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强国利器
10658100000009

第9章 核武器与强国利器(2)

1982年6月18日,前苏联出于备战需要,组织了7个小时的核战演习。演习完全从实战出发,苏军从海、陆、空、天发起了四位一体的“核战争”。两枚陆基弹道导弹首先从井下发射,直奔敌方指挥中枢;紧接着,潜伏在海底的核潜艇也迅速发射两枚导弹;与此同时,一颗拦截卫星、一颗目标卫星以及一颗照相侦察卫星相继被送入轨道,其中拦截卫星直扑在太空中模拟美国卫星的目标卫星。在演习中,从地下导弹井发射的导弹被敌方拦截,从潜艇发射的导弹则击中目标,拦截卫星也将那颗“美国卫星”成功摧毁。对于前苏联的演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起初完全搞不清楚前苏联的意图。在演习之前,北约方面看到前苏联突然军备异常,当即保持警惕,接着又看到前苏联导弹频频升空,同时还在太空中炸了一颗卫星。于是北约迅速做出反应,导弹发射井完全开启,战略导弹核潜艇迅速出港,战略轰炸机随时准备起飞轰炸前苏联本土。在地面上,以坦克群为主力的北约突击集团也做好准备,前线炮兵将核炮弹装进了炮膛,一场核战争一触即发。就在北约误判前苏联行动,准备发起反击之时,一份情报挽救了世界。当时,一名渗透到民主德国要害部门的美国间谍,通过华约内部渠道,及时获悉了苏军大演习的详细情况。他迅速告知美国这只是一次核战争演习。这份情报终于让西方松了一口气,一场世界核大战得以避免。

1995年1月25日,俄罗斯西北边境的3个军事雷达站同时发出警报,一枚核导弹正从挪威境内射向俄罗斯。值班人员立即启动核武器指挥系统,分别向当时的叶利钦总统、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通报。叶利钦立即启用了“核按钮手提箱”,密切监视“核导弹”的飞行轨迹。同时,俄罗斯全境的战略导弹部队进入最高战备状态。这是俄罗斯总统首次真正启用“核按钮手提箱”。就在发射指令即将下达之际,雷达站却发来消息,根据技术人员测定,导弹的落点是接近北冰洋的挪威海域,而不是俄罗斯境内。原来这是一枚挪威科学家从事极光研究试验用的火箭,可谓虚惊一场。

“断箭”行动让地球颇具风险

1966年1月7日,美国空军一架B—52战略轰炸机在一次空中加油演习失败后,在西班牙南部海滨坠毁。听到消息后美国军方大吃一惊,因为这架飞机上载有四枚氢弹,每个氢弹的威力相当于1945年美国扔到广岛的原子弹的800倍。人们在一块西红柿地里找到了三颗,第四颗氢弹则掉到了海里。美国五角大楼则下令,无论如何也要找到那枚氢弹。于是美国人成立了一个行动小组,其代号就是大名鼎鼎的“断箭”行动。美国海军动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找寻这颗氢弹。由于天气恶劣,海况极差,工作进展十分缓慢,十余天仍一无所获。功夫不负有心人,1966年3月17日,美国海军小型潜艇终于发现了遗失了近两个月的氢弹。4月7日,美国海军经过80多天的拼命寻找,终于从762米深的海底将这颗氢弹捞上来。万幸的是这件从B—52战略轰炸机中掉落的武器依然完好无损。这颗氢弹的失落使美国军方感到窘迫而使西班牙政府和民众感到无比的恐惧。最后还是找回来了,有惊无险!为让西班牙更加“放心不存在放射物质渗漏”,美国官员们“以身试险”,直接跳入寒冷的大西洋中,以此证明海水是安全的,真是煞费苦心。

中国历经五次核恐怖

第一次核危机发生在“抗美援朝”时。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美军节节败退。“联合国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为挽救败局,建议杜鲁门总统动用原子弹。1951年4月,志愿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攻势后,杜鲁门下令向关岛地区紧急运送核部件。一时间,核战争的阴云密布朝鲜三千里江山。对此,中国志愿军已有所准备,并通过媒体舆论加以揭露。后来因顾忌前苏联核报复,杜鲁门未敢下决心在朝鲜战场上使用核武器。1953年3月,刚刚入主白宫的艾森豪威尔又扬言要在朝鲜战场中使用核武器。但这位前盟军总司令最终也未敢在战场上使用核武器,最多就是恐吓。

