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日军海外征战记
10722800000020

第20章

趁火打劫德国手中夺山东

乘人之危武装干涉苏维埃

1914年7月底8月初,欧洲爆发了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这给日本政府打了一针强心剂。许多政界元老惊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大正时代的天佑”。不久,根据1904年敕令而晋入元老行列、已经78岁高龄、在休养地静冈县兴津因脑溢血静养的井上馨,口述了一份意见书,转呈青年时代以来的挚友、首相大隈重信和同为长州出身的山县有朋,建议利用“欧洲的大祸乱”来推动日本的再一次“大发展”。这份意见书在8日的元老会议上宣读,其主要内容为:

1.今天欧洲的大祸乱,是日本国运发展的大正新时代之天佑,日本国应立即实现举国一致的团结,以充分享受此天佑。

2.为了实现此天佑,在内须中止历年争嚷不休的废税减税等党议,巩固财政基础,排除一切党争,引导舆论注意世界之大势,从而确立外交之方针。

3.随着战局之发展,英、法、俄三国的团结一致将更为坚固。日本应团结以上三国,以此确立日本在东洋的权利。

正当日本跃跃欲试想加入欧洲战事之际,英国频频向日本暗送秋波。8月3日,英国通过驻日大使向日本政府表示:“如果战斗波及远东,香港及威海卫遭到攻击,英国政府相信日本政府将予以援助。”7日,英国要求日本海军击沉以胶州湾为基地、威胁英国商船的德国巡洋舰。

8月8日晚,在大隈私邸召开的内阁会议上,内阁接受了外相加藤高明的提议,决定参战,并将参战决议上奏天皇,提交元老会议,得到了批准。

然而,狡猾的日本帝国主义并不是想派兵去欧洲与欧美帝国主义争锋,而是企图趁火打劫出兵侵占山东,为霸占中国打下基础。

为掩盖侵略中国的真正目的,日本早就想请英国以英日同盟的名义邀请日本对德国宣战。英国也害怕日本倒向德国一边,巴不得日本参战。英日一拍即合。于是,英国于8月7日请求日本出动联合舰队协助英国消灭德国舰队,日本也以最快的速度在8月9日通知英国政府决定参战。但在接下来的英日谈判中,双方就参战条件问题发生了对立。日本坚持只“消灭德国在远东的一切力量”,不参加欧洲战争。英国对此不满,撤销了对日的参战邀请。

日本当局见大事不好,急忙抢先于8月15日向德国提出最后通牒,提出两条要求:(一)德国军舰立即从日本海和中国海撤退或解除武装;(二)9月15日之前将胶州租借地全部无条件交给日本,以便将其最后归还给中国。限德国8月23日正午前答复。德国对此置之不理,日本便于8月23日对德宣战,派第2舰队从日本佐世堡出发,27日封锁了胶州湾。袁世凯政府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淫威之下,于8月6日宣布中国“局外独立”,将潍县以东,海庙口、掖县、平度、古岘以西,划为中立外区域,又称行军区或交战区。

当时,德国在西部战场同英法军队展开了呈胶着状态的堑壕战;在东部战场击溃了由波兰进入德国本土的俄军,但并不能给俄军以彻底打击,相反打起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这时的德国,兵力吃紧,不可能给远离主战场的驻守胶州半岛的5000名德军再运去一兵一卒。日军乘机将以第18师团为主力的51000余名军队在第2舰队的掩护下,于9月2日完成龙口登陆作战。25日占领潍县,10月6日占领济南。10月底,日军开始向青岛进攻,德军进行了顽强抵抗,但终因救援无望,战斗力差距悬殊,于11月7日投降。

与山东作战相呼应,日海军开始进攻德属南太平洋诸岛。至10月中旬止,先后占领了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继之与英国舰队配合,在阿根廷附近洋面击毁了德国东洋舰队残部。

乘“欧洲的大祸乱”,日本抢占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和南洋的全部权益,而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微不足道:一艘自1894年以来就服役的老舰和271名士兵死亡。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日本来说,自始至终是以“欧洲的大战”换来了“亚洲的战果”的趁火打劫式的,或者说是“天佑”庇护下的打捞财宝战。

10月6日,日军占领济南后,即将山东铁路完全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并要求中国政府撤去警备铁路的中国官宪。中国政府认为这是侵犯中国的行为,向日本提出了严重抗议。日本置之不理,于18日由马天华公使日置益直接向袁世凯递交一份照会,称意在“澄清局势”。这份照会非常直接地阐明了日本想要索取的东西,它分成五款共21条:

