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一世日军横扫东南亚
无可奈何麦克阿瑟去澳洲
12月8日偷袭珍珠港这一天,日军同时对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关岛、威克岛、吉尔伯特岛以及香港发动了进攻。
日军进攻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泰国。它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西北与缅甸接壤,南临马来西亚,是日本侵略者早已觊觎的前进基地。当强大的日本军队集结在边境的时候,泰国政府认为对日军进行抵抗是毫无希望的,于是向伦敦和华盛顿发出了救援的呼吁,希望他们提供武器,包括飞机和弹药。但是,英美两国均表示无力提供。
1941年11月24日,东条首相授权南方司令寺内寿一大将,就日军进入泰国的一切军事问题同泰国当局进行谈判,遭到泰国政府的拒绝。12月7日,日本驻曼谷大使坪上贞二警告泰国政府,不论谈判结果如何,日军都将按计划进入泰国。当时泰国总理不在曼谷,他的同僚们不顾日本大使的警告,仍然表示不愿接受日方的要求。结果,日本军队果然开始行动了。12月8日早晨,日本第15军从法属印度支那南部越过泰国东部边界。9日天亮时,先遣部队就进入了曼谷。另一支从海上进发的日军,也于8日黎明在曼谷附近登陆。
在强大的日军进攻面前,泰国政府被迫同意了日方的要求。12月21日,双方签订了同盟条约:双方相互尊重主权和独立,任何一方一旦与第三国发生冲突时,另一方应给予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全面援助。这样,日本帝国主义就把泰国绑到了它的战车上。
而后,日军又把进攻的矛头指向马来半岛。马来半岛东临南中国海(太平洋),西接孟加拉湾(印度洋),南毗新加坡,西南隔马六甲海峡与东印度群岛的苏门答腊相望。新加坡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为东南亚最大的交通要冲,它扼制着马六甲海峡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对日本来说,以这一地区为根据地,南下可取东印度群岛,北上可占领缅甸,封闭西方国家同中国的陆上通道,西进可入印度洋,与希特勒德国在欧、非两洲的作战相呼应,还可切断西方国家同中东地区之间的海上交通。
日军大本营预计马来西亚战役必定是一场难打的硬仗,因为要从远距离渡海登陆开始,陆上要突破马来半岛上长达1000多公里的层层阻击,要击溃盟军海上与空中的抵抗,最终要攻占的新加坡是有“东方直布罗陀”之称的现代化要塞。
为此,日军决定把最精锐的部队押上去:让装备精良的第25军担任马来作战的主力,让陆军航空兵实力最雄厚的第3飞行集团(司令官为菅原道大中将)担任第25军的空中支援。为了支援第25军的登陆行动,日本海军专门组成一支以小泽治三郎海军中将指挥的南遣舰队为主的马来编队。
