缠绵,当众赠予定情扇,赋诗一首赠佳人,这一切曾是侯方域留给李香君最美好的回忆。

每个人在经历真爱的同时,不只是拥有了短暂的青葱欢愉,与此同时爱一年老十岁的苦楚也会相依相伴,李香君就是最好的证明。爱上侯方域只在一念间,而这些苦守的岁月只带给她无限的沧桑和憔悴。

为了侯方域李香君受尽了委屈,她要拒绝众多爱慕者的追求,要拒绝恶势力的逼婚,要坚强地面对生活,要一个人撑起所有的黑暗,虽然她会感到疲惫,可是想到爱情的存在,她就会乐此不疲地咬牙坚持下去,她就是这样的执著。

彼时的李香君一个人蜷缩在角落中,独自一人品尝着滴血的滋味,暗自疗伤,泪已成河,她多么希望侯方域能在此时从远方归来,来到她的身边,哪怕只是几秒钟的陪伴,哪怕只是瞬间的一个拥抱,哪怕只是一个疼惜的眼神,都足以温暖李香君那受伤的身躯和心灵。可是这不过是期盼,是幻想,是自己给予自己活下去的信念而已。

她清楚地知道侯方域身在远方,她知道侯方域还在为国事而尽力,她怎么忍心拖侯方域的后腿呢?她从来不会埋怨侯方域不能在此时陪在她身边,因为她欣赏那个可以为大明朝操劳的侯方域。如果侯方域可以一直这样为国家而尽忠,就算一生都无法再与李香君重逢,李香君也会为侯方域而死守清白。

有的时候命运总是深藏着暗涌,看似平静的海面,总是在不经意间被海风掀起更为巨大的海浪,李香君的命运何尝不是如此呢?

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过早地附上了阴霾,注定了不被祝福,羡慕他们的人虽然存在,但却无法左右他们的未来,而那些仇视他们的人却一直如影随形,时刻准备着带给她更大的打击。侯方域离开了,剩下李香君一个收场,接下来的一切,李香君又该如何面对呢?她能挺过更多的摧残吗?这就要看她的毅力了吧。

阮大铖这个小人,自从梳拢巨资完璧归赵后,一直不忘得势后的报复,这次田仰强娶未成,他不过是捡了一个热闹,可是并没有置李香君于死地,他怎么能就此善罢甘休呢?每时每刻阮大铖都没有忘记给李香君设计更新的陷阱,这种牵挂也真是用心良苦。

如今的阮大铖早已不再是那个落难的凤凰,他早就如鱼得水般地再度得势,呼风唤雨,是他得意扬扬的现状。自从弘光帝被扶正之后,像阮大铖这样的殷勤之人,自然早就得到了赏识,成为了辅佐弘光帝的重臣,为了博得君王的满意与赞许,自然要做一些深得君心的壮举。而李香君自然又变成了阮大铖献给弘光帝的礼物。

弘光帝是末代皇帝中的一个典型人物,无心整理朝政,沉迷酒色,酒肉穿肠过,国业心中流。弘光帝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欣赏歌舞,喜欢听不同的段子,沉迷其中,乐不思蜀。而这样的皇帝自然就喜欢那些识时务的臣子,阿谀奉承,讨好其中,阮大铖自然成了其中之一,绞尽脑汁地哄弘光帝开心,就是他此时的事业。

阮大铖四处征集有姿色的民女,还亲自创作一些歌词剧本,培养这些民间的美女演绎,彻底把自己当成了导演。当然这样的作为更是让弘光帝赏赐有加,也滋生了他祸害良民百姓的决心。李香君也就成了他的下酒菜。

自从阮大铖知道弘光帝善赏歌舞之后,自然会把自己如至宝一般收藏的《燕子笺》一并奉上。这让弘光帝大悦,不自觉地喜欢上了这个段子,每天还不自觉地哼唱着。

《燕子笺》的内容诉说的主要是唐代士人霍都梁与名妓华兴云、尚书千金郦飞云的爱恨缠绵,与《春灯谜》、《双金榜》、《牟尼合》,合称“石巢四种”。

早在侯方域刚刚归还阮大铖梳拢巨资之后,那些复社成员为了公开向阮大铖挑衅,就点了这个段子,并且让阮大铖的专属戏班子演戏,只为打击阮大铖,讥讽他,那件事阮大铖一直铭记于心,只是未找到机会还击而已。如今再度演绎,不仅是为了讨弘光帝开心,还为一解心头之恨。

小人的度量根本没法衡量,陈年烂事也会耿耿于怀。当弘光帝听着这样的段子,并且身临其境地陶醉其中时,阮大铖就想到了李香君,他想要是让李香君来演绎,那就别有一番滋味了。

