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他宣布,对梁山进行招安!李师师并没有主动为宋江说好话,只不过给宋江他们提供了一次面见天子的机会,招安的事情就成了。美女的威力,从千年以前就这么大,你办事的时候,不考虑她们,行吗?
梁山不是生产集团,而是打劫集团,若不侵扰州府,不侵害百姓,早就饿死了。可是,皇帝不管那套,他说啥就是啥。
皇帝也是有苦衷的,毕竟跟李师师幽会,不是新闻联播,可以广而告之。小道消息流传还好,要是宋江酒后失态,把这个事情抖落出去了,对方毕竟是一个十万人以上的组织,作为皇帝的他,怎么面对天下百姓?这就是一个古代版的性丑闻啊,皇帝其实很怕。
他既怕李师师不高兴,也怕梁山召开任何形式的新闻发布会,对他嫖娼行为进行充分的举证。只要答应梁山招安,啥事都没了。日后再找机会收拾他们,收拾不了,就当多养了几只牧羊犬,一起“管理”老百姓,也挺好。
皇帝想招安算是搞定了,但也得有个人去为皇帝招安吧。宋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在燕青去活动的时候,也没闲着。他锁定了一个目标——宿太尉。
好在高俅临走的时候,留下了闻参谋作为人质,交代在梁山上。这哥们儿在梁山过的是胆战心惊的生活,他不是高俅,就算被宋江杀了,皇帝也不会有所察觉。即便皇帝知道了,把他当成烈士来表彰,闻参谋也没有这样的需要,他别的想法没有,就是想活下来。
闻参谋也不是等闲之辈,他本来是一个著名作家,粉丝很多,朝廷大员都常常与其来往。高俅为了打败梁山,高薪诚聘了闻参谋。可闻参谋没想到最后失败了,失败就失败了吧,还被高俅这小子当做人质,送给了梁山。
闻参谋不是好汉,相当怕死。听说宋江想让他帮忙,去宿太尉那里走走后门,赶紧答应了宋江的要求。
闻参谋告诉宋江:“宿太尉是我的同学,好多年的交情了,这事你放心。”就这样,闻参谋给宿太尉写了一封信,内容如下:
贱子自髫年时,出入间墙,已三十载矣!昨蒙高殿帅召至军前,参谋大事。奈缘劝谏不从,忠言不听,三番败绩,言之甚羞。高太尉与贱子,一同被掳,陷於缧,义士宋公明,宽裕仁慈,不忍加害。今高殿帅带领梁山萧让,乐和赴京,欲请招安,留贱子在此质当。万望恩相不惜齿牙,早晚於天子前题奏,速降招安之典,俾令义士宋公明等,早得释罪获恩,建功立业,国家幸甚,天下幸甚!救取贱子,实领再生之赐。拂楮拳拳,幸垂照察。
宣和四年春正月日焕章再拜奉上
这封信的意思是,尊敬的宿太尉,亲爱的老同学,我们从小一起上学,转眼都三十年了。前些日子,高俅高太尉请我做他的参谋,攻打梁山,结果三次都失败了,最后还和高俅一起被捉到梁山。幸好宋江仁慈,一直没杀我。现在高太尉带着梁山两个好汉回到东京,说是去帮助宋江他们招安,把我留下来当人质。希望老同学赶紧跟皇帝开口,对梁山进行招安,让以宋江为首的好汉们,为国家建功立业。最关键的是,赶紧把我救出来,这才是王道。
这封信,就带在燕青的身上。完成了通过李师师跟皇帝接头的任务后,燕青就找到了宿太尉,并把这封信原封不动地交给了他。宿太尉果然是好人,他不但收了这封信,还收下了燕青带去的金银,多少咱不知道。
但从梁山的行事风格看,这金银少不了。为救卢俊义,就敢往蔡福、蔡庆手里送上一千两黄金,那么送给宿太尉的,自然只会多,不会少。
宿太尉之所以敢照单全收,一则要考虑闻参谋的性命,二则,他不是不了解,皇帝对招安这个事情挺感兴趣的。关键是蔡京、高俅和童贯这几个哥们儿,都跟梁山有仇。可是,他们对梁山也没办法,现在童贯和高俅都隐瞒了战败的军情,肯定不敢再提攻打梁山的事情了。
事情都到了这个份儿上,蔡京作为太师,也没什么办法了。宋江想招安,到了这个时候,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宿太尉愿做这个人情,大家别忘了还有一点,那就是宿太尉在梁山那里,有把柄啊。
上次被宋江捉住,自己不敢以命相搏,才给了宋江他们冒充自己的机会,最终杀了贺太守。这事要是他们不说还好,要是抖落了出去,皇帝该多生气啊!
