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技术就是“潘多拉魔盒”,一旦开启,人类就会遭殃。核武器就是“潘多拉魔盒”放出来的“魔鬼”,这些年来一直高悬在人类头顶,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连爱因斯坦都后悔“放出来这个魔鬼”,可一切都已经失控了。核武器在世界范围内扩散越来越普遍,就算是和平利用核能,核武器也越来越成为人类的“不定时”灾难。
当然很多国家还认为只有核武器才能遏制核武器,这也是很多国家乐此不疲继续发展核武器的主因。但随着地球上核武器的不断累积和膨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越来越多,地球反而越来越不安全了,我们将更加陷入随时面临着“新的核威胁”中!
(第一节)核武器险些葬送地球
世界上最早研制核武器的国家是纳粹德国。1938年12月,德国科学家第一次演示了铀235的裂变,并意识到原子能有着巨大的军事潜力,于是给德国陆军部写信,信中说掌握核物理就可以制造威力巨大的炸弹,轻而易举地击败敌人。那正是希特勒希望听到的,纳粹德国由此开始了将核能运用到军事中的研究。希特勒很清楚这个“超级武器”一旦研制出来,世界必将属于德国。
但“不幸”的是纳粹德国的情报保密系统的疏漏,加之希特勒疯狂迫害犹太人,逼迫德国很多优秀的犹太裔科学家逃到了美国,爱因斯坦就是其中之一。爱因斯坦本人对把核能用于军事没有兴趣,但他认为纳粹在积极研制原子弹。战争在欧洲爆发一个月后,爱因斯坦寄信给美国总统罗斯福,让他注意德国在核物理上的进展。也正是这封信最终促成了美国“曼哈顿计划”,也就是美国的“核武器研制计划”,并最终超越纳粹德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枚原子武器。而本来遥遥领先的德国核武器开发计划,由于其重水资源多次被盟军部队轮番轰炸,最终让德国人的核武器计划遭受重大挫折而不得不无限期推迟。
作为纳粹德国核武器投掷工具的研制者,多恩·贝格尔和冯·布劳恩经过通力合作,终于打开了火箭武器研究的新局面,并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1942年10月,纳粹德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枚A4火箭,它比以前任何测试过的火箭飞得更远更高。二战后期的“V—1”、“V—2”导弹正是这个团队的重要杰作,并对英伦三岛倾泻了数千枚这样的新型导弹,让英国着实领教了未来导弹武器的巨大威力。但同样也很“遗憾”,早期的导弹武器,无论是巡航导弹的“V—1”和弹道导弹的“V—2”都有致命的缺陷,由于技术不成熟,导致其制导精度不高,攻击速度不快,加之原本期待用在导弹上的“原子弹弹头”计划破产,让数千枚攻击英国本土的导弹最终由于毁伤效果有限,没能挽救纳粹德国失败的最终命运。
尽管核武器和导弹武器的试制都是希特勒首先提出来的,但最大的受益者却是二战后的美苏两国。前苏联将相关技术资料全部搬到莫斯科,美国则干脆把包括冯·布劳恩在内的科学家统统“请”到了美国,并待为上宾。正是站在这些已有科技成果的基础上,美苏两国开始了导弹核武器的世界争霸历程。就在美国1945年7月16日刚刚试验成功核武器没多久,继续负隅顽抗且不肯投降的日本帝国就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核武器的“试验场”,也让包括美国、前苏联、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看到了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空军先后用两枚原子弹“小男孩”、“胖子”轰炸了广岛和长崎两座城市,由于天气不适合,小仓幸免于难。美国原子弹突袭广岛和长崎并对其造成了巨大的毁伤,广岛市区80%的建筑化为灰烬,6万多人丧生,7万多人受伤,伤亡总人数占全市总人口的53%;长崎市60%的建筑物被摧毁,伤亡8万多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7%。就在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的第六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战后的日本对遭受原子弹的袭击耿耿于怀,始终称自己是原子弹的“受害者”,广岛和长崎是这场战争中“最不幸”的城市,却从不深刻反思自己发动战争的种种罪行,更是无视包括《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在内的二战条约,妄图抹杀侵略罪恶历史。这一点是中国、美国以及亚洲其他受害国要警惕的大事件。
