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的中国古代兵法智慧集大成之《三十六计》,将兵法策略精髓概括为“三十六策”。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不仅涉足于政治、军事、外交领域,如今在各个行业都是“指点江山”的必读之著。如今中国人对太多源于《三十六计》的成语耳熟能详,如“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度陈仓、走为上”,等等,不可谓对兵法不掌握至深。
德国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这本巨著揭示了战争从属于政治的本质,指出了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的作用,阐述了战争性质向民众战争转变的历史趋势,探讨了战略和战术、进攻和防御、战争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等理论,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被誉为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
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是关于夺取制海权的著作,它和《圣经》等书一起,被称为“影响世界历史的16本书”。在书中集中阐述了以贸易立国的国家,必须夺取并保持制海权以控制海洋。要夺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具有占优势的海上实力,即强大的舰队和商船队以及发达的基地网,并从战略角度提出海军战略就是在平时和战时建立并加强海上实力,以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由于马汉的“海权论”是美国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垄断阶段时产生的,它适应了美国垄断资本重新瓜分世界的政治需要,成为当时和现代美国政府制定海洋政策和海军发展政策的理论依据,并对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建设和海洋战略产生过重大影响。
意大利著名军事理论家、制空权理论的倡导者杜黑的惊世之作《制空权》,从战略高度阐述了有关空军建设和作战使用的许多问题,是一部专门论述空军战略理论的著名军事著作,也是地缘政治理论中“制空权理论”的代表作,在军事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影响现代战争发展进程至今。
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著名军事家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是一部来源于战争实践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该书中主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并用实践证明了其正确性;它可用于指导反侵略的现代局部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它不仅在国内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科学军事理论,而且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对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就十分钦佩,他在《核武器与对外政策》一书中写道:关于共产党军事思想的最好阐述,不见诸苏联的著作,而见诸中国的著作。
当然关于军事战略和谋略的兵法巨作还有很多,这些兵法精髓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更多是成为指点现代战争的“军事智囊团”。
《孙子兵法》提出“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所谓九地,并不是说地下,而是指民间。所以孙子讲善守者,要把自己的军事力量藏于民间。前苏联在卫国战争期间,彼得格勒以老人和妇女为主的民众,忍着饥饿与寒冷,挖了93公里防坦克战壕、7179条步兵班战壕和389英里的交通壕,设置了125英里的铁丝网等,用血肉之躯建起钢铁防线,使彼得格勒成为不可摧毁的真正堡垒,文化遗产才没遭到更大的破坏。正是这座“英雄城市”不屈不挠,拼死反抗,才没有让纳粹德国军队再前进一步,没有交出自己的城池,守住了家园,守住了遗产,最终夺得了彼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1991年海湾战争前夕,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军陆战队采访,他惊奇地发现,在沙特的美军帐篷里,在待命的美国军舰上,美国官兵人手一本中国《孙子兵法》。据传说,有个军官匆忙出征,忘记带上这本书,赶忙写信给妻子,让她把书航寄到前线。当然这就是一个未经考证的传说。但也从侧面说明,“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对中国老祖宗留下的军事遗产是何等的重视。
海湾战争期间,美军不仅仅读懂了《孙子兵法》,也在战场内外不断地实践着《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美军最高统帅们正是恰如其分地实践着这个“计篇”。
美国集合其他盟国及受害国科威特,打着“联合国”的名义,掀起声势浩大的“讨伐声浪”,从道义上、舆论上攻击伊拉克;继而又采用全方位的经济制裁,在物资上全面封锁伊拉克。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上全面孤立伊拉克,使其在国际社会成为“孤立无援”的被动打击目标,只能坐以待毙。就连伊拉克的铁杆盟友——前苏联,在关键时刻也不帮助伊拉克,而与美国发表《联合宣言》,要求伊拉克无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军。这一切导致伊拉克内外交困,战争焉有不败之理!当然也说明美军学习《孙子兵法》并实践得好。