第一款,关于山东共4条,主要内容为根据日本与德国达成的协议,由日本全盘处理山东的德国权益,日本拥有连接烟台、龙口和胶济铁路的铁路铺设权;第二款,关于南满和东蒙共7条,主要内容是旅顺、大连和南满铁路、安奉铁路的租借权一律延长为99年,日本国民在南满和东蒙有土地租借权、所有权、自由居住往来权、业务活动权和矿山采掘权;第三款,关于汉冶萍公司共2条,内容为改汉冶萍公司为中日合办,邻近矿山的采掘权由公司保有;第四款,关于中国海岸的港湾和岛屿,不得让渡或租借给他国;第五款,共7条,内容为: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财政、军事顾问;有必要的地方警察由中日合办,或雇用日本警察,接受日本武器供给,或由中日合办兵工厂;日本人有传教权;日本有南方各铁路铺设权;福建省外资导入日本优先权,等等。

日置益还特别关照袁世凯要保守秘密,尤其是第五款的内容。而袁世凯却将内容全部透露给美国驻北京的大使,期望英美干涉。于是,全世界的外交界都谴责日本。面对国际上的压力,加藤高明欺骗世界舆论说,前四个部分是日本的要求,没有第五部分。同时威胁袁世凯,日本将再派3万军队增援驻山东的日军。中日之间从2月到5月,一共进行了21次交涉,没有任何结果。这期间,日本第6师团向中国东北进发,第10师团和第1舰队也接到了准备出动的命令。5月1日,日本政府拒绝了中国政府提出的最后修正案。5月7日日本接受英国劝告,同意将第五款保留以后再议,最后通牒袁世凯,必须在48小时内做出答复。5月9日,袁世凯接受了21条前四款的要求。5月25日,双方在北京换文,除第五款外,日本的要求基本实现。

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遭到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民众的请愿和抗议活动此起彼伏,经久不衰。在一些大城市,人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开展排斥日货运动,在汉口还发生了捣毁日本商店的运动。为了牢记国耻,5月9日,被中国群众自发地定为“国耻纪念日”。

国际上,各国对日本的蛮横行径的批评也非常激烈。自日俄战争以来一直对日本反感的美国,5月11日对中日两国同时声明,美国以为“二十一条”违反“门户开放”原则,因而不承认该条约的有效性。

日本还把黑手伸向俄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出兵干涉俄国的十月革命。1917年10月,列宁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获得了成功。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刚刚诞生,就面临严峻的考验:德军入侵、美英等联军的武装干涉和在美英帝国主义支援下的本国地主资本家的武装叛乱。日本军国主义对俄国远东地区和当时尚在苏俄控制之下的我国东北北部早就怀有野心。于是,便乘苏俄忙于应付欧洲战事而无暇东顾之机,以援救捷克军队为借口,打着美英法日等联合出兵干涉的旗号,发动了策划已久的侵略战争。

日本为进行这场侵略战争,特意组织了所谓海参崴派遣军司令部,并于1918年8月2日发表出兵宣言,揭开了侵略战争的序幕。1918年8月,日军第12师团先头部队(步兵一个旅,骑兵、炮兵各一个团,工兵一个营)从海上于8月11日在海参崴登陆。派遣军司令部于同月18日登陆,在海参崴建立了入侵西伯利亚的桥头堡和指挥入侵部队的大本营。日军分兵两路向苏俄远东地区发起进攻,一路以海参崴为基地,沿乌苏里铁路线向北,直逼伯力(哈巴罗夫斯克);另一路以满洲里为基地,沿中东铁路线直指赤塔。

当时苏俄的情况是,在日本出兵前后只有30万正规部队,而且都在欧洲方向作战。在远东只有非正规军2.5万左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出兵时,西伯利亚铁路除乌苏里和阿穆尔两段外,均在反苏维埃势力控制之下,所以苏维埃政府在日军侵入开始乃至中期,是无力也不能对远东进行支援的。

海参崴与西伯利亚铁路相通,日军沿此重要交通线作战,进攻速度快。9月5日,日军先头部队夺得苏俄军用列车一辆后,即搭乘该军列闯入伯力。当时苏俄在伯力有守备部队总计1万人,但指挥不统一,配合不力,加之警惕性不高,给日军以可乘之机,致使日军轻易地占领伯力,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作战物资。

另一路日军第7师团于9月8日占领赤塔后,继而从东、西、南三个方面进攻海兰泡。9月19日,占领了海兰泡和斯沃博德内。9月22日,日军几路大军在斯科沃罗金诺附近会合。至此,贝加尔湖以东的西伯利亚铁路线全部被日军控制。

日军出兵不到两个月,便占领了当时的滨海州、阿穆尔州、后贝加尔州(现在的赤塔州和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和萨哈林州(现在的哈巴罗夫斯克边区的大部和库页岛),控制了贝加尔湖以东的整个西伯利亚铁路和黑龙江、乌苏里江的水上航道,达到了预期的作战目的,以后便转入守备阶段。日本在军事进攻的同时,还在东西伯利亚扶植谢苗诺夫组织傀儡政权,企图完全控制此地区。但是,进入冬季以来,苏维埃军队利用日军在冬季行动困难的有利条件,组织发动群众,壮大游击队伍,采用游击战战术,广泛展开游击活动,到处破坏铁路,切断电话线,给日军以很大的威胁。为了应付苏维埃军队的游击战,日军在守备阶段内,先后进行了三次规模较大的讨伐清剿活动。