于是在弘光帝赏够了现有的佳人与歌舞段子之后,当弘光帝再无心重复观看这些时,为了帮助弘光帝重拾快乐,他在弘光帝面前提起了李香君,美言形容,听得弘光帝心花怒放,迫不及待地要见到这个传说中的青楼歌姬。一纸诏书,直奔媚香楼,不由分说地强行诏其入宫。李香君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进入宫廷当歌妓,对于一些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劫难,而是梦寐以求的事情。曾几何时,许多女人为了享受荣华富贵,都希望自己能够进入那个深宫大院,认为只有那样才能展现自己独有的风姿。只是那些愚昧的女人从未想过,步入深宫就像是进一个牢笼,圈住了自己的自由,捆绑了年少的容颜。

对于李香君来说,进入深宫当歌妓几乎是与世隔绝的死诏,一入深宫深似海,再想苦等情郎归恐怕更是要难上加难了。

其实李香君自己也心知肚明,一个弘光帝,高高在上,她一个区区青楼女子,能受到这样的恩宠,全拜阮大铖所赐,如果没有阮大铖这百般的“提携”,弘光帝哪儿知道她是何许人也?

只是明知如此,又不敢违抗,为了大局着想,只能硬着头皮前往。这是她的命,命该遭此劫,多说无义。

在那个封建、腐朽的年代,所有人都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相比之下,这话也不无道理可言。如果李香君不是才貌双全的女子,阮大铖就算想要害她进宫,也许也找不到更好的理由,只是造化弄人,原本是想凭借着一些技艺糊口的本事,却成了害自己遇难的成本。

李香君只感觉自己像是飘浮在人世间的一株蒲公英,任凭外人的吹袭,肆意的摧残,能做的只是浮萍在尘世,散落不归处,想要掌控自己的命运,简直是种妄想。

想着自己的渺小,望着无望的未来,踏着沉重的步伐,抚摸愈合的伤口,拿着爱情的见证,想着情郎的归期,李香君踏上了前往深宫的皇家贵轿,开始了下一段艰辛的旅程。

纳入宫墙

一个清高不凡的烟花女子,侠义柔肠的一身傲骨,从不向困境低头,即使世间有再多的威逼利诱,她总是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面对,去化解,去逃脱。可是宿命难违,再怎么挣脱,还是无法逃出命运的掌控和安排。

一切就像是小说中的情节一样,步步紧逼,扣人心弦。李香君再聪明、再有能力,也不敢违抗圣命,这不仅是李香君的悲哀,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君让臣死,臣不敢不死,是那个年代所有臣民的理念。一张诏书,剥夺了一个人终身的自由,敢怒而不敢言,敢怨而不敢违。心中就算有一千个一万个不情愿,也要表现出笑容怡人的一面,去面对那个昏庸的君王。

怪只怪李香君太过养眼,过人之处光芒四射,不仅因此招来了情郎侯方域的爱恋,也招来了那些招蜂引蝶之人的妒忌。奸臣挡路,处处刁难。刚刚抚平了头上的伤疤,又要面对心灵上更深的摧残。这一切都是阮大铖的一手安排,他导演了这场人间悲剧,还站在一边暗自窃喜,他终于如愿以偿地报复了这个曾经让自己难看的眼中钉,也许此刻,最开心的除了弘光帝就只有阮大铖了,一个是昏君,一个是奸臣,狼狈为奸,搅得尘世鸡犬不宁。

似乎李香君血溅桃花扇的事情刚刚发生,今天就要迎接新一轮的折磨,李香君这个饱受风吹雨淋的女子,不知道还能在风雨中飘摇多久,阮大铖在她血溅桃花扇的时候还没看够李香君的热闹,这一次因为弘光帝的原因他又找到了报复的机会,他怎么能错过这样的时机呢?他要看着李香君过着被囚禁的生活,他才会开心,才会安心。像阮大铖这样的败类不知道在那个时代祸害了多少良民,真是痛骂他多少次都难解心头之恨。

而李香君这个弱小的女子,像是俗世间的一颗尘埃,不经意地被风吹起,落在肮脏的泥潭,从此哀怨的轰鸣写满了心灵的独白,只有等待的信念轻轻地扣着心中密闭的角落。接受圣旨,是唯一的选择,也是活下去最明智的选择。况且进宫只是奉旨去充当歌妓,不过是陪酒、伴唱,不卖身,这与她执著忠贞的爱情信仰并不矛盾,去,去挑战命运另一个转折,接受新的坎坷,不过如此,逆风而上。

