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秦淮十里扬媚香:李香君
10656400000006

第6章 珍重梳拢意慌张(1)

心底情殇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那个让人无限惊喜的春天已经慢慢远去,清脆空灵的黄莺的叫声也在慢慢衰歇,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让李香君的心境亦是颇为感慨,经过了这个让她铭心刻骨的春天之后,那火热的激情在轰然的燃烧中虽然没有熄灭,但是却也只剩下堪堪的火苗,很难说是否还会燃起炽热的情爱的烈焰。

人言红颜易老,年华转瞬即逝。李香君作为一个青楼头牌对此体会亦是更深,她自小入得媚香楼,得养母李贞丽悉心照顾,诗词书画无一不通,无一不精,虽是一小小女子,对于那些春闺诗词又怎能不了解,更何况那一言一句皆是讲她的心境,从前的李香君不甚了解当年那些婉约词人作得此等佳句究竟是何等心境,此时的李香君对此却深为感怀慨叹。

闲日难遣,良人共度,算来李香君与侯方域已经相识有三个月了,两个人进展颇为迅速,尤其经过了上次侯方域携众位好友与李香君相见,两个人的关系亦是确定了下来,两个人确信对方就是自己匆匆碌碌的一生必将找寻到的人,尤其是李香君,虽是韶华年龄,但是经过了这么多年不安定亦不自主的生活,第一次觉得自己找到了可以托付一生的男人,心中的那份踏实感对她来说乃是十分重要。曾记得,那年有意,寻得有情郎,赋予无价宝?

半世颠沛流离,总叫人胆吊心提,李香君虽然颇有侠气,但是她也是一个仅仅十六岁的妙龄少女,尽管她是媚香楼头牌,尽管她弹得一手好琵琶,画得一幅好画,平日所思所想也非寻常女子所能及,但是经过了这半世的跌宕起伏,又怎能不叫她对自己的未来暗暗心急。

在她眼里,在遇到侯方域前她的未来就如同一潭寒气笼罩的死水,在朦胧的寒气中,她回身四望,讶异地发现这森森的寒水上面已经覆盖了一层薄冰,而她却想要从这层薄冰上面小心翼翼地踏过去。纵使她有万般智慧,百种坚强,也能感觉到这如履薄冰的艰难与不易,一失足,便坠入这彻骨寒冷的死水之中,迅速被寒冰覆盖,再无脱身之日。

幸当此时,让她得遇侯方域。仿佛是一抹强烈的阳光,照耀在这亘古彻寒的死水之上,仿佛一瞬间,就将这森森寒气驱走,哪怕是这冰冷的潭水,也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不那么阴森寒冷,飞快地挥发开去,留下一片踏实的土地。李香君踩在这上面,感觉格外踏实有力,举目前往,前方道路,一片坦途。

这束阳光,并非侯方域,而是侯方域带给她的希望。就如一根并不粗壮的稻草之于落水者,就像一丝并不清凉的空气之于窒息者,就像一块并不显眼的路标之于迷途者,侯方域的出现使得本来已经接受自己要做一辈子清倌的李香君重新有了想要改变生活轨迹的信念,这份信念愈演愈烈,如果再炽热一些,恐怕会连带着李香君一起燃烧殆尽。

可是就在李香君以为终于抓住了这束带给她无限希望和憧憬的阳光时,她却尴尬地发现,她对于这束阳光似乎给予了太多的期望。

何出此言?李香君与侯方域两人自那日定情之后,相处自是十分融洽和睦,颇有一种鸳鸯可羡,胜做神仙的感觉,李香君本就是一个蕙质兰心的女子,虽是欢场花魁,可就是这欢场上善于做戏的青楼头牌一旦动了真情,那颗稚嫩娇美的心都恨不得剖给你,她对侯方域自是予取予求,曲意逢迎。

侯方域本来就是一介风流才子,文采风流,心亦潇洒,自是懂得怜香惜玉,更何况他亦是真心对待李香君,两人互待以诚心,几乎日日夜夜都在媚香楼腻在一起卿卿我我,媚香楼的其他姐妹都在心里暗暗羡慕香君觅得了一位佳偶。

