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宋江是怎么当上老大的
10718600000045

第45章 好汉们的归宿(1)

皇帝佬儿的如意算盘

对宋江来说,宿元景和蔡京、高俅之流,是两路人。宿太尉勤政爱民,蔡京、高俅鱼肉百姓。

对皇帝来说,宿元景和蔡京、高俅是一路人,他们都会揣摩圣意,按照皇帝的思路解决问题。

无论是蔡京、高俅对宋江的剿灭政策,还是宿元景执行的招安方略,都是从维护大宋皇帝统治的角度得出的结论。

目前看,还是宿元景的方案更有可操作性。不是皇帝不想剿灭,大家都看到了,朝廷三番五次派重兵去剿灭,都是大败而回,实在是剿灭的难度系数太大。宿元景太尉深知,宋江这样的人,始终是皇帝的一块心病,必须除之而后快。经过他的严密分析,他认识到,与其耗费巨大的人力成本去剿灭宋江,还不如让宋江去对抗大辽的军队!这么干,不但满足了宋江保境安民的革命口号,还可以借助辽国的军队,实现朝廷多年来的剿匪目标。

所以,在宋江招安后,他建议皇帝,不要立刻拆散了这一百零八人,不然宋江可能直接就造反了。他们不是不想分开吗,好办,让他们团结起来,去对抗正在入侵大宋的十万辽国精兵吧。宿太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皇帝之后,皇帝对坚持剿灭梁山的童贯等人提出了严肃的批评:“都是汝等谗佞之徒,误国之辈,妒贤嫉能,闭塞贤路,饰词矫情,坏尽朝廷大事!姑恕情罪,免其追问。”童贯等人这么差劲,皇帝只是批评一下,并不进行问责。这就说明这些话不是说给童贯等人听的,而是说给宋江等人听的。

皇帝的意思是,宋江你放心,只要你去破辽,俺给你撑腰。按照皇帝的部署,命宋江为破辽先锋,卢俊义为副先锋,其余诸将,待建功之后,加官授爵。

皇帝没有想到的是,这一百零八个贼子太厉害了,在和大辽作战的过程中,竟无一死亡,最后打得辽国国主远赴东京求和,还跟他签订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打败了大辽,宋江和兄弟们都等着加官授爵呢,可是,等来的却是宿元景。

他这次的任务是传圣旨,这让宋江很不高兴。当然,宋江对这个结果并不是一点准备都没有。当他听说宿太尉来了,便赶紧带着自己的兄弟们,在驻扎营地的五十里之外,伏地而迎。宿太尉告诉宋江,朝廷已经同意辽国投降,现在命令他们赶紧回去,守备京师。

圣旨压根没提升官发财的事,这让宋江这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很伤心。宿太尉赶紧安慰宋江,兄弟你别着急,等回到京师之后,我重新保举你们,如何?

这是一句空话。如果宿太尉真想帮宋江升官,根本不会去安慰宋江,而是会夸大办事的难度,让宋江加大投入,然后再来。

宋江当然知道,你当时都没保举,回到京师,还保举什么?所以他把希望寄托在另外一个人的身上。这个人就是和宿太尉同来的赵枢密。赵枢密跟童贯的官一般大小,也算高级干部。

枢密是官职的简称,唐永泰中始置,本在内廷,用宦官为枢密使,执掌机要事务。五代后梁建立崇政院,后唐改称枢密院。宋代沿置,主要管理军事机密及边防等事,与中书省并称“二府”,同为最高国务机关。辽时设北枢密院(相当于兵部)、南枢密院(相当于吏部)及汉人枢密院(掌汉族地区兵马)。

赵枢密告诉宋江,我虽然官职不大,但绝对不会让你白白为国家出力。果然,这哥们儿回去之后,启奏皇帝,要对宋江等人安排官职。皇帝再次接见了宋江等人,听说他们一百零八个全都完好无损,心情相当郁闷。皇帝最后同意了赵枢密的要求,让蔡京和童贯商议对宋江等人的具体提拔问题。