指挥第25军的是陆军中将山下奉文。他是个典型的法西斯军人,先后毕业于日军广岛少年学校、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系统接受过军国主义教育。他因娶了永山元彦少将的长女而具备了陆军军官发迹的一切条件:学历、能力和裙带关系。当时的日本军部,因对日本法西斯化的方法和手段持不同政见而形成“统制派”与“皇道派”,明争暗斗得很厉害。年轻的山下奉文因得到“皇道派”军阀的关注、栽培和扶植,可谓春风得意。1918年任驻瑞士军事研究员,1926年任陆军大学教官,1927年任驻奥地利武官,1930年升任步兵团长,1932年调任陆军省军务局军事课课长,1934年晋升少将。“七七事变”后,山下奉命率部到华北参战,并晋升中将。因其指挥所部攻南苑、战长辛店、袭廊坊,大肆屠杀中国军民而于1938年7月升任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参谋长,后又被任命为“满洲”防卫军司令官。现在,他手中握有4个精锐师团、210辆坦克、800架飞机、46艘舰艇,总兵力达11万人。
11月30日,以第5师团为骨干的先遣部队已经在海南三亚港集结完毕,军主力的第18师团和集团军直属部队主力,分别在广东和台湾集结待命。第56师团在国内也准备出发。
1941年12月2日,大本营陆军部向南方军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12月4日,山下奉文率登陆舰队从海南岛的三亚港起航,向马来半岛进发。对马来半岛的进攻,兵分两路:一路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已经进占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的近卫师团,从陆上进入泰国,协同第15军占领曼谷后,沿马来半岛南下;另一路是第5、第18师团,分批从海上登陆。
为登陆输送船队担任前卫的驱逐舰在航途中先后三次遇到外国商船,都强令它们向西调整航线,没有让它们与船队发生接触。但6日15时,船队进至金瓯半岛以南海域(D点)时还是被英军派出的巡逻机发现了。如按原定航向继续前进,肯定会引起英方警觉,登陆输送船队就有被英国航空兵歼灭于海上的危险。山下奉文一面与南遣舰队司令小泽治三郎商量对策,一面命令司令部向南方军总司令官如实报告情况。
对于日本的蠢蠢欲动,英国早有察觉,也相应在兵力和部署上做了一些准备。英军判断日军主力部队一定从海上来,登陆地点可能是宋卡、北大年、哥打巴鲁等地,因此在这些地方都部署了较强的守备兵力,而且都建设了机场。英军也想到了日军还会从陆上来,为此特别制定了“斗牛士行动计划”。可是,这一切都是被动的,面对日军咄咄逼人的气势,他们自己都觉得有点底气不足。
在新加坡,英军远东司令部接到飞机发回的告急电报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并把日军出动大规模船队的情况报告伦敦总部,请示对策。英国首相丘吉尔召集三军参谋长马上举行紧急会议,根据最新情报分析日军的行动企图和英军的对策,但始终难于在“是真开打”还是“吓唬吓唬”二者之间做出明确判断,最后只决定了一件事:命令远东部队全体处于战斗戒备状态。
6日晚,山下奉文先给英国人个“声东击西”,他命令船队驶至金瓯角西南(E点)时,转向西北,驶进暹罗湾(现在的泰国湾),做出一副要开往曼谷、旨在切断印缅与中国之间的运输线的样子。这一招真骗过了英国人。
7日上午,英军侦察机看到日军舰船在暹罗湾里浩浩荡荡向北开去,便放松了监视,向上级报告了情况。英军指挥部判断日军可能首先在曼谷登陆,而后才会从陆上越过克拉地峡南下,那样的话,他们已经部分实施了“斗牛士行动计划”,可以暂时放心了。其实,这支登陆船队于7日12时进至富国岛西南(G点)时突然转向,分兵三路,一路驶往洛坤,一路驶往泰国的北大年、宋卡,一路驶往马来西亚的哥打巴鲁。
在分兵三路的部队中,只有攻打哥打巴鲁的佗美支队遇上了硬骨头。12月7日晚,运载佗美支队5300人的“淡路山”“绫户山”“佐仓”号3艘运输舰,在第3鱼雷战队司令官桥本少将指挥的第1护卫队主力的掩护下,乘夜幕悄悄地驶近位于泰国和马来西亚交界的吉兰丹河河口的哥打巴鲁海面,然后抛锚,准备分三个波次发起突然袭击。