美国核试验牺牲太平洋
21世纪初,太平洋岛国马绍尔群岛共和国再次向美国提出了30亿美元的巨额赔偿要求。1946~1958年间,美国不顾岛上居民安危,共在马绍尔群岛进行了67次核试验,这些核试验不仅将这个风景秀丽的热带天堂变成了充满核辐射的人间地狱,也让附近太平洋海域的环境遭受了永久的破坏。马绍尔群岛位于太平洋中部,陆地面积181平方公里,它由1200多个大小岛礁组成,分布在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从日本人手中夺取了马绍尔群岛,并将其作为在太平洋上重要的军事据点。由于马绍尔群岛西北部的比基尼环礁和埃尼威托克环礁最为开阔平坦,而且居民较少,美国最终选择了这两个环礁作为核试验场。
1946年2月,美军工程兵开进了比基尼环礁,并开始强迫当地居民搬迁。尽管马绍尔人并不愿意离开自己祖祖辈辈安居乐业的家园,但在美军舰炮和坦克的威胁下,他们不得不含泪搬迁到200公里外的另一处岛屿上。更为恶毒的是,美军并没有告诉居民们搬迁的原因和核试验可能给他们造成的伤害,最终让当地居民付出了重大的代价。
经过近半年的准备,1946年7月1日和25日,美国连续在比基尼环礁进行了两次核爆炸,剧烈的爆炸声让散居在周围岛屿上的马绍尔人惊慌不已,然而他们不知道,更大的威胁正在一步步逼近。1952年11月1日凌晨,世界第一枚氢弹“迈克”被引爆。瞬间,比投在广岛的原子弹强500倍的核辐射、冲击波、光辐射……肆虐在太平洋上空。远在60公里以外观测氢弹爆炸的科研人员描述说:地球上升起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热核太阳。氢弹的试爆成功,使美国重新取得了核武器领域的优势地位。但这一优势并没有保持多久。1953年8月,前苏联第一枚氢弹试爆成功,这又深深地刺激了美国,于是美国决定爆炸更大威力的氢弹,马绍尔人真正的噩梦来临了。
1954年3月1日,美国在马绍尔群岛比基尼环礁引爆一颗据称是600万吨TNT当量的氢弹。氢弹所在的那个小岛和附近两座小岛在爆炸的一瞬间就从视线中消失了。美军的空中观测飞机发现,原先放置氢弹的地方忽然成了一个大深湖。大湖宽近2公里,深达80米。人们在离爆心220公里远的岛上都可清楚看到亮光。事后,据美国科学家们测算,这枚氢弹的爆炸当量高达1500万吨,比原先的估计要大2倍多,是广岛原子弹威力的1000多倍——美国试爆了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核武器。
由于事先没有估计到如此大的爆炸威力,美军没有及时撤离附近的居民和在海上作业的各国渔船,造成了太平洋上最大的核污染事件。其中致命的永久核污染区近两万平方公里。
1955年,美国专家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在接受调查的241名渔民当中,试验当年就有12名渔民死于肝硬化、癌症;一年后,又有61人死于白血病、癌症或肝硬化。在这次氢弹试验后,忍无可忍的马绍尔人向联合国派出了请愿团,要求美国停止在该群岛的核试验,但是自诩重视“民主与人权”的美国却根本不顾这些岛民的性命,拒绝了他们的要求。直到1958年7月,美国迫于全世界的压力,才停止了在马绍尔群岛的核试验。
据统计,从上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美国共进行了上千次核试验。其中,仅在马绍尔群岛就进行了67次核试验,而23次在比基尼环礁进行。在1954年的一年内,马绍尔群岛所属岛屿上就接连爆炸了三颗1000万吨以上当量的核武器。这些核爆炸的放射性散落物飘落到了群岛的其他地区,使许多人都出现了皮肤烧伤、头发脱落、恶心、呕吐等现象,甲状腺疾病和恶性肿瘤也成为当地的常见病。
在这些地区,残留的放射物质经历了近60年的风雨,早已经混杂在土壤中,使得当地生产的食品和饮水都成了辐射污染源,人们不得不从外地运来必需的生活用品。联合国的一个组织曾做过调查,如果真的要彻底清除这些放射性散落物,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整个岛上的表层搬走。而如果把所有的表土和树木都消除,剩下的就只有沙子,整个岛就成了荒地。试验场内和附近的岛屿核污染更为严重,强烈的辐射让迁走的岛民至今仍无法重返家园。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美国军舰和试验人员走了,却给马绍尔群岛和这片广袤的太平洋海域留下了永久的创伤与痛苦。
古巴导弹危机险些毁灭地球
