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如今更多形式的微波武器已经诞生,有些还已经参加了现代战争,经历了战场的严峻考验。如微波弹、核电磁脉冲弹和高功率微波防御系统。
微波弹:美国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现代战场上已经使用了微波弹。采用常规炸药激励,由导弹或飞机携带投放,用以破坏防空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中的电子设备。
核电磁脉冲弹:利用高空核爆炸提供电磁脉冲能量,对敌方电子系统进行大规模破坏。
高功率微波防御系统:俄罗斯研制的微波武器,功率1吉瓦,杀伤距离10千米。该系统总重量十余吨,分装在三辆野战卡车上,可以保护重要的指挥中心,可使敌方的电子设备失灵,并具有抗反辐射导弹的能力。
由此看来,定向能武器尽管性能优异,前途一片光明,但研究依旧是任重而道远,不解决这些技术难题,“指哪打哪”的目标就难以实现。要解决这些技术难题,就需要世界强国之间继续比拼智力、财力和耐力。谁笑到最后,谁就会掌握战场的制高点。
(第二节)强国较量之新战场
围绕定向能武器,世界主要军事强国都在不遗余力地抓紧时间发展新技术,攻克技术难点,力争有所突破!当然在这个技术领域,美国、俄罗斯,尤其是前苏联,已经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并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美国安全问题智库“战略和预算分析中心”曾向美国国防部提交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建议美国军方应加紧在进攻和防守型定向能武器领域的投资,从而“改变游戏规则”,用定向能武器替代昂贵的反导导弹防御系统。为推动美军开发和部署定向能武器,“战略和预算分析中心”的报告提出了两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目标(近期目标):在未来5至10年内,使用已经成熟的激光技术开发地面定向能武器来保卫前沿基地,主要对抗飞机和弹道导弹的袭击。如有充分的经费,还可开发机载或巡航导弹适用的高能微波武器。
第二阶段目标(远期目标):在未来10至20年内,降低固态激光器的体积、重量和冷却要求,以便能在小型飞机、战术地面车辆和舰艇上装备定向能武器。
同时该报告还提出五项建议:
一是美国国防部应该首先支持海军进行固态激光器的武器研究。这种固态激光器能够生产100千瓦或100千瓦以上的输出能量,可以成为对抗无人机、反舰巡航导弹和快速攻击艇的多层次防御的一部分。
二是美国陆军和空军应充分利用成熟的激光技术开发可供部署的陆基定向能武器,以对抗美军基地在西太平洋和西南亚的空中和导弹威胁。同时,海军陆战队应利用陆军和空军的激光技术加快列装地基防空系统。
三是美国空军和海军应该牵头努力开发适用于载人和无人飞机、巡航导弹和地面车辆的高能微波武器,并继续提升该武器的输出功率和打击范围。
四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可作为国防部的非致命武器的执行机构,与非致命武器管理局联合开发和推广先进的非致命性定向能武器。
五是在研究固态激光器和高能微波武器在各种海上和地面战场环境中使用时效果的基础上,争取能尽快开发更好的对抗车辆、小型舰艇、无人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的定向能武器。
从美军目前军情动态来看,这些建议或都已经被采纳,其中在某些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
此外在一些定向能学术会议上,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和工业部门管理者也曾表示,用于定向能武器的技术将进入下一代军用干扰机项目;同时表示只要获得资金支持将可进行必要的先进算法研究,可用定向能武器来升级改进现有武器系统,包括“F—22A、F—35、F/A—18、EA—18G”等战机的机载雷达将具有发射聚焦能束的潜力。
美国海军于2010年在美国加州进行了一次秘密军事测试,激光武器首次被用在海军战斗中,成功击落4架无人驾驶飞机。这套系统估计最快可在2016年部署到美国战舰上,成为美国海军防空系统的一部分。这套激光系统由美国海军和美国雷神公司共同研发,舰载的大功率固态激光武器在测试中发射高达32兆瓦强激光束,成功击中3.2公里外正以时速482公里飞行的无人驾驶飞机。雷神公司在航空展上展示的黑白影片中,无人机在海面上飞过,突然间起火并发出强光,最后变成火球失控坠海。
