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宋江是怎么当上老大的
10718600000013

第13章 读读公司史,辨清大形势(2)

“既是你等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偏你这厮把花石纲失陷了!又不来首告,倒又在逃,许多时捉拿不着!”

作为一个出身名门,准备报效国家的青年才俊,高俅拒绝腐败的现实像一场冰雨,对他产生了巨大的打击。

我们且来看看高俅不让杨志复职的理由:“今日再要勾当,虽经赦宥,所犯罪名,难以委用!”这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我们再看看杨志得知高俅不想让自己复职后的心理反应:“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刻薄。”

杨志同学,你可真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官迷,一个犯了罪的逃犯,被赦免就不错了,竟然还想继续当制使,真是岂有此理?

杨志的龌龊还很多。在复职无望的时候,杨志又干了一件轰动性事件——卖祖宗的宝刀。杨志钱花光了,可以去干活赚钱,可以去卖艺赚钱,但去卖祖宗的宝刀,这可真是不肖子孙。很多人认为卖刀的杨志很可怜,包括著名的《水浒》研究者金圣叹先生。但可怜之人,未必没有可恨之处。对杨志来说,仕途走得不顺,这是对不起祖宗,现在连祖宗的刀都要卖了,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杨志卖的不是刀,是做人的尊严。但不排除另外一种可能,就是这把刀不是祖宗的,但他打着祖宗的旗号,走的是高仿路线。但怎么说,杨志卖刀都是一个让人恨、让人鄙的事情。从卖刀的结果看,杨志好像因为当官无望,所以变得很冲动,进而在和牛二发生冲突时,一刀解决了牛二。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可以看不起官迷的人品,但一定不要看不起官迷的智商和手段。

与泼皮牛二发生争吵时,以杨志的武功,轻轻松松就可以将牛二打个半死,何必要杀死牛二呢?更有意思的是,花石纲丢了,杨志不敢投案自首,但杀死牛二,杨志却投案自首了。

有人也许会说,杨志因此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你以为这让杨志真的很惨?其实这未尝不是杨志亲戚算计好的。杨志花了两担子财物,在朝廷里当官的亲戚会不给杨志一个交代吗?

真相应该是这样的:杨志没有被高俅复职,是因为刚刚上任不久的高太尉还没有和杨志的七大姑八大姨建立深厚的感情基础,高太尉因此坚持按纸面上的原则办事。既然如此,总得给杨志想条出路啊?这样,牛二的不幸才开始了。作为当地很有名气的流氓,牛二的名号跟衙门无关,只关乎自己的性格,耍赖。这样一个毫无衙门背景的流氓,一个没有苦主,也没有家人的流氓,如果被人杀死,只会有人喊好。更重要的是,牛二得罪了杨志的亲戚。被杨志送礼的亲戚不会不清楚,让杨志杀死牛二,一可以为杨志扬名立万,二可以让杨志充军(这个他们操作得了),只要充军的地方是他们的朋友或熟人,活动活动之后,杨志从此便可以走上一条从下往上爬的官场路径。这个方法可行性很强,但缺点在于升迁的速度不够理想。

从杨志发配的结果看,杨志升官的空间很大,一则大名府的梁中书早就认识杨志,二则梁中书需要一个被自己提拔起来的亲信。所以,小说中这样介绍一见到杨志的梁中书:“听得大喜。”一个人因为犯罪杀人来充军了,接受的官员不但没有任何要杖责的表现,还大喜过望:“当厅就开了枷,留在厅前听用。”

杨志不是麒麟兽,是青面兽,长得并不怎样,为什么梁中书会表现得如此不入情理呢,难道是因为杨志的武功?小说中紧接着交代:

“梁中书见他谨勤,有心要抬举他,欲要迁他做个军中副牌,月支一分请受,只恐众人不服,因此,传下号令,教军政司告示大小诸将人员来日都要出东郭门教场中去演武试艺。”