(1)阿穆尔州方面的清剿(1919年2月至3月)。第12师团在第2师团的配合下,集中兵力在海兰泡以北地区对苏维埃军游击队进行了清剿,大小战斗几十次,营一级规模的战斗四五次。田中营310人被2000余名苏维埃军游击队包围全歼。

(2)滨海州方面的清剿(1919年7月至8月)。滨海州的苏维埃军游击队以乌苏里斯克附近地区为根据地,活动日益频繁。日军痛感兵力不足,从本土增调第14师团(3月底)和第16师团(5月)及第5师团(6月底)至远东地区。从1919年7月开始,日军对乌苏里斯克、苏城附近和乌苏里铁路沿线的游击队开始了讨伐,遭到苏维埃军游击队的顽强抵抗。

(3)后贝加尔州方面的清剿(1919年10月)。苏维埃军游击队在额尔古纳河与石勒喀三角地域力量发展迅速,击败了白俄匪军谢苗诺夫部队(1500余人)的进攻,占领阿穆尔铁路的莫戈恰至齐洛夫斯科耶一段铁路,并包围了日军莫戈恰守备队,对日军造成了严重威胁。面对苏维埃军游击队袭击,日军第5师团于1919年8月开抵后贝加尔接替第3师团。10月,日军第5师团和第3师团之一部(一个半营)对苏维埃军游击队进行了讨伐。

在对日军的游击战中,全歼日军田中营是苏维埃军游击队的经典之战。1919年2月,斯沃博德内一带气温一般为摄氏零下40余度,2月25日下降到零下53度。当时又逢多年不见的大雪,积雪厚达半米多,雪中徒步行军一个小时只能走半里路。当时田中营兵力为310人,火炮2门,遭到苏维埃军游击队的伏击。日军因情况不明,撤退缓慢,被游击队三面包围,加之日军乘坐的雪橇全系苏俄人驾驶,战斗打响以后,苏俄人全部驾着雪橇逃跑了,田中营失去机动能力,成为雪中射击的靶子,悉数被歼。

苏维埃游击队在战斗中力量日益壮大,整个苏维埃国家的军事形势在1919年底也开始好转,已经有能力援助远东地区。英、美支持高尔察克成立独裁军事政权,与日本支持的谢苗诺夫发生矛盾。日本一方面转而承认高尔察克,另一方面又不愿抛下谢苗诺夫,日、英、美间由此冲突不断。苏维埃红军抓住有利时机,10月间,对盘踞在新西伯利亚一带、由英美支持的高尔察克军事独裁政权发起进攻,把高尔察克赶至伊尔库茨克,并于1919年底消灭了这股匪军。

面对苏联红军的进攻,日军不得不收缩兵力,缩小防区。1920年2月,被游击队打得体无完肤的日军第14师团放弃阿穆尔州,同年决定将外贝加尔及黑龙江方面的军队向中东铁路沿线、滨海州和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退守集结。

在俄共远东局的领导下,1920年2月至3月间,伊尔库茨克、乌苏里斯克、海兰泡、伯力、海参崴相继成立了有布尔什维克参加的地方政权。4月6日,苏俄远东共和国在后贝加尔州宣布成立。这个共和国是以列宁为首的苏共中央为避免与日本直接交涉而采取的暂时的权宜之计。

此时,远东共和国拥有军队1万人,火炮13门,飞机30架。1920年4月至5月,日军与苏俄军队交战19次,日军出动部队多则2000人,少则七八百人不等,主要作战地区为赤塔周围。作战中,由于苏俄军出动飞机,掌握了制空权,使日军处于不利地位。

面对日益恶化的军事形势,迫使日军开始与苏远东共和国谈判,并不得不于7月份由后贝加尔州撤退。1920年3月,日军为保住最后的侵略基地,制造借口解除了海参崴政府军队和滨海州各地的苏俄军队的武装。同时从日本内地调来生力军第11师团、第9师团和第8师团,并制造所谓庙街事件,派兵占领了库页岛。

苏俄以远东共和国的形式在远东发展壮大苏维埃军事力量,利用各种形式打击日本侵略军。1922年2月占领水路陆路交通重镇伯力,接着向海参崴逐渐逼近,迫使日军不得不于1922年8月开始从滨海州撤兵。至10月25日,日军撤离海参崴从海上回国。至此,日军撤离苏俄远东大陆,结束了对苏俄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日本自1918年8月向苏俄出兵,至1925年5月撤出库页岛,历时长达近7年之久,累计出动兵力达11个师之多(日本当时共21师),在西伯利亚兵力最多时达7.3万人。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在入侵西伯利亚期间,共死亡1.2万余人,耗费军费达9亿日元以上,最终落了个彻底失败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