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强国利器
10658100000036

第36章 打赢现代战争考验智勇双绝(1)

讲了这么多的先进武器,其实仅有武器是不行的,毕竟人才是武器的研制和主宰者,这就需要赋予武器更多的内涵,也包括战场形态与战法的对抗。战场形态千变万化,但只有打赢战争才是亘古不变的真谛。战场没有亚军,更没有怜悯,愿赌服输。甲午海战输得很惨,我们为此丢掉了辽东半岛、台湾和钓鱼岛等大片国土,技不如人啊!但抗日战争我们打赢了,失去的领土也就都该回家了。实力决定一切!

未来战争也不遥远,毕竟世界变小了,很多国家都觉得国内拥挤,希望能对外扩张,尤其是觊觎他国领土、领海的那些不怀好意者,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不安全,甚至动荡。究竟该如何打赢未来战争呢?除了求教中国老祖宗孙子,还需要自我创新战法、兵法,超越历史,最终战胜一切潜在和现实的挑衅者。

(第一节)打赢现代战争需要“三夺”

战争中尽管人是很重要的,但武器的作用绝不能小视,只能说在武器差别不是“铁器与旧石器”这样大的差距前提下,人的因素或许是很大的。“八国联军”为什么能打进北京城,瓜分半个中国?要知道这些国家派遣来的军队总数也就几万人,有些国家只有区区几百人,但这样一个乌合之众的联军却能把十几万、几十万的清朝军队彻底打败打垮,割地赔款,葬送主权利益。除了制度腐败、人心散乱,“文官贪财、武将怕死”,武器装备也是重要的一个因素。清军不可谓不勇猛,前赴后继,不怕死亡,但大刀长矛确实与洋枪洋炮差了一大截,仅仅以命相搏最多就是让“八国联军”使用更多的子弹和炮弹,无益于护国安民。

当人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这时的战场是一维的,最多就是陆地上的厮杀格斗,战马咆哮,刀枪碰撞,战车横行。随着人类走进海洋,战场开始有所扩大。海洋是陆地的平面延伸,也还算是一维空间,无非是格斗的对象从人与人的厮杀到了船与船的碰撞。那时的海洋霸主非大不列颠、西班牙和葡萄牙几个海洋强国莫属。尽管中国的郑和七下西洋,组建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远洋舰队,但不可持续性,陆地观念深重,以及国力的不支,导致中国走向远洋战略的国家企图受挫,并从此一蹶不振。本来可以“以海为生”,奉行“走出去”战略,但恰恰让海洋成为敌人走进中国,瓜分中国的“快速通道”。

随着潜艇和飞机的相继诞生,战场空间发生了质的变化,开始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挺进。毕竟潜艇可以深入水下,对水面目标实施隐秘打击,飞机则可以飞上天空,从人们头顶对陆地和水面目标进行俯冲攻击。传统的陆地和海洋作战从以往的只需要防御和进攻正方向的敌人,发散成为必须同时对抗水下、陆地、水面以及空中多维目标。这样一来,过往的武器装备,如“战争之神”的大炮、坦克,以及“海洋霸主”的战列舰、巡洋舰则面临新的艰难选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除非具备自我防卫能力,并一如既往地发挥既有战斗力优势,否则就要面临“白垩纪恐龙”的悲催厄运。

于是,传统的制陆地权,转变成为了制海权,又从制海权转向了制空权,当然制海权不仅仅要对付水面目标,忽视了反潜作战的制海权也是毫无意义的。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制海权的战场表现形式,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把制空权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太平洋战场上的美日两国多年鏖战,其实比拼的就是制空权。只要拿下制空权,整个太平洋就是美国的了。尽管美利坚民族在“珍珠港事件”中遭遇了重创,但航母的侥幸逃脱为其夺取制空权留下了一线生机,这也是日本最终战败的原因之一吧。再经历了“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的“大日本海军”已经无力继续支撑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了,尽管在包括硫磺岛、塞班岛、威克岛、关岛、冲绳岛等等岛屿争夺战中,日本军队坚定地负隅顽抗,维护日本军人和天皇的“无上尊严”。但丧失了制空权的日军尽管“英勇善战”,但最终也难免被美军一一剿灭。

同样,在侵华战争期间,不可一世的日本之所以敢于肆意妄为,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日本军队完全掌握了中国沿海的制海权和制空权,日本航母可以在中国海附近对中国沿海和腹地的各类有价值军民目标狂轰滥炸,而没有任何被制约的力量。没有制空权的中国军队只能落后挨打,四处躲藏,难以为战。