一个刚刚充军的犯人,这么快就要被提拔成军官,这确实让人难以心服。但你不服又能怎么样呢?何况无论是杨志,还是梁中书,还是被杨志行贿的人,都做得如此天衣无缝。

梁中书收留杨志,不仅卖了人情给朝廷的某位官员,他同时还有别的打算。在宋朝,不但皇帝的宝物要押送,达官显贵的宝物何尝不是如此。皇帝可以明令让人给他押送宝物,大臣也可以这么干。只不过,皇帝需要押送的是花石纲,主要是艺术品,大臣就不一样了,玩的主要是金银珠宝。

太师蔡京作为重臣,不但有很高的思想觉悟,每天都在全心全意为大宋子民谋求幸福,同时也十分注意自己的家庭生活。尤其对娶妻生子过生日等事情,不但注意,还特别热衷。他不愧是一代名臣,做到了齐家治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同时,我必须旗帜鲜明地指出:领导过生日、结婚、生孩子,往往是行贿的重要渠道。

梁中书作为一方要员,对领导过生日这样的大事,以毕恭毕敬的态度,绝不怠慢的精神,准备了一份大礼。尽管他送礼的对象是他丈人,可他丈人同样是他当官发财的上级领导。于是,我们看到,梁中书小心翼翼地为丈人蔡京准备了十万贯生辰纲。

有学者结合小说中透露的宋朝的货币购买力计算了一下,这十万贯要相当于现在的一千万人民币。其实也没多少,如果放到现在,这一千万从银行一转账就OK了。可在宋朝,这十万贯生辰纲就相当于好几车的金银珠宝,要想运送到蔡京手里,需要很多人跋山涉水,远赴东京。如果仅仅是运送这些钱财,难度还不大,但这么多钱财是很容易被一些绿林集团洗劫的。而当时的政府军队,在遇到劫匪的时候,按照步调一致的原则望风而逃,梁中书对此一清二楚。因此他在丈人生日临近的时候,表现得郁郁寡欢。

叹!科技不进步,连送礼都这么难?无奈之后,梁中书振作起来,尤其是杨志的到来,使他心头一亮。他认为,失陷了花石纲的杨志绝对不是有意为之,不然杨志就不会再回东京送礼当官了。既然杨志想当官,把官看得比钱重要,那么杨志在政治上就是合格的,思想上就是过硬的,让杨志去给自己押送送给丈人的生辰纲,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下面要考验的,仅仅是杨志押送生辰纲的本领,那么比武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梁中书对杨志的武艺并不了解,所以,当有人建议让杨志和索超的徒弟比武,并将两根枪去掉枪头,减少杀伤力的时候,得到了梁中书的充分支持。梁中书这么做,谁也无法看出端倪。当了解到杨志武艺高超后,梁中书可不这样干了,他说:“武夫比试,何虑伤残?但有本事,射死勿论。”梁中书是个文官,说出这么狠毒的话来,除了利欲熏心,还有什么更好的解释么?从担心比武的人有可能受伤,到射死不管,梁中书的变化这么大,无疑是想照顾杨志。

梁中书是这么想的:“我提拔杨志你们不服是吧,不服就去跟杨志比武,不怕死的,你们就去!”

应该说,杨志自身素质不错,他有本事通过自己的武艺打败大名府的基层军官,不过接下来的事态发展有点让杨志超乎预料。杨志是因为丢了皇帝的花石纲逃走江湖的,他对押运大宗财宝的难度系数深有体会。他没想到,自己这样一个丢失过皇帝花石纲的人,竟是为梁中书押送生辰纲的不二人选。

作为大名府的政治新星,杨志当然清楚太师蔡京每年都要过生日,更清楚梁中书每年都要给丈人送生辰纲。只不过,让他去押运,这个任务来得太重,也太快了。有道是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杨志就是因为押运宝物丢的官,现在继续让他押运宝物,他能不条件反射吗?只是在杨志看来,他已经没有了拒绝的权利。

