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楼花影
10827500000002

第2章 海棠!海棠红妆夜未眠

海棠是中国很多地方都有的花朵,根据有关植物学著作,海棠并不是一种单一的花朵,它是我国对一些植物的笼统的通俗称谓。在分类学上,海棠属于不同的科或属,有草本的,也有木本的;有灌木的,也有乔木的。比较常见的品种是西府海棠、贴梗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四季海棠等。明代《群芳谱》将西府海棠、贴梗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列为“海棠四品”。

最先出现在《红楼梦》里的海棠是西府海棠。《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里就写到西府海棠。贾政与众人走到怡红院,“一入门,两边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众人赞道:

‘好花,好花!从来也见过许多海棠,哪里有这样妙的。’贾政道:‘这叫作女儿棠,乃是外国之种,俗传系出女儿国中,云彼国此种最盛,亦荒唐不经之说罢了。’”其实,说西府海棠乃是外国之种,亦有根据,并非贾政说的“荒唐不经之说”。《广群芳谱》又引《凭泉草木记》云:“凡花木以海为名者,悉以海外来,如海棠之类是也。”还是宝玉的解说“众人都摇身赞妙”:“大约骚人咏士,以此花之色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大近乎闺阁风度,所以以‘女儿’命名。想因被世间俗恶听了,他便以野史纂入为证,以俗传俗,以讹传讹,都认真了。”

由于海棠与芭蕉种在一处,宝玉在理论命名这一处时认为:“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落。固有蕉无棠不可,有棠无蕉更不可。”于是题出了“红香绿玉”。后来被元春赐名“怡红快绿”,从此大观园里有了“怡红院”,宝哥哥也就成了怡红公子。宝玉《怡红快绿》题诗有“红妆夜未眠”“凭栏垂绛袖”,把入夜犹开的海棠写成少女未眠,其红花如凭栏美人垂下的大红衫袖。如果没有种植海棠于此,没有上述命名,有无怡红院和怡红公子都是难以确定的,足见一株西府海棠在大观园里的重要。演绎出这样一番故事,海棠岂止是用作装点的观赏之物,更是融入到《红楼梦》整部书中的不可缺少的情节发展的引子,从此海棠的荣枯就和宝玉、和贾府的命运紧紧地相连在一起。

西府海棠是海棠诸品种中最佳者。清康熙时《广群芳谱》卷二十五载:“西府海棠,枝梗略坚,花色稍红。”又引《学圃余疏》:“品类甚多,曰垂丝,曰西府,曰棠梨,曰木瓜,曰贴梗,就中西府最佳,而西府之名紫绵者尤佳,以其色重而瓣多也。此花特盛于南都,余所见徐氏西园树皆参天,花时至不见叶。”又引《两堤桃柳议》云:“望湖亭前有西府海棠一株,所谓汉宫三千,赵姊第一,良非虚语。”

一般的海棠花无香味,只有西府海棠既香且艳,是海棠中的上品。西府海棠花形较大,四至七朵成簇朵朵向上,其花未开时,花蕾红艳,似胭脂点点,开后则渐变粉红,果实称为海棠果,酸甜可口,味形皆似山楂,可鲜食或制作蜜饯。由于西府海棠是一种名贵品种,所以清代笔记中记录甚多。

《红楼梦》中大观园海棠花甚多,人物时常出没于海棠花影里,比如作者写到红玉(小红),在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里,“宝玉便靸了鞋晃出了房门,只装着看花儿,这里瞧瞧,那里望望,一抬头,只见西南角上游廊底下栏杆上似有一个人倚在那里,却恨面前有一株海棠花遮着,看不真切”。

其实在《红楼梦》第五回,我们就已经看到了海棠花影,只不过作者不是在着意写海棠,秦可卿房中挂的就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海棠花有“睡美人”之誉,这一典故出自宋代释惠洪《冷斋诗话》。唐明皇李隆基登沉香亭,召杨贵妃,碰巧杨妃酒醉未醒,高力士使侍儿扶持而出,贵妃仍醉未醒,鬓乱残妆。唐明皇见状笑道:“岂妃子醉,直海棠春睡耳!”自此文人墨客对海棠歌赋传颂,宋代苏东坡据此写了《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朦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唐寅《题海棠美人》:“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都是把海棠比作睡美人。

有人分析说《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描述的湘云真的在花丛中的一个石凳子上睡着了,“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她,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表面写的是“芍药花”,实即是指“海棠春睡”。理由是在第六十三回,湘云抽到的是一根海棠签,题着“春梦沉酣”,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即笑道“夜深”两个字可改为“石凉”两个字。其实用不着如此附会,我们何不说是曹雪芹受了海棠春睡的启发而写出了史湘云的芍药春睡?

