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楼花影
10827500000006

第6章 芍药香梦沉酣芍药

芍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虎耳草目,芍药科,芍药属,芍药亚种。原产中国以及亚洲北部,被列为中国六大名花之一。芍药因其花形妩媚,花色艳丽,与形容美好容貌的“婥约”谐音,名为“芍药”。

中国栽培芍药历史悠久,《诗经·郑风》中便有“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药相赠,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所以芍药又称“将离草”。

我国芍药品种很多,在晋代已有重瓣品种出现。至于品种分类,则始于宋代,当时对芍药的记载很多,品种大约有三十多个,宋代《芍药谱》记载三十一种,宋代《扬州芍药谱》记载有三十四种。明代《群芳谱》记载芍药三十九种。清代《花镜》记载芍药八十八种。乾隆时,扬州芍药品种达百个以上,有“杨妃吐艳”“铁线紫”“观音面”“冰容”“金玉交辉”“莲香白”“胭脂点玉”“紫金观”等。

芍药在《红楼梦》中是一种重要的花,第六十三回宝玉“倚着一个各色玫瑰芍药花瓣装的玉色夹纱新枕头,和芳官两个先划拳”;同一回,击鼓传花,平儿采的就是一枝芍药。而“史湘云醉眠芍药裀”是全书最美的情境之一。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宝玉、平儿、宝琴、岫烟四人生日,众人因贾母王夫人不在家,探春便提议在芍药栏中红香圃宴集射覆,史湘云说:“这个简断爽利,合了我的脾气。我不行这个‘射覆’,没的垂头丧气闷人,我只划拳去了。”“湘云等不得,早和宝玉‘三’‘五’乱叫,划起拳来。”直到席散,“倏然不见了湘云”,结果却在山石后边的青板石凳上睡着了。

“说着,都走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子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挽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泉香而酒冽,玉盏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湘云慢启秋波,见了众人,低头看了一看自己,方知是醉了。”

到了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怡红院夜宴行酒令,“湘云笑着,揎拳掳袖的伸手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一面画着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四字,那面诗道是:‘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笑道:“‘夜深’两个字,改‘石凉’两个字。”众人便知她打趣白日间史湘云醉卧的事,都笑了。

古人有眠于海棠花下的典故,曹雪芹略施小计,将海棠改为芍药,史湘云眠于芍药花下,便成了另一段香艳文字。宋代释惠洪《冷斋夜话》:“东坡海棠诗曰‘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银烛照红妆。’事见《太真外传》。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曰:‘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又记,“秦少游在黄州饮于海棠桥老书生家。海棠丛开,少游醉卧宿于此,明日题其柱曰:‘唤起一声人悄,衾冷梦寒窗晓。瘴雨过,海棠晴,春色又添多少?社瓮酿成微笑,半缺瘿瓢共舀,觉健倒,急投床,醉乡广大人间小。’东坡甚爱之。”曹雪芹将古人海棠花下醉眠的典故改为芍药花下醉眠,其意可能在于避免雷同和因袭模仿的嫌疑。但这里的芍药花又不是常见的一般的芍药花,可能是牡丹芍药品类,普通芍药的花茎是没有高到花树下可以醉卧的。

借芍药花下醉眠,作者充分地展示了史湘云的丰富个性。从个人身世来讲,史湘云的身世和林黛玉有点相似,作为贾母的侄孙女,史湘云虽为豪门千金,但她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史鼎抚养,而婶婶对她并不好,在叔叔家,她一点儿也作不得主,且不时要做针线活至三更。《乐中悲》开头两句“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就描述了史湘云虽然生于富贵之家,但因自幼父母双亡,失去了父爱与母爱,没有人护持她娇惯她。在大观园的姐妹中间,史湘云可以说是比较贫困的一个。

虽然个人的身世际遇如此,但史湘云又是《红楼梦》中一个性情中人,她生活得并不压抑,是一个生活中的乐天派,她是大观园女孩儿中性格最活泼的一个。“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淘气,胸襟坦荡,“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在《红楼梦》里,似乎看不见史湘云真正发过什么愁,也没有多少心机,总是嘻嘻哈哈,对生活兴味盎然,充满热情。史湘云身上有一种入世的旷达情趣,趁兴时大块吃肉,忘形时挥拳拇战,偶尔男儿装扮,白日里豁达洒脱,顾盼间神采飞扬,须眉也须自拙。史湘云身世既富且贵,虽因家道中落,不复为富,却不端贵族小姐的空架子。她既无视高低贵贱,又不拘于男女之别,与人相交一片本色,无功利之心。史湘云身为女子却有男儿的疏朗与开阔胸怀,她不为女儿的皮囊所累。

由于她“襁褓之间父母违”,颇受贾母爱怜,时常到贾府里住,与宝玉在天真烂漫的童年建立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友情。她在《红楼梦》第一次出现,就是“大说大笑”,而且她还“咬舌”。黛玉曾取笑湘云:“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

第二十一回,第二天清晨宝玉前去看黛玉、湘云,只有她姊妹两个尚卧在衾内:“那林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睡。那史湘云却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又带着两个金镯子。宝玉见了,叹道:‘睡觉还是不老实!……’”

史湘云是大观园里的阳光女孩,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她和宝玉也算是好朋友,在一起时,有时亲热,有时也会恼火,但她襟怀坦荡,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第五十七回,湘云要替邢岫烟打抱不平,黛玉笑她:“你要是个男人,出去打一个抱不平儿。你又充什么荆轲聂政,真真好笑。”

第三十一回,史湘云说:“花草也是同人一样,气脉充足,长的就好。”史湘云就是这样一朵气脉充足的花。小时候,我在乡间种过芍药,每到四五月的时候,园子里一片一片的芍药花,红的,粉的,白的,紫的,黄黄的花蕊上蜂蝶忙碌,花瓣有一种淡淡的药味,让人感到神清气爽。然而,那样好看的花最终还是谢了,醉情溢言、酡红沉梦的日子最终还是在落花飘摇着的影子中远去了。

湘云的结局至今亦是众说纷纭,续书说她后来嫁与卫若兰,婚后不久,丈夫即得暴病,后成痨症而亡,史湘云立志守寡终身。史湘云的结局肯定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但史湘云那种清朗的悠远、飞动的飘逸,那种漫不经心的举止,像几缕飞云一样悄然,她的离去隐约着许多温暖却没有痕迹。叹只叹:“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最美好的毁灭给人看。如花美眷史湘云最终落得凄惨的结局,正因为她的美好,所以更加重了她命运的悲剧性,这也是作者笔下大观园中的女孩儿们摆不脱的无常命运。痛只痛,眼睁睁看着那些芍药花儿,开了,谢了,去了……

2011年2月25日写于澡雪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