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春的记忆(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10671900000023

第23章 遥望幸福

人是一根芦苇,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却是会思考的芦苇。

在身心疲惫的时候,谁都会歇息片刻,无论身在何处,都想让游离的眼神嘹望苍穹,化解投入,精神放松,转移思维。也许能储存精力,无意间得到真正的恢复。痛苦万分,自己无法解脱时,都会把目光转移别处,周围的事不屑一顾,心中的信物早已放飞,留下一个空壳呆滞无神。我们都有过那种情况,都希望大地知我心,蓝天懂我意,更希望有一个人成为知己。

人是情感动物,不怕奔波劳累,就怕别人误解;人是有血有肉的躯体,不怕流血牺牲,就怕到死也没有人认同。谁不想快乐生活,谁不想得到同类的拥戴?谁不想期盼幸福,谁不想让自己的愿望令所有的人明白?然而,绝大多数人的梦想只能揣在怀里,放飞的信物还得悄悄收回。激情似火的心染上冰霜,赤裸裸的忠诚被虚伪羞辱。抬头遥望幸福成了心中的唯一释放,无奈的等待成了永久的渴望。

理想存在每个人的心里,并不是所有的人想去解读。表面化的虚荣掩盖了内涵的精神实质;甜美的微笑融化了纯洁高尚的美好愿望;膨胀的欲望让自己几乎忘记做人的本性。理想有千万种解释的理由,希望只是一种荒唐的退想。这个时代不便谈理想,只配谈现实。人们被眼前的利益弄得神魂颠倒,颓废的声音弥漫天空,我们该用什么眼光去欣赏这种色彩?没有真理的时代,都可以想入非非,知识派不上用场,都认为那是故弄玄虚。以我为中心的岁月,似乎是物质的占有欲统治着精神的命脉。

生存的意识占有整个心灵,精神的空间几乎被蒸腾。我们都能感觉到,家庭很少能与理想和精神坐在一起讨论;社会每天传播人人向往的声音,可是,有多少人能真情互动?现象与本质,表面与心理永远隔着千山万水。精神和物质两个制高点,让人们在仰望中迷失自我。也许有人会问,坚守一种信仰有什么好?苦苦追求能得到什么?自作清高无疑是虚伪的表现。一切的一切重新审视,我们重新认识别人,反省自己;鉴别经典,唤醒尊贵。看来,这代人的自由意识就是想冲破千年的牢笼,重新打造一种形象。

思索散化出无限存在的方向,体验优化出万种豪放。没有对与错的审核标准,让自由的梦想在天空飘荡。没错!我们处在多极分化的十字路口,哪一方都有诱惑的力量。坚持不变已经成了腐朽的代名词。历史经历了那么多,我们在遥望什么?社会发展的方向始终要遵循一条原则,那就是不断提高人类的自身素质,优化人类的想象,提升人性化的地位,进化自身的质量。最终要归结为让普天下人都幸福。现在我们不能预言,是因为种种现象遮住了我们的双眼,今天的一切行为只能让后代评说。

幸福的感觉就是心情舒畅,幸福的底线就是平衡铺垫。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希望看到一种真实,让自己踏实,让心里重见光明。我们都在思索,紧跟时代的步伐,是人类自身的选择,还是人为的意识在强化?我们给后代留下的印象,是因为需要满足这代人的欲望,还是自身的制约仅能释放这种能量?如果物质的丰富代替精神的滋养,精神的迁就就会变成习惯的拥戴。我不知道物质化成精神的理论基础后代是否认可,精神展现物质的依据支撑多久,只知道吃饱能睡安稳,吃饱才敢胡思乱想。也许我们这代人太幸福,才敢让梦飞翔。

我经常回想,也有时仰望苍茫,在物质充裕的年代,幸福应该是精神物质的综合产物,失去哪一方都有没落的现象。其实幸福的感觉多种多样,我们站在高处,看看风景,想想朋友,唱一首熟悉的歌谣同样是一种幸福。幸福就在身边,幸福就在心里,千万别舍近求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