其实选择去皇宫也是李香君没有办法的办法,这次和上一次不同,上一次田仰逼婚时,面对的不过是阮大铖和马士英这些人,可以以死相逼,可是面对弘光帝,要是敢抗旨,即使李香君再选择死亡,媚香楼的众人也会受到牵连,也许还会诛灭九族,想到媚香楼的姐妹,想到自己的处境,她只能硬着头皮去面对。

带着对民间生活的留念,对往昔刻骨的回忆,对身不由己的遗憾,李香君告别了熟悉的媚香楼,来到了那个大红围墙高高耸立的皇家围城。

在这个围城中有别处看不到的鸟语花香,有世间稀有的陈列宝物,有应有尽有的奢华享受,同时还有着不同的叹息,不同的孤独,不同的无奈,不同的伤感。这个围墙,围住的不仅仅是自由,还有希望、对一切向往的渴求。在这里生存的人们,没有一个是真正拥有笑容的,话不敢多说,事不敢做错,打掉了牙和血吞,还要微笑着说感恩。外表要掩饰所有的伤痕,心灵要承载着众多的疲惫。

每到夜深人静时,李香君都会独自以泪洗面,悲泣自己命运的波折,抱着那把相伴多年的琵琶,看着侯方域赠予的沾有自己鲜血的桃花扇,孤独地眺望远方,想着那个自己日思夜盼的爱人。也许此刻李香君只能靠那份刻骨铭心的爱情而存活了,这份爱情给了她继续呼吸的勇气,给了她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即使一切只是泡影,可彼时也足以暖透李香君冰冷绝望的心。

高高的围墙,能围住李香君的自由,能困住她的脚步,却无法控制她的思想和她的心。李香君一心想着侯方域,她想尽办法要与侯方域联系。可是深处宫廷的她,能用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继续通信。

她拿起纸笔,挥毫泼墨,写下了情深意切的字句,把侯方域离开后发生的一切都描绘了一遍,把自己的遭遇、痛苦以及深深的思念通通写在了信中,字字句句都是她的眼泪和苦楚。她期待着侯方域看到信件时会因疼惜而赶回她的身边,会为她的未来保驾护航,会让她这株随风摇摆的憔悴花朵不再孤芳自怜地盛开,会与她分享所有的哀伤与无奈。可是侯方域此时在哪儿呢?他会看到这封饱含真情的信件吗?如果看到了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会不会比李香君更显得悲伤难过呢?可这一切都只能是如果,一个不成立的假设。

在李香君发出信件的时候,正赶上乱世纷争,王侯将相争天下,刀光剑影,硝烟弥漫,战况连连,百姓流离失所。自然李香君寄出去的信件也随之化作了硝烟,蒸发在了血肉横飞的战场。

李香君在等待了多日没有回信之后,又陆续地寄出了数封信件,可是还是一样地石沉大海,她真的绝望了,这个乱世真的将她和侯方域最后的一点联系都阻断了。

本就身陷宫廷的她再度迷茫了,下一步该如何去走,成了困扰她的难题。一直守候的爱人在她最需要关怀的时刻,不知所向,生死未卜,继续等待要有多大的决心,也许只有她自己清楚。

爱情早已成为李香君的全部,爱到深处,闪身何易?她只能手拿桃花扇回想着最初的誓言,泪眼朦胧,希望渺茫,只感悲凉。那些渐行渐远的记忆,依稀如昨,可是这么近,那么远,咫尺天涯人憔悴。

思前想后,李香君再次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更为肯定的答案,那就是等待,等待她的春暖花开,等待幸福不经意地回来,等待誓言的不再苍白……

李香君就像是一棵挺拔而直立的青松,深处严寒而长青,长在深宫而独艳。离开媚香楼之后,陪伴李香君的只有无限的孤独。虽然身在何处都是等待,可是那时在媚香楼中还有朝夕相处的姐妹相伴,还能毫无顾忌地说着所思所想,而此时只能空对明月独慨叹,这也许就是宿命。

相爱的人无法联系,一切都像是消散的乌云,只是看不见青天。李香君多么希望侯方域也同她一样,心灵相通地四处寻找着她,打探着她的消息,那样他们就还有再重逢的机会。

应该说命运还不够残忍,虽然安排了李香君的孤守承诺,可是冥冥之中却指引着她和侯方域向着同一个方向迈进。

虽然尔时战火纷飞,可是侯方域依然逃不过思念的牵引,他还是不远万里地顶着枪林弹雨向着金陵的方向归来。也许是许久失去了李香君的消息,也许是二人心灵相吸,还也许是命运的召唤,总之,他真的要回来了。只为再与那个等候的爱人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