箭在弦上,杨志即便知道凶多吉少,也只有硬着头皮往上冲。但他心里明白,梁中书提拔自己,绝不仅仅是因为有人帮他到梁中书这里活动过,让他做个普通官员。真正让梁中书用他的理由,除了要卖给那些受过杨志贿的人的面子,还有就是梁中书的政治需要,那就是给他的丈人送礼。

有人或许会说,梁中书不是蔡京的女婿吗?一家人还要送这么大的礼?不错,女婿和丈人原本不需要这么大的礼,但对两个官场中人来说,人情算什么?

在权力和人情PK的时候,谁见过人情胜利过一次?在权力和舆论PK的时候,谁见过舆论胜利过一次?

既然权力这么好,保住自己手中的权力,甚至扩充自己手中的权力,就成了接近权力的人最大的乐趣。而保住权力,自然要为上级领导全心全意服务,从而让送礼之风大行其道。可是,笔者多么希望,送礼是杨志和梁中书的个人爱好,而不是大宋子民各个阶层的群体性特征!

丢了花石纲的杨志,让我们见识了古代皇帝为一己之欲可以耗天下之财的奢侈。而押送生辰纲的杨志呢,让我们见识了高官的腐败程度和地方官员的搜刮力度。当然还有更多的东西,都在生辰纲被劫持的时候,不幸地发生了。

“智取生辰纲”败在谁手?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是一首充分反映广大农民在田间艰苦劳作的现实主义诗篇,出自梁山好汉、白酒销售专家“白日鼠”白胜口中。创作这首诗歌的背景,就是吴用设计、晁盖公孙胜等人智取生辰纲一事。

当是时,杨志带领老都管等人押送着十一担生辰纲行至一个松林深处时,十一个大宋战士因为无法忍受长途负重行军的辛苦,开始向杨志罢工。

杨志对他们的疾苦并不感兴趣,他是一个有追求的人,为了当官,战士的疾苦算什么,岂不闻:一将功成万骨枯。

在杨志眼里,只有让他们平时多流汗,才能让自己在官场上当大官。不过,杨志现在很为难,因为他在贯彻自己的想法时,身边多了一个人。一切都要从梁中书先生谈起。他作为一名浸淫宦海多年的高官,深深地明白见财起心为做人之本,杨志也是人,梁中书当然不放心了。必须有监督,有制衡才能保证杨志对这些民脂民膏不怀二心。由此可见,梁中书是一个有高明远见的官僚,他不但懂得拍马屁这些封建社会的流毒,也懂得权力监督这些现代政治文明的手段。

就这样,著名奴才老都管和杨志一起走到了押送生辰纲的路上。杨志对这一安排十分不满,在他看来,作为奴才的老都管,是梁中书夫人的人,而梁夫人后台很大,自己怎么让他听命于自己?对此,杨志提出了自己的抗议:“此十担礼物都在小人身上,和他众人都由杨志,要早行便早行,要晚行便晚行,要住便住,要歇便歇,亦依杨志提调;如今又叫老都管并虞候和小人去,他是夫人行的人,又是太师府门下公,倘或路上与小人别拗起来,杨志如何敢和他争执得?若误了大事时,杨志那其间如何分说?”梁中书对杨志的抗议是这样处理的:“这个也容易,我叫他们三个都听你提调便了。”大家请注意梁中书的手法,他先是对杨志感到困难的问题进行了重新定义,而且只用了两个字——容易。

这两个字让杨志非常为难,如果你继续质疑问题的难度,那就是说梁中书这个决定他仕途远近的人水平不够。说领导的水平不行,你还想不想混了?

