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浣紫袂
1076100000049

第49章

紫来静静地听完,不悦道:“大师你何必拐着弯来说我,我又不是傻子。”

“你仔细想一想。”一尘说着,起身道:“架上第二排有一本书,书里或有答案。”

言毕转身离开。

紫来抬头一看,我的妈呀,这第二排,少说也有上百本书……

两个时辰后,一尘回来,紫来面前堆起了一摞书,正望着摊开的书本冥思苦想。

“参透了么?”一尘问。

紫来摇摇头。

“继续。”一尘说。

又过了两个时辰,一尘再次回到书房里。

“参透了么?”一尘问。

紫来从书堆里抬起头来,说:“我也给你讲个故事吧。”

一日禅师洗澡,因水太热,便叫他的一个弟子提桶冷水过来,冲凉一些。

弟子奉命提了水来,讲热水冲凉了,便把剩下的水倾倒在地上。

“笨蛋!”禅师骂道:“大小事物各有用处,何不活用?如果给树,树也喜欢,水也活着。何不拿去浇浇花草?你凭什么要浪费寺里的一滴水?”

听到这里,这位弟子竟然因此开悟,于是将他的法号改为“滴水”,终于成了受人尊重的“滴水和尚”。

一尘听完,默然片刻,说:“再参。”

不觉已到晚间,紫来晃晃脑袋,只觉得一脑袋浆糊,她甩甩手,一下午经书抄得她手发酸、眼放花。可是这禅,还没有参透。紫来有些焦躁地想,去它的一杯茶!一杯茶就是一杯茶,哪来那么多讲究?!

这时候,小沙弥过来了:“施主,我送你去理斋园。”

“我不去!我还没参透呢!”紫来没好气地回答。

小沙弥笑道:“方丈知道就是这样,他说,请你过去他禅房一趟。”

自是到了一尘的禅房,却听一尘说:“还站门外,我点拨你一下吧。”

一日,章禅师遇到投子禅师,投子禅师敬章禅师一杯茶,他一边斟茶,一边问道:“这杯茶如何?”

章禅师接过茶后,说道:“森罗万象皆在这里!”

投子禅师道:“森罗万象皆在这里,如此说来,这是一杯非比寻常的茶,假若随随便便喝下去,谁知道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章禅师有恃于自己对禅的心得,在禅师尚未说完话时,就忽然把茶泼掉,并且机锋严厉地说道:“森罗万象在哪里?”

章禅师自以为表现了灵敏的禅机,而投子禅师这是轻言慢语,非常平静地说:“可惜!一杯茶。”

章禅师掉转话锋道:“这只是一杯茶。”

投子禅师不放过章禅师,以他的话重复道:“虽只是一杯茶,森罗万象都在里面!”

章禅师终于无话可说。

“今天就到此为止,”一尘的声音从房里传来:“回去吧。”

紫来想了想,便又折返到佛唱阁,卷了第二排剩下的所有书,全数带走。

小沙弥阻止道:“不可。”

“理斋园不是寺里么?我未出寺,即未带走,”紫来固执道:“倘若不肯我拿,那我今夜就不走了。”

小沙弥想想,不语了。

第二日,紫来早早地就到了佛唱阁,只等着一尘来。她似乎已经参透了玄机,只等一尘来做个验证了,正兴奋地想着,一尘进来了。

“一尘大师!”紫来兴致勃勃地说:“我再给你讲个故事吧。”

珠光和尚听从大夫的指导,依靠喝茶而戒掉了打盹的习惯,他因此而逐渐喜欢喝茶,并创立了茶道。

创立茶道之后,一休禅师问道:“珠光,你是以何种心态在喝茶呢?”

珠光答道:“为健康而喝茶。”

于是,一休禅师便给他讲“赵州吃茶去”的公案:“有学僧请示赵州禅师以佛法大意,赵州答道:‘吃茶去!’你对这件事有何看法呢?”

珠光默然。

于是,一休禅师教侍者送来一碗茶,当珠光捧茶在手时,一休禅师便大喝一声,并将他手中的茶碗打落在地。然而珠光依然一动也不动。过了一会,珠光向一休禅师道过了谢便起座,走出去。

“珠光!”一休禅师叫道。

珠光回头道:“弟子在。”

一休禅师问道:“茶碗已经打落,你还有茶喝吗?”

珠光两手做捧碗状,说道:“弟子仍在喝茶。”

一休禅师不肯罢休,追问道:“你已经准备离它而去,怎可说还在喝茶?”

珠光诚恳地说:“弟子到那边喝茶。”

一休禅师再问道:“”我刚才问你喝茶的心得,你只懂得这边喝、那边喝,可是全无心得,这种无心喝茶,将是如何?

