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楼花影
10827500000004

第4章 桃花花解怜人花亦愁

桃花,蔷薇科植物桃树盛开的花朵,原产于中国中部、北部,现已遍及世界上的温带国家和地区。桃花种类有小花白碧桃、大花白碧桃、五色碧桃(撒金碧桃)、千瓣桃红、红碧桃、绛桃、绿花桃、垂枝碧桃,此外还有寿星桃、紫叶桃等。

在中国文化中,桃花是一种颇受人喜欢的花朵,而且属性多重,含义深广,可以说是一种文化饱满的花朵。古代传说夸父逐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邓林,即是桃林,可见桃的确出身不凡。《诗经·周南·桃夭》里就有了桃的影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毛传》:“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太平御览》云:“桃者,五木之精也,古压伏邪气者,此仙木也。”桃既可托情,也可镇邪。唐代崔护将滥觞于《诗经》的桃花更是发扬光大,“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桃成了盛开在万物萌动、生命勃发的春天里的如花美女。桃花,一朵真正的女人花,在中国文化里演绎着红颜命薄。

一部《红楼梦》,一部花史,姹紫嫣红开遍;也是一部美女史,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说:“桃花色最艳,故取以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李白也在天真地吟叹:“问君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大观园里,桃花甚多,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写到“一径绕着碧桃花”;第五十七回,雪雁看见宝玉在桃花树下石上托着腮颊出神;第六十三回,袭人抽到的花签“却是一枝桃花,题着‘武陵别景’四字,那一面旧诗写着道是:桃红又是一年春”。可是,桃花为什么一定就相连着命薄呢?

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当宝玉看着桃花落瓣踟蹰之时,黛玉出现了,而黛玉的出现,正是为了收集桃花落瓣,桃花是两人不期而遇的机会,桃花作了宝黛共读《西厢》的铺垫。如诗的浪漫,西厢共读,桃花开放成两人内心彼此的爱慕。如果不是桃花之下,真还不好找到合适的场境。

林黛玉,一朵开在《红楼梦》里的灼灼桃花,而一首《桃花行》由一个花人相映过渡到花人交融,以花自喻。《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海棠诗社只做了几次诗,大观园中就变故迭起,诗社一散就是一年,时逢初春时节,万物更新,大观园群芳又萌动了诗兴,商量作诗,把宝玉找去商量。宝玉去后,大家正在沁芳亭看黛玉作的《桃花行》。史湘云提议,海棠诗社“一起诗社时是秋天,就不应发达。如今却好万物逢春,皆主生盛。况这首桃花诗又好,就把海棠社改作桃花社。”

宝玉一边和众姑娘同去找李纨,一边看着林黛玉那首《桃花行》,“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便知出自黛玉,因此落下泪来,又怕众人看见,又忙自己擦了。”宝琴让他猜是谁做的,宝玉一猜就中:“自然是潇湘子稿。”宝琴又用杜工部诗既有“丛菊两开他日泪”,也有“红绽雨肥梅”“水荇牵风翠带长”的风格多样来证明宝琴也可以写出这样的诗,宝玉笑道:“固然如此说。但我知道姐姐断不许妹妹有此伤悼语句,妹妹虽有此才,是断不肯作的。比不得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

在稻香村将诗让李纨看了,“大家议定:明日乃三月初二日,就起社,便改‘海棠社’为‘桃花社’,林黛玉就为社主。明日饭后,齐集潇湘馆。”但因次日是探春生日,以及别事耽误,桃花社的活动延迟,最后反而催生了史湘云填的柳絮词。

大家看了黛玉这首诗,提起兴来,重建诗社,改称桃花社,但这已是夕阳晚景了。下面我们来看看林黛玉的《桃花行》: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怜人花亦愁,隔帘消息风吹透。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桃花行》,即是桃花诗,原系唐乐曲名,据唐武平一《景龙文馆记》载,唐中宗景龙四年春,宴桃花园,群臣毕从,学士李矫等各献桃花诗,中宗令宫女歌之,辞即清宛,歌乃妙绝,其中十二篇入乐府,号曰《桃花行》。

桃花一直以来都离不开爱情两个字,人们常说桃花运,就是因为桃花能给人带来爱情的机遇,有了桃花的祝福,很快就会拥有自己的爱情,所以桃花的花语是爱情的俘虏。可是到了黛玉的笔下,桃花却变得那样忧伤、孤苦。桃花灿烂鲜艳,人却寂寞孤单,几多反复,几多对比烘托,那满怀忧虑、怨恨而又无力自拔的少女是谁呢?“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这不正是黛玉的自我哭诉?

我赞同这样的说法,同是为花伤感落泪,《葬花吟》空枝见血,《桃花行》泪眼易干。落日斜照里,凭栏而立的观花人渐成一袭剪影,伶俜孑立,格外孤独。花红得那么热烈,却又令人如此神伤,花在眼前尽管明媚媚人,但到春尽之时,泪流干了,花也就憔悴了。杜宇悲鸣,春已归尽,花也谢去,人去楼空,帘栊寂寞,空余月痕。林黛玉以花自喻,用强烈的对比描述自己的痛苦,抒发了内心深处的无限感慨。

汤显祖的《江中见月怀达公》诗云:“无情无尽却情多,情到无多得尽么?解到多情情尽处,月中无树影无波。”“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桃花行》正是林黛玉自我的哭诉与写照,也是命薄如桃花的黛玉夭亡的象征。

林黛玉就是《红楼梦》里那株凄美的桃花,艳丽而忧伤,可是苍天何意妒多才,那些美好为什么总是那样易逝呢?这难道就叫做命运?

桃花啊桃花,你可要屹立到千年之后?也正是:泪眼观花泪易干,花解怜人花亦愁。

2011年3月5日写于澡雪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