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
10748100000006

第6章 树立结果意识(2)

“领导,我感觉最近大家士气不高,业绩也受到了影响。我跟大家沟通了一下,主要是邻近春节,很多客户都忙着业务拜年和要账,没有精力跟我们谈广告业务,而业务员也都想买票回家过年,所以整个团队的士气不高。春节前这段时间还是很宝贵的,我有两个方案,一是在团队内部做竞赛,业绩排名前5的,公司帮助解决回家的火车票;二是搞激励活动,对表现良好的,公司准备一个春节大礼包。这两个方案花费都不会超过5000元预算,而增加的收入可能是20万,您看哪个比较好?”

对上司而言,原本复杂的“问答题”变成了简单的“选择题”,其实下属有责任和义务,在请示工作时提交“选择题”。下属是问题的直接当事人,掌握着最全面的信息和资料,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细枝末节,加之有自身的利益需求,所以有可能、有必要也应有能力提出备选的解决方案。而此时,上司所要做的,就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列选的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并做出方向性的选择。

下属把“问答题”抛给上司是不明智的做法,甚至会导致上司做出错误的判断或决定。能够向上司提出“选择题”的下属,他们意识到自己有职责和义务,把问题解决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这也是积极调动自己脑力和智慧的体现,从而提高了决策和执行的效率。

“差不多”的结果是“差多了”

在工作中,如果抱有“差不多”的想法,那结果往往是“差多了”。每个企业都存在这样的员工:他们每天按时打卡,准时出现在办公室,但却没有按时完成工作;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但却不愿精益求精、把工作做到位。

看看我们周围,“差不多”心理依然普遍存在。如果领导要求一位员工将工作做好、做到位,换来的回答(虽然只是嘴上嘟哝)通常是:“差不多就行了,何必那么认真呢?”这种“差不多”心理反映出来的实质,就是人们没有深刻认识到把工作做到位的重要性。

我们每个人都要避免陷入这个误区。无论做什么,都要多问自己几遍“‘差不多’可以吗?会损害自己、公司和客户的利益吗?”

很多时候,“差不多”就会差很多。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1993年全国小麦价格上涨,一家私营面粉厂的业务员来到小麦产区采购小麦,这时产区的粮库大多是待价而沽,不想卖粮食,经不起业务员的纠缠,粮库的负责人说:“粮食有的是,卖给你也行,一吨1000元,你要不要?”

这位业务员拿不定主意,他不知道自己出来这半个多月全国小麦的价格涨到什么程度了,于是给老板发电报问:“一万吨小麦,每吨1000元,价格高不高?买不买?”

老板看到电报后生气地对秘书说:“真是乱弹琴,哪有这么高的价格,给他回电报,就说价格太高!”

秘书赶紧跑到邮局发了个电报:“不太高。”

没几天,业务员带着签订的购销合同回来了,老板莫名其妙,追问原因才知道,秘书发电报时,“不”字的后面少了个句号。如果履行合同势必会给公司带来1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后来经过协商,最终赔偿了对方15万元才算了事。当然这位秘书也被辞退了。

“不太高”和“不。太高”不是只差一点吗?但意思却相差十万八千里。

在工作中,任何细节都事关大局,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件小事都会通过放大效应而突显其影响。每个员工都是企业运转的重要环节,每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把工作做到位。

有的员工能力并不差,工作起来和其他同事相比,总认为“差不多”就行,结果在这差点在那差点,总体上就比别人差多了。这样他还会有晋升的机会吗?

有人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无足轻重,再认真也干不出名堂。错!有个叫任小萍的女士,她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大使馆当接线员,这是个很多人都认为没有出息的工作。但她把使馆所有人的名字、电话、工作范围甚至家属的名字都烂熟于心,有些电话打进来不知道该找谁办事,她就会通过多问多了解,帮别人准确地找到他要找的人。以至于后来使馆人员外出都不告诉自己的翻译,而是打电话告诉她;有些公事、私事也委托她通知、转告,结果她成了使馆的“秘书”,大使竟然破天荒地到电话间表扬她。由于工作出色,后来她被破格调到某报的记者处当翻译,再后来又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当副院长。当谈到自己的成功时,她说:“正是做接线员时养成的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奠定了日后成功的基础。”

很多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做事“差不多”的态度。很多人总是倾心于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觉得那些微不足道的事不过是秋天飘落的一片树叶,没有声响,无足轻重,从而在接踵而至的小事面前穷于应付。

凡事最怕“认真”二字,当你讲“差不多”时,请考虑一下,你完全可以更进一步。

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

工作开始于上司的指示,终止于努力的结果,并且老板希望员工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这是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但在工作中,即使是最简单的工作,有时还是一再出错。

某广告公司的员工就犯过这样一个错误,在为客户制作的宣传广告中,将客户联系电话中的一个数字打错了。当他们把制作的宣传单交给客户时,客户由于时间紧迫,第二天要在产品的新闻发布会上使用它,所以没有详细审核就接收了。直到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在整理剩下的宣传单时,才发现关键的联系电话有错误,而此时宣传单已发放了5000多份。

客户一怒之下,向广告公司要求巨额赔偿。由于错在己方,再加上客户召开新闻发布会的费用巨大,无奈之下,广告公司只好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了赔偿。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这家广告公司在客户群中失去了信誉,渐渐没有生意可做,也没有人再敢把自己的业务交给他们。

