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机遇的把握
10712900000015

第15章 机遇的发现(4)

为什么这位年轻艺术家的计划会成功?有人做了总结:

他刻苦努力,精于他所干的行业。

他想像力丰富:他不打电话先去约好,因为他知道那样做他会被拒绝。

他敢想敢做:他不想卖给邻居,而是去找大人物。

他有洞察力:他能投总裁对名利的爱好,所以选择了他的正式肖像是明智的,他知道这肯定对总裁的口味。

他有进取心:做成生意后,他又请银行总裁把他介绍给他的朋友。

他敢于另辟蹊径,在采取行动前研究市场,认真估计第一笔生意后的事,他成功了。

还有,他不害怕去做那些“做不了的事情”。

只要发扬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干敢作敢为的英雄气概,则天下没有我办不到之事,世间没有得不到的成功。

冒险并非盲目行动

当你敢做某事并在冒险中取得成功时,那很少是走运的结果,而更可能是富有想像的思考和仔细安排的产物。

最勇敢的冒险事迹之一应该是1927年美国飞行家林白的首次单独不着陆横越大西洋。

林白当时25岁,冷静地用自己的生命去打赌,他赢得了看起来是不可能的一搏。

起飞前他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他从纽约长岛驾驶着一架单引擎飞机起飞了,这架飞机里挤满了汽油桶,几乎没有他坐的地方,汽油的重量使得飞机负担太重,在从纽约飞往巴黎的途中,想空降那是不可能的。

一路上大雾遮住了他的视线,当时没有无线电让他同地面保持联系,他拥有的只是一只指南针。好几次他都睡着了,醒来时才发现飞机只有几米距离就触海了。通过计算,他在起飞33个小时后就横越了大西洋,在巴黎机场安全降落了。人们欢声雷动,这种热烈的场面实属空前。

是勇敢吗?真不敢相信是这样。

是鲁莽蛮干吗?绝对不是。

为了这次飞行,林白作了为期几年的准备工作,训练自己,准备自己的飞机“圣路易精神号”。他从威斯康星大学退学后学习飞行,加入了飞行训练队;他得到空军批准,可以在闲余时间进行飞行;他作为美国航空邮政飞行员在白天黑夜、晴天雨天都飞行,行程多达几万英里;他曾遇过险情,飞机被迫降在农田里;他学会修理飞机引擎并懂得每个零件的工作原理。

“幸运的林白,”新闻媒介这样称呼他,“他敢打赌而且赢了。”他们这样说。不!他的成功不是因为他走运,而是因为在冒险之前,他准备了自己,准备了飞机,而且是尽了最大努力。他相信自己能够发挥潜能,能成功,他知道惟一能打败他的只有命运的捉弄,这是我们任何人都无法控制的。

在他有了准备后,他才敢作敢为。

事实上,我们也能这样做。

成千上万的人努力工作、兢兢业业,但尽管他们一生辛劳,却始终默默无闻。原因之一是他们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对充满风险的未来感到害怕。

他们把自己局限在所熟悉的人生高速公路上,他们知道一旦脱离熟悉的道路就会冒险,那是陌生的地带,会惹出麻烦。

由于缺乏准备,他们很少敢作敢为。而缺乏准备的人总是习惯于安稳的生活。

假如有一条人生的高速公路会迅速安全地把他们引向他们的目的地,可是这太富刺激,也有些风险,对那忙忙碌碌的人们来说,他们不愿意这样做,而更愿意在乡间小路上散步,他们习惯于青山翠谷的美丽景色,阳光普照下的树林和田野,茂盛的大树下母羊哺乳羔羊的镜头,还有小溪潺潺流过的恬静村庄,这样,他们还可以驻脚歇一歇。

一个人能经常脱离这条运行的公路吗?当然不能。但在我们一生中,我们得时常挣脱日常的标准去做一些脱离正统的事。

你可以就这样继续生活下去,每天打发八小时,拒绝冒险,最后在退休时可能会按传统习惯被赠予一只金表。可是,你该更上进一些,利用你的想像力,拒绝别人加在你身上的樊笼,时常冒一冒险,这样你可能成为赠表人。