二战之后的美军深刻认识到了夺取制空权的重要性,尽管核武器已经成为美苏军备竞赛的主流,但美国完全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平衡方式。一手抓“核武器建设”,一手狠抓“常规武器建设”。相反前苏联却犯了致命的错误,过分迷恋核武器导致常规武器发展滞后。在冷战期间,美国除了研制一系列核武器之外,也将重点放在了那些能夺取制空权的常规武器装备上,尤其是大力发展航空母舰。从早期发展现在已经封存退役的“小鹰号”到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再到第一艘大型核动力航母“尼米兹号”下水,美国一共研制部署了10艘“尼米兹级”航母,实力堪比任何军事强国的举国空军力量。但美国依旧不满足现状,“福特级”超级航母即将服役,并打算用10艘“福特级”替换全部的“尼米兹级”。如果说10艘“尼米兹级”堪比任何国家空军战力,那10艘“福特级”将笑傲全球则一点也不夸张。上千架“F—35”战机从航母上腾空而起,其战斗力绝对不容小觑。当然,打造航母战斗群的本质就是要维护可移动的地区制空权,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航母战斗群的身影。哪里有航母,哪里就有战争一触即发。航母是维护美军全球战略中夺取制空权的重要保障。

在抗美援朝初期,美国更是依仗其海空军综合优势,在朝鲜大部分区域建立了“安全空域”,对战场上的中朝军队和后勤补给线给予重点“关照”。没有制空权的中国军队只能靠奇袭或夜战获取战场的部分主动权,也深刻认识到“拥有一支强大人民空军”的重要性。

就这样,在前苏联的大力协助下,既提供为数众多的包括“米格—15”在内的先进战机,又派遣前苏联空军直接“伪装参战”,终于中朝军队在鸭绿江以南部分地区建立起来以“米格—15”为空中优势的“米格走廊”,至此才让美军“F—86”战机独步天下的时代结束了。据统计,在两年零八个月的抗美援朝空战中,志愿军空军共有10个驱逐航空兵师672名飞行员、2个轰炸航空兵师28个机组进入前线作战。在整个朝鲜空战中,中国空军有212名飞行员击落或击伤过敌机,共击落敌机330架,击伤95架。志愿军空军也从百余架飞机打到3000余架飞机,从最初跟着前苏联空军学习空战、参加小机群战斗出动,到指挥数百架规模的大机群空战,直到歼击机、轰炸机协同作战,从只能在昼间较为复杂的气象条件下和夜间简单条件下作战,从粉碎远东空军的“屠夫行动”到大规模的“反空中绞杀战”、“饱和轰炸”,中国空军正一步步地迈向空中斗争的制高点。

但这也仅限于在中朝边境附近,其他绝大部分的制空权还是牢牢掌握在美军手里。大家耳熟能详的上甘岭战役就是在中国军队毫无制空权的背景下坚持到底的,毕竟上甘岭地处朝鲜中部,地势险要,中朝两国空军完全无法提供火力支援,只能任由美国空军出动3000多架次,肆意扔下5000多枚航空炸弹,美国陆军发射近200万枚各型炮弹,将上甘岭高地“削顶”了近2米,让志愿军也付出了伤亡1.56万人的惨痛代价。

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出动了几乎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国家的全部机场进行了“闪电式”打击。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地面部队发动了进攻,阿拉伯国家也开始奋力抵抗。为彻底夺取中东制空权,就在战争首日,以色列空军几乎倾巢而出,甚至连教练机也投入到了战斗,对这些阿拉伯国家的25个空军基地进行了袭击。在开战后60个小时,以色列共击毁阿拉伯国家飞机451架,其中埃及损失飞机336架,叙利亚损失60架,约旦损失29架,伊拉克损失25架,黎巴嫩损失1架。埃及作战飞机损失了95%,整个埃及空军陷于彻底瘫痪,而以色列只损失了26架飞机。正是通过如此孤注一掷、破釜沉舟的空中决战方式,以色列这个在夹缝中生存的国家才最终将制空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为赢得地面战争铺平了道路。

同样,美军只要想发动战争,就需要先拿下制空权,否则不敢轻举妄动,包括后来的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及至利比亚冲突无不如此。但聪明的美国人后来想出来另一个办法,要么“挟天子以令天下”,逼迫联合国同意设立“禁飞区”,就算不同意,美国也会单方面设立“禁飞区”,谁让它是“一超独霸”!

“禁飞区”又称“禁航区”,指某一国领地的上空在一定时间内禁止任何未经特别申请许可的飞行器飞入或飞越的空域。这表面上看是为了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其实质就是缴了对方空军的枪,将制空权拱手相让。

1992年8月,美国、英国等国家以保护伊拉克南部穆斯林什叶派免遭伊拉克空军轰炸为由,在伊拉克南部北纬32度以南地区设立了“禁飞区”,无论是伊拉克的军用飞机还是民用飞机,都不准飞入这一地区,否则将被击落。1996年9月4日,美国又将“禁飞区”扩大到北纬33度以南地区。这意味着美国进一步限制了伊拉克空军的飞行范围,扩大后的“禁飞区”已逼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将伊拉克的两个空军基地囊括在内。

1992年10月,美国、英国、法国等在前南斯拉夫波黑共和国地区设立了“禁飞区”。1993年4月,北约组织发起了“禁飞”行动,开始使用空中力量对波黑上空进行监控,并对所谓违反“禁飞”禁令的非法行为予以打击。

