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强国利器
10658100000013

第13章 潜艇与强国利器(1)

潜艇号称“水下蛟龙”,能翻江倒海,让很多水面舰艇最终折戟沉沙,而自己又即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尤其是二战期间的潜艇战绩更是辉煌,据不完全统计,二战期间各国建造的潜艇总数达1600多艘,其中仅纳粹德国一家就建造了1131艘,而纳粹德国制造的众多潜艇“狼群”给盟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正是看到了潜艇的巨大威力和发展潜力,战后更多国家开始探索更新型、更厉害、更隐蔽、更持久的潜艇技术,而发展新型潜艇也成为世界强国追逐利器的一个重要选择。

中国军队对潜艇建造还是比较重视的,毕竟潜艇是对付强国的杀手锏武器,是“以弱胜强”的特战法宝。新中国建国至今一直就在强化潜艇力量,尽管如今解放军战斗序列中的老旧潜艇不少,但新型潜艇也“添丁”不少,这是一支在黄海、东海、南海、钓鱼岛、南沙和西沙海域谁也不敢忽视的“海下生力军”。

(第一节)绝不容忽视的强国利器

潜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崭露头角,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锋芒毕露,这充分说明了潜艇作为军队的核心利器,是各个国家都不能忽视的!中国海军就在潜艇和航母问题上存在多年的争执,究竟谁先谁后,谁更重要?其结果不言而喻,支持发展潜艇的一方占据上风,理由就是廉价、实用、技术简单、可行。同样在前苏联也是如此,赫鲁晓夫极力主张建设大量的核动力潜艇,发展战略核潜艇来巩固海洋大国地位,航母在他眼里更多是“海上漂浮的棺材”,这也是俄罗斯为什么航母发展滞后,但核潜艇和常规潜艇技术超前的主要缘故。

潜艇经典战例

世界第一个潜艇战例

1864年2月17日,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军建造的“亨莱”号潜艇用水雷炸沉北军巡航舰“胡萨托尼克”号,但潜艇也同时葬身海底。这是世界军事史上潜艇首次击沉敌舰的记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同盟国一方有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等;协约国一方有英国、法国、美国、俄国等。战争开始时参战国潜艇共有约300艘,英国有77艘,德国有29艘,但在战争期间德国共建造了334艘潜艇,数量最多。

典型战例:

1914年9月5日,德国“U—21号”潜艇在阿布角附近击沉英国巡洋舰“探路者号”,这是世界军事史上潜艇第二次击沉敌舰。一战期间,“U—21号”一艘潜艇就击沉舰船吨位达10万吨。

1914年9月13日,英国“E—9号”潜艇在赫尔果兰湾击沉德国巡洋舰“赫拉号”。

1914年9月22日,德国“U—9号”潜艇于多佛尔海峡北口,在一个多小时内连续击沉英国3艘1.2万吨级巡洋舰“阿布基尔号”、“克雷西号”和“霍格号”,创造了单艇作战的奇迹。

1914年10月6日,英国“E—9号”潜艇击沉德国“S—115”、“S—120”驱逐舰。

1915年5月7日,德国“U—20号”潜艇击沉英国“露西塔尼亚号”邮轮,1201人遇难,其中有159名美国人,立即引起中立国美国的强烈抗议。

1915年5月27日,德国“U—21号”潜艇击沉英国战列舰“庄严号”和“凯旋号”。

1917年4月,德国潜艇一个月内击沉英国100万吨舰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潜艇共击沉运输船达6000余艘,约1400万吨,约占被击沉的全部运输船的87%。一战中潜艇在击沉战斗舰艇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战果,共击沉192艘,其中战列舰14艘、巡洋舰20艘、驱逐舰36艘。交战国共损失潜艇265艘。其中“U—35号”潜艇是德国参战次数和击沉舰船最多的潜艇,参战26次,击沉舰船226艘,计54万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证明,潜艇具有强大的进攻能力,从此各国不再把潜艇看成只是沿岸防御的工具。潜艇能击沉大型战斗舰艇的事实也初步改变了“巨舰大炮”的传统海战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1939年9月3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一方为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另一方为英国、法国、美国、前苏联、中国等“反法西斯同盟国”。开战时各国共有694艘潜艇,其中英国58艘、法国77艘、美国112艘、前苏联168艘、德国57艘(战时建造1098艘,共1155艘)、意大利115艘、日本68艘。二战期间各国共建造潜艇1600多艘。

1940年10月到1943年5月,纳粹德国采用“狼群战术”,每群包括15~20艘潜艇,并与岸上指挥所及飞机协同作战,这给英国运输船队造成极大破坏,仅1940年6月至1941年6月一年间就击沉英国1300多艘运输船。

1941年11月13日,德国“U—81号”潜艇击沉英国“皇家方舟号”航母。

1943年初,同盟国决定把大西洋反潜战提高到战略优先地位,大力增强反潜舰艇、飞机和新型雷达,投入舰艇3000多艘、飞机800余架,严密组织运输船队的护航。新的反潜体系建立后效果显著,纳粹德国潜艇一浮出水面就会被发现并遭到攻击。同时由于纳粹德国飞机大部分调往东方战场,其潜艇无法在水面作战,导致“狼群战术”开始走向衰落。