春宵苦短,朝日高起;月夜漫漫,心迷不已。李香君初时并未想太多,只想要好好地与侯方域在一起,让侯方域为自己填词作曲,画目描眉,这便足矣,是以并未提出什么难堪的问题,她想当然地认为,当侯方域准备离开时,自然会为她梳拢赎身,以侯方域的家世,如果肯为他赎身的话,那自是轻而易举。

聪慧如李香君,明理如香扇坠,曾经善辨士大夫闲否的媚香楼主,却也迷失在这由她亲手培植的情渊欲海里,自以为摆脱了曾经的如履薄冰,在一个温暖舒适的清澈的海里终于可以自由地漂浮了,却不知,这看似温暖的海水,比曾经的处境更为难缠。

万幸,香君还有她的养母李贞丽。李贞丽甚是清醒睿智,她见一晃三个月过去了,侯方域也已参加完会考,眼看着侯方域在南京的日子已经越来越少了,可是侯方域却仍没有提出要为香君梳拢赎身,作为李香君的养母,她又如何不为自己的干女儿的前途急切不安?她一边相信这侯方域是一个君子,终究会给李香君一个不错的交代;但是另一方面,她也知道在事情没有确切发生之前,一切都是未知的。

聚合离散,负心背弃,在这个钱权能够买到一切的教坊当中,仿佛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李贞丽久处场中,见惯了这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自是不会像初涉情场的李香君一样,如一只义无返顾的飞蛾决绝地冲向那明亮的烛光。更何况,有一句话叫旁观者清。

李贞丽亦是如此想,她心中做过无数设想,她想过侯方域对李香君并不是动了真情,他对李香君只是逢场作戏;她想过也许侯方域家规甚严,侯方域恐惧家中高堂,不敢为香君赎身;她想过侯方域乃是当时出名的才子,文采无双,只是要一红颜知己来成就一桩风流韵事,而非真心要梳拢香君……

李贞丽,还是从前的李贞丽,还是那个颇有侠气的李贞丽,她没有为侯方域在这里的一掷千金所动,到底还是叫来了李香君,讲了心中的疑惑,为香君指明她的前途并非她所想的那样,一片坦途。她亦不忍心让已经冲昏头脑,每天甚是欢愉的香君又回到从前的那个心境,可是,别无他法。

试问前路何处去,秋风吹荡佳人心。听了李贞丽的话,其实李香君此时心中亦作此想,但是她并没有做出小儿女态的担忧,此时此刻倒是体现出了她多年研读诗书的明理与蕙心,她知道,两人相互倾心,断不应该为了一些小事儿相互猜疑,她相信侯方域的才识人品,从未怀疑,于是她决定找到侯方域说与此事。

羡煞侯方域,尽得佳人心。侯方域能够得到李香君如此信任,何尝不是他最希冀的福分。这朵娇艳的桃花本就是花中之魁,尽得众人称赞,自己能够驻足欣赏片刻,便已此生无憾,何德何能,竟可以摘下此花,奉入家中,独享其艳?

侯方域听得李香君说明心中不安与疑虑,非但没有生气恼怒,反而更加感动,他知道李香君能对自己说出心中的一些不满,恰能说明李香君对自己十分信任,所以才冒着让自己愠怒的风险将心中所想说与自己听,美人恩重,这如何不叫侯方域珍惜。而这么多天仍未提及为香君赎身,这显然是自己的过错,听罢李香君的倾诉,侯方域立刻着意抚慰,并向香君保证一定会着手准备为香君梳拢赎身。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拼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香君丽质,心中亦是清灵,听闻侯方域对自己的承诺,李香君很快就振作起来,在她眼里如同坚冰一样地挡在她的面前的那些疑虑,就这样,仿佛在一缕阳光的照射下,一瞬间就蒸发升华成漫天的水雾,氤氲了香君多情的眸。