《孙子兵法》“谋攻篇”云:“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同样作为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从在海湾部署军队的第一天开始就全力备战,尽管在政治、外交、经济上努力希望迫使伊拉克就范,但军事准备一点也没有放松。从战争动员开始,到迅速展开部署,派特种部队深入伊拉克实地侦察,在沙漠地带开展军事演习,并在伊拉克与科威特、沙特阿拉伯边境严密部署,伺机采用军事行动。为了让美军的“战斧”巡航导弹能精确打击伊拉克军事目标,美军提前半年就开始深入敌后准备数字地图,没有这些装订在导弹中的“地形图”,“战斧”导弹也不可能在海湾战争中一战成名!要知道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是1990年8月2日,而进攻伊拉克是1991年1月17日,耗费如此长时间,除政治、外交斡旋之外,绝大部分精力是做战前准备。既然已经做到了“知己知彼”,那么美军岂能不“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曰: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此乃兵法之精髓之一。
海湾战争期间,为防备美军从波斯湾沿海,尤其是科威特方向进攻伊拉克,萨达姆在沿海沿岸精心布设了号称当代“马其顿防线”的“萨达姆防线”,希望歼强敌于海岸线之上。但美军多国部队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从沙特阿拉伯边境发起攻击,绕开了“萨达姆防线”,仅仅100个小时就彻底击溃了伊拉克军队。
另外,海湾战争是“多国部队”,这里面不仅有北约成员国,还有很多阿拉伯国家,这些国家之前与萨达姆关系还不错,尤其是对抗以色列问题上还要指望萨达姆出力。但就是在美国“亲而离之”策略精心策划和影响下,最终瓦解了萨达姆的中东盟友。美国在海湾战争中组织了一个反伊拉克的34国联盟,其中不乏伊斯兰国家,如阿富汗、巴林、埃及、科威特、摩洛哥、阿曼、尼日尔、巴基斯坦、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叙利亚、土耳其和阿联酋。但为巩固最大的“反伊拉克统一战线”,美国不得不逼迫以色列要对伊拉克“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甚至把“爱国者”导弹空运到以色列协防,以避免因以色列参战导致这个统一战线最终分裂。尽管伊拉克坚持自己撤出科威特的条件是“多国部队从阿拉伯国家领土上撤出,以及以色列同时撤出西岸、加沙地带、戈兰高地和黎巴嫩南部等地”,遗憾的是伊拉克这一离间计谋没有得逞,等待萨达姆的只剩下被多国部队的战争机器无情击溃。
《孙子兵法》“作战篇”中有云: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的确如此,在这场战争中的66万军队中美军就占了七成多,多驻扎一天就多一天的高额军费开支,尽管会有人“埋单”,如科威特和日本,但也耗不起的,只能“兵不贵久”。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多国部队对百万伊拉克军队发动了“闪电战”,力求速战速决。短短“38天”的空袭,加上“100小时”的地面战,萨达姆就投降了。尽管有些军事专家预测美军会再次重蹈越南战争覆辙,但现代化战争模式已经让昔日的战场教训不再重现。
战后一位美国记者不无调侃地认为,“正是一位看不见的中国指挥官在指挥美军作战。”他就是2500年前的中国军事家——孙武!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谈到: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如何理解孙武老前辈的这几句话呢?百战百胜,非最大的成功,如不战就能胜利,才是最大的成功。百战“九十胜”,“后十胜”或以和平方式取得,这就是“之前九十战”的“屈人之兵”之震慑。但这里面会有一个前提,就是“能战、会战、已战,并示之于人”。没有这个前提,“屈人之兵”就是最大的空谈。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大战役就是很典型的战例,如果没有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的巨大胜利震慑,也不会有傅作义在北平的和平解放。当然在傅作义投诚前依旧万分纠结,如果不是解放军在西线新保安、张家口大捷,在东线全歼天津国民党守军,傅作义也是难下定最后决心的。这些大大小小的诸多战役结合起来才最终“屈人之兵”,这个“屈人之兵”是由血的代价换来的。包括萨达姆之所以在海湾战争“臣服”也是尝到了“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滋味后决定的,这都是“战”而屈人之兵。
建国后解放“一江山岛战役”亦是如此,这是解放军建军以来第一次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张爱萍任指挥。经过精心策划和悉心准备,包括做好了应对美军和台湾当局驰援的准备后,1955年1月,进攻一江山岛的战役打响了。经过三天激烈战斗,解放军占领该岛,最终全歼守军,一江山岛指挥官王生明被击毙,副指挥官王辅弼被俘。担心解放军继续攻占大陈岛,在美军的积极建议下,1955年2月2日,蒋经国飞抵大陈岛,开始执行撤退大陈岛的“金刚计划”。由美国军舰护航,岛上一万多民众被迫告别家园与台湾军队相继撤离。1955年2月13日,解放军不战而得大陈。这也是一起经典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例,但前提是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被炸沉登陆艇1艘,被炸伤护卫舰1艘、登陆艇12艘、机帆船7艘,牺牲393人,最终夺取了一江山岛,展示了夺岛的实力和信心。这才是迫使台湾当局撤离大陈岛守军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