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
10748100000007

第7章 树立结果意识(3)

问题出在哪儿呢?员工为什么不能站在上司的角度想这个问题呢?买复印纸之前,应去相关部门了解一下平时使用纸的类型,一次采购多少,然后再行动。理性的执行才是真正的执行。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在当今职场,虽然听命行事的能力相当重要,但主动进取的精神更重要。每个老板都希望下属能够主动地、带着思考去工作。那些只会做老板吩咐的事情和需要老板逼迫做事的下属,不可能受到器重。老板需要的是能准确掌握自己的指令,并主动发挥聪明才干的人。

老板一般不会明确要求员工主动工作,但要明白企业对你的“终极期望”——老板雇你来工作,是让你为企业创造效益,所以你应该随时随地思考,运用你的判断力采取行动。老板喜欢积极汇报工作、能够发现问题并能很好地解决的员工,更看重能吃苦耐劳、承受工作压力的员工。老板是一个企业的决策者与领导者,他对公司里所有的事情不可能了解得面面俱到,因此一个能为老板分担工作的员工自然会受到重视。一个善于主动去做老板没有吩咐的工作的员工,应该这样描述自己的职责:“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我有责任为改变我自己以及我所在的公司和社会尽力。这意味着我必须考虑到他人和我自己的各种行为与对策的长远后果,我必须努力争取双赢。虽然我正式的工作职责中并不包括这部分内容。”

很多员工在接到任务后,还需要老板具体而细致地提醒每个任务在进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他们完全不借鉴前人的经验,也不去思考本次任务在哪些方面与上次不一样,是否该提前注意什么,是否该向老板要求更多的授权等。他们在工作中很少投入自己的热情和智慧,做事不偏不倚,墨守成规,缺乏责任感,只能机械而不能创造性地去工作。

没有人告诉你需要做什么,在自发地工作背后,需要付出的是比别人更多的智慧、热情、责任、想像力和创造力。当你了解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职责后,就能预知该做什么,然后马上付诸行动,不需要老板吩咐。

明白这个道理后,就主动去做你应该做的事情吧,不要等老板来安排你的工作,自己的命运自己做主,当你全力以赴工作时,你将得到最高的回报。

结果就在下一次

在工作中,拥有良好的心态可以从容面对失败,但如果想要成功,就要有再尝试一次的勇气。“结果就在下一次”也就是“成功就在下一次”。许多历经挫败而最终成功的人,总能在最艰难的时候树立“成功就在下一次”的信念,并坚持到底。所以不要抱怨播下去的种子不发芽,只要你精心呵护,总会有收获的那一天。

进取心是成功的根本,没有向前的进取态度,任何成功都无从谈起。但进取既要有即知即行的“道根善骨”,也要有坚持到底的毅力。每个人都会遇到坎坷,这时会感到软弱无力,认为自己不行,便轻易放弃,于是功亏一篑。爱迪生说:“失败者往往是那些不知道自己已经接近成功,就放弃尝试的人。”

有位著名的编辑,对工作十分负责。一次,她组织编辑了一本畅销书,为了达到最好的发行效果,她决心找人设计出最好的封面。于是,她采用招标的方式,找了很多人设计封面。但拿上来的一个个封面又被她否定了。她的这种做法,连最挑剔的同行都觉得过分。

在前后看了15个样本都觉得不满意后,她对自己说:看来只能放弃了,就从这15个中选一个吧。可心中的某种意念又促使她决定再坚持一次。

不久,当第16个封面出现的时候,她喜出望外,这正是自己所期待的。最终,这第16个封面方案,为她所编辑的那本畅销书锦上添花。这位编辑后来感慨说:“不管做任何事情,最关键的是不要轻易放弃——越想放弃的时候越不能放弃。当你觉得再也无法突破的时候,你一定要逼自己再往前走一步,成功就在下一次。”

