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强国利器
10658100000014

第14章 潜艇与强国利器(2)

潜艇在海军中的地位更是难以动摇。潜艇兵力隐蔽性好,作战半径大,突击威力大,独立作战能力强。在海战中,它不但是运输舰船的克星,而且也是大中型战斗舰艇,特别是航母的克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击沉的42艘航母中,潜艇击沉的航母为17艘,占40.5%,其中潜艇单独击沉15艘,与其他军种协同击沉2艘。被击伤的38艘航母中,由潜艇击伤的为9艘,占23.7%。

上世纪70年代,在地中海举行的一次多国联合演习中,埃及海军常规潜艇成功地突破了美国航母编队的严密警戒,抵近到离航母很近的距离上并实施了潜望镜侦察照相,而航母及其警戒兵力竟无一发现。

1982年英阿马岛海战中,英阿两军都广泛使用了潜艇部队。阿根廷海军一艘老式常规潜艇成功地突破了英国特混舰队的层层封锁,并在马岛封锁区内游弋了一个多月时间,先后三次向英国航母发起鱼雷攻击,只是因为潜艇火控系统发生故障而未果,但对英国航母编队构成了严重的军事威胁。尽管英国航母编队具有很强的反潜能力,并架构了严密的反潜警戒,但对阿根廷老式潜艇依旧“一筹莫展”,甚至“草木皆兵”。同时英国“征服者号”核动力攻击型潜艇一举击沉了阿根廷海军“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这是核动力潜艇问世以来的首次成功战例,为核动力攻击潜艇攻击现代化大型军舰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尽管各国海军的反潜能力有了很大发展,但冰冷和深邃的海水依旧是潜艇隐蔽和规避的最佳屏障。根据北约有关信息统计,在“冷战期间”的北约对华约国家的潜艇,特别是前苏联潜艇的跟踪,高达九成是假目标,对发现的目标,能够占位攻击的仅占不到三成,而有可能攻击成功的更是不到一成。也就是说,即使是当今海军强国的美国海军,对水下潜艇的发现、定位、攻击、消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此可见,潜艇的军事威慑和实战能力有多强!

这也就不难理解中国南海其他国家争先购买潜艇的动机何在,在它们眼里只有潜艇才能有效遏制中国的“南海强权”,这当然也必须引起中国海军的足够重视。

(第二节)新型潜艇“必杀技”

潜艇已经诞生百年,如今已进入到成熟发展期,世界各国都在极力发展新型潜艇,一是装备部队,提高战斗力;二是提供国际市场,赚点“外快”。

新型潜艇究竟新在哪里?主要有几点:

一是隐身性能更好。潜艇在水下活动,以海水做掩护,侦察飞机、侦察卫星都难以发现它的行踪。但是,潜艇航行时发动机和螺旋桨发出的声音,庞大身躯对声波的反射,使潜艇很容易成为声呐捕捉的目标。不仅如此,潜艇的潜望镜必要时对水面进行观察,常规动力潜艇的通气管不时伸出水面吸进空气,虽是蛛丝马迹,也会使对手搜索雷达有可乘之机。更何况常规动力潜艇还需定时浮出水面用柴油机推进同时给蓄电池充电,也就更无隐蔽可言。针对这些突出技术问题,新型潜艇需要提高潜艇隐身技术能力。一是采用低噪声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在艇和设备之间安装弹性支座和吸音、隔音体,选用多桨叶螺旋桨以降低螺旋桨噪声,或采用喷水推进、磁流体推进等先进的推进装置。如美国的“海狼级”核潜艇采用喷水推进,可降低噪声10分贝。二是在艇体外粘吸声材料,既可吸收自身的噪声,又可吸收对方主动声呐的声波。好的吸音材料可使声呐探测能力降低50%以上,是一种有效的降噪措施。俄罗斯的大多数潜艇都贴有消声瓦,美国的“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上也采用了橡胶消声瓦。三是在潜艇指挥台围壳、潜望镜和常规潜艇的通气管涂敷吸波涂层,可有效减小雷达波的散射面积。四是发展不依赖空气的动力装置,即AIP系统。不依赖空气的常规潜艇动力装置问世,使常规动力潜艇在低航速航行时的水下续航力从几小时增至几周,潜艇不必为蓄电池充电经常浮出水面,大大增强了潜艇的隐蔽性和隐身性。