这一商议,时间可就长了。刚开始,宋江还挺高兴,每天和吴用研究治国的兴亡之理。慢慢的,坐不住了。与其在东京城外耗着,还不如继续赢得皇帝的信任,当下著名的山大王又不是他一个,不是还有三个同行吗?我们前面介绍过,天子屏风上有四大寇,分别为宋江、田虎、王庆和方腊。现在宋江准备对这三个同行下手了。这一下手可不得了,田虎和王庆都被宋江给平死了,只是到了方腊那里,宋江才损失惨重。征方腊,宋江损失惨重,战斗过程中,就死亡了五十九名兄弟,分别是:

正将十四员:秦明徐宁董平张清刘唐史进索超张顺阮小二阮小五雷横石秀解珍解宝偏将四十五员:

宋万焦挺陶宗旺韩滔彭郑天寿曹正王定六宣赞孔亮施恩郝思文邓飞周通龚旺鲍旭段景住侯健孟康王英扈三娘项充李衮燕顺马麟单廷魏定国吕方郭盛欧鹏陈达杨春郁保四李忠薛永李云石勇杜迁丁得孙邹渊李立汤隆蔡福张青孙二娘于路病故正偏将佐一十员:自然病死正将五员:林冲杨志张横穆弘杨雄偏将五员:孔明朱贵朱富白胜时迁除此之外,鲁智深在杭州六和寺坐化,意思是修成正果了。武松折臂后,在感情、事业和身体的多重打击下,在六和寺出家。红尘扰攘,这个烈性男儿在慢慢学会看破和放下,他是太伤心了。公孙胜回蓟州老家,继续求仙问道,他终于避开了宋江的淫威,可以在老母面前尽点孝道了。在半路上掉队的,还有燕青、李俊、童威、童猛。

燕青当然是因为看清了宋江这批人的结局,所以不想跟他们混了。他不但自己想走,还主动劝说卢俊义也赶紧离开,可惜卢俊义不为所动。

李俊本来就想当老大,是一个百折不挠的创业人士,看宋江不行了,他带着童威、童猛,意气风发地到海外打拼去了。

技术官僚一直没参加战争,留在东京效力,分别是安道全、皇甫端、金大坚、萧让和乐和。这些人为朝廷所用,也算跟宋江划清了政治立场,他们是皇帝的人,政府的人。

算下来,宋江还有正偏将佐二十七员:正将一十二员:宋江卢俊义吴用关胜呼廷灼花荣柴进李应朱仝戴宗李逵阮小七偏将一十五员:朱武黄信孙立樊瑞凌振裴宣蒋敬杜兴宋清邹润蔡庆杨林穆春孙新顾大嫂到此为止,朝廷的战略算大功告成了。因为这些留下来的,除了是朝廷前臣,就是官迷和笨蛋,宋江大势已去。

行文到此,我得跟大家解释一下。一般而言,《水浒》的后半部,就是征辽和平方腊,其中平田虎、王庆两部分是后来加的,较早的百回本《水浒》,都是征辽之后紧接着平方腊。

但这并不妨碍施耐庵先生的基本叙事逻辑,就是宋江招安之后,根本不能取得皇帝的信任。

无论是对外征辽,还是对内平息匪变,都是皇帝采取的鹬蚌相争之策,目的是消灭宋江这些反贼的力量。

当革命化作幻影

眼看着宋江在招安这条路上,一条道走到黑了,柴进十分着急。这么多年,自己处心积虑,不就是为了聚众谋反吗?没想到宋江突然改变了人生目标,竟然配合朝廷剿匪去了。宋江出征的第一个同行田虎,可谓轻而易举。

这小子属于小本经营,一开始并没有野心,是个猎户出身,一点点占山为王,最后干大发了。田虎先后夺取了大宋五州五十六县,然后在汾阳建造宫殿,自称晋王,设文武官僚,内相外将,凭借山川险峻,兵精将猛,分兵伺机进犯朝廷。

宋江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田虎。之后,继续对王庆作战。王庆也不是一个有出息的人,虽然也懂得封建迷信,但仅此而已。王庆他爹是个有钱人,据说花了巨资买了一块坟地,葬了王庆的爷爷不久,就生出了王庆这个好儿子。又据说生王庆的时候,他爹梦见老虎跑到他们家来了,之后又来了狮子,把老虎叼走了。