是啊,成功就在下一次,结果就在下一次。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人之所以没能成功,并非他们没有努力,而是他们在遭遇困难之后,在快成功的前夕放弃了努力。

失败者与成功者的区别就在于:失败者走了九十九步,而成功者却坚持走完了第一百步。失败者跌倒的次数比成功者多一次;而成功者跌倒了爬起来的次数比失败者多一次,但这“一步”与“一次”却异常可贵。或许当你走到第一千步时面对的还是失败,但成功也许就躲在拐角处。不妨稍稍拐个弯儿,也许就不是“山穷水尽”,而是“柳暗花明”了。

如今找工作已成为一大难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有人选择降低标准在小公司混日子,有人毅然决然成了“啃老族”。求职之路有千万条,但有个年轻人却选择了一条极少人走的路。

一位刚获得博士学位的年轻人,带着自己的学位证书和求职资料,兴冲冲地来到著名的通用汽车公司应聘。此时,通用汽车公司由于日本汽车大量涌入欧美市场,正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董事会已经作出决策实行裁员,以渡难关。当这名年轻的博士走进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望着人事经理疑惑不解的眼神,用夹杂着西部土语的英语解释说,自己只是碰巧路过这里,才贸然进来求职的。

过了一个月,当这位年轻博士得知通用汽车公司已结束裁员,又一次来到公司应聘,但此时通用公司并没有刊登出招聘广告。这次人事经理将他引见给公司总经理,总经理觉得这位年轻人有一股韧劲,于是破例让他面试一次。尽管这次应聘由于年轻人缺乏相应的工作经历,没能如愿以偿进入到通用公司工作,但最后总经理留下了他的联系方式。

又过了一个月,公司急需一名亚太地区的业务主管,总经理亲自打电话让这位年轻博士前来应聘,他又一次走进了通用汽车公司的大门。尽管这一次他仍然没有成功,但比起前两次,他在公司决策层的心目中已经留下很好的印象。这次公司总经理留给的话是:“年轻人,不要气馁,等你准备好了再来应试吧!”就这样一年之内,这位年轻博士先后5次踏进通用汽车公司的大门,并最终被公司正式录用,一年后他跻身于公司的管理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你越想放弃时越不能放弃。正如著名作家歌德所说:“不苟且地坚持下去,严厉地驱策自己继续下去,就是我们之中最微小的人这样去做,也很少不会达到目标。因为坚持的无声力量会随着时间而增长到没有人能抗拒的程度。”

当然,通常所说的“毅力”、“坚忍”是容易的,但“坚忍”的强度是否足够,只有一个指标——最后的结果。古语说:“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废井。”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往往只隔着一层薄纸——是否有足够的韧性与耐性。

当然,每遇到一次挫败,就动摇一次信心,这是人之常情。但成功者与普通人的不同,就在于其动摇信心的同时,也会说服自己再次树立信心。

你在一家公司就职,老板对你有很多要求,但最基本的要求是要你提供结果。当你没有完成任务,当老板说你不行时,不要气馁,再试一次,很可能这一试,就成功了!

老板要的是结果,听的是过程

老板通常不重过程重结果,但会发现一个有趣的职场现象——为老板创造结果的人被炒鱿鱼了。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对此进行深入的探究。

老板安排你做一项工作,实际是要你提供这个工作的结果。但很多人却陷入一个误区:由于公司与员工之间不像公司与公司之间那样讨价还价的交换,我们就认为公司与员工之间不是商业价值的交换,而是“一家人”,只要尽力做事,不影响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形象就可以了。

事实上,认为在工作中对任务负责,而不是对结果负责,是对员工与公司关系的一个极大误解。虽然公司与员工不是在每件事上都采取直接讨价还价的方式,但员工应知道,拿了公司的工资,就应当提供相应的价值。

这就是伴随时代发展所产生的职业化精神。员工应自觉用公司提供的报酬,来衡量自己的付出。

同样,老板的心理底线就是结果,是要看到你所创造的价值,但老板对待过程又抱有怎样的态度呢?