这个节骨眼上,只要自己稍微在皇帝面前解释几句,招安的事情就成了。这样,我既是闻参谋的好同学、好朋友,也是为皇帝陛下分忧解难的贤臣,何乐而不为呢?至于蔡京他们对我不满,没事。大家都是靠给皇帝拍马屁活着的,皇帝喜欢他们,也喜欢我。据闻参谋介绍,宿太尉和皇帝关系那是相当的好,几乎是寸步不离。所以,皇帝宣布招安,并选拔人手的时候,宿太尉屁颠屁颠地站了出来!
他多余的话没说,就几个字:“臣虽不才,愿往一遭。”这八个字说得很有水平,他因此不但赢得了不忘老同学的美名,也让梁山给他花钱花得高兴,另外,他还为皇帝分担了招安的重任。就这么一句话,他就成了一个临危有节的好朋友,一个诚实买卖的生意人,一个为国出力的优秀官僚。宋江这个招安的生意,到这里终于做成功了。真可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从找李师师,到找宿太尉,虽然每一步都险象环生,但每一步,都离招安越来越近。
这,就是目标的威力,也是价值观的威力。宋江招安的成功,是建立在了解真相,又不公布真相的基础上的。因此,他获得了让官僚集团,甚至皇帝,都向他妥协的理由。他掌握了皇帝嫖娼的真相,因此让皇帝坚定地支持对他的招安,完全地满足他的想法。
他掌握了宿太尉遭遇土匪时,胆小如鼠的真相,因此让宿太尉不惜冒着得罪蔡京等人的危险,力挺招安。
他掌握了童贯和高俅兵败的真相,让他们不敢再就招安问题,发出任何反对意见。
真相,在大宋官僚集团里,就是一个这么重要的生意筹码,它让百姓欢呼雀跃,却让官僚集团闻风丧胆。
是真相的掌握权,让宋江在和皇帝及其官僚集团做招安这门大生意的时候,获得了绝对的市场优势,使对方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告别梁山,挥斥方遒
宿太尉去梁山招安,收获很多,一则闻参谋对他感恩戴德,二则宋江对他贿赂巴结。
看宋江招待完毕,宿太尉提出,希望宋江赶紧收拾,带着人马到京师报道。他特意叮嘱,进城之前,要先行通报,朝廷会派使节去接应,这才让你有面子。
接下来,宋江就要面对一个致命的问题了:告别梁山。
这可不是小事,宋江要是不留一手,就这么匆匆忙忙地走了,失去了梁山这么好的根据地,皇帝到时候一翻脸,找谁哭去?
所以,宿太尉走后,宋江做了这么几项工作。首先,他对梁山的财产进行了清理,按照官大多拿,官小少拿的原则,重新分配了梁山的财产。宋江把大小头领全部召集到会议室,首先对招安进行了充分的心理动员,告诉大家,经过同志们的一番努力,什么杀人放火,冲州撞府的罪名全部取消了,不但如此,大家还获得了到朝廷当鹰犬的机会。从此,我们再也不是土匪了,我们获得了“暴力经营许可证”,以后再动粗,很可能拿的都是军功章。
在指明了前途光明的政治前景后,宋江才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他告诉大家,以前你们从政府抢劫的财产,现在要拿出来充公。但凡打劫个体户的收入,也都拿出来,然后大家平分。
宋江没有解释,抢劫政府的钱拿出来,是还给政府呢,还是留在自己的腰包,但从宋江到东京后继续送礼的表现看,这钱是他自己留下了。不过,这也得感谢招安,使宋江获得了把下属的钱收缴到自己手里的理由:大家都跟政府干了,还不把政府的钱还回去?