结果王庆还没长大,就开始败家,吃喝嫖赌,一应俱全。荡尽家资之后,他去当了兵。当兵就当兵吧,结果和童贯的侄女,蔡京的孙媳妇儿一见钟情。撬墙角撬到蔡京他们家去了,这还了得,于是被童贯发配异地。王庆走投无路,造了反。

王庆肯定是一个帅哥,发配后,这小子不堪狱警折磨,杀了两个狱警,跑了。很快,他被一个女人相中,两人成亲。成亲的当晚,王庆就被官府发现他是一个逃犯。王庆老婆二话没说,什么遵纪守法,热爱大宋,都不管用,跟着王庆一起反了。

由此可见,一个男人长得好看,在女人情感生活中,得占多大比例。书中说,自宣和元年王庆造反以来,至宣和五年春,一总被他占了八座军州。

那八座乃是:南丰、荆南、山南、云安、安德、东川、宛州、西京。那八处所属州县,共八十六处。眼看着王庆一点点地玩大了,他跟宋江可不一样,他要当皇帝,建宫设殿。就这点来说,柴进可能还是很佩服田虎和王庆的,什么忠君爱国,对我柴进来说,大宋就是叛贼,要不是赵匡胤陈桥兵变,什么泡李师师,征花石纲,有他宋徽宗什么事?

不过,柴进也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田虎,还是王庆,都是不太主动的人,他们都是被逼走向造反事业的。

尤其是王庆,竟然因为男女关系,被迫逃亡,显然太没男人魄力了。所以,宋江打这两个土皇帝的时候,柴进虽然着急,但想法还不多。等到宋江按照皇帝的命令,开始剿灭方腊的时候,柴进就觉得宋江太让人失望了。

方腊和田虎、王庆相比,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当皇帝。为了做好这个准备,从年轻的时候开始,他就积极从舆论上宣传自己当皇帝的合理性。

而且,方腊的宣传特别有创意。当时,方腊还是一个在大山里靠砍柴为生的年轻人。有一天,他去山中小溪边尿尿,刚解开腰带,就晕了。溪水中,怎么有人头戴平天冠,身穿衮龙袍呢?再仔细一看,这个人不就是自己吗?

幻觉?假象?不,方腊信以为真,他认为这些东西放在自己身上非常得体,何况这种奇谈怪遇也不需要有人证明,那就好好宣传一下吧。别人都怕说自己想当皇帝,方腊有了这个奇遇之后,逢人就说自己有天子的福分。

刚开始,人们会觉得他有神经病,半年后,人们觉得,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三年,五年之后,人们却开始信以为真了。

这就是时间的力量。冯仑先生认为,就在时间的参数下,傻子做了聪明人不想干的事情,最终时间颠覆了聪明人和傻子的位置,傻子不再是傻子,当然也不是聪明人,他是智者,所以最终胜出。

假使方腊在遭到人们质疑后,不再宣传自己有天子的福分,他就是一个聪明人,他学会了审时度势,学会了利害得失。正因为他为了自己的理想,不计利害,不计得失,他迈出了实现理想的第一步,最终赢得了人心,完成了自己当皇帝的伟业。

由于宋徽宗不关心群众疾苦,惹得百姓大怨,人人思乱,方腊乘机造反,在清溪县内帮源洞中,起造宝殿、内苑、宫阙,睦州,歙州亦各有行宫,设文武职台,省院官僚,内相外将,一应大臣。

方腊共打下了八州二十五县,都是富饶的南国之地,兵多将广,很有潜力对抗大宋朝廷。

果然,宋江和方腊一交手,就损失惨重。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跟宋江混的那帮兄弟都看出来了,朝廷根本没有让他们封妻荫子的想法,不过是让他们送死而已。

这个时候,不仅仅是柴进有想法,李俊同学想法也不少。他在攻打方腊的时候,在太湖认识了一个同行费保,也是在水上烧杀抢掠的好手。两人一见倾心,费保告诉李俊:“哥哥(是指宋江)在梁山泊,勋业到今,已经数十余载,更兼百战百胜。去破辽国时,不曾损折了一个兄弟。今番收方腊,眼见挫动锐气,天数不久。”那意思是,宋江要完蛋了,赶紧找别的出路吧。李俊当然得好好盘算盘算,本来自己跟宋江混,就挺委屈的。但李俊还没盘算好呢,柴进就付诸行动了。柴进毛遂自荐,向宋江要求,去方腊那里当间谍,以报答宋江大哥当年对他的救命之恩。

