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最好的管理者
10830000000003

第3章 面对职责,修炼内功心法(1)

中国人有很多的优点,也有很多缺点:第一得意忘形,第二死要面子,第三光说不练,第四虎头蛇尾,第五三分钟热度,第六不求精细。管理者或多或少多都有这些缺点,所以要修炼内功,一一改正,否则无法攀登高峰,成为最好的管理者。

(第一节)用十大管理意识武装头脑

作为一名现代管理者,要具备以下十大意识,并将其转化为行动。

一、目标意识

往哪里走、进入哪个行业、升级哪个产品……这都是管理者需要确定的方向与目标。企业必须设立好长期目标、中期目标以及短期目标,如果目标不够明确,就是盲目蛮干,是不会有前途的。

二、时间意识

除了目标意识,管理者还必须有时间意识。时间是直线向前,不会回头的,所以,管理者必须有绝对的时间意识,一定要重视时间管理。比如,会议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完;会见客人时,让他在最短的时间内满意离开;电话打进来,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时间是规划出来的,所以,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必须对时间进行有效规划,否则根本不能有效地利用时间。

要想有效地利用时间,首先必须坚持“一兼二顾”的“同时处理原则”。比如,有一位已过逝的企业管理大师,他每天的行程都排得密密麻麻,相当紧张,所以,他连起床、盥洗的过程也做了精心安排:他身坐马桶之上,手握牙刷,眼看早报,耳听收音机新闻,集多项事务于同一时间。

其次,还必须遵循“TIME”原则,即要有目标(Target)、工具(Tool)、思考(Thinking),改善和创新(Improvement&Innovation)、方法(Method)、管理(Management),以及效率和效益(Efficency&Benefit)。

第一,只有将时间有效分配在各个目标上,才能瞄得准、射得中、射得远,否则事倍功半。

第二,想充分利用时间,还必须使用各种工具。比如,抄一篇文章不如拿去复制一下;搭火车不如乘飞机;有意见一个一个沟通,不如找他们来开一次会;会议中一字一句笔录,不如活用录音笔……这些都是利用恰当的工具以节省时间、创造时间的有效做法。

第三,时间需要思考。中国人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意思是与其遇事不经思考就展开行动,不如先经由思考,拟出较完善的行动计划再展开较为恰当。

第四,各项问题皆能经由改善和创新,达到省时的目的。只要改善得宜,会议时间可以由原来的三小时压缩成两小时。这样,无形中就节省了一个小时。

第五,时间需要方法。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天底下没有所谓的“最好的方法”,只有更好的方法。只要肯用心,任何事情都有改善的余地。

第六,时间需要管理。如同钱财需要管理、人生需要管理的道理一样,时间也是需要管理的。只有搭配了管理的艺术和原则,才能将时间效益大幅增加。

第七,时间需要效率,更需要效益。有些人做事有效率但缺乏效益,有些人则恰恰相反。建筑商用心盖房子,对购买者而言固然是有效益的,但如果施工过程效率不高,导致工期延误,交房遥遥无期,必会遭到买家的抱怨、投诉。这就是典型的有效益而缺乏效率。在生产线上的作业人员日夜赶工,每天的生产速度都非常快,但客户一来验货,发现产品质量不良,必须返工,否则不予出货。这样一来,不仅时间浪费了,工厂的排期也会大乱,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而其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一味讲求效率,未能兼顾效益。

三、成本意识

管理者仅有目标意识、时间意识还不够,还要有成本意识。做生意的人都清楚,企业赚钱有如针尖挑土,花钱却像以水推沙。所以管理者要有成本意识,要对企业内部的各个流程加强成本管控。这包括各项材料、人工、制造费用,以及管销费用等。否则,巨大的浪费会变成企业庞大的沉淀成本,在无形中抵销企业的利润率。

节省成本就意味着获得更多的利润。在这方面,日本企业深谙其道。

丰田公司发明了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即利润=成本-浪费。这一模式和我曾经强调的“降低成本10%相当于提高营业额一倍”是同样道理。

把成本降低10%为什么能够将营业额提高一倍左右呢?这一道理可以用一道简单的数学题来解答:假若一个产品的售价是1000元,成本是900元,那么利润就是1000-900=100元。假设售价不变,成本降低10%,那么成本就是900×(1-10%)=810元,利润就是1000-810=190元,利润约增加了一倍。可见,节流对企业来说十分重要。

有一家企业的总经理,突然在发薪日吩咐出纳人员扣除生产部长50元。这位部长一领到薪水,发现莫名其妙被扣去50元,就向出纳人员追问原因。当出纳客气地告知他原因后,这位部长竟然一脸怒容地敲开总经理办公室的门,讨要原因。

总经理神色平静地说:“你看,我少发你50元,你就这样斤斤计较,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部门每天浪费公司多少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你何以都不计较?”该部长一经提醒,果然痛改前非,认真踏实地去管制各项的支出和浪费,终于获得总经理的颁奖鼓励。

