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大数据在中国
10759600000028

第28章 大数据与管理变革(3)

要做出预测,你就需要先了解自己要预测的对象。实际上,大数据的应用其实是可以分成几类的,分类不会太复杂,相反十分简单。比如人、物、其他,大体就这三类。关于人的数据是什么呢?比如我们在进行搜索推荐的时候需要预测兴趣度,你要知道用户的兴趣在哪里,应该怎样去预测,这就是人的数据。物的数据是什么呢?比如对交通的统计,对天气规律的总结。理解了这些,才能做好预测工作。

现在,对于预测来说,大数据的运用已经十分广泛,其精准预测是以充分了解用户为前提的。我发现不少人都把大数据想象得十分神秘,其实这是他们不了解自己的预测对象的表现。

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大数据都只是一种工具而已。作为工具,它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驾驭人的。我们在利用大数据进行预测时,最关键还是要了解自己预测的对象,并在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去收集和分析与它相关的数据。

☆安全分析和管理

大数据在管理上的控制,经常体现在信息安全和危机预防上。它给信息安全带来的最大改变是,通过自动化分析处理与深度挖掘,将之前很多时候亡羊补牢式的事中、事后处理,转向了在事前自动评估预测、应急处理,让安全防护变得主动起来,而不是被动地成为一个只能善后的补偿机制。

在具体的应用中,它代表了一种未雨绸缪的趋势。我们应该切实地利用这种趋势,让自身的管理方案和大数据分析相结合,形成从数据收集分析到安全管理策略,再到效果评估的一整套安全分析和管理的解决方案,从而真正地对自己的企业管理和安全控制起到质的帮助。

捕捉问题:重点是将要发生什么

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对于数据的关注重点并不在于数据的本身,因为无论数据的规模有多大,如果不能实现数据的价值,对我们就没有任何的积极意义。有时候小规模的数据,也能为我们带来很大的知识含量并提供一定程度的价值。

所以才有人说,这个时代真正重要的,是能够从数据中获得什么,以及数据会告诉我们多少将要发生的事情。假如数据不能为你提供对将来的判断,那么不管它有多么庞大,都可以定义为“无效数据”。

前不久,美国中央情报局解封的一份材料表明,在CIA内部存在着一个名为“预测未来”的组织。他们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准确地预测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并且还要分析这些可能出现的新技术能否在战争中得到应用。这个部门的职能就是“预测”,通过预测来判断将来会发生什么,且要保持相当高的准确性。

而在他们的工作中,有一项任务更加令人震憾,那就是利用大数据来分析人类的行为。该部门的一名特工说:“当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存储能力大幅提高时,那么在理论上我们就可以将人类的行为编译成数据,或者我们收集到数量足够庞大的数据,然后把它们集中存诸起来,利用数学分析方法去分析这些数据的变动规律,以此来实现对于人类的群体行为的预测。”

结果精确吗?中央情报局没有公布更多的信息,但这个部门已经运行了几十年。这充分地表明,大数据在宏观管理方面的应用早已经在某些精英机构中进行,而它的主要应用方向就是用来判断将来会发生什么,而不是去记录过去和今天已经发生了什么。

无独有偶,研究这项工作的人和机构还有很多。比如麻省理工的教授埃里克就说:“我认为未来会发生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大数据将取代人类的想法,以及代替人类去思考这个世界。”

他的假设很有道理,正是基于大数据的基本特征,也就是人们的网络浏览记录、各种数据的传输和传感设备以及GPS定位等技术的发展和社交网络数据的猛增。事实上,这种可能性已经成立了,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精确地分析,就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那就是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任何一种事物都在变得越来越智能,人们做出的决定也越发合理,而这正是大数据分析与管理的功劳。有的公司已经开始利用这一点来管理他们的部门员工,纽约有家公司就以大数据思维融入了管理制度,成立了一种预测模式,来根据过去和现在的数据精确地预测员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情况。

在其他领域呢,比如金融?国内一家银行的分行经理对我说:“大数据到了这个时候,在互联网出现之后经过云计算,特别是跟网上商城、社交平台、移动终端的融合,现在又带来了数据的存储和数据的分析,这一系列的积累,最终会促成精准预测的产生。我们对于未来可以逐渐实现准确控制,通过分析数据,来判断将要发生的问题,然后把危机掐灭在萌芽状态,也就是说,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产业的发展,将使得金融危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如何解决精准地预测和控制的问题?第一,我们要有足够的数据量进行分析;第二,我们必须找到有效的分析方法。就像在金融领域,人们对大数据的精准问题需求最为迫切。当然,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只有通过有效的分析方法才能做到精准。比如,哪些客户是你的服务对象,你应该给客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产品更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政府的角色

在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已经不仅仅是一架梯子,人们可以借助它摆脱旧的管理模式,走向光明的未来。而且,大数据也意味着透明化的不可避免,代表着在全球层面上,政府和国家也都要为这种透明化作出更多的努力,进行更有力的尝试,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毕竟,相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政府才具有推动社会进步和技术革新的决定性力量。

中国政府已经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还在进一步地推出积极的举措。比如2013年,习近平主席就会见了百度公司的CEO李彦宏。对于“大数据能实现什么样的未来”这个话题,中国政府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询问了企业家的想法。

对于这个问题,李彦宏说:“大数据在两个方面表现出了最重要的价值,促进信息消费和关注社会民生。”除此之外,政府可扮演的角色还有社会管理,例如“热点实时监控与预警”,这包括对公共事件的监测、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提升以及对于经济数据的统计和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等,使政府这双有力的手参与大数据中国的建设。无论是经济领域还是政治领域,政府的角色都至关重要,不可忽视。