纵有风险,亦当进取

对大多数人来说,最具胆识的行为是挣脱安逸的羁绊,战胜恐惧,向风险挑战。

史密斯学院校长如丝·西蒙丝,是美国第一位担任一流学院校长的黑人女性,出生于德州佃农家庭,兄弟姊姐共有12人,曾祖父则是农奴。

虽然出身卑微,但她却努力不懈、奋发向上。接受高等教育时,主修的是罗曼斯语。1985年,西蒙丝受普林斯顿大学邀请,负责一项有关美国黑人的研究;许多同僚都建议她不要接任,理由是她绝对逃脱不了学术界的陈腐窠臼。

然而,西蒙丝认为自己成功的关键,正是因为她敢于承受这样的风险。1996年接受杂志专访时,她说:“如果你是那种对保守建议言听计从的人,生活也许可以过得很安稳,但却永远成不了出色的领导人。你必须勇于承担风险,也必须敢于对抗传统的价值观,因为传统的价值观只会阻碍社会的进步。”

并非每一次有勇气的行动都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对大多数人来说,最具胆识的行为是挣脱安逸的羁绊,向未知挑战。

对于未曾做过的事,我们会忐忑不安,需要极大的勇气才能放手去做。我们在生命中时常要面临这样的不安,比方说,当你刚进一所学校、进入全是陌生人的教室,当你刚换工作、进行应征面试、考试,只要想做的事没有做过,我们就会有某种程度的恐惧。这时候,勇气就是对抗恐惧的利器。

我们时常得决定自己是要待在原地,或向全新的未知前进,这个决策并不容易。原因无他,因为我们最大的恐惧就是害怕失败。我们都还记得,小时候在课堂上,明明知道如何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我们却害怕举手,因为生怕自己说错了。

成功的人当然也会害怕失败,差别只在于他们了解:失败为成功之母,惟有承认恐惧的存在,勇于面对它,才能成功。如果你坐等恐惧消退,可能永远也等不到那一天。

《感受恐惧、勇往直前》一书作者,心理学家苏珊·婕佛丝曾说:“成功的要诀不在于消除恐惧,而是要建立自信。”

她还说:“让我们茫然失措、裹足不前的是心理的那股声音:‘最好不要改变现状,改变现状对你没有什么好处,千万不要任意尝试。’于是,你会开始思索:‘我为什么要应征那份工作呢?算了吧!他们绝不会录用我的。’‘要是被拒绝了,那该怎么办?’当你碰到这样的问题时,你必须立刻告诉自己:‘我一定办得到!’没错,我们之所以无法摆脱恐惧的纠缠,最主要的原因是许多人被失败吓得动弹不得。”

任何冒险都有可能失败,但我们绝不能被失败吓例。惟有承认失败,正视恐惧的存在,勇于面对,才能成功。

在风险中发现人生的壮丽

深海擒龙,浅滩捉鳖,不敢近水的人什么也捉不到。只有在风险中才会逮住人生的壮丽成功。

如台风带来海啸一般,机遇常与风险并肩而来。一些人看见风险便退避三舍,再好的机遇在他眼中都失去了魅力。这种人往往在机遇来临之时踟躇不前,瞻前顾后,最终什么事也干不成。我们虽然不赞成赌徒式的冒险,但任何机遇都有一定的风险性,如果因为怕冒风险就连机会也不要了,无异于因噎废食,就像倒脏水连孩子一块倒掉了,这种人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就是孱头”。

美国金融大亨摩根就是一个善于在风险中投机的人。

J·P·摩根诞生于美国康乃狄格州哈特福的一个富商家庭。摩根家族1600年前后从英格兰迁往美洲大陆。最初,摩根的祖父约瑟夫·摩根开了一家小小的咖啡馆,积累了一定资金后,又开了一家大旅馆,而后既炒股票,又参与保险业。可以说,约瑟夫·摩根是靠胆识发家的。一次,纽约发生大火,损失惨重。保险投资者惊惶失措,纷纷要求放弃自己的股份以求不再负担火灾保险费。约瑟夫横下心买下了全部股份,然后,他把投保手续费大大提高。他还清了纽约大火赔偿金,信誉倍增,尽管他增加了投保手续费。投保者还是纷至沓来。这次火灾,反使约瑟夫净赚15万美金。就是这些钱,奠定了摩根家族的基业。摩根的父亲吉诺斯·S·摩根则以开菜店起家,后来他与银行家皮鲍狄合伙,专门经营债券和股票生意。