第二次核危机发生在“金门、马祖危机”时。1955年1月18日,解放军突袭一江山岛,国民党军队全部撤离大陈岛等岛屿。美国认为解放军将对金门、马祖发起总攻,担心自己可能会卷入一场更大规模战争。对此,美国采取了两手准备策略,一方面,艾森豪威尔总统和杜勒斯先后发出了核威胁,说如果台湾海峡发生战争,美国准备使用战术核武器。另一方面,美国向台湾当局提议主动撤出金门、马祖而固守台湾的主张,对此蒋介石坚决反对。4月23日,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了准备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的重要声明。4月26日,杜勒斯表示将与北京就停火举行会谈,解放军对金、马炮击立即减少,至5月中旬炮击完全停止,台湾海峡恢复平静。

第三次核危机发生在“炮击金门”时。为打击国民党“反攻大陆”的嚣张气焰,1958年8月23日晚,解放军福建前线万炮齐轰金门。艾森豪威尔随即召开会议,决定协防台湾。据已解密的《核武器部署与监护历史》透露,一是在1958年台海危机一触即发时,美国参联会曾计划对中国实施有限的核打击。二是美国参联会主席特文宁在9月2日的会议上提出了核打击策略,向大陆沿岸地区的五个机场先各投一枚当量约1万吨的小型原子弹,看看中国的反应。三是美国1958年在中国台湾部署两种核武器,分别是带核弹头的巡航导弹和核炸弹。四是从1958年起,美国空军不断派出具有核打击能力的“F—100战机”到台湾轮换。9月4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又一次力促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同日,美国参联会主席向总统建议,授权第七舰队司令在必要时下令向中国方面投掷原子弹。这次危机得以化解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政府意识到美国迫使蒋介石放弃金、马的意图是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故做出暂不收复金、马的决策。

第四次核危机是美国欲对中国核实施的“绝育手术”。针对美国多次威胁要对中国实施原子弹攻击,中国于1955年初决心开始研制原子弹。美国一直密切注视中国研制原子弹的情况,并通过《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企图与前苏联一起来阻止中国拥有核武器,但前苏联拒绝把中国原子弹问题当做威胁。由于美国与苏联联手计划告吹,单独干要冒很大的政治风险和军事风险,美国最终选择了放弃军事行动。

第五次核危机是中国面临“前苏联外科手术式核打击”。1969年3月珍宝岛冲突爆发,前苏联军方强硬派主张动用在远东地区的中程弹道导弹,对中国的政治、军事等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同时,前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奉命在华盛顿紧急约见了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向他通报了前苏联准备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意图,并征求美国政府的意见。尼克松在同其高级官员紧急磋商后让一家不太起眼的报纸把这个消息捅出去。美国出于全球战略利益的考虑,用前苏联已被破译的密码,发出向前苏联本土134个城市、军事要点、交通枢纽、重工业基地进行准备核打击的总统指令。1969年10月15日晚7时许,柯西金向勃列日涅夫报告,中国导弹基地已经进入临战状态,所有地面导引站都已开通;另外美国政府已明确表示中国的利益与他们有关,拟定了同前苏联核战的具体计划。鉴于此,勃列日涅夫不得不放弃核打击计划。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演绎人类灾难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的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发生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大约有16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被辐射,事故导致31人当场死亡,上万人由于放射性物质远期影响而致命或重病,至今仍有被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的胎儿出生。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故。外泄的辐射尘埃随着大气飘散到前苏联的西部、东欧地区和北欧等地,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受污染最为严重,由于风向原因,约有60%的放射性物质落在白俄罗斯的土地上。此事故引起大众对于前苏联核电厂安全性的关注,事故也间接导致了前苏联的瓦解。前苏联瓦解后独立的国家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等每年仍然需要投入经费与人力在事故的善后以及居民的健康保健方面,因事故直接或间接造成死亡的人数难以估计,且事故后的长期影响到目前为止仍是个未知数。至于是否会出现传言中的变异“切尔诺贝利巨鼠”还需要进一步观察。自从事故发生后,事故核电站周围1000多平方公里内无人敢入,这个禁区被当地人称之为“人间核地狱”。

日本福岛核泄漏祸及子孙

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问题日趋严重,福岛核危机已升至七级。负责调查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人与环境造成影响的俄罗斯科学家亚布罗科夫博士指出,因福岛核电站使用的燃料较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多,且有反应堆使用了含有高毒性的钚燃料,因此福岛核电站事故可能会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带来的后果更严重。