宋江当时可能有点懵,主要是方腊太难打了,实在找不到特别好的办法,他竟然同意了。

柴进还提出,应该让燕青跟他一起去,这家伙机灵,就这样,他和燕青上路了。柴进到方腊那里求职特别顺利,他化名柯引,告诉人们,自己是中原一秀士,能知天文地理,善会阴阳,识得六甲风云,辨别三光气色,九流三教,无所不通,遥望江南有天子气,所以特来投奔。方腊当时也挺难,宋江他们不是省油的灯,现在柴进又带来这么鼓舞人心的好消息,就将柴进收在了自己的身边。半个月后,方腊身边的人,都喜欢上了柴进,当然最喜欢柴进的,还是方腊。突出表现在他觉得柴进处事公平,于是把自己的女儿金芝公主许配给了柴进。柴进做上了方腊的驸马,这对柴进是多么大的利好消息啊。

此时,宋江的攻势越来越凶猛,方腊有点坐不住了。结果柴进告诉方腊:“父皇别怕,我夜观乾象,发现宋江阵营内,将有十来个战将向您投降,都是您的开疆拓土之臣。”我觉得,柴进先生并没有说假话。柴进的兄弟也不少啊,何况现在他和燕青,就有两个人了,再笼络八个,像李俊这样的,难吗?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计划赶不上变化。宋江这小子突然撞大运,竟然把方腊的宫殿给攻破了。没办法,方腊只能退守自己起家的地方——帮源洞。这地方可不大,看到方腊大势已去,柴进伤心了。

是陪方腊和朝廷对抗到底,还是出卖方腊,放弃自己的复国追求?柴进还是没魄力,在关键时候,他出卖了方腊,真不愧是一个皇族出身、审时度势的小人。柴进自告奋勇,要求杀掉宋江等人。在上阵之后,耀武扬威,取得了方腊更深的信任后,突然在阵前向方腊的大将方杰下手,那一刻他心如刀绞。他当然不是因为同情方腊,而是他的复国大业。在失去了方腊这样对抗朝廷的力量之后,柴进的复国大志彻彻底底地变成了梦幻泡影。当一个有追求的人,无法实现自己的追求,只能为生存而委屈的时候,他才是最痛苦的,也是最无奈的。

那些看破红尘、金盆洗手的人们很多人觉得,找工作很难。其实还有一部分人觉得,比找工作更难的,是辞职。就拿《水浒》这帮人来说吧,当时对加入宋江的梁山集团,都非常积极主动,都觉得大单位好混,安全系数高。当然也不排除个别人有正义感,觉得朝廷纲纪不正,那咱就对抗对抗。

可无论抱着什么想法,最后的事实是:很多好汉不明不白地为朝廷去效力了,而且还必须舍生忘死。他们早知如此,还不如不加入梁山,自己单干呢。

江湖险恶,虽说跟宋江混的这帮人,大多出身草莽,但也不是不爱惜自己生命的。他们都知道,打家劫舍比真正的战斗,安全系数高得多。

打家劫舍对付的是单个人或小群人,而抗辽也好,剿灭田虎、王庆和方腊也好,都是真正的战斗,危险系数很高。

尤其是当这帮人看清楚形势,发现所谓的招安,就是给皇帝卖命,皇帝还可能要你命的时候,就觉得跟宋江混特别没意思。

宋江这条路,对很多草莽英雄来说,并不是最佳选择。可惜,这些草莽英雄已经产生了路径依赖,想回头,为时已晚。

尤其到了打方腊的时候,眼见自己的哥们弟兄粉身碎骨、前仆后继,心里那真是拔凉拔凉的。但是,能顺利离开宋江的不多。

首先,他们可能没认清形势。在这方面,还是知识分子有优势。比如辞职的那些人,像公孙胜、朱武、燕青和樊瑞,怎么也算识字的人。当然,武松是一个例外,他是一个武夫,之所以不想跟宋江混了,的确是太伤心了。

其次,认清形势之后,就能走吗?宋江不是省油的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你当他是开超市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