生活在传统的商人家庭,经受着特殊的家庭氛围与商业熏陶,摩根年轻时便敢想敢做,颇富商业冒险和投机精神。1857年,摩根从德哥廷根大学毕业,进入邓肯商行工作。一次,他去古巴哈瓦那为商行采购鱼虾等海鲜归来,途经新奥尔良码头时,他下船在码头一带兜风,突然有一位陌生白人从后面拍了拍他的肩膀:“先生,想买咖啡吗?我可以出半价。”

“半价?什么咖啡?”摩根疑惑地盯着陌生人。

陌生人马上自我介绍说:“我是一艘巴西货船船长,为一位美国商人运来一船咖啡,可是货到了,那位美国商人却已破产了。这船咖啡只好在此抛锚……先生!您如果买下,等于帮我一个大忙,我情愿半价出售。但有一条,必须现金交易。先生,我是看您像个生意人,才找您谈的。”

摩根跟着巴西船长一道看了看咖啡,成色还不错。一想到价钱如此便宜,摩根便毫不犹豫地决定以邓肯商行的名义买下这船咖啡。然后,他兴致勃勃地给邓肯发出电报,可邓肯的回电是:“不准擅用公司名义!立即撤销交易!”

摩根勃然大怒,不过他又觉得自己太冒险了,邓肯商行毕竟不是他摩根家的。自此摩根便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开自己的公司,做自己想做的生意。

摩根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在伦敦的父亲。吉诺斯回电同意他用自己伦敦公司的户头偿还挪用邓肯商行的欠款。摩根大为振奋,索性放手大干一番,在巴西船长的引荐之下,他又买下了其他船上的咖啡。

摩根初出茅庐,做下如此一桩大买卖,不能说不是冒险。但上帝偏偏对他情有独钟,就在他买下这批咖啡不久,巴西便出现了严寒天气。一下子使咖啡大为减产。这样,咖啡价格暴涨,摩根便顺风迎时地大赚了一笔。

从咖啡交易中,吉诺斯认识到自己的儿子是个人才,便出了大部分资金为儿子办起摩根商行,供他施展经商的才能。摩根商行设在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对面的一幢建筑里,这个位置对摩根后来叱咤华尔街乃至左右世界风云起了不小的作用。

这时已经是1862年,美国的南北战争正打得不可开交。林肯总统颁布了“第一号命令”,实行了全军总动员,并下令陆海军对南方展开全面进攻。

一天,克查姆——一位华尔街投资经纪人的儿子,摩根新结识的朋友,来与摩根闲聊。

“我父亲最近在华盛顿打听到,北军伤亡十分惨重!”查克姆神秘地告诉他的新朋友,“如果有人大量买进黄金,汇到伦敦去,肯定能大赚一笔。”

对经商极其敏感的摩根立时心动,提出与克查姆合伙做这笔生意。克查姆自然跃跃欲试,他把自己的计划告诉摩根:“我们先同皮鲍狄先生打个招呼,通过他的公司和你的商行共同付款的方式,购买四五百万美元的黄金——当然要秘密进行;然后,将买到的黄金一半汇到伦敦,交给皮鲍狄,剩下一半我们留着。一旦皮鲍狄将黄金汇款之事泄露出去,而政府军又战败时,黄金价格肯定会暴涨;到那时,我们就堂而皇之地抛售手中的黄金,肯定会大赚一笔!”

摩根迅速地盘算了这笔生意的风险程度,爽快地答应了。一切按计划行事,正如他们所料,秘密收购黄金的事因汇兑大宗款项走漏了风声,社会上流传着大亨皮鲍狄购置大笔黄金的消息,“黄金非涨价不可”的舆论四处流行。于是,很快形成了争购黄金的风潮。由于这么一抢购,金价飞涨,摩根一瞅火候已到,迅速抛售了手中所有的黄金,趁混乱之机大赚了一笔。

太凡成功人士,无不慧眼识机,他们在机遇中看到风险,更在风险中逮住机遇,打造出壮丽的成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