梳拢难成

悠悠秦淮,皎洁明月。这烟华柳胜的秦淮河畔一定是见证了数不清的悲欢离合,就如秦淮河岸边那数不清的细碎的石子一样。这夜空虚悬的半轮明月亦是照见了不胜数的爱恨情仇,就如映衬在明月旁边那些零散的星星一样。从众多星星中独选那最大的一颗,放在眼中细细观察;从这众多石子之中独选这最精巧的一颗,放在手中慢慢把玩,会发现这就是李香君与侯方域那空绝千古的凄美爱情。

最难消解是春愁,春天早已远去,可是李香君的春愁却刚刚消解,她曾经心中颇有疑虑,害怕侯方域不肯为自己赎身,害怕自己所托非人,白白地浪费自己的光阴与感情。所幸侯方域终究不是那种负心薄幸之人,当自己坦率地说出心中所想之后,侯方域并没有对自己发火,而是轻轻地安慰她,向她承诺,一定要为她赎身,早日梳拢。

何谓梳拢?梳拢本意是指歌妓第一次接客伴宿。青楼中处女只梳辫,接客后梳髻,称“梳拢”。明代朱有炖《香囊怨》第二折:“前日小子见他说,要去这院里,拣一个女孩儿梳拢他。”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年十五时,一客以千金啖,三胖诱之梳拢,不从。”演化到后来,梳拢就不是那么贴合本意,指的便是客人看中了某一个歌姬,便花重金包下她,从此这个歌妓就不用再出去接客,只需要专一地侍候这个专门的客人就可以了。

青楼女子,身处勾栏之中,每日干的还是假言欢笑的生计,为了那些礼金出卖自己的尊严,在人前虽然风光无限,被大家追捧为万千花魁,可是背后的悲惨与凄凉,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根本无法理解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青楼女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寻得一位有情郎,为她梳拢赎身,从此得脱苦海,再也不用迎欢卖笑,假意奉承。平常女子所生活的,却是他们所希冀的。

此时此刻,李香君抓住侯方域,就像是溺水之人忽然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样,自然对侯方域寄予了最大的期望,紧紧地抓住,不想再错过这可能是最后一次脱离勾栏的机会。所以,颇有侠气的李香君也无法表现得如同她外表那样豁达,她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举目四望,总怕一步走错,再无出头之日,转眼可能就步入万丈深渊。

香君蕙质兰心,对人对事亦是十分真诚,她对侯方域十分倾心,自是不会对侯方域有丝毫怀疑。可是,聪敏如她,又怎么不知世上之事并无绝对,唯有今日升起的朝阳会在黄昏跌落,唯有辽阔广博的大海在潮汐间起伏,唯有春夏秋冬不曾停滞他们的脚步,更永恒的,是这不为任何人停留的光阴。

是以香君做如此想,她怕有太多的变数,所以她的心中始终感到并不十分踏实。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侯方域心中亦是觉得愧对香君,他与香君相遇已经有三个月,早已沉醉在香君的如秋水般淡眉,如清风般玉肌,如明星般亮眸,如杨柳般身姿,香君对他的情意更是始终如一,如果说容貌铅华终会衰去,那么香君的文采学识更是让他觉得是平生难得一遇的红颜知己,世间倾城美女虽不多,但也是不少,可是像香君这样美貌到了极点,媚柔到了极点,有文采斐然到了极点的女子,却是他首次遇见。

如一泓温柔的池水,侯方域一旦陷入,就沉醉其中再也不想拔身而出。也只有南京这等既有虎踞龙盘的王者之姿,又兼有钟灵毓秀之灵气之地,才能孕育出香君这等夺天地之色的瑰丽,也只有江南这自古文风兴盛之地,才能培养出香君这等见识不让须眉的奇女子。

侯方域来自归德府,遇见这娇媚的桃花,又如何不让他对李香君心醉神迷,他听闻香君的疑虑,当然会迫不及待地剖白自己的心迹,给香君以自己的承诺,承诺不久之后,就会为她赎身梳拢。