其实早在2007年4月,中国政府就推出了公开政府信息的新规范,迈出了数据透明化的第一步。这一政策规定,从2008年5月1日起,政府将有关土地使用、公共卫生调查以及其他官方活动的资料都在网上进行公开,公民和企业可进行查询、监督。现在,全球主要的大国都认识到了大数据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大数据正在成为推动企业效率提升和管理变革的强大力量,也正在成为经济持续繁荣的催化剂。正因为如此,美国政府才把大数据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认为这是美国继续称霸世界的一种新的战略武器,甚至比石油还要重要。

所以,大数据想在中国真正发展起来,形成全球领先的产业,政府对于大数据的战略定位是非常关键的,起着根本性的作用。政府必须抓住大数据发展的五大关键要素:基础设施、产业链、人才、技术和立法,并且要在其中担当关键的推动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五个要素是普通企业所做不到的,政府就可以补上这个空白,来扮演那个提供强力支持的角色。

☆大数据的基础设施领域

一个国家在信息和存储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决定了大数据时代的海量数据能否汇集、传达、存储和应用。比如高速网络架构、大型数据中心、商业数据托管中心和中立运营商数据中心等,这些事业投入巨大,牵涉面广,企业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都必须由政府来牵头建设。

☆大数据的产业链布局领域

大数据的产业链并不是单一的产业链条,而是横跨了包括数据提供者、存储商、分析和挖掘商以及应用企业的诸多行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所有行业都在参与的划时代的“超级工程”。对于企业,往往只有应用能力,却缺乏获得、存储和分析与挖掘大数据的能力。而在这方面,当然要依靠产业链中相应的服务商,但政府在产业链建设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它可以引导进行战略布局,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投向那些需要重点发展的领域,来推动产业链的快速、健康成长。

☆大数据的数据挖掘领域

政府可以设立数据挖掘和分析平台、创新平台,增强政府在公共管理领域的数据分析能力;而且还要鼓励企业设立数据分析中心,来形成一种政企联合、公私合作的大好局面。

☆大数据的提供领域:政府数据的透明化

在大数据的产业建设中,政府数据的透明化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毕竟政府是最大的数据拥有者。但是我们都知道,让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动开放自己的数据,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这一项工作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现阶段,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开放的数据平台,比如交通数据、行政资源数据等,供企业和公民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实时查询。

☆大数据的人才领域

现在,中国企业在应用大数据的过程中最缺乏的就是专业的数据人才,比如大数据工程师。培养这一类人才,往往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因此也需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政府可以与企业以及本地高等院校开展合作,确保我们的毕业生获得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比如可以集中在数据分析领域开设一些本科及硕士课程,提供侧重于具体行业应用的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加速人才的培养,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积聚一批高素质的大数据人才。

☆大数据的技术领域

在大数据的存储、分析和挖掘技术与产品领域,投资往往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初始阶段,更是一项烧钱的大工程,需要巨大的投入。但是一般的企业无法承受这样的投资,此时政府的作用就尤为重要。在技术的投资领域,政府不能缺位,且要占据主导地位,以一种长远眼光来进行技术的研发和积累,要谋在一时,功在千秋。

☆大数据的立法领域

我们知道,大数据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与个人隐私权的冲突,这是大数据产业发展无法规避的“死穴”,不能逃避,只能面对。所以,能否通过立法明确保护个人隐私权是中国的大数据产业可否获得良性发展的关键。政府应立足于防范对国内数据以及源于境外的个人资料的滥用行为,帮助公民进一步了解个人资料的使用途径;同时,在进行个人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政府也应起到加强企业与客户的信任的作用,以立法的形式规范大数据市场。

☆大数据的公共卫生领域

在公共卫生领域,由于企业可以起到的作用比较有限,更应由政府来主导这一进程。政府应该探讨公共卫生信息体系与集成应用的新模式、卫生应急数据采集技术的运用、卫生应急管理信息数据的挖掘与展示,以一种大数据的宏观思维来规范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要加强数据采集的技术,并保证数据采集与数据分析过程中的数据完整性、规范性、准确性、安全性和及时性,推动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比如,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如果在几个地方都忽然发现某种症状的发热病人,政府这个时候就要考虑是不是某一种传染病要暴发了。这是企业做不到的,也是单凭医院自己无法应对的,需要有专业的管理部门,由政府的专业人员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实时预警。

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也需要企业的参与,比如谷歌那样的公司。同时,政府也要提供相应的财政力量,根据这些数据做一些预算,通过数据分析,来决定是否需要对某些医疗卫生服务点增加资源,进行较大幅度的财政倾斜,甚至紧急动员,来预防潜在的公共卫生危机。

☆本质--政府思维模式的变革

如果说互联网重塑了我们人类的交流方式,改变了人类的文明生态的话,那么大数据则标志着社会处理信息方式的变化。属于政府的大数据时代也随之来临了,它必将引发政府的思维模式的变革。以前的不合时宜的管理方法、体制或决策应该做出改变,以适应新形式下的社会特点。

对政府而言,大数据是一笔巨大的资产。它既是经济资产,又是政治资产,还是思维资产。政府既要在宏观层面汲取它的营养,改善管治思维,也要在微观层面获得技术的进步,实现数据到知识的转化、知识到行动的过渡、行动到效果的展现。

中国怎样才能在大数据时代获取真正的竞争优势?这取决于我们的管理者是否做好了思维变革的准备。思维不变,一切不变;思维变了,一切都变。必须牢记这个原则,并把它作为大数据产业布局的指导性思想。

政府要做好准备,来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冲击,应对全社会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变化。对政府来说,这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勇气,去掌握数据、利用数据、开放数据,使社会每一个阶层的人受益,并借此推动全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