2012年10月,美国波音公司推出一款名为“高能量激光移动实验机器”的地面移动激光武器。该激光战车被誉为地面死星,可以以每秒约30万千米的速度发射固态激光来摧毁敌方目标。美国军方希望利用“高能量激光移动实验机器”对付来袭导弹并保护地面部队。波音公司的这台激光战车由一台8×8轮式、500马力的奥什科什重型扩展机动性战术卡车改装而成。波音公司的定向能量研究部门将一台10千瓦的固态激光武器系统装配在了战术卡车上,使其成为一台地面移动型激光战车。波音公司表示,“高能量激光移动实验机器”已经做好了参加实地演练的准备,并计划在2013年作为捕获、跟踪和摧毁战略目标的新型装备加入美国陆军。
在当今世界上唯一一种已经服役的第四代战机——F—22“猛禽”之后,美国还需要研发下一代战斗机吗?回答是肯定的。只有保持技术领先,美军才能将制空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美国空军装备司令部2010年向美国工业界发布了一份信息征询通告,要求工业界提供关于可在2030年左右形成初始作战能力的“下一代战术飞机系统”的形态构想及能力/技术需求信息。美国空军在通告中对第五代战斗机的性能也提出了自己的苛刻要求:必须能够与具有空中电子攻击能力、先进综合防空系统、无源探测设备、综合自防御设备、定向能武器和网络电磁攻击能力的敌机作战,必须能够在2030年到2050年间的“反介入/区域隔绝”环境中作战。而定向能武器将成为下一代战机的标准配置,即拥有高能微波及激光武器,可防御来袭导弹,亦可充当攻击武器。其所备弹药属于可调控式武器,可对空中或地面目标起到从损伤至摧毁的不同程度的破坏。同时定向能武器会给战机无限弹药库贮备,其战斗力也将大大增强,不会因为各类导弹和机炮炮弹告罄而不得不退出战场。
除了“大腕”美国之外,日本也在其所谓“第六代”战机(实际上是第五代战机)发展规划中提出“全面应用定向能武器”的战术技术指标,并赶在美国空军之前就大胆提出所谓“下代机”新标准“I3”,即“信息化、智能化、敏捷性”。其中包括强激光、强微波武器在内的机载定向能武器成为“五代机”的必备武器,并采取“云计算技术”统一管理和控制火控系统。尽管很多专家对日本此举嗤之以鼻,觉得是夸夸其谈,不现实,但日本战机研发能力还是不容小觑的,尤其是日本的创新能力在世界也是有目共睹的。下一代战机最核心的“云控制”概念,恰好都是日本军工企业的技术强项。故所谓“日标下一代”战机的标准设置,也是充分考虑到了日本自身技术优势。从这个角度看,日本绝不会仅仅提出一个没有意义的虚幻概念,其真实目标还是想实实在在地落实这个宏伟计划。
俄罗斯,或者说前苏联,其实是定向能武器发展的超前国家之一。尽管前苏联解体让太多预研成果泡汤,但残留下来的技术基础和人才贮备也会让俄罗斯重新燃起希望之火。
1962年,前苏联开始组织建立激光设备制造业,其激光技术潜力可与美国和德国等工业发达国家相抗衡。俄罗斯几个科研单位在固体激光武器方面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研究。1982年就首次成功地试验了强激光对空中目标的效应。位于弗拉基米尔的雷杜格国家激光研究和试验中心参与了激光系统和综合装置的实验发展,建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双轮马车”固体激光设施。40年来,前苏联和俄罗斯科学家们先后研制出多种原理的激光器,解决了高能激光大气传输问题,研制了精确激光束定向系统,深入研究了激光与靶材的相互作用,获得了大量有用的试验数据,这一切为继承前苏联遗产的俄罗斯继续发展激光武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俄罗斯工程科学院一级院士尤里。扎伊采夫曾透露,俄罗斯正在研制安装在飞机上作战使用的激光器。早在前苏联时期便开始了用于对飞行中的空中目标进行热杀伤的激光系统的研制工作,前苏联成为世界上最先在这一领域取得巨大成果的国家,并在1972年试验了威力相当大的激光装置。当时研制开发的移动式激光炮完全成功地击毁了空中目标。俄罗斯科学家认为,导弹的燃料箱将成为激光打击的主要目标。激光照射能在几秒钟内将燃料箱加热到很高的温度而导致燃料泄漏发生爆炸,最终摧毁整枚导弹。
就在1983年美国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时,前苏联就已经在激光武器方面与美国并驾齐驱,发展了用于部署并防御美国弹道导弹的秘密武器——“极地号”飞船、“能源号”运载火箭和“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等,这些已经成为历史的昔日辉煌则是前苏联版“星球大战”计划的核心部分。“极地号”飞船由服务舱和武器舱两个舱段组合而成。其核心武器是由礼炮设计局研制的二氧化碳激光器,具备较高的输出功率,有良好的穿透力。但也存在体积大、能量转换效率低、发热量高等缺点。但遗憾的是在1987年的发射试验中,因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出了故障未能送入预定轨道,致使80吨重的“极地号”飞船坠返大气层时爆炸解体。这次失败尽管永久地封存了前苏联军方试验天基激光武器的梦想,但作为天基激光武器的先驱,它为未来的俄罗斯可能的实用天基激光武器研制打下了基础。