把困难的问题定性成容易的问题,然后交由下面去办,梁中书真高。有意思的是,像梁中书这样的高人,在中国比比皆是,不但官场如此,职场亦如此。背后真正的力量在于,下级都是弱势群体,没有力量反驳和动摇领导的威权。

梁中书还有第二招:走形式。本来,从形式上看,杨志是军官,都管不过是做家政的,自然杨志身份和地位要高与都管许多。但实际上,做家政的日日和领导相处,每句话都可能将领导手下身居要职的干部们置于死地。试看,当下的领导司机,握着方向盘的手,有几个不插手政务。但梁中书承认了杨志反映的这一事实,就是说老都管等人不容易服从管理。那么怎么样呢,他把老都管拉过来,重申了一下他们和杨志的上下级关系,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吗?

杨志的担心,终于在黄泥冈上爆发了。老都管对杨志虐待战士一事非常不满,面对杨志的非人性化管理,老都管进行了详细的自我介绍:“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公时,门下军官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是啊,一个杨志,怎么能得罪起这样一个奴才呢?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老都管就是一个难缠小鬼,所以杨志在他眼里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就在他们争执不下的时候,突然发现七个卖枣子的客商,大家口干舌燥,对白胜的白酒垂涎三尺。不用说,在本能的趋势下,老都管和大宋战士,一致要求喝酒解渴,七个卖枣子的客人率先垂范,喝酒之后安然无事,终于使得杨志放弃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拦阻。

悲剧就此发生,杨志他们上当了,而杨志也只能继续自己亡命江湖的生涯。杨志的逃跑,同时给了老都管们活命的机会,他们回去之后,对事实进行了全方位的修改:杨志和贼人沟通,抢走了送给太师的生辰纲。晁盖等人终于得手了,但策划这一事件的吴用同志并不高兴,在实施打劫生辰纲的事件中,有一个最关键的环节,让他和其他合作伙伴都对晁盖耿耿于怀。

怀有贰心的副手是一颗定时炸弹

吴用这个人,最终能坐实梁山的第三把金交椅,绝非偶然。但近来很多人对吴用的智商颇有微词,最突出的一件事,就是智取生辰纲一节中,吴用初露头角时表现的破绽。按武功实力,晁盖七人应该在杨志之上,加之以逸待劳,伏击有道,就是明抢,也不至失手,何必智取生辰纲呢?笔者当初也以为,施耐庵设计这一节故事,对吴用来说,智取是他表现的机会,但对晁盖等人来说,完全是多此一举。

智取生辰纲最后事发了,很多人认为,是吴用的责任,他的智取其实不智,果其然乎?理由就是,吴用让晁盖等人化装成卖枣子的客人,结果被何观察的弟弟,赌徒何清发现晁盖等人的可疑,如果不化装成卖枣子的客人,可有这种事乎?

晁盖等人用蒙汗药麻翻了杨志等人后,他们只是拿了财帛,并未伤一条人命。但如果杀了杨志等人,到底什么人抢劫了生辰纲,只有鬼知道。可是,为什么不杀杨志等人,这符合谁的性格。

首先,吴用绝不会同意。他虽然身手不好,但是心肠可不软,这在日后的梁山上有多次表现。符合公孙胜的性格吗?这人虽然是学道之人,但一到晁盖庄上,因庄客不让见主人,就打翻了很多庄客,你能想象这样脾气暴躁的人会把杀人当回事,何况杀了人可以把人证灭了,这对他们自身的安全是非常有好处的。刘唐就更别说了,在杀人的兴奋度上,他也许仅仅逊色于李逵而已。而阮氏三雄,在石碣村头杀官兵的表现,也都是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为了灭口,他们能让杨志活下来吗?

可是,从杨志,到老总管,再到兵丁,无一人被杀死灭口,为什么呢?这就得让我们了解一下晁盖的为人了。

晁盖作为抢劫生辰纲的匪首,虽然没有想出抢劫生辰纲的办法,却无时不体现着他做人的原则。晁盖这个人,上梁山之前厚道,上梁山时厚道,当上梁山寨主后依然太厚道。而且,不客气地说,晁盖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图财,但不害命,而且,他图财图的是赃官的财,和小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