哥打巴鲁市内万家灯火,一片辉煌。12月7日是周日,英国人也像珍珠港的美国人那样在欢度他们“快乐的周末”,万万没有想到日军登陆部队已经偷偷地潜入到他们的眼皮底下,虎视眈眈地窥视着他们。
入夜时分,海上刮起10级以上的猛烈大风,惊涛骇浪拍击着海岸,冲击着船舷。在这样风急浪高的时候,登陆艇很难靠岸,弄不好就会船翻人亡。8日1时30分,第一批登陆艇向岸上冲去。小艇随波起伏,颠荡不止。士兵们一个个手牵着手,艰难地从运输舰上下到登陆舟艇上,仍有人突然被风浪吹落到海里。
这时,英军海岸防御观察哨发现了海面上的入侵舰队,海岸阵地上响起了刺耳的战斗警报。守卫海岸阵地的是由印度雇佣兵为主组成的英军第9步兵师,约6000人。他们已经沿海岸丘陵地带布置了炮兵射击阵地、防御工事和掩体,重炮、野战炮、迫击炮和机关枪组成远近交叉杀伤火力。前沿阵地布满了铁丝网,碉堡里架有72挺机枪,还配有40多辆装甲车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出击。英国人在这里预先建筑起坚固的防御体系,而且对可能的入侵十分警觉,日本人的奇袭计划成为泡影。
日本人听到英军警报声,知道奇袭已经不可能了,于是护航的4艘战舰率先开始炮击英军防御阵地。几乎在日军舰炮射击的同时,英军阵地上大炮齐声怒吼起来,炮弹划破夜空,急风暴雨似的落在登陆艇周围,掀起十多英尺高的水浪。大批日军被浪头打下船去,有的炮弹落在登陆艇上,顿时艇仰人翻,被大海吞没。在倾盆大雨、惊涛骇浪和猛烈的炮火袭击中,日军首次登陆行动举步维艰。由数井孝雄少校率领的一批登陆艇,冲在最前面,因而死伤惨重。他立即命令士兵跳下登陆艇,泅水上岸,自己率先游上海岸沙滩后,指挥部队冲锋,但是刚刚冲上沙滩就被岸边碉堡里射来的弹雨压住了,冲到铁丝网前的日军死伤过半。
数井见他的部下冲击受挫,气得嗷嗷直叫,疯狂地跳起来冲向铁丝网,用军刀乱砍猛劈,在铁丝网上砍开了一个缺口。数井等人几乎冲到碉堡前,一排子弹扫射过来,数井身上弹洞如网,一命呜呼。英军碉堡里又投出大批手榴弹,炸得日本兵血肉横飞,无一生还。
第一波攻击就这样被击退了。还没有上岸的其他日军只好退回到海水里去,不敢让脑袋露出水面。这时,英军飞机赶来轰炸。飞机投下一颗颗照明弹,把海面照得亮如白昼。英军飞机在日军运输舰上空盘旋,为海岸炮兵指示目标。鏖战正酣的英军炮兵借助照明弹的亮光不断调整射击目标,一颗颗炮弹落在运输舰上,爆炸的气浪滚滚冲天。
不久,日军运输舰“淡路山”号中弹起火,火光映照得四周一片光明,使其巨大的舰体暴露无遗,成为最明显最有吸引力的大目标。不一会儿,该舰先后中弹16颗,船体中央发生大爆炸,士兵的肢体随着爆炸气浪和火焰飞上夜空,又迅速落入海里,舰体断为两截慢慢沉入海底。船上残存的士兵纷纷跳入大海,挣扎着浮出水面,拼命向岸边或就近的舰船游去。这是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沉没的第一艘大型船只,是日军在燃烧的东南亚战火中付出的第一个重大代价。
英军战斗机见这个庞然大物已经沉入海底,便转而向其他运输舰开火射击,“绫户山”号和“佐仓”号先后受到重创,舰船甲板上火光冲天。陷入绝境的日军第二和第三波攻击队残余力量反而斗志更盛,士兵不顾死活地拼命游上岸来,先头部队在滩头快速挖出一些散兵坑,开始逐步攻占滩头阵地。随着上岸士兵的不断增加,日军积聚起更大的攻击力量,不断扩大阵地。经过4个多小时激战,日军从海岸线推进1.5公里,完全控制了英军海岸防御阵地。后续部队不断登陆上岸。
