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强国利器
10658100000020

第20章 天军与强国利器(2)

联合作战如今越来越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形态,过去单一比拼海军、空军、陆军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了。要想开战,一定是陆、海、空三军一起作战。但这三个军种彼此远隔崇山峻岭,如何才能融为一体呢?这就需要看看制天权的威力了。随着太空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太空信息系统支援将成为战争形态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太空与陆地、海洋和空中的军事行动将紧密联系在一起,一切作战目标和作战任务只有通过分布于陆、海、空、天四位一体战场的作战力量及其信息系统的联合行动才能最终完成。因此,未来战争的联合作战范围更加广阔,内涵更加丰富。陆、海、空、天一体战已经取代空地一体战、空海一体战模式成为联合作战的新态势。尽管美国重返亚太拟定了新的“空海一体战”的口号,但其实质恰恰是“空海天一体战”的内涵,毕竟离开了“天”,美国的空海力量是无法协调在一起的。有人预测,美国军队如果失去太空优势,或美国的太空优势被“击毁”,那么美军的战斗力将会彻底丧失,毕竟全部的作战任务、目标指示、战场管理、武器调度都是严重依赖天基。没有了“天”的支持,“地下”事情也就一团糟了。如今制天权对联合作战的指挥控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陆、海、空、天战场上的联合作战行动将越来越依赖太空信息系统的有效支援和有力保障。通信卫星可以使相距上万公里的各军兵种及时互联互通,密切协同;侦察卫星可以为战场指挥员提供及时准确的“千里眼”服务,为制定作战预案和评估作战效果发挥重大作用;导航卫星可以为精确制导武器,如导弹、炸弹、战机提供精确的目标位置,引导定点清除和外科手术式打击,同时也可以为地面军队、海上舰艇、水下潜艇、空中战机等提供精确定位;预警卫星可以提前发现来袭导弹和战机,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提示拦截系统开机实施有效防御任务。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冲突中,如果没有军事航天技术获取情报和传输信息,战场指挥员就难以对瞬息万变的战场做出正确的决策,并实施有效的战场管理和指挥。“谁控制了太空,谁就拥有太空信息优势,谁就能在战争中拥有主动权。”这句话一点都不浮夸。

夺取制天权中国当自强

既然制天权如此重要,那么中国自然不会落伍。尽管我们在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中都险胜美军,但那时的战场态势已经不复存在了。以前号称“夜老虎”的中国军队在面对美军的夜视装备部队时优势已经荡然无存,对方这些技术上的优势让我们无法再用传统技术应对高新技术,只能迎头赶上才能不落后挨打。尤其是海湾战争对中国军队而言是绝对的震撼,也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它告诉我们了什么是现代战争模式!也让曾经崇尚“人海战争”的中国军队被迫改变思维方式,努力在装备和训练上不断强化,以缩小与西方国家的巨大差距。

如今我们也开始有了夺取制天权的法宝利器。在整个“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执行100多次航天发射任务,超过了以前几十年的总和。在载人航天方面,中国已经发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并与“神舟飞船”实现了对接,并完成了首次太空行走。另外,中国正在继续加紧组建“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在2012年前建立由12颗卫星组成的区域导航卫星系统,2020年前建成由35颗卫星组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使其具备覆盖全球的服务能力。到“十二五”规划末期,中国的大型运载火箭、卫星平台和动力与推进技术将率先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同时,巩固空间飞行器有效载荷、卫星应用、航天电子等技术领域的优势地位;确立一批新兴技术领域的主导地位;显著增强各类导弹武器、天基武器系统的国际竞争能力。尽管如此,中国要想真正在太空占据一席之地还任重而道远。

(第三节)天军手持之“必杀器”

天军很厉害,当然也是厉害在其手持的“必杀器”。早期的“必杀器”还算是比较文明与和谐,主要是以各类应用卫星为主,大多是作为“千里眼”、“顺风耳”之用,如预警、导航、中继、通讯和侦察这些航天器,都是非直接杀伤性的太空武器。比较著名的侦察卫星有美国的“长曲棍球”雷达成像侦察卫星、“锁眼”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和“大酒瓶”电子情报侦听卫星,日本的“光学”系列光学成像卫星、“雷达”系列雷达成像卫星;比较著名的导航卫星包括美国的第三代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半成品“格洛纳斯”系统,中国正在组网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欧洲姗姗来迟的“伽利略”导航系统,以及不甘落后的日本“准天顶”卫星导航系统。当然说这些航天器是武器或许不太准确,毕竟没有“刀枪”,更多是作为天军的辅助兵器,或就是后勤保障兵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当然不能小看这些天军的粮草。

天军要想登天就必须有“天梯”,毕竟天太高,爬是爬不上去的,只能借助“天梯”。这个“天梯”经历了这么多年发展变化很大,尽管日本工程师已经准备制造真正的“通天之电梯”直达寰宇,但现在还有些难解的技术问题,尽管这个“电梯”值得期待,但绝非朝夕之间和指日可待。除了这“天梯”之外,目前可见的或在用的主要有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这些都不陌生。美国早期使用的“双子星号”飞船,前苏联和俄罗斯目前依旧不断使用的改进型“联盟”飞船,中国不断探索发展的“神舟号”飞船,这些都是传统的载人飞船形式并已经被多次成功使用。还有不载人的货运飞船,主要承担物资补给工作,如俄罗斯的“进步号”货运飞船,欧空局的“ATV”系列货运飞船,日本的“HTV”系列货运飞船。一般而言,货运飞船多采用自动空间对接技术,通过激光导航和视频遥感探测,借助星光进行交互对接。从目前来看,欧空局选用了俄罗斯空间对接技术,日本则选用了美国空间对接技术,中国是继美俄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交互对接技术的国家,并在“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飞船上多次成功实践,如今中国也即将拥有国产货运飞船,并使用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对接技术为今后的空间站完成物资补给等项工作。

第二类“天梯”比较高级,就是航天飞机。如同美国航天飞机的英文名称“太空穿梭机”一样,美国可是寄予了厚望,希望能用低成本方式发射更多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但事与愿违,美国航天飞机这个庞然大物零部件有几十万个之多,系统越复杂也就越不可靠,导致“挑战者”和“哥伦比亚”两架航天飞机血洒长空,太多优秀的航天员牺牲。这也说明科学创新道路上还是充满了风险和荆棘。为发展更新一代空天往返器,美国航天局采取了两条腿走路,一是鼓励美国民间参与航天高科技开发,包括发射卫星和运载专业人员以及旅游者太空一游。最近美国太空探索公司“龙”飞船频频造访国际空间站,送去了几吨重的补给物资,这充分说明民营企业是可以参与航天高科技开发和运营的,相信送人上太空也是太空探索公司的发展目标之一。二是加紧研制更新的天地往返工具,计划进军更远的火星成为“美国新梦”。此外,空天飞机等先进航天器也即将成为美国的新版“太空穿梭机”。当然,航天技术是双重性的,军用的同时也可以民用,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