各位头领谁都没有异议,估计是下去落实了。其次,宋江对自己的员工进行了清理,按照强迫与自愿相结合的办法,强行留住了梁山的骨干力量,对其他人等实行自愿原则,想跟我干跟我干,不跟我干,随便下山。
宋江先是在会议室里分析了他们一百零八个好汉的历史使命:我们上应天星的一群人,绝对不能分开,一定要按照天意,去保卫大宋皇帝的河山。
保留了招安的骨干力量之后,宋江分析了梁山人马的几个主要来源,有自愿入伙的,有被俘虏的政府人员,还有强行掳掠上山的。不管怎么说,他们在朝廷看来都已犯案在身,想洗手不干,也没那么容易,所以就自愿一下,好显示我宋江老大的英明神武。
果然,十几万人马中,想离开梁山的,才三五千人。最后,宋江按照物美价廉的原则,组织附近的百姓到梁山抢购十日。梁山毕竟没有做过这方面的生意,为了打消附近百姓的恐惧心理,宋江派人四处张贴告示。这个告示写得很有诚意,它突出说明了两点。一是这次团购绝对是有背景的,梁山作为一个优秀的抢劫组织,现在马上就要集体改行,以后就不抢劫了,因为要到朝廷效力,直接可以吃官饷。何况这里物资太多,根本搬不过去,所以不如卖了。
二是这些物资绝对便宜,抢来的东西,和正经买卖的东西,价格能一样吗?所以,这次团购非常便宜,目的是为了造福梁山周围的百姓。毕竟他们生活在梁山周围,每天都担惊受怕,对他们也算是一点经济补偿吧。另外,万一招安有变,回来之后,还可以从他们手里再抢过来,那就不费事了。
在实际操作中,宋江还进行了一项更优惠的措施,但凡到梁山买东西的人,一律报销吃住,好吃好喝好招待。人为财死,听说梁山卖东西这么优惠,胆子大的百姓果然上山了,一看果然和告示承诺的一样,一传十,十传百,最后梁山是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据悉,梁山所抢劫的大量物资,十日内销售完毕。
弄完之后,宋江就得去东京报道了。为了提防朝廷有变,他把各位兄弟的家眷,都安排在梁山原地不动,以备不虞。
到了东京之后,皇帝和宋江进行了两次博弈。皇帝的想法是,把这些好汉都分散成五股军事力量,然后各个击破。此时,宋江已经离开梁山,丧失了那么好的根据地,再行剿灭,可能就轻而易举了。结果,宋江以兄弟情同手足,一旦分开,可能会和朝廷发生流血冲突为理由,对皇帝的安排,进行了抗议。
皇帝不傻,真要是在东京把这些还没有解散的家伙惹火了,那还了得。皇帝同意了宋江的要求。不过,皇帝还有别的选择,就是让宋江的梁山部队去对抗大辽的入侵。你不是说要忠君报国嘛,我给你机会。这次,皇帝完胜,宋江对皇帝这一指示,心悦诚服。到了此时,梁山作为一个土匪组织,彻底宣告解散。梁山顺利地实现了宋江的目标——招安。现在,我需要对宋江这个人进行一个定性的评价了。
其实像宋江这样的土匪头子,无论是在组织架构上,还是在管理模式上,都对梁山进行了有效的改造。正因为如此,才成功实现了招安目的。
一般而言,在清平世界,土匪组织不可能壮大起来,这是由土匪团队的价值观、组织方式以及管理模式决定的。
王伦时代的梁山,就是为打劫而打劫,他们没有价值观,其组织方式就是一个老大,加几个老二的方式。在资格排序上,他们有差异,但在权力大小上,并不存在上下级的关系。在《水浒》故事中,很多小的山寨,就是几个合伙人,带着一群土匪去抢劫的模式。
到了晁盖时代,随着精英人物越来越多,梁山的人事结构越来越复杂。如果仅仅靠个人威信去维系这个组织的壮大,恐怕非常艰难。所以,宋江在没当老大的时候,就对自己当老大的合理性,进行了非江湖化的改造。