在日军登陆战役开始后,担任空中掩护的日军第3飞行集团就开始对马来半岛机场和新加坡海军基地实施大规模轰炸,迫使英国空军退缩到新加坡地区。日军第22航空队于8日拂晓长驱直入,袭击英军空中力量,9日下午空袭关丹机场,两天中共击毁英军飞机50架,使英军空中力量遭受重创,作战能力损失1/3以上。此后日军掌握了作战区域的制空权。
12月8日,几乎就在马来战役打响的同时,日军在珍珠港、关岛、菲律宾、威克岛和香港也发起了进攻,把战火一下子燃烧到太平洋广大地区。
也在这一天,为支援英军陆上作战,菲利普斯中将率领由两艘大型战列舰和四艘驱逐舰组成的特混舰队,开出新加坡,准备去截击日军的运兵船。10日正午时分,“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战列舰在关丹以东约40英里的海面上被日军飞机发现。接着日军的轰炸机、鱼雷机进行轮番攻击。英军舰队主力“威尔士亲王”号配有175门高射炮,每分钟能发射6万发炮弹,但也未能阻止住日军鱼雷机的准确俯冲。12时23分,26500吨的“反击”号被鱼雷击中沉没。下午1时20分,被称为“皇家海军不沉之舰”的“威尔士亲王”号遭到同样的命运。舰队司令菲利普斯中将连同870名官兵一起丧命,而日军只损失3架飞机。
英国远东舰队的溃灭给英军冲击很大。丘吉尔首相听到海军大臣的汇报之后,异常悲哀,叹息从来没有遭受过这样大的打击。英国参谋总长布鲁克将军在日记中对这次巨大损失作了如下总结:“这意味着,从非洲往东经过印度洋和太平洋至美洲,我们已经失去了制海权。”
海战的胜利,使日军顺利地在马来西亚建立了空军基地,掌握了制空权,并有力地支援了陆军作战。日军在空中优势的掩护下,沿着马来半岛迅速由北向南推进。山下奉文中将指挥的第25军,一口气便控制了马来半岛南部。这时,山下奉文仍对部下的战绩不太满意。于是,他把第5师团布置在大路,近卫师团布置在西海岸,采取与从东岸南下的第18师团相互呼应、加速追击的战法。这种战法被山下称为“电钻战”。
1942年1月11日,日军第5师团冲进了吉隆坡。1月30日,马来半岛东西两岸的英军都撤退到半岛南端。31日,英军全都退守新加坡。这样,日军就在短短的54天之内全部占领了马来西亚。山下奉文中将也因此得到一个“马来之虎”的绰号。
2月8日,山下经过几天充分准备,终于下达了进攻新加坡的命令。是日傍晚,日军440门大炮一齐开火,射击的目标首先是实里达海军基地的大油库,油库随即发生惊天动地的大爆炸,熊熊的冲天大火照亮了海峡和海岸。日军摧毁油库是怕英军把油倒入海里点燃,来一个火烧日军战船。不久,日军调转炮口轰炸长堤以西的防御工事。那里是日军主力强行登陆的地点。
夜晚10时30分,300多艘登陆艇,每艘载着40名全副武装的日本兵,分批排开,在隆隆的炮声中冲向新加坡西北海岸。日军避开英军重兵防守的东北面的开阔地,把攻击矛头指向战斗力薄弱的澳大利亚部队的防线。该地区靠近海边是一片沼泽,阵地前沿长满了浓密的热带灌木。灌木阻挡了澳大利亚士兵的视野,沼泽影响了各个据点的支援与协调。
当1万多名日军突然靠近澳军防守的海岸时,哨兵才发现情况,士兵们奉命打开探照灯并开始射击时,一切都为时太晚了。在近战中,澳军士兵根本不是日本兵的对手,不久首批日军就轻易地登陆成功了。日军后续部队不断登岸,到2月9日天亮时,登陆日军已经达1.5万人。
日军先头部队上起刺刀,发动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与澳大利亚部队进行肉搏战。缺乏这方面训练的澳军士兵虽然顽强抵抗,最终还是全线溃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