这样一个看似小小的失误,就把一家本来极有前途的广告公司击垮了。如果广告公司的员工在工作时能细心点,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那么这样的结果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也有人会说:“第一次没做到位不要紧,我可以做第二次、第三次。”但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给自己和他人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其实,不仅仅是员工,企业的经营者也应该树立“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的观念,唯有如此才能尽量避免出错和不必要的损失。

虽然企业要求员工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但很多员工却错误地认为这个要求太苛刻,不近情理,有的甚至认为在工作中出现一点小错是很正常的。比如,生产工人认为一个零件不合格,对公司并不会造成明显的损失,没必要小题大做。

但在很多成功的企业里,“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比如在麦当劳,炸鸡腿、鸡翅的时间都是用秒来控制的,少一秒,鸡肉没熟透;多一秒,鸡肉会变老。无论多一秒还是少一秒,都会影响鸡肉的口感。因此,每个麦当劳员工都必须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

福特公司也如此要求员工。在整条流水生产线上,每个零配件生产出来后都会马上被送去组装,由于没有库存,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全线停产。所以必须要求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为了尽快结束工作,没有过多地考虑细节,最后不得不重新再做一遍;为了省事,把垃圾随手扔在地上,清洁工人不得不重新捡起来扔到垃圾桶。我们浪费了别人的时间,也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这都是因为没有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六遍桌子,他会始终如一地擦下去;而如果是一个中国人,一开始他会按要求擦六遍,慢慢地他就会觉得五遍、四遍也可以,最后索性不擦了。中国人做事的最大毛病就是不认真、不到位。”

很多人在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时,只是把问题从系统的一个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或只是解决了一个大问题里的一小部分。比如,工厂的机器坏了,负责维修的师傅只进行简单的检查,只要机器能正常运转,他们就不会做彻底清查,只有当机器完全不能运转时,人们才会警觉。这种只满足于小修小补的工作作风实际上就是没有把工作做到位,这样做的结果只会导致工作的低效和资源的浪费。

工作不到位不仅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还会给别人带来麻烦。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公司花高薪聘请你的上司,成本远在你之上,他花一小时创造的价值可能是你一天所创造的价值。从工作效率上讲,你做完一件事上交领导后,他发现工作没有做到位,那么就要花时间去补充、修正,这不仅浪费你的时间,还浪费别人的时间,所以最好还是把工作一次做到位,这样大家的工作效率都会提高。

在工作中,低效率或无效率所造成的隐性浪费非常大,比如原来只需要一个人完成的工作,由于工作没有做到位则需要两名以上的人来完成;本该正确完成的简单工作,由于工作没有做到位而出现差错,这都是浪费时间和资源的行为,都是由于工作没有做到位造成的损失。更可怕的是,这种错误还会被人们用各种各样的借口、理由来掩盖,从而导致其反复发生,造成更大的浪费。

老板可以容忍创造性的失误,但决不允许由于工作没有做到位而反复发生的低级错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也都有自己的工作标准,每个人的位置不同,职责也有所差异,但都有一个起码的工作要求——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

不要只做领导吩咐的事情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曾说:“有两种人注定一事无成,一种是除非别人让他去做,否则绝不会主动做事的人;另一种是即使别人让他去做、也做不好的人。那些不需要别人催促就会主动做事并且不会半途而废的人必将成功,他们懂得多努力多付出,而且比别人预期得还要多。”

可见,那种听命行事的员工是企业所需要的,但个人主动进取的精神更为重要。老板不可能把每件事都安排妥当再吩咐下去,而是希望下属能够在工作中发现、思考问题,并独立去完成。

任何公司都有闲人,当问其原因,他们总会冠冕堂皇、一脸无奈地说:“老板安排的事情我已经做完了。”他们每天都被动地工作,从不主动寻找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做。然而在新经济时代,那种“听命行事”的员工已失去了竞争优势,取而代之的是不用老板交代、就自发工作的人。

能否执行好任务是一个人能否被老板器重并提拔的基础条件,因此要实现快速提升就必须练就高效执行任务的本领。高效执行任务就是能够快速执行好任务或做好老板没有吩咐的事情,也就是要具有精益执行力。精益执行力是执行力概念的进一步发展,就是以较少的投入快速执行。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所以快速执行的作用是不言自明的。“请务必在明天之前把这批货送来!”“你就不能快点把它送来吗?”“时间太紧了,你必须下午就做出决定,否则我们只好和别人做这笔生意了!”“我们必须提前一步占领市场,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时刻都在感受速度给予的压力,它像一张无形的网,把每个人都牢牢地套在中央。世界处于高速旋转中,无论你喜不喜欢,都必须加速运转。所以身在职场的你,要学会用最快的速度带给老板想要的结果。

一老板叫一员工去买复印纸,员工买了三张回来。老板大叫:“三张怎么够,我至少要三箱。”员工第二天就去买了三箱回来。老板一看,又说道:“你怎么买了A4的,我要B5的。”

过了几天,员工买了三箱B5复印纸回来,老板骂道:“怎么一个星期才买好?”员工答道:“你又没说什么时候要。”

买复印纸,员工跑了三趟,老板气了三次。老板会摇头叹道,这个员工执行力太差了!员工心里会说,老板能力欠缺,连个任务都交待不清楚,只会支使下属白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