二是巡航作战半径更大。据美国媒体称,2012年8月,一艘装备有远程巡航导弹的俄罗斯“971型”核潜艇,在墨西哥湾水域美国海岸附近定期巡航一个月未被发现,直到俄罗斯潜艇离开该水域后,它的行踪才为人所知。这一案例说明良好的隐蔽性能可以保证更大的巡航作战半径,甚至可以到敌人的家门口游荡徘徊。而要实现洲际作战半径能力更多还需要依赖核动力驱动方式,最好的常规动力潜艇也无法完成洲际巡航任务。同样,在自己家门口伏击敌人或在较大半径的战场潜伏,这也需要长时间潜在水中而无法“露脸”,除了核动力之外,发展AIP系统也可以使常规动力潜艇在低航速巡航时的水下续航力增至几周,较大幅度增强了潜艇的巡航作战半径。据报道,德国霍瓦德公司2011年已经发布“216型”潜艇的设计细节,该潜艇是长航程常规AIP潜艇。“216型”潜艇以“214型”为基础,航程超过1万海里,正是为澳大利亚、印度和加拿大等有着大航程、大型常规潜艇需求的国家而定向研制开发的。

三是突击威力更大。潜艇巨大攻击力主要体现在武器系统,潜艇携带的武器主要包括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反潜导弹、鱼雷、水雷武器及其控制系统和发射装置等。大型战略导弹核潜艇大多携带潜射弹道导弹,用于攻击陆地重要目标,大多携带单个或分导式核弹头。一般每艘战略导弹潜艇装有弹道导弹12到24枚,如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一次可携带“三叉戟—II型”战略导弹24枚,每枚携带8到12枚15万吨级分导式核弹头,一艘潜艇一次可以投掷至少192个核弹头,足以摧毁亚太地区上百个战略目标。巡航导弹是战术核潜艇或者攻击型核潜艇的主战装备,有战术巡航导弹和战略巡航导弹。战术巡航导弹主要用于攻击大、中型水面舰船;战略巡航导弹主要用于攻击陆地目标,如美国潜射“战斧”巡航导弹,射程可达2500公里,既可以常规打击,也可以携带核弹头对陆地目标攻击。潜射反舰导弹也是现代潜艇主战装备之一,用于攻击各种水面目标,可水下发射,射程远、精度高,但威力不如鱼雷。如美军的“鱼叉”反舰导弹,可在水下通过鱼雷发射管攻击100公里以外的军舰等战术目标。反潜导弹则是一种火箭助飞的鱼雷或深水炸弹,主要用于攻击水下潜艇,是潜艇水下暗战的短兵器,如美国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鱼雷是潜艇的传统武器,几乎所有潜艇都装备有鱼雷武器,主要用于反舰、反潜作战。值得一提的是前苏联研制的“暴风雪”超高速鱼雷,它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种采用“超空化”技术研制的鱼雷武器,其最高攻击速度可达200节,远远超过任何一款战舰的机动能力。此外,潜艇还可以布设水雷,主要布设在敌方基地、港口和交通航道上,用于摧毁敌方舰船。部分新型潜艇也可携带防空导弹,主要用以对空打击反潜飞机之用。

四是执行任务更多样化。潜艇主要任务是攻击敌人军舰或潜艇、近岸保护、突破封锁、侦察和掩护特种部队行动等。其主要攻击对象首选为敌方的运输船或商船,而航母、巡洋舰、驱逐舰等大型水面舰艇由于大多拥有护航舰艇和飞机保护,攻击风险较大。从多样化的军事用途来看,潜艇需要满足更多作战任务,除了对海作战之外,潜艇还需要对陆地攻击,包括常规精确打击和核打击,如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冲突中等,美军和英军核潜艇都发射“战斧”巡航导弹对雷达、机场、装甲集群等陆地战术目标实施火力打击。同时包括美国新型核动力潜艇,如“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可携带一个可便携的特种人员运载器以及与其对接的艇上接口。特种人员运载器可容纳9名“海豹”特种作战人员及执行特种任务所需要的各种特战装备。“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把特种人员运载器在水下秘密遣送出去之后,“海豹”突击队员可执行救援、搜索、破袭、情报收集以及引导空中打击等任务,完成上述任务之后,“海豹队员”可利用微型运载器再隐蔽地返回母艇。

下面不妨看看世界上几艘最先进潜艇的主要性能。

“大洋黑洞”之“基洛级”常规动力潜艇

“基洛级”潜艇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安静的常规潜艇”。“基洛级”采用光滑水滴形线型艇体、外表短粗,是经过精密计算的最佳降噪形态。其推进器改用七叶大侧斜桨,转速降到250转/分;柴油发动机被安置在软垫上运转,并且对全艇所有产生噪声的设备实行封闭管理;潜艇外壳还嵌布了塑胶消音瓦,不但能吸收本艇噪音,还可以衰减对方主动声呐的声波反射。所以“基洛级”潜艇的噪音降到了118分贝,也因此获得了“大洋黑洞”的雅号。

“基洛级”潜艇水下排水量3076吨;艇艏安装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艇内共配备18枚鱼雷,并有快速装雷系统;配备“俱乐部—S”反舰导弹,可从潜艇的鱼雷发射管中发射,射程可达300公里。从艇载武器系统来看,“基洛级”潜艇的武器搭配比较全面,鱼雷、水雷、反舰导弹武器一个都不少,而且“俱乐部—S”潜射导弹射程远,具有非常明显的超远程打击能力。此外,该级艇上还配备了现代化的电子、水声装备,是前苏联乃至俄罗斯常规潜艇的最佳作品。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海军引进了第一批2艘877型和2艘636型,后来又增购8艘636型,以期快速弥补中国老式潜艇的技术劣势。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越南于2010年已经订购6艘636型“基洛级”潜艇。一旦交付使用,对中国海军维护南海主权必将带来极大的现实威胁!