倒是还有几处写到海棠很关键。至于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由于本书要专门写到“白海棠”,此处暂且不叙。《红楼梦》第七十七回《俏丫头抱屈夭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中写到的海棠还是上面的同一处地方,同样的怡红院阶下好好的一株海棠,在春天无缘无故的死了半边,宝玉说,我就知道有异事,结果应到了晴雯身上。袭人听了,笑说:“这样的话,岂是你读书的男人说的。草木怎又关系起人来?若不婆婆妈妈的,真也成了个呆子了。”宝玉叹道:“你们哪里知道,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所以这海棠亦应其人欲亡,故先就死了半边。”结果连贾母都认为“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说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的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后,“如今天上少了一位花神,玉皇敕命我去司主,我如今在未正二刻到任司花”,去做专司芙蓉的花神去了。海棠枯了半边,晴雯去了,是不是宝玉的心魂也丢了半边?总之是宝玉为“风流灵巧招人怨”的晴雯写下了《芙蓉女儿诔》,以后也没有机会给林妹妹写下什么诔了。

到第九十四回《宴海棠贾母赏花妖,失宝玉通灵知奇祸》,海棠再次开放,开的已经不是时候了,怡红院里的海棠本来萎了几棵,也没人去浇灌它,忽然十一月里开了花。“昨日宝玉走去,瞧见枝头上好象有了骨朵儿似的。人都不信,没有理他。忽然今日开得很好的海棠花,众人诧异,都争着去看。连老太太、太太都哄动了来瞧花儿呢”。贾母是贾府的精神领袖,对这等奇事当然得往好里说:“这花儿应在三月里开的,如今虽是十一月,因节气迟,还算十月,应着小阳春的天气,这花开因为和暖是有的。”贾赦、贾政、贾环、贾兰来看花,贾赦说:“据我的主意,把它砍去,必是花妖作怪。”贾母听见了,便说“谁在这里混说!人家有喜事好处,什么怪不怪的。若有好事,你们享去;若是不好,我一个人当去。你们不许混说。”贾母高兴,并叫人传话到厨房里,快快预备酒席,大家赏花,要宝玉、环儿、兰儿各人做一首诗志喜。

花卉在深秋或初冬因天气暖和而违时开花,确实不值得奇怪。清代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滦阳消夏录》二记载:“武清王庆曹氏厅柱忽生牡丹二朵,一紫一碧,瓣中脉络如金丝,花叶葳蕤,越七八日乃萎落,其根从柱而出,纹理相连,近柱二寸许尚是枯木,以上乃渐青。先太夫人曹氏甥也,小时亲见之,咸曰:‘瑞也。’外祖雪峰先生曰:‘物之反常者为妖,何瑞之有。’曹氏亦式微。”贾母指出,海棠花期应在三月,现在是十一月了,原因是节气迟、地暖,这个解释是颇有科学道理的。

但是,草木的事情却往往还有科学不能解释的一面。贾母虽然统一了思想认识,但各人的心思还是有所保留的。探春是贾府里的明白人,“虽不言语,心内想:‘此花必非好兆,大凡顺者昌,逆者亡。草木知运,不时而发,必是妖孽。’只不好说出来。”宝玉“看见贾母喜欢,更是兴头。因想起:‘晴雯死的那年海棠死的,今日海棠复荣,我们院内这些人自然都好。但是晴雯不能象花的死而复生了。’顿觉转喜为悲。忽又想起前日巧姐提凤姐要把五儿补入,或此花为他而开,也未可知,却又转悲为喜,依旧笑说”。

有人说《红楼梦》八十回前后非一人写作,续书的拙劣在这里显露了出来,对海棠开放一事,“独有黛玉听说是喜事,心里触动,便高兴说道:‘当初田家有荆树一棵,三个兄弟因分了家,那荆树便枯了。后来感动了他弟兄们仍旧归在一处,那荆树也就荣了。可知草木也随人的。如今二哥哥认真念书,舅舅喜欢,那棵树也就发了。’”这哪里像是平日里黛玉说话的口气,简直一个活脱脱的宝钗,可见《红楼梦》确实有前后刻画人物的不一致。

众人散去后,王熙凤安排平儿送来两匹红给宝玉包裹这株海棠花,“平儿私与袭人道:‘奶奶说,这花开得奇怪,叫你铰块红绸子挂挂,便应在喜事上去了。以后也不必只管当作奇事混说’。”

一株海棠的荣枯牵动着贾府上下的心事,无论各自怎样解释,但该来的还是来了。宝玉那日“本来穿着裹圆的皮袄在家歇息,因见花开,只管出来看一回,赏一回,叹一回,爱一回的,心中无数悲喜离合,都弄到这株花上去了。”怡红海棠在冬天绽放,继而宝玉失玉、转而疯癫;贾府的荣耀和依凭———元春也“汤药不进,连用通关之剂,并不见效”,于立春后的第二天十二月十九已交卯年寅月时薨逝。

从此以后,再也不见海棠花荣花枯,大观园以至贾府便乱事频生,开始一步步衰败,就像《飞鸟各投林》那支曲子写的那样:“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读到此,写到此,可见一株海棠在《红楼梦》里关涉了多少事,真个是:海棠红妆夜未眠,草木荣枯似人事。

就在我写作海棠的今天,我在园子里看到了今年开放的第一朵海棠花。由于去年冬天的霜雪比较大,海棠开放的时间较往年晚了许多,枝头上的花苞都还没有长大,整个园子里就开了这一朵,是贴梗海棠,纯红的,这应该是应时而开的。我不知道海棠是否真的有了灵性,专门在这个时候走进我的视野里,是为了促成这篇小文的写成,还是为了在我的文字里占有一席地位。那么,我希望这第一抹红给我今年的写作带来一点喜气。

2011年2月22日写于澡雪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