2012年8月22日,日本相关部门对福岛第一核电站周边半径100公里范围内进行了调查,在福岛县境内的10个地点发现了核事故中泄漏的钚238。此次调查显示,福岛第一核电站的西北方向除放射性铯以外,还有放射性钚分布。与此同时,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加强了对从日本进口的农产品的检测,甚至停止从日本进口部分食品。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宣布暂停从受核辐射影响的日本福岛等地区进口牛奶、乳制品以及新鲜果蔬。海鲜等其他食品仍可进入美国市场,但要先通过辐射检测。韩国也在当天表示停止从日本进口可能被污染的食品。法国等国家则表示将持续强化对从日本进口食品的检验工作。当然最可怕的就是日本政府究竟还有多少关于核泄漏的数据没有披露,这些更会让其邻国和国际社会恐慌不安,毕竟事故核电站不能“一封了之”,其隐患何时又会爆发还是一个未知数。

核技术诞生之后的几十年来,人们幸运地躲过了一次次核危机。但历史告诉我们,利用核战争演习进行战争讹诈,只能加剧世界紧张局势,甚至把地球推向毁灭的边缘。有传说指出,我们这一代不是地球的唯一主人,早在数十万年前地球就已经有了高度文明。但正是核战争让这些“史前文明”彻底地消失了,这就是历史教训,是需要后人铭记的!

(第二节)核武器能支撑强国梦吗

核武器能支撑一个国家的强国梦吗?这个问题很多国家都在探寻,但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有一点十分明确,那就是拥有和想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不是少了,而是越来越多了,世界也因此显得更不太平了。

罗斯福稳坐“核武器第一强国”

1941年12月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正式制定了代号为“曼哈顿”的绝密计划,并赋予这一计划以“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曼哈顿计划”规模大得惊人,主要是由于当时还不知道分离铀235的三种方法哪种最好,只得同时用三种不同方法进行裂变试验。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成了美国基础科学的“大熔炉”,在“曼哈顿工程”中,美国汇集了以奥本海默为首的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科学家人数之多简直难以想象,一些部门中带博士头衔的人甚至比一般工作人员还要多,而且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曼哈顿工程”在顶峰时期曾经起用了53.9万人,总耗资高达25亿美元,这是在此之前任何一次武器试验所无法比拟的。

“曼哈顿计划”的最终目标是赶在纳粹德国和战争结束之前造出原子弹。为使原子弹研究计划能够顺利完成,根据奥本海默的建议,美国军事当局决定建立一个新的快中子反应和原子弹结构研究基地,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奥本海默凭着他的才能与智慧,以及他对于原子弹的深刻洞察力,被任命为实验室主任。正是由于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命,才使他在之后赢得了美国“原子弹之父”的称号。但为保密起见,在“曼哈顿工程区”工作的15万人当中,只有12人知道全盘计划,其他人很少知道自己是在从事制造原子弹的绝密任务。

1945年7月15日凌晨5点30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的一片沙漠地带试验成功。同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随着前苏联军队出兵中国东北,日本天皇于8月14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

“曼哈顿计划”不仅造出了原子弹,也留下了十几亿美元的固定资产,包括一个有近万人的洛斯阿拉莫斯核武器实验室,其实际应用价值无法估量,也为美国今后发展更先进、威力更大的核武器和导弹武器,打赢与前苏联阵营的“冷战”,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和人才基础。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作为核武器研发、部署和使用的第一国,美国毫无悬念地在战后轻松坐上了世界头号“超级强国”的交椅。

苏联坐上了核武器第二把交椅

1940年,西方媒体上刊登的一则短消息引起了时任苏联人民内务委员会科技情报处负责人列昂尼德·科瓦斯尼科夫的重视。该消息称,二战一开始,所有从事核物理研究的西方知名科学家便同时从公众眼前销声匿迹了。他敏感地意识到,美、英两国很有可能正在秘密研制核武器。他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斯大林,并奉斯大林之命向前苏联驻美英两国的情报机构发出密电,要求他们全面搜集并上报所有与研制“铀弹”有关的情报。

其实早在1939年,斯大林就担忧纳粹德国将核物理技术用于军事目的,而前苏联科学家也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开展这项研究的。1941年9月,前苏联对外侦察部门在伦敦的情报机构获得了英国研制核武器的确切情报。1941年11月,前苏联在纽约的谍报机关也侦获得了美英两国核专家联合研制核武器的相关情报。随后,前苏联对外侦察部门相继掌握了美英两国原子弹研制计划的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