1943年4月起,大西洋潜艇战与反潜战发生历史性转折。纳粹德国潜艇击沉舰船吨位逐月下降,3月为62万吨,4月为34万吨,6月降至12万吨。而纳粹德国潜艇损失却不断增加,整个1943年共损失潜艇237艘。

1939年到1945年,整个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潜艇钳制了英美两国大量兵力。英美两国反潜作战一共动用3000多艘反潜舰艇、2700架飞机、17艘飞艇及大量兵力,平均用25艘舰艇和100架飞机对付纳粹德国一艘潜艇,平均用100名士兵来对付一个纳粹德国潜艇艇员。

纳粹德国潜艇的“破交战”还是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共击沉英美两国运输船2770艘,达1455多万吨。纳粹德国共投入潜艇1160余艘,被击沉778艘,损失率高于一战。

1939年到1945年期间,前苏联潜艇共击沉德国舰船400余艘,占击沉舰船总吨位的40%。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太平洋海军遭受重创。1942年5月起,美国潜艇参加了大多数登陆战役并起到重要作用。其承担的主要任务包括攻击敌运输船和军舰、巡逻、侦察、救援等。

1942年8月,美国“奥班农号”驱逐舰在所罗门群岛附近巡逻,突然发现一艘日本潜艇浮出水面,慌忙向其开火但未击中,潜艇进入美军军舰“火炮死角”,措手不及的美军军舰水兵抓起一把土豆丢向潜艇,这突如其来的“土豆雨”却让日军以为是手榴弹,急速下潜,忙乱中撞在海底暗礁上沉没。

1942年到1945年,美军潜艇击沉日本商船1113艘,计532万吨,占被击沉总数的60%以上,击沉日本军舰约201艘。

1942年到1945年,日本潜艇也积极作战,并取得击沉美国航母、重型巡洋舰的战绩。由于日本对潜艇使用不当,未专注于“破交战”,而是配合水面舰艇“东征西讨”及用于运输,加之声呐等技术当时处于劣势,导致日本潜艇战屡屡失败。如1945年3月,日本11艘潜艇编成3个战术群,对美国作战舰艇编队进行攻击,结果以损失8艘潜艇的高昂代价,仅击沉美国一艘驱逐舰。

整个二战期间,各国潜艇共击沉运输船5000余艘,计2000多万吨,占被击沉总数的58%。要知道一战为87%,可见二战反潜技术有重大进步。此外,击沉大、中型军舰381艘,占被击沉总数的约30%,仅次于航空兵。其中包括航空母舰17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32艘,驱逐舰122艘,而潜艇被击沉总数为1123艘。正是二战期间的潜艇战让日本蒙羞,战后日本对发展潜艇技术异常重视。尽管不能发展核动力潜艇,但“苍龙级”常规动力潜艇堪称世界常规潜艇的典范之一。此外,日本也因为在二战期间反潜作战吃了大亏,如今也在反潜作战上下了巨大工夫,部署包括海基、空基反潜力量,购买大量“P—3C”等反潜机,并研制主要用于反潜的“日向级”准航母。这些都是日本二战实战教训总结的“经验之谈”。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践证明,潜艇在对水面舰艇的战斗中,特别是对海上交通线上运输船队的袭击中,能够发挥重大作用。

现代局部战争中

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1971年12月8日,巴基斯坦海军“汉果尔号”潜艇在孟买湾与印度海军军舰相距16链时实施鱼雷攻击,一举击沉印度“库尔卡号”护卫舰,并击伤“基尔庞号”护卫舰,战果十分显著。

在1982年英国对阿根廷马尔维纳斯群岛海战中,英国核潜艇率先抵达马岛实施封锁作战。5月2日,英国“征服者号”核潜艇连续发射3枚“MK—8型”鱼雷击沉了阿根廷海军“贝尔格拉诺号”巡洋舰,沉重打击了阿根廷海军士气,其后阿根廷海军舰艇再也没敢出海,丧失了马岛海域的制海权。这也是世界军事史上核潜艇第一次取得实战战果。

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18艘攻击型核潜艇在海湾地区执行侦察、监视和警戒任务。其中,“路易斯维尔号”核潜艇从红海发射“战斧”巡航导弹击中伊拉克北部的一个军事目标;“匹兹堡号”核潜艇从东地中海发射“战斧”导弹攻击伊拉克。这是世界军事史上核潜艇首次用巡航导弹攻击陆地目标。

在1995年北约袭击波黑塞族目标、1998年美英两国空袭伊拉克以及1999年北约空袭南联盟、2003年伊拉克战争、2011年利比亚冲突等历次军事行动中,都有攻击型核潜艇参战并发射“战斧”巡航导弹打击陆地目标的战绩。这说明核潜艇已经作为一种常规兵器将参与到现实和未来实战中并发挥巨大的军事作用。

现代局部战争实践证明,潜艇不仅是海洋霸主,也具备对陆地目标执行有效战略威慑和军事打击的双重能力。

潜艇究竟能干什么?