珠光沉静地回答:“无心之茶,柳绿花红。”

听紫来说完,一尘轻轻地笑了一下。

“一尘大师,多谢您的指点,我明白了,”紫来沉声道:“一杯茶的内容,可以说是很不简单,先要培养一棵茶苗,要它成长,需不断地灌溉、施肥,还得有阳光、空气、雨露,一棵茶苗集合了宇宙万物的力量才能生长,起飞森罗万象都在一杯茶中?喝一杯茶,宇宙万物入胸。宇宙就是一杯茶,一杯茶就是宇宙的中心。喝茶,要喝清凉之茶、平和之茶、禅味之茶、无心之茶。所谓无心之茶,包罗万象,柳绿花红,另有一番世界。也可以这么说,大千世界一杯茶。”

“宇宙就是一杯茶,一杯茶就是宇宙的中心。”一尘点头道:“这正是禅的精义所在。”他看一眼紫来,说:“大亦是小,小亦是大,无形是有形,有形是无形。你能悟道这一层,慧根不浅,我再给你讲个故事吧,《云在青天水在瓶》。”

唐代李翱任朗州刺史时,曾多次邀请惟严禅师下山参禅论道,但被拒绝,李翱只好亲自前去拜见,去的那一天,禅师正在山边树下看经书。

虽然李翱亲自前来,禅师毫无起迎之意,对他不理不睬。随从提醒禅师李翱已经等候多时了,禅师只当没听见,闭目养神。李翱怒起,斥道:“真是见面不如闻名!”说完拂袖欲去。禅师这才睁开眼睛,慢条斯理地问:“你为何看中远的耳朵,而轻视近的眼睛呢?”

这句话正是针对“眼之所见不如耳之所闻”而说的,李翱听了亦惊,忙转身拱手谢罪,并请教什么是“戒定慧”。

“戒定慧”是北宗神秀倡导的渐修行事,即先戒而后定,在由定生慧。但惟严禅师属于南宗,讲究的不是渐修,而是顿悟法门。

因此禅师回答:“我这里没有这种闲着无用的家具。”李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得问:“大师贵姓?”禅师又说:“正是这个时候。”

李翱更不明白了,只好悄悄地问寺院总管,总管说:“禅师姓韩,韩者寒也。时下正是冬天,可不是‘韩’吗?”

惟严禅师听后说:“胡说八道!若是他夏天来也如此问,难道‘热’吗?”

李翱忍俊不禁,笑了几声,气氛顿是轻松多了。他又问禅师什么是道?禅师用手指指天,又指指地,然后问他道:“领会了吗?”李翱摇头说:“没有领会。”

这时,忽然一道阳光射了下来,正好照见瓶中的净水,李翱顿有所悟,不仅随口念了一偈:

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此诗成了千古绝唱的禅偈。

“惟严禅师开始故意不理睬李翱,是想挫挫他的傲气和火气,以便投入参禅问道的心境。因此,最后见他心平气和之后,才对他说出了人道的真谛:云在青天水在瓶。”一尘缓缓地解释道:“惟严禅师的‘云在青天水在瓶’大约有两层意思:以是说,云在天空,水在瓶中,正如眼横鼻直一样,都是事物的本来面貌,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只要领会事物的本质、悟见自己的本来面目,也就明白什么是道了;二是说,瓶中之水,犹如在什么瓶中,都能随方就圆,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刚能柔,能大能小,就象青天的白云一样,自由自在。”

紫来默然片刻,说:“禅意根本,还是去虚妄还原本。”

“很好。”一尘赞许着。

紫来不好意思地笑笑。

“书都看完了?”一尘温和地笑问。

“囫囵吞枣。”紫来赧然道:“未曾细读。”

“一夜之间,如此精进。”一尘感叹道:“汝有佛缘。”看看紫来面显疲惫,于是问道:“昨晚一夜未眠?”

紫来点点头:“只想着如何参透大师的故事。”

呵呵,呵呵,一尘长笑道:“今日,你再参一个故事吧——”

《只管睡去》

师父病了,不久于人世。而徒弟正在重建一座寺庙,这天劳作一天,到晚上要睡下了,师父还在追问徒弟:“寺庙建好后你要做什么?”

徒弟回答:“等你病好了请你去说法。”

“假如我活不到那一天呢?”师父问。

“我们可请别人。”徒弟回答。

“假如你找不到人呢?”师父又问。

徒弟大声回答:“不要问这些无谓的问题了。只管睡去吧!”

故事讲完,紫来顿时犹如醍醐灌顶。

禅之所以为禅,自然高深,她昨夜之所以纠结,只因人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