李香君对此结果甚是满意,侯方域心中却是惴惴。他来南京已有三月,本出自名门世家的他应酬繁多,交游亦是十分广泛,加之他是当朝有名的才子,父亲又是当朝尚书,慕名前来结交的朋友自不在少数,他几乎日日夜夜都在杯光酒影、沉香笙歌中度过,花销自是不小。

饶是如此,他本还有许多银两,父亲最是疼爱他,母亲对儿子的好更是不用提,此番儿子来南京前来赶考,又怎么会短了他的银两,可是,侯方域结识了李香君,为了李香君,他几乎日日夜夜都来这媚香楼与李香君相见,这媚香楼是南京秦淮河畔一等一的青楼,自然也最是烧钱的销金窟,他的那些银两就在这日日夜夜中被花费得差不离干干净净。

侯方域心中也是有此苦衷,否则以香君之柔媚,他怎能不想与香君长相厮守,他又怎能忍受香君对别的恩客假言欢笑,背后却落落寡欢,自己却做不了自己的主?侯方域家中本是豪富,平时又怎会发愁没钱,可此时他囊中羞涩,可是此时此刻,远离家乡,来到这南京城中,家中自是无法随时照顾他,叫他如何是好!

匆忙之中,他寻到了自己的密友杨龙友,当初也是杨龙友为他牵线香君,此时他囊中羞涩,遇到问题,又是为了梳拢香君,此时他自然而然想到了杨龙友。他将目前的困境说与杨龙友听,期望杨龙友拿出个办法。

杨龙友听闻,片刻不语,然后叫侯方域宽心,他应该有一个办法,只是不知道是否可行,还请侯方域等候他的消息。侯方域本就心头忐忑,上下不安,听及杨龙友言语中的意思竟是有办法能为香君赎身,他心中自是十分惊喜,便也不急催杨龙友,只是再三拜托杨龙友,希望他不负所托。

两个人的爱情,就如镜中之花,水中之月,虽然璀璨美妙,却始终无法为二人所掌握。也许香君的光润玉颜、婀娜华荣总是为天所妒,所以总是设下层层阻碍,来阻挡着这个人间绝色掌握自己的命运。在这早已远离了春天的季节,彻夜难眠的香君,一定很怀念那个明媚温暖的春天。

有贵人助

竹篱笆外野梅香,带雪分来入醉乡。纸张独眠春自在,漫劳车马笑人亡。已是入冬时节,早已经不是春时那春暖花开百花齐放的景象,竹篱笆外众花凋零,只有那倔强的野梅迎着初冬凛冽的寒风,在风中执拗地盛开它羞涩稚嫩却又满怀生机的花苞。窗外已有雪花飘落,这雪在这南京城中,自是无法站住,李香君独立在媚香楼中,寒夜里看雪慢慢飘落,一片片落地便融的雪花仿佛就像一幕幕曾经痛苦的回忆,在她心中氤氲出无尽的忧愁。

李香君又怎能不愁,饶是她豁达坦荡,短短韶华已经历经坎坷,早已练就一身通达视角,可与侯方域商量数次梳拢赎身的事情,两人却没有一丝进展,事关她的终身大事,一旦梳拢成功,她就可以脱离苦海,离开这个让她成名亦让她有无尽苦楚的媚香楼中,这又让她如何不喜?可是已经有月余了,这件她本以为会很容易为之的事情却毫无一丝成功的希望,那巨大的期盼失败之后带来的沮丧迅速地填补了她脑海中的每一片空白,这不得不让她张皇失措,迷茫苦闷。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时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

多年之后的今天,当李香君遭遇这同样催人心碎的坎坷时,重新吟起这首诗,咀嚼着这诗中悲愤恨天的味道,才豁然领悟这位跟她一样命途多舛的女诗人遭受屈辱时心中的那份不屈和挣扎。难道上天总是妒忌倾国容颜,否则又怎会以自己倾国倾城之姿,纯良明慧之心、豁达明理之志亦能遭受如此的蹂躏与践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