2011年3月17日,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决议指出,为了保护利比亚平民安全,除以人道主义救援为目的和负责撤离外国侨民的飞机外禁止所有飞机在利比亚领空飞行。就在法国“阵风”战机在利比亚上空日常巡逻时,意外看到一架十分老旧的利比亚“海鸥”战机正转场飞行,“阵风”战机立即就追上去击毁它,让这架诞生于1961年但毫无战斗力可言的飞机被无情屠杀。

这三个“禁飞区”设立后的结果我们都已经很清楚了,萨达姆被推上断头台,米洛舍维奇暴死海牙国际法庭监狱,卡扎菲则一命呜呼。

这也是美国自创除了武力夺取制空权之外的另一个好办法。当然这种方法也还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美国这样的世界大国恃强凌弱、欺软怕硬的结果,无论是伊拉克、前南联盟、利比亚,无不是美国“刀俎”下面的“鱼肉”,想怎么办就怎么办,不费刀枪还是最经济的。但一旦得到了制空权后就需要动动脑力和体力了,毕竟维护包括“禁飞区”在内的制空权还是需要动用武力的。

制空权有了,世界强国就开始考虑更高的制天权了,“居高临下,势如破竹”。随着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仅提升了核武器的威力和质量,也将航天应用变成了军事竞争的另一个主战场。如今美军已经打造了一个围绕太空严密的侦察、预警、通讯、导航的完备天基防御基础体系,正在打造另一个围绕太空的进攻性天基体系,包括“空天战斗机”、“一小时打击工具”、“空天母舰”等等,要置太空于美军最高的军事基地地位,最终巩固美国夺取制天权的国家利益诉求。尽管联合国等国际社会针对太空非军事化“三令五申”,但毫无约束力的“一纸空文”无法拴住美国的控制欲,毕竟要想在太空永远保持技术优势,只有不断进取和创新。实际上如今的美国国家安全比历史上任何时间、比任何国家都更依赖于太空系统。除此之外,在不断增多的潜在敌人面前,这些太空系统正变得日益脆弱,导致太空首攻稳定性逐渐下降。因此,美国防务界领导层特别是空军空间司令部高层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我们能够对未来的敌人进行威慑,使美国太空系统免受攻击吗?这种威慑的可靠度有多少,在何种环境下可能会失败?美国可以采取何种措施加强太空威慑、提高首攻稳定性?美军也深知,一旦美军的太空优势荡然无存,那么美军的整体战斗力至少会减少三成,甚至更多。毕竟美军如今能从容掌控制海权、制空权其中很大的功劳在于有了制天权的帮助。

如果把制空权和制海权定义为“二维战场”的话,那么制天就是“第三维战场”,毕竟已经将有效空间延伸到了外太空,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地球表层活动了。

除了制天外,其实还有“第四维战场”——制电磁权和“第五维战场”——制信息权。

一旦掌握了制空权、制海权和制天,还有一个很麻烦的棘手问题要注意,就是无论是这三个的哪一个,只要对手牢牢控制住制电磁权,那么这三个权都会被电磁频谱战拉下马!无论是什么先进武器,包括隐身战机、侦察卫星、导航卫星、巡航导弹等等,只要不具备电磁兼容和抗电磁干扰能力,就会在未来的实战中最终失败。这也就是美国等军事强国为什么十分重视制电磁权的重要原因,甚至美国把夺取制电磁权放在夺取制空权之前,通过发射大量电磁干扰和“哈姆”等反辐射导弹“点穴”对手的雷达等探测设备“命门”。

同样,制信息权更是至关重要,包括网络战、舆论战等都是制信息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的现代化战场早就离不开网络,也更离不开舆论等媒体的支持,谁取得制信息权,谁就获得了战场的主动。在很多时候,网络战和舆论战是“没完没了”的战场,无论是平时还是战时都时刻在相互博弈。如伊朗和美国、以色列之间的斗争,尽管看似都在“打嘴皮战”,其实这几方之间网络战和舆论战早就打响了。

现代战争的形态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与武器科技进步是分不开的。未来的战场将是“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模式,任何单一军种打赢战争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果过去我们总是强调制空权、制海权的重要性的话,今后应该把更多的关注放在“三夺”——夺取制天、制电磁权、制信息权。

(第二节)打赢现代战争需要制胜谋略

从古至今谈论战争谋略的兵书很多,都是旨在告诉当权者如何打赢战争。

2500多年前的中国著名军事家孙武就著有兵法十三篇,并留传给后世《孙子兵法》名著。这本巨著描述了太多的经典战役,并成为世界各国争先研究的对象,其中美国西点军校更是将其“奉若上宾”。因此,《孙子兵法》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影响深远,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世界公认的居于鼻祖地位的优秀军事理论遗产。《孙膑兵法》尽管有些迟到,但其兵法要旨和精髓是对《孙子兵法》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其军事价值同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军事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