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我们离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还有多远
10753100000041

第41章 中国崛起的美国因素(4)

2012年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国防部长帕内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新科主席邓普西上将集体亮相五角大楼,向全球宣布题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新军事战略报告。报告称,美国整体外交和军事重心将于2012年起明确远离欧洲,转向太平洋地区。作为总统,宣布一项层级远在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之下的纯军事战略,而且防务班底倾巢而出,这在美国历史上并不多见,这是自冷战结束后美国第五次调整军事战略。白宫发言人卡尼称,美国正处十年战争后的转折点,国防战略检讨针对新的挑战,重新调整美国的战略重点,以维持美国的军事优势。外媒普遍揣测,这可能意味着美国未来将在太平洋地区上演重头戏,而中国已经被山姆大叔锁定在了准星的中心位置。

解读美国“新军事战略”,我们看到:

1.以中国为主要作战对象,以西太平洋作为主要战场,以空海军为主要作战力量的“空海一体战”战役作战体系。早在冷战时期,美国就准备在欧洲和苏联能够同时打两场“空地一体战”,而到了现在,它认为这个仗已经打不起来了。未来的战争将主要在西太平洋上和中国发生,原来的“空地一体战”也变成了“空海一体战”。美国人的原话是这么说的:“空海一体战”主要针对的是变化中的中国的反介入与区域拒止作战,假如美国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在中国实施大规模陆地作战的话,那么西太平洋战区将是空海军主导的空中和海上战区。在西太平洋能够对美国产生影响力以及构成严重挑战的国家非中国莫属。这个战役作战构想最早是美国国防部委托一个军事智库搞的,这一构想现在已正式被美国国防部采纳,成为其国家军事政策,并在国防部成立了“空海一体战”办公室。这在苏联时期是没有过的。

2.以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作为南北两大支点的军事同盟体系。北边是日本和韩国,南边是澳大利亚,南北对中国进行钳制。美国不仅把美、日、韩同盟搞在一起,实现美日韩一体化,同时正在打造包括印度、越南、菲律宾在内的“亚洲小北约”。美国打仗历来强调同盟战略,从来不单打独斗。海湾战争以来它一直都是拼凑多国部队就说明了这一点。现在它要做的,就是为未来和中国作战做组织准备。

3.以西太平洋岛链为依托的军事基地体系。在多年经营之下,亚太地区的美军部署是以三线五群层层分割太平洋,使得前后战线彼此呼应。其中,三线即西太平洋第一、二、三岛链。“第一岛链”由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日本、韩国等地的基地和驻军组成或者说“第一岛链”指的是太平洋西部的一连串岛屿的总称。它们北起千岛群岛,南到菲律宾群岛。包括千岛群岛、撒哈林岛(即是库叶岛)、日本列岛、冲绳列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及其他小岛。这一条岛链是美国和日韩等国向西部署的最前沿,也是美国链式部署中最严密的一条线。“第二岛链”以关岛为中心,由驻扎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基地群组成,它是一线亚太美军和日韩等国的后方依托,又是美军重要的前进基地。“第三岛链”主要由美军在夏威夷群岛的基地群组成,它既是支援亚太美军的战略后方,又是美国本土的防御前哨。五群是东北亚基地群、关岛基地群、夏威夷基地群、澳新基地群、阿拉斯加基地群。在“三线五群”战略区里,驻有美军10多万人、60%的核潜艇、6艘核动力航空母舰。

4.离间与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为特色的所谓“前沿部署外交”体系。

美国的“新军事战略”又和以其价值观为内核的政治渗透体系,以及经济上以美国经济主导权的经济遏制体系——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TP)相配套。其中,前者包括利用网络等新的传播手段,宣扬西方价值观,在中国培植代理人。正如前美国驻中国大使洪博培在2012年竞选总统公开演说时声称的那样,“要在中国网罗80万人,扳倒中国。”“扳倒中国”,是美国人冷战思维的极致表现,也从另一侧面表明美国对“中国崛起”的焦虑症候。后者则是美国积极打造“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目的就是要排除中国重新夺回在亚洲的经济主导权。TPP最初是由新加坡、新西兰、智利和文莱4个国家于2005年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框架内签署的小型多边贸易协定。但与过去的经济合作协议不同,TPP增加了“战略合作”内容,涵括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环境标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内容。2009年新加坡APEC会议上,美国总统奥巴马高调宣布美国加入TPP谈判。一加入该组织,美国就摆出了领导者架势,并假借TPP推行有助于它的贸易标准。但值得指出的是,美国首倡“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TPP)一个不容绕过去的现实是,主导当今亚洲贸易的最大贸易伙伴是中国,而不是美国,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因为参与TPP而切断参与中国经济成长,捞取“中国大红利”的机会。

消逝的国际战略机遇期?