一个大规模的组织,仅仅靠江湖聚义,不可能建立真正的信任感。江湖讲究的是平等,是意气,这么多老大,远近亲疏就是一个问题。花荣一上山,对晁盖不以为然,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这个时候,晁盖就需要对组织加以改造。
人少的时候,论资排辈很容易,人多的时候,论资排辈就很难。尤其是晁盖这样的老大,他并没有尺寸之功,凭什么让那些人对他俯首称臣?一旦大多数人认为他不合格,就会发生火并老大的悲剧。王伦是这么死的,其实晁盖也步了王伦的后尘。
宋江的优势是,在人多的时候,他在当老大的问题上,用天意取代了人意。他假借回乡接父路遇九天玄女,以及日后用石碣排座次,都在解决自己当老大的合理性问题。
其次,宋江提出了自己的发展目标。这么大的一个组织,往哪里走,是一个问题。如果就是打劫过往客商,肯定养活不了梁山。如果造反,还没有这么大的实力,所以宋江采取了骚扰朝廷的办法,通过给朝廷捣乱的方式,让朝廷对他们进行招安。这就让梁山头领们有事干了,他们得对付目标产生的危机,把天天琢磨人,尤其是琢磨老大,转变为天天琢磨事。
再次,宋江对人员进行了有效调整。在王伦晁盖时代,大家排序虽然不一样,但地位基本一样,都是兄弟们的大哥。到底谁负责什么,完全没分工,属于盲目无序的工作状态,来了就抢。其实一个组织壮大了,就要提出符合组织资源的目标,而后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安排组织结构,对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才能更好地将一个团队打造出战斗力。
分工还涉及另一个问题,就是能力有大有小,所以宋江对梁山实行了层级管理,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不仅政治地位有差别,而且实际岗位的差别更大。这样分工,不但避免了各路头领不分功劳大小、能力大小,通吃大锅饭的悲剧,也缩小了个人管理的规模。此时,他只要对三十六个人进行集中管理就可以了,剩下的,则交给那三十六人进行管理。
宋江的这些做法,使他不同于一般的草莽英雄,并帮助他避开了江湖聚义内部的组织困境,使梁山在做大之后,既没有分裂,也没有被朝廷干掉,更没有出现自己人与自己人火并。
不过,宋江的这些做法也未尝是完美的,他有很强的局限性。梁山之所以不能成为一支真正对抗朝廷的力量,既有社会大趋势的原因,也有宋江的个人因素。面对梁山这样一个江湖聚义的组织,他的个人威信和能力不能解决内部派系的纷争,从而让大家都在一个平等的规则下运作。梁山这个组织的纪律,其实是宋江的个人要求,和朝廷相比,他们缺少壮大自己的合理性,很容易人亡政息。
一言以蔽之,宋江这个梁山队伍,缺少组织的纪律性。这些好汉团结在宋江周围,是为了利益,而不是共同的社会理想。由于宋江并没有给好汉们做多少思想工作,大家还是一种短期的利益共同体关系,而不是为了理想走到一起的“同志关系”。只要宋江这个核心人物一出事,短期利益共同体缺少了平衡自己利益格局的权威人物,这个组织就会迅速崩溃。别说跟朝廷对抗,就是招安这个对好汉们实际上比较有利的目标,也会成为泡影。
不过,从招安的角度看,宋江能带着梁山走到这一步,已经非比寻常了。宋江这个人,的确是封建社会难得的人才,他志存高远,胆气过人,凭借着自己小心翼翼的经营,从一个基层公务员,成长为一个让朝廷不得不考虑的民间组织头领,最后纳入到封建统治集团之中。他的一生,可谓是历尽了千难万险。
他是一个“勇士”,也是一个在理想和现实中不断突围的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