大多数人的本性是:对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斤斤计较,但往往对与己无直接利益瓜葛、却会影响企业利润的浪费漠不关心。为此,就需要管理者将无形变为有形,让部属意识到万事与己有关,这样才能在部属脑子里植入成本意识,拓宽企业及个人的生存发展空间。

四、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要有意识地发现问题。比如,“部属上班时为什么一点笑容都没有?”“库存量为什么上升了?”“客户下的订单为什么越来越少?”“今天为什么有三个人请假?”“这个月为什么有两个人离职?”这些都是问题。

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或是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改善问题。

著名的丰田生产方式创始人大野耐一在担任丰田公司第二机械制造厂厂长时,有一次,突然有个领班向他报告“生产线上的一部马达坏了”。

大野厂长就问他:“马达为什么坏了?”那位领班说:“因为线圈烧掉了,所以马达转不动。”大野又问:“何以马达线圈会烧掉?”领班去看了一下,回来报告:“因为马达的润滑油干了,所以马达旋转时发热而将线圈烧了。”通过大野厂长对问题的逐一深入询问,最后终于找到了马达故障的原因是自动加油孔被灰尘蒙蔽住了,以致润滑油无法注入马达核心。解决方法就是,将“过滤网”加在马达自加油孔的上沿,并且每周定期将过滤网清洗一次,从而降低了马达出现故障的概率。

同样,当业务人员发现客户最近的订货量骤增或骤减时,均应本着“追根究底”的精神对“问题点”或“异常点”进行深思,且多方探讨,找出真正原因,才不会吃“倒账”或吃被同行抢走生意的闷亏。

五、改善意识

迄今为止,每个人在世上所吃、所用的均非最好的东西;所住、所看的也非最好的境界。可见,任何事物都有改善的余地。铅笔可改成自动铅笔;电子产品中的普通电池也可由碱性或太阳能电池替代……进步的源头均源于“改善意识”的运用。

随着保险业的竞争加剧,台湾美商全美人寿保险公司将业务性质进行了调整:不仅提供人寿保险服务,还可以为保户进行汽车拖吊、加水、加油的免费服务。这些举措就是着眼于“改善意识”创造出的“差异化”服务。

管理者对于企业存在的种种问题,不能放任其存在,而要想方设法改善。比如:成本太高,应该如何降低;交期太长,如何提高效率,提前交货;客户不愿意继续合作,如何通过品牌建设、营销等手段使之改变初衷……

六、创新意识

人们常讲“改变可能会死,但不变就是等死”。所以,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有创新意识。方法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用这个方法能赚钱,现在可能赚不到钱了。HTC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HTC是全球最大的WindowsMobile智能手机生产厂商,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代工和生产厂商。曾几何时,HTC凭借touch系列手机时尚超前的外观,在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的使用上快人一步,成为能与苹果和三星抗衡的全球知名手机生产厂商。但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竞争的加剧,与苹果、三星相比,HTC缺乏规模、品牌定位不明,加上外部环境不给力,2013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013年第三季度,运营利润亏损了35亿新台币(约7.5亿元人民币),销售收入同比暴跌了三分之一。2013年第四季度运营亏损额为15.6亿新台币(约3.3亿元人民币)。

改变有两种,一种是大改变,即创新,另一种是小改变,即改善。

改善是面对既有的、过去的,而创新是模仿加改良,是面向未来的。

七、危机意识

人们常说“人生无常”,企业也是如此。再优秀的企业,例如苹果,也没有人能保证它永远赚钱。企业就像一艘航行在商海中的船,即使抗风险能力很强,也总有一天会破碎、瓦解。所以,企业比的是谁的寿命更长,谁更有能力掌握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这就需要管理者一定要有很强的危机意识,时时关注企业的发展情况,将客户所需放在第一位,让客户跟企业成为伙伴。否则,没有了客户的支持,企业很快就会土崩瓦解。

八、质量意识

2002年上映的电影《首席执行官》讲述了海尔在其领导人张瑞敏的带领下,如何从弱小变得强大,如何化不可能为可能,如何实现高效执行的故事。在这部影片里,张瑞敏说过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说:“我们跟德国人到底差在哪里?我们不缺手脚,我们也不缺脑袋瓜,缺的就是一样——质量意识。你看我天天跟你们讲,天天跟你们念,你们就是无动于衷,结果做出来的东西质量就是‘下三烂’,没有办法推到市场去。原因在哪里?在于我们的脑袋瓜想的就是有三等品、二等品、一等品。从今往后,海尔的产品不再分等级,只有合格品与不合格品之分,不合格品就要毁掉。”正是有了破釜沉舟的决心跟执行力,张瑞敏把海尔这块招牌擦亮了,使其成为全球知名品牌,广告甚至做到了法国巴黎,成为中国人的骄傲。