再没有比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这段时间更接近于核战争的边缘了。当年在核武器研制方面落后于美国的前苏联将几十枚中短程核导弹(SS—4/SS—5)运到古巴,他们声称这些核弹头“能够将从佛罗里达到太平洋西北部的美国大城市一扫而光”。但“美国卧榻岂容他人酣睡”,随着美国总统肯尼迪一声令下,美国宣布对古巴实行全面海上封锁,以阻止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执行任务的舰队在68个空军中队和8艘航空母舰的护卫下,总计180多艘美国军舰密布加勒比海封锁地带,载有核弹头的B—52轰炸机升空待命,几百枚洲际导弹做好了发射准备,美国在全世界的海、陆、空三军部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一场前所未有的、可能触发核战争的危机笼罩着全世界。要知道美苏两国的全部核武器足够毁灭地球20次,并造成数以亿计人的死亡,随后出现的“核冬天”将会导致世界各国更多无辜人员的死亡。肯尼迪甚至都准备好了总统的“战争演讲稿”,下面就看赫鲁晓夫怎么收场了。
好在当时的赫鲁晓夫没有选择“最后的疯狂”,而肯尼迪选择了封锁古巴,也按住了已经竖起的核导弹。经过联合国的斡旋和美苏两国的政治博弈,最后以苏联把导弹撤离古巴,美国不进攻古巴的承诺结束了这场一触即发的核危机。
这场危机看似美国是最大赢家,其实前苏联和古巴也都是赢家,而“人类没有灭亡”才是最大的赢家,毕竟核战争没有爆发。
核误判险些让地球被误杀
1962年10月26日,就在古巴导弹危机如火如荼之际,一枚载着核弹头的洲际导弹拖着长长的尾焰,突然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范登堡空军基地腾空而起。这本来是美国的一次例行性洲际弹道导弹飞行试验,鉴于当时的紧张局势,美国所有的导弹都被装上了核弹头。尽管是例行性发射演习,依旧引起了前苏联的过激反应。因此,在发射演习即将开始的时候,华盛顿迟迟不肯下达发射命令。很显然,美国政府并不希望进行这次例行性的发射演习来破坏谈判。但不知什么原因,这枚“大力神—2型”洲际弹道导弹却突然点火升空,径直向南太平洋方向飞去。这枚诡异的导弹立刻被前苏联的远程预警雷达捕获,引起前苏联方面的高度紧张,前苏联军方立即下令密切监视美国的导弹活动,而且迅速让自己的导弹进入待命状态。美国方面则更加紧张,生怕前苏联方面对此发生误判,幸好前苏联及时推算出了“大力神—2型”导弹的实际弹道,知道仅仅是导弹试验而并非射向自己,一场危机终于得以化解。
1979年11月9日,美国北美防空司令部显得十分静谧,当时针指到8点50分的时候,监控中心传来一阵惊呼,只见电子监视屏幕上面布满红点,在屏幕的地图背景下,可以清楚地看到代表着2000多枚前苏联导弹的红点正迅速由前苏联向美国本土和欧洲区域靠近。更糟的是,这一场景不仅是在北美防空司令部的监视屏幕上出现,在战略空军司令部指挥所、五角大楼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和国家预备军事指挥中心,所有值班人员在同一时刻都看见了这一恐怖景象。“苏联发动核战争了!”美国处于一片紧张气氛中,核反击程序也随即启动。美国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的,上世纪70年代末,美苏全球争霸如火如荼,由于美国深陷越南战争,前苏联在核武器和空间站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在接下来的6分钟里,美军迅速做好了核反击准备,原来对准前苏联和华约战略目标的核导弹全部处于待发状态,庞大的B—52战略轰炸机携带着空射核巡航导弹,一架接一架地从机场紧急起飞;分散在大洋深处的美军战略导弹核潜艇也将目标位置输入了艇上的全部核导弹;空中的卫星则迅速调整轨道,为可能的反击做好战前准备。一时间,美军各个军种全部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在积极准备核反击的同时,美军内部也在进行核查,以防因自己失误造成误判,因为美国布置在前苏联的间谍反馈回来的情报显示,前苏联国内毫无动静,前苏联领导人则对美国的异常举动感到紧张和莫名其妙。几分钟后,监视屏显示西欧和阿拉斯加已经遭到核弹攻击,从两地传回的消息却是平静如常。美国方面立即展开调查,结果却让人哭笑不得,原来所谓的前苏联导弹大举进攻,竟是由于美军技术人员误把一盘模拟演习的磁带放进计算机系统,结果磁带上的虚拟进攻场景就这样传到了美军各个指挥中心的屏幕上。这个“乌龙事件”差点让美苏双方爆发一场导致全球毁灭的核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