就在国人沿着线性思维推想中国仍然会以过往的速率崛起,并在经济总量上甚至超过美国,与美国平起平坐之时,我们骤然看到,中国的崛起使得政治生态因为美国的“重返亚太”而骤然恶化起来。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不仅反映了近年来全球和地区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适应了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和变革,而且还对美国军事力量今后的主要任务、部署、使用的重点以及战略指导方面的若干重大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确立了相应的指导方针。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提出,对中国将带来直接重大的影响。尽管中美关系确立了“伙伴关系”的新定位,但双方远未建立战略互信,美国对中国不放心,在政治、经济上想发展合作关系,但在军事上却是要“看住”中国,这种出发点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其负面效应不言而喻。

中国与周边某些国家存在历史遗留的领土和领海争端,这种传统安全问题解决起来很棘手,需要当事方在承认争议的前提下,通过双边方式妥善加以解决。然而,在美国看来,这种争端却是出于“自然资源争夺”的目的,这就完全改变了事情的性质。中国历来主张以和平方式和谈判方式解决争端,但在维护领土和领海主权问题上,从未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对此,美国将其视为一种“安全上的挑战”,这实际上是对他国领土主权问题的曲解甚至蔑视,中美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很难消除。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把亚太地区作为新的战略重点,这是对其“战略东移”举动的进一步确认,也是从军事上保证美国“重返亚太”和“重建”亚太的战略宣示。近几年特别是宣布“重返亚太”战略以来,美国在亚太地区逐步完成了常规威慑力量的部署,其海军的主要力量和最先进的作战飞机都已云集亚太,这为美国新战略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今后,根据新战略,这种调整还将继续,从而使“战略重点”名副其实。美国如此而为,既是全球战略安排,同时也是要保持对中国的强大压力。所谓“关注”中国的军力发展,绝不仅仅是站在一边看着,美国是要通过军事力量的存在和显示,对中国进行牵制甚或威慑。在此情况下,中美之间的较劲不可避免,中国面对的挑战趋于严峻。

在强化美日、美韩、美澳军事同盟的同时,美国“重返亚太”战略还提出要加强与东盟的军事合作,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动向。不仅如此,美国还首次表明,将对危及美国和友好国家的安全和权利的行为“研究必要的手段”。论及美国的“假设情况”,中国与某些国家在东海、南海和钓鱼岛存在的领土主权争端显然不能排除,这可能也是美国加强联盟和准备应对的重要“挑战”。美国在公开场合口口声声表示不会“选边站队”,其“重返亚太”也绝不是针对中国的,并强调要通过与中国的合作来解决地区内的问题,但其战略谋划显然是另有考虑和准备。这种情况只会增加中国的不安全感,中美之间潜在的摩擦甚至冲突将难以消除。

早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就曾满怀信心地指出:“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基本分析,那就是未来20年在国际事务上不会产生不利于中国的巨大趋势,或者至少不会产生局部战争。不会产生不利于中国的主要趋势之一就是“美国因素”。现在回头看,当时做出这样的重要判断是有依据的。

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国际地位因为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东亚金融危机中的负责任表现而增强。尤其是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实力迅速壮大,在其后短短10年里,中国经济总量相继超过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跻身世界第二。这一崛起对整个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结构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打破了旧有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平衡。与美欧相继陷入金融与债务危机相比,这种崛起显得尤为耀眼。但到了现在,掺入了中国崛起的“美国因素”后,中国崛起的安全将很昂贵。即便中国就是保持和平崛起,其所需花费的成本一点都不比打仗来得低。为阻止美国的“战略东移”在中国周边扎根,彻底改变亚洲的国际关系环境,中国须做好付出更多的准备。我们预判,美国直接用军事力量摧毁以中国崛起为中心的亚太运行的可能性很小,但美国会利用军事压力造势,扰乱亚太国家对局势的判断,制造中国犯错误的机会。如果中国发展不下去,表层原因将五花八门,但美国的遏制将是根源性缘由之一。

当然,美国“重返亚太”也为中国据此做出战略评估提供了条件,为双方就各自的安全进行对话提出了重大课题。由于文化差别和历史传统等原因,中国的军事战略往往是“秘而不宣”,美国对此也很难搞清楚。面对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中国既要分析和判断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要通过对话彼此交换看法。有些问题可能很难谈拢,但这种沟通非常必要,也是减少误判和增加战略互信的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