可见,一个企业要想站得稳、走出去,最重要的是产品质量过硬,否则是不会有人愿意与之合作的。

九、团队意识

在这个思想高度自由的社会,尽管人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和看法,但未必全真,加上各人的力量很有限,所以必须具有与他人合作、共存共荣的精神。比如一部汽车的转动,须仰赖一万多个零配件的互动,假使其中有一两个零配件不听使唤,整部车子必将抛锚。在企业组织中,没有哪个单位特别重要、哪个单位不重要的道理,管理者与部属之间也没有哪个人重要、哪个人不重要的说法。试想一下,管理者再能干,甚至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吃不喝不睡,又能做多少事?况且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生产、营销、物流、人力资源、研发以及财务等方面的工作,也不是一个人有能力、有精力能完成的。所以,管理者必须学会尊重部属、爱惜部属,学会用“二八法则”,将不太重要的事交给部属去做,这样才能群策群力,让企业顺利发展。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龙王过生日时要接受鱼虾等水卒的祝福。但因场地有限,不得不规定体重超过四两的才能进去,为此,每个想要朝见的动物都必须过秤。一只小乌龟自恃超过四两,大摇大摆地想要通过,却被门卫拦了下来。结果一称,只有三点八两。虽然它很气愤为什么定了这个规矩,但也无济于事。这时,一只小海蛭走近乌龟面前,对乌龟说:

“乌龟兄,我来帮你!”“什么,你要帮我?你身材这么小,体重连一两都不到的家伙,有什么能耐和资格帮助我?”“乌龟兄,别瞧不起我!是的,我的体重只有零点二两,假如你不嫌弃我,我保证让你进入大厅为龙王祝寿!”“海蛭啊!你愈说我愈加糊涂了,你的体重才零点二两如何帮助我?”“乌龟兄,麻烦你把脖子伸出来,我将身子套在你的脖子上,这样你的三点八两加上我的零点二两,不就成了四两了吗?我们当然就能进去!”“啊!有道理!”当它们经由过秤进入礼堂时,海蛭告诉乌龟:“合作就是力量,假若你自认是老大,不认同我,我跟你都没有办法进来,希望乌龟兄以后别再狗眼看人低,好吗?”这段故事中的海蛭就如同我们穿衬衫要打的领带,虽然体积不大,但是有了它我们会显得斯文、庄重和有礼貌,更能博得别人的尊重。所以在彼此合作过程中,不论是国内国外、大企业小企业、高阶主管与基层从业人员,都该以平等心看待对方,甚至给予对方“三重感”——工作重要、身份重要以及地位重要的感觉,珍爱对方,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千万不要有老大心态或本位心理,将合作看成不可能,“自我封闭”的结果只会是一事无成。试想:一个人提灯照亮范围有限,两人以上一起提灯则照亮范围会更广,因此,只有依靠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前进的道路才会更宽广,行动起来也更省力。

十、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经营的第一个要义,就是要负起社会进步、繁荣的责任,做有灵魂的事业。所以,管理者在帮助老板赚钱的同时,也要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有使命感。但在现实社会中,企业只顾自身利益,损害国家、社会利益的事时有发生,如台湾的十信风暴、鸿源吸金、多氯联苯毒油案,大陆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不知破坏了多少家庭的幸福生活。

如果社会资源被耗费在无效经营上,企业制造出一批批的废弃物来污染环境、水源和空气,这种企业哪算得上正派经营?所以管理者要能对社会负起责任,才能成功。

(第二节)“4E+1P”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正如上大学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一样,要想成为最好的管理者,从管人的境界提高到理人的境界,需要具备五个基本条件,即有活力(Energy)、懂得激励(Energize)、有困难冲锋在前(Edge)、敢于执行(Execute)及充满热情(Passion),我称之为“4E+1P”。

一、有活力

所谓“活力”,就是旺盛的企图心,要有“我要干”“我要冲”“我要变革”“我要让企业更好”的想法与决心。管理者不能每天要死不活地来企业上班,对他人的话统统摇头,表示“没办法”,对企业遇到的困难不知道该怎么解决……作为管理者,作为团队的领导,你率先摇头叹气、不知所措,部属怎么会有前途可言?他们还怎么会死心塌地追随你?所以,你一定要充满活力与朝气。

企业的“企”字怎么写?上面一个人底下一个止。如果把“人”遮住,企业就停止了。可见,企业最大的资源是人。人有两口气:一种叫盛气,朝气蓬勃;一种叫衰气,暮气沉沉。有朝气的人看到茶杯里的水剩下十分之一,他会说“还好,还有十分之一”。而有衰气的人看到同样的场景,他会想:“我今天来这里做客,对方连一杯茶水都不愿意给,这个客户我能跟他交往吗?”于是生意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