其实从潜艇问世以来,就一直在海军舰艇序列中处于优先地位。谁重视潜艇,谁就获取了战争主动权。毕竟潜艇的神秘之处在于它的“不可知性”、神出鬼没。尤其是在一战、二战期间反潜能力比较弱的前提下,潜艇更是凸显其优越性。但也应该看到,只要重视反潜,采用护航等方式也能将潜艇的有效性降低。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现代海战中,随着信息化侦观、通讯及武器系统的极大升级,更多新型潜艇将采用超视距打击方式实现“远程一招制敌”。潜艇不仅能对抗水面舰艇,将包括航母在内的大型军舰送进海底,也能开展潜艇对潜艇惊心动魄的水下暗战。同时随着武器系统的更新换代,对陆地机动和固定目标打击也成了潜艇的新作战使命。同时,为了确保自身安全,包括排除反潜水面巡逻机的巨大干扰,潜艇也开始重视防空能力建设,通过发射防空导弹击毁一定空域范围内反潜战机。这说明潜艇已经成为一个攻防兼备的深海利器,让对手更加难以对付!

核潜艇和常规潜艇区别大吗?

二战之后,潜艇更加为世界各国重视。但美国走了另一条技术路线,那就是发展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就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创造了世界核动力战舰的一个奇迹!毕竟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美国奉行的“全球军事战略”,让只能濒海作战的常规潜艇无法进入美军“法眼”。只能发展大航程、无限巡航能力、强大攻击力的核动力潜艇,才能最终满足美国的“蓝水全球海军战略”。而采用近岸海军、黄水海军和浅蓝海军战略的国家,则更多是采取“核常兼备”发展策略,常规潜艇负责近海防御,核动力潜艇则承担远海作战,两者相互配合。

毕竟核动力技术不是任何一个国家都能掌握的,巨额建造和服役成本也不是每个国家都能承担得起的。“基洛级”潜艇几千海里的巡航距离已经足够很多国家使用,而不需要像美国海军那样要跑到其他大洲大洋耀武扬威,宣示军事存在,维持其全球利益。因此,从单纯的近海、黄海海军发展战略来看,常规潜艇和核动力潜艇差别不大。无非就是后者的自持力更强,但要是具备了“AIP技术(不依赖空气的动力系统)”的常规潜艇,其综合作战和巡航性能还是可以与核潜艇媲美的。

核潜艇有两大类,一是战略导弹核潜艇,二是攻击性核潜艇。前者重在核打击,可携带最多24枚战略潜射核弹道导弹,打击万里之遥的战略目标;后者则重在“战术打击”,可通过携带鱼雷、水雷、反舰导弹、防空导弹对水面目标和空中目标实施有效军事打击,同时也可发射携带常规或核弹头的巡航导弹对两三千公里外的陆地军事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最新型的第二类攻击型核潜艇通常也叫多用途攻击核潜艇,毕竟不仅可以反舰、反潜、防空、布雷,还可以打击陆地目标,甚至可以携带微型潜艇及“蛙人”潜入敌国侦测和破袭。这不可不谓之多用途。

而从承担的作战任务来看,战略导弹核潜艇由于吨位大,隐蔽性要求更强,续航能力要求更高,更多国家多是采用核动力推进方式,最多就是试验潜射导弹时采用改装的常规潜艇。比较典型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包括美国的“俄亥俄级”、前苏联的“台风级”、俄罗斯的“北风之神”、中国的“092、094型”、英国的“前卫级”、法国的“凯旋级”等。

对于攻击型潜艇,既可以是常规动力,也可以是核动力,主要看用途何在。比较先进的核动力攻击潜艇有美国的“洛杉矶级”、“海狼级”、“弗吉尼亚级”,前苏联的“阿库拉级”、“雅森级”,俄罗斯的“白蜡树”,中国的“091、093型”等。比较先进的常规潜艇有俄罗斯的“基洛级”潜艇,德国的“214级”,日本的“春潮级”、“苍龙级”,中国的“039、041型”,荷兰的“海象级”等。作为昔日潜艇大国的德国和日本,由于核技术发展受政治所限,无法发展核动力潜艇,但其常规潜艇技术堪称世界一流。尤其是日本的强大潜艇编队对中国海军走出岛链形成巨大威胁。其中“苍龙级”潜艇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第一艘AIP潜艇,可发射“89型”鱼雷、“鱼叉”导弹以及布设水雷等,是一种反潜、反舰均有效的攻击型武器,其综合战力不容小视。

潜艇是强国的象征

潜艇是强国综合国力和综合科技能力的重要象征。潜艇配套设备多,技术要求高,主要有艇体、操纵系统、动力装置、武器系统、导航系统、探测系统、通信设备、水声对抗设备、救生设备和居住生活设施等,设备研制复杂,系统集成要求高,全世界能够自行研制并生产潜艇的国家并不多,目前主要有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中国、荷兰、法国、英国等为数不多的一些国家能独立研制生产。就连科技能力很强的中国台湾地区也不具备独自研制和生产潜艇的综合能力,只能四处求购常规潜艇,但至今依旧未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