A企业领导班子换届,营销中心市场渠道总监小王认为出头之日到了。新总裁上任伊始即对全公司反复表示:“不要没事总往领导身边跑,大家工作怎么样,用结果说话。不是早请示、晚汇报就好,你们的岗位应在一线,而不是领导身边。”这让不善言谈的小王很感动,以前由于“会做的不如会说的”,自己部门的工作一直得不到公正评价,此次新老板有这样的表示,看来从此无后顾之忧了。

在小王的带领下,这一年营销部门在促销活动上屡有创新,全年破天荒地形成5次销售高峰,结束了连续四年的下滑颓势,年度增长超过30%。虽然这期间小王的汇报少了些,但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小王也发觉老板对某些促销方案是有不同想法的,但凭借多年对市场的了解,他知道自己在关键时刻的决断不会错。

在年底论功行赏时,小王却大惊失色,平时与老板汇报沟通多的那些干部,几乎都获得了提拔与奖励,有人还连升了两级。相比之下,劳苦功高的市场部人员却在原地踏步,不仅如此,连年终奖金也仅是公司的平均数而已。

小王面临的功大而赏薄的情况实际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在老板心目中,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也不可完全忽略,小王在工作过程中缺乏沟通,老板对他功过相抵,而最大的过就是擅作主张。对于如何理解“早请示、晚汇报”,企业高层、中层与基层的看法截然不同。

事实上“早请示、晚汇报”在多数员工心中已成了小人所为,或由于能力不足束手无策,或虽有能力但欲借机与老板套近乎。潜台词无非是两种涵义,其一是表示尊重领导,自己不是自行其事的人,请领导放心;其二是告知工作的难度,如果做不好,事前就得到一定谅解;如果做好了,事后功劳会放大。当然,有时还有第三层涵义,就是给领导一个指点的机会,这样会反衬出领导更有水平。这不是隐性拍马屁吗?无论哪种原因都让人不敢恭维。

在要害部门,如营销、采购、财务,老板越是授权就越会担心,“这家伙莫要给我捅出什么娄子呀!”所以,“用人不疑”的话多是对下属的一种安慰。哪里找那么多又让人信任又有能力的人呢?除了自己,谁又是完全可以托付的呢?在企业中,常见的往往是“疑人也用”,一边用一边观察。

老板了解过程有两个现实意义,一是要知道下属是不是在行动,防止拖延误事;二是要知道方向有没有错,以及时纠偏。这两点是老板喜欢听过程的原因。

在企业中,要想得到老板稳定的授权,就要让老板认识到你拥有三项能力:

一、我有能力胜任。这是成为初级干部的基础。不要把老板想得那么任人惟亲,在中层和基层干部任命上,他们并不糊涂。老板会通过某人过去的经历或目前的关键事件来观察,要在众多同事中脱颖而出,必须做出让老板印象深刻的事,形成最初的能力认可。

二、我是你的人。这是能否成为重要干部的根本。此时不论事而论心,也就是说,事做错了不要紧,心意对了就行。夫妻间就有个典型的例子,明明天不冷,但丈夫出差时妻子还是拼命地往箱子里塞衣服。这些都是累赘,做老公的一边烦得要死,一边却在想,还是媳妇疼我呀!那么,想成为重要干部的人也自问一句,老板感觉到你是他的人了吗?

三、我会对你惟命是从。这是能否成为高级干部的分水岭。即使目标相同、但方法不一致,也会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结果恰恰都是需要用过程来表现的。员工往往出于对能力的自信,忽视过程沟通与心理交流的重要性,这必然无法得到老板的进一步授权,从而无法保证良好结果的可持续性。

总之,过程汇报实际上是企业内部的一种重要信息互换,这是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不能因为对结果的关注就完全忽略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