“生不逢时”之“海狼级”核动力攻击潜艇

“海狼”是美国在“冷战”尚未结束之时开始研制的一级多用途攻击核潜艇,它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在深海大洋中与前苏联核潜艇进行全面对抗和全球争霸。因此美国不惜代价、不遗余力,将其打造得具有绝对领先的性能和非同寻常的作战威力,可执行反潜、反舰、对陆、布雷、护航等多种任务,被世人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核潜艇”。但“海狼”生不逢时,前苏联的崩溃使它“孤独求败”,失去了角逐对手,高达十几亿美元的惊人“身价”让“黄金之国”也难以承担,于是在建造了3艘“海狼”后,美国便放弃了再建造30艘的庞大计划,把目标转向了更适合其新战略并且物美价廉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身上。

“海狼级”水下排水量9150吨,水下最大航速35节,最大下潜600米。由于“海狼级”的第一使命是反潜,降低噪声对它来说至关重要。在经过一系列降噪措施,如降低回路噪声,取消减速齿轮箱,首次使用“泵喷射推进器”,艇体外表敷设阻尼吸声橡胶等后,“海狼级”的噪声降到了90~100分贝,这使它成为一级真正的“安静型”潜艇。

“海狼级”首部安装有8具660mm发射管,所有导弹和鱼雷都从这8具发射管中发射。该级艇共可携载50枚各型导弹和鱼雷,相当于早期的“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的两倍左右。携带的“战斧”巡航导弹,既可对陆又可反舰,具有战略战术双重作战能力。同时,携带“鱼叉”反舰导弹,美国核潜艇的标准反舰导弹,射程可达130公里。

其中“海狼级”的第三艘增加了更多功能,具备电子窃听功能。美国海军可用其设备窃听海底光纤电缆通信,以此搜集情报。经过进一步改装后还可以携带若干艘袖珍潜艇,能用于救援、监视,在敌国海沿岸从事间谍活动,运送“海豹”突击队员执行特战任务等。

尽管性能极佳,但价格不菲,于是“海狼级”难逃被“下马和裁撤”的悲催命运。

“青出于蓝”之“弗吉尼亚级”核动力攻击潜艇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海军开始筹划另一种排水量、价格均比“海狼级”低的新一代攻击核潜艇,作为“海狼级”下马后的替代方案,也将是“洛杉矶级”核潜艇的真正继任者。该级潜艇是美国海军第一艘同时根据大洋和近海两种功能设计的核潜艇,计划建造30艘。该级潜艇的水下排水量7800吨,水下航速34节,下潜深度488米。造价约22亿美元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是美军第一种专门为应对“冷战后威胁”研制的新型核潜艇,具有强大的反潜、反舰、远程侦察、执行特种作战以及使用新型“战斧”巡航导弹精确打击陆上目标的多种能力。与主要用于在深海大洋等待与敌方战舰决斗的“前辈”们相比,采用自动导航控制设备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近海作战能力尤为突出。

“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上装备有12个“战斧”巡航导弹的垂直发射筒,可发射射程为2500千米的攻击陆地目标型的“战斧”巡航导弹,能够对陆地纵深目标实施打击;还装备了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与“海狼级”相同,该级艇的鱼雷管也具有涡轮气压系统,免除了发射前需要注水而会产生噪音的老问题。这4具鱼雷发射管除可以发射鱼雷、“鱼叉”反舰导弹以及布放水雷外,还可以发射和回收水下无人驾驶遥控装置。这种水下无人驾驶遥控装置上装备有声学和非声学传感器、无线电和视频信号传感器、目标识别和分类装置等,它可在远离母艇的海域完成警戒、侦察以及反潜战等任务,大幅度地增强了母艇的水下探测和侦察能力。此外,利用“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上的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还能发射可以遥控的无人空中飞行器,完成对陆地目标的实时侦察,并可把侦察结果实时传输给母艇,确保母艇能够对陆地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最值得称道的是,为支持特种作战任务,“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上专门安装了一个可以放出和回收的特种人员运载器以及与其对接的艇上接口。该微型运载器可携带9名“海豹”突击队员近岸执行救援、搜索、破袭、情报收集以及引导空中打击等各种作战任务。

由此看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弗吉尼亚级”取代“海狼级”既是战略大势所趋,也是更先进技术引领和驱使的。

“老骥伏枥”之“俄亥俄级”核动力战略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