反思前苏联的天基激光武器研发的失败教训,它的根本错误或许是在选择天基或陆基武器平台上出现不切实际的“大跃进”思想。美国军方搞的陆基、舰载都是可行的,但用“波音”飞机作为机载平台是否真如美国人所讲的那么有效,特别是用民航机伪装后在敌国边境线上拦截导弹,想法是否有些荒唐也值得推敲,毕竟激光武器在大气层内射程有限最终会让武器载机陷入“灭顶之灾”,除非其对付的真正目标是朝鲜这样一个没有纵深的狭长国家。
日本《每日新闻》曾表示,日本是全世界最早提出“21世纪是光的世纪”这一口号的国家,理应尽早成为激光武器大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激光科技为基础的光电子产业就在日本蓬勃发展起来,使该国一跃成为世界光电子产业的头号大国。因此,日本已经在激光科技研发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激光武器的研制当然不甘居人后。据有关资料显示,日本自卫队的武器专家和军工巨头们从未把目光从激光武器计划上移开过。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在激光武器项目上总共整合了6家科研机构的研发力量,共有4000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参与其中,投入资金更是高达110亿美元。同时,日本启动了自己的反卫星武器研制计划,主要是通过激光、高能微波或者反卫星等手段来摧毁敌国卫星,其陆基激光防御系统预计在2010年后应用部署。如果技术被证明可行,日本还将部署天基激光防御武器,这些系统都将被用于攻击卫星。在高能微波武器方面,从2000年开始,日本就在悄悄进行此类试验,希望向敌方导弹或卫星发射高能微波信号,摧毁其重要的电子零部件,导致导弹或卫星失灵。
据美国《防务内参》杂志报道,美国邀请日本参与了正在研发的机载激光武器项目。日本加入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后,双方在激光武器研制方面合作更是亲密无间,日本显然想从美国获得研发激光武器的第一波推动力。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无疑将加快激光武器从实验室走向战场乃至部署到亚太地区的步伐,而日本将是最大的受益者,尽管自己需要分担不少研制经费,缓解了美国国防预算紧张的实际问题,但从技术创新角度来看也是很值得的,一是获取了美国对日本发展激光武器的默许,二是一定程度上共享了美国的先进激光武器技术。
除了与美国共同参与机载激光武器研发外,日本专家也在致力于独立开发激光武器,这无疑表明其军事战略将进行重大调整,毕竟完全依靠美国也不靠谱。日本政府一直认为,太空事业在政治和军事领域“具有特殊影响力”,是一个国家实力的最大象征。因此将其视为大国战略的最重要基石。同时,太空技术带来的远程打击、空间侦察监视、精确定位等能力,无疑将增强日本海外干预能力和地区威慑力,毕竟扩张性的国家战略需要有进攻性武器来支撑。除了激光武器外,日本还在悄然实施其他反卫星武器的试验,比如高能微波打击卫星的试验。对于日本太空技术的日渐成熟,各国军事专家都十分忧虑,一旦外太空中出现了好战且不承认二战侵略历史的日本军国主义的身影,从此世界将变得不再太平,太空也会因此更加阴云密布。由此不难看出,日本朝野上下“集体向右转”毫无疑问才是亚洲乃至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者,“日本威胁论”不是真实的谎言。
中国的定向能武器也在紧锣密鼓地研发之中,尤其是激光武器的起步较早。上世纪60年代就进行了相关技术预研工作。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指出,“激光我们要加点力,花多点力量。防御,打飞机、打坦克,将来主要靠它,肯定用得上。有一个华裔科学家告诉我,现在美国已经试验成用激光打卫星,已打下一个来。将来打坦克用激光,将来空中战争是激光时代,空间激光时代。据说成本比其他武器都低。”
这说明中国领导人的战略眼光还是能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的,中国在某些关键领域也不会不有所作为。电影《珊瑚岛上的死光》最后情节:“就在敌国军舰要携带资料逃走,小岛即将被炸的千钧一发之际,马太博士用新试制成功的激光器和高效原子电池击沉了军舰”。这或许就是一部电影,但在当时的年代播放这类“敏感但提升民心士气”的电影还是很说明问题的。如果在未来的“钓鱼岛保卫战”中出现电影中的最后一幕或许将是众人期盼的真实场景。同时中国在高新科技领域会一如既往地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如“863计划”、“973计划”以及“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这些国家重点计划都明确给出强烈信号——中国要在高技术领域抢占世界科技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