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评曾国藩
10744900000081

第81章 中国“旧文化的代表人物”和“理想人物”

——蒋廷黻评曾国藩

【评主简介】

蒋廷黻(腿年),湖南宝庆(今邵东)人。先后肄业于美国奥柏林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学士和哲学博士学位。m年返国,任过南开大学教授尧清华大学教授兼历史系主任等职。中年后供职于国民政府外交部门,依然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以研究外交史驰名,尤以辑录《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和撰述《中国近代史》等着述而受到学术界的注目。

原文

曾国藩是我国旧文化的代表人物,甚至于理想人物。……他虽没有下过苦力,他的教育是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他成翰林的时候①,正是鸦片战争将要开始的时候②。他的日记虽提及鸦片战争,他似乎不大注意,不了解那次战争的历史意义。他仍埋首于古籍中,他是一个实践主义的理学家③。

在咸丰初年曾国藩官作到侍郎,等于现在的各部次长。……湖南地方上的士大夫阶级确认他的领袖地位,他对洪秀全的态度就是当时一般士大夫的态度④,不过比别人更加积极而已。

曾国藩治兵的第一个特别是精神教育的注重。他自己十二分相信孔⑤、孟的遗教是我民族的至宝⑥。洪秀全既然要废孔教⑦,那洪秀全就是他的敌人,也就是全民族的敌人。……他是孔孟的忠实信徒,他所选的官佐都是他的忠实同志,他是军队的主帅,同时也是兵士的导师。所以湘军是个有主义的军队。其实精神教育是曾国藩终身事业的基础,也是他在我国近代史上地位的特别。他的行政用人都首重主义,他觉得政治的改革必须先有精神的改革,前清末年的官吏,出自曾文正门下者皆比较正派⑧,足见其感化力之大。

曾国藩不但利用中国的旧礼教作军队的精神基础,而且利用宗族观念和乡土观念来加强军队的团结力。他选的官佐几乎全是湖南人,而且大半是湘乡人。这些官佐都回本地去招兵,因此兵士都是同族或的人。这样他的部下的互助精神特别浓厚。这是湘军的第二特点。

历史上的精神领袖很少同时也是事业领袖,因为注重精神者往往忽略事业的具体条件。在西洋社会里,这两种领袖资格是完全分开的,管教者不必管事,管事者不必管教。在中国则不然,中国社会几千年来是政教不分,官师合一的。所以在中国,头等领袖必须兼及双层资格。曾国藩虽注重为人,并不忽略作事。这是他的特别的第三点。当时绿营之所以不能打仗⑨,原故虽多,其中之一是待遇太薄。曾氏在起始办团练的时候,就决定每月陆勇发饷四两二钱,水勇发三两六钱,比绿营的饷额加一倍,湘军在待遇上享有特殊权利。……关于军器,曾氏虽常说打仗在人不在器,然而他对军器的制造,尤其对于大炮的制造,是很费苦心的。他用尽心力去罗致当时的技术人才。他对于兵士的操练也十分认真,他自己常去督察检阅。他不宽纵他的军官,也不要军官宽纵他的部下。

曾国藩的事业如同他的学问,也是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他要救旧社会、旧文化,而那个旧社会、旧文化所产生的官僚反要和他捣乱。他要维持满清,但满清反而嫉妒他,排斥他。他在长沙练勇的时候,旧时的官兵恨他的新方法,新标准,几乎把他打死了。他逃到衡州去避乱。他最初一战是个败仗,他投水自尽,幸而被部下救起来。他练兵打仗,同时他自己去筹饷。以后他成了大业,并不是因为满清和官僚自动的把政权交给他,是因为他们的失败迫着他们求曾国藩出来任事,迫着他们给他一个作事的机会和权利。

——节录自《中国近代史》

【注释】

①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代始设,明清两代从进士中选拔。

②鸦片战争:1840年至1842年英国资产阶级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因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强行向中国倾销鸦片,故称鸦片战争。

③理学家:也称道学家。普遍重视理性思维的作用,把认识的理性与道德的理性结合起来。从理性的高度来认识自然界和人的本质,以及人和自然、社会的关系问题,所以达到了以往的哲学家所未能达到的理论水平。

④洪秀全:1814年生,1864年卒。原名仁坤,后改秀全,广东花县(今花都)人,太平天国领袖。

⑤孔:指春秋时期思想家、儒学始祖孔子。

⑥孟:指战国时期着名儒学代表人物孟子。

⑦孔教:也称儒教、儒学。

⑧曾文正:指曾国藩。

⑨绿营:清代军制。清代汉兵,旗用绿色,与八旗兵相区别,故称绿营或绿旗。

【评析】

蒋廷黻在篇中强调曾国藩是近代中国集传统文化之大成者,他之所以能够成就大业,打败太平军,原因就在于他把传统文化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突出地表现在从精神方面武装军队。这一观点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即曾国藩是旧文化造就出来的人物,自然要维护传统文化,与洪秀全的太平军相对立,为清王朝死力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