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好品牌自己会说话
10832000000024

第24章 科技人才是21世纪的竞争资本(4)

英特尔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半导体制造企业,在全球半导体生产企业中,稳居首位。英特尔公司自1968年创立以来,发展极为迅速,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平均每年销售额及赢利额递增40%以上。1998年英特尔公司的销售额为262.73亿美元,居《财富》杂志全球500强排序的第121位。

英特尔公司成立于1968年,其创建人是美国仙童半导体公司的元老罗伯特·诺伊斯、高登·穆尔和后期进入公司的安德鲁·格罗夫。最初名称为N·M电子公司。资金除自筹的50万元外,另又筹到300万元风险基金。随后,公司名称取集成电子的前五位字母,将其更名为英特尔公司。公司成立初期,他们就决定以生产大规模集成化半导体存储器作为第一步,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当时的半导体存储器的价格为普通磁芯存储器的10倍左右,价格法则必然会影响该产品的销售。但由于半导体存储器速度快、效率高且性能可靠,优势十分明显。对自己开发的产品,他们深信不疑,并认为,通过公司的不懈的努力,一定会使半导体存储器的价格降下来,最终用这种性能优越的产品取代老式的磁芯产品。数月后,公司向市场投放了高速随机存储器(RAM)3101。该产品的价格也逐渐降至普通磁芯存储器的2倍左右,达到了消费者能够接受的程度。

“英特尔”这一名称一下在电子工业领域名声大振。一年后公司另一个杰作:金属氧化半导体(MOS)存储器1101又生产并投放到市场,并获得可观的收益。英特尔公司初期产品的成功,不仅使公司渡过了最初的困难时期,也确立了大规模集成的半导体存储产品在经营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公司初期的发展路径。随着公司的发展,又一个轰动世界电子领域的产品1103于1970年问世。1103全称为1K动态随机存储器,它是电子工业史上第一个能够存储充足信息的半导体芯片,这一产品的生产,彻底宣布了磁芯存储器时代的结束。时至今日,动态随机存储器是任意一台计算机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都是英特尔这种产品的衍生后代。

英特尔公司开发生产的很多产品都对电子计算机工业做出了贡献,但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当首推英特尔公司1971年世界第一块微处理芯片4004的研制成功。最初英特尔公司并没有进行计算机微处理器研制生产的计划,只想在存储器方面不断创新。当时,有一家日本计算机制造企业请英特尔公司代为设计可用于一系列计算器的芯片,英特尔公司工程师霍夫接受了这项任务。为满足日本公司提出的压低成本的要求,霍夫工程师当时突发奇想:把以前由多个分立元件组成的中央处理单元(CPU)集中在一个芯片上,不是就解决问题了吗?这一设想得到公司的支持,经过努力研制,4004型微处理器终于开发成功。至此,英特尔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霍夫也因此获得“微处理器之父”的美誉。

4004在一块长1/6英寸,宽1/8英寸的芯片上,密集了2300只晶体管,但其功能却相当于3000立方英尺体积的大型计算机。这简直让人震惊。最初英特尔公司以及整个计算机工业领域并没有马上意识到4004的伟大贡献,可渐渐地,人们发现微处理器芯片简直是现代社会中无所不能的绝佳助手,从收款机到计算机小型化到各种控制系统,4004简直是一个全能的应用广泛的选手。随着微处理器适用范围的扩大,英特尔公司的战略决策开始迅速调整,公司把发展微处理芯片的研发生产放在了首要位置上。

随着英特尔公司对微处理芯片研发工作的不断深入,1972年,公司又推出了第二代微处理芯片8008,这种8位芯片比4004功能更为强大,它不仅具有算术运算功能,而且具有字符的处理能力。但8008只是一个过渡性产品,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通用型8080芯片于1974年研制成功了。8080是世界第一块通用微处理芯片。在此基础上,英特尔公司推出了以此种芯片为核心部件的8位计算机,售价仅为360美元,而当时其他同等性能的8位计算机价格却高达数千美元,两者价差之大,不可以想像。因此,英特尔公司成为该类芯片市场的领导者,而8080型微处理器也成了该工业部门的标准产品。这一结果,结束了计算机工业界中央处理器群雄争霸的混乱局面。

没过多久,众多的电子工业企业很快从8080型微处理器的仿冒角色,改变为该产品的竞争对手,并引发了8位机芯片大战。面对如此局面,英特尔公司以不断创新为武器,在快速推出改进型的8位芯片8085的同时,加快研制16位芯片8086以及32位芯片432。经过公司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8086于1978年研制成功。8086的推出,让英特尔公司与其他竞争对手之间拉开了一定的距离,领先地位得以稳固。

市场竞争,残酷无情。1980年,美国著名公司摩托罗拉16位芯片68000突然上市,使市场出现了不利于英特尔公司的局面。68000芯片其运算速度比8086还要快,但它的管脚位置与8086不同,两者不能互相通用。这就使各计算机公司面临两种选择:选用英特尔公司的8086,还是选用速度更快的摩托罗拉的68000芯片。这一局面的出现,使英特尔公司陷入被动。这场竞争对英特尔公司而言生死攸关。面对困境,英特尔公司处乱不惊。它并没有采取降低8086芯片的售价策略,而是在加强了的宣传攻势中列举英特尔在推动计算机工业发展中的领潮业绩,以及英特尔重视技术创新,许诺加快产品更新改型的速度等等。这一策略取得了效果,以挑剔著称的计算机行业出现了奇怪的现象,以IBM公司为首的几大著名计算机企业没有选择摩托罗拉速度更快的68000,而是选择了英特尔的8086改进型(8088)。美国《商业周刊》对此事发出了“辉煌的历史也是财富”之语。英特尔公司8086改进型8088作为IBM个人微机CPU系统,最终确立了英特尔公司微型计算机供应商的地位。

英特尔公司从1968年创建到1980年,公司雇员从12人增加至1.5万人,发展速度在同类型的企业中是极为少见的。这也体现出英特尔公司适应时代潮流,积极进取的一面。

进入20世纪80年代,英特尔公司主动应对市场的变化,并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果断放弃动态随机存储市场的竞争,集中优势研发计算机工业核心产品微处理芯片。1982年,英特尔公司研制出了80286微处理芯片,IBM公司随即以该芯片为基础,推出了PC/AT个人计算机,该型计算机一度成为风行全球的286计算机的代表作。在80286芯片成功的激励下,1985年,英特尔公司又和著名计算机制造商康柏公司合作,研发出了180386芯片,并因康柏公司推出的386个人电脑而受到市场宠爱。其他公司的芯片也开始染指386集成板,让英特尔的市场垄断地位受到威胁,英特尔公司果断出击,于1989年研发推出了80486芯片,一种更加成熟的主机芯片。

计算机微处理芯片市场,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都在极力抢占市场份额,对英特尔公司在这一领域的主导地位提出挑战。威胁较大的主要为摩托罗拉公司、MIPS计算机公司以及国外的NEC公司等等。鉴于此,英特尔公司决策层认为:公司的一种新产品尚未完全占据市场,尚未完全发挥出潜力之前,公司就必须迅速研制出更新的或性能超前的新产品出来,公司及时自己淘汰自己,只有这样才有生存之地,因为现在计算机工业的发展速度不是以年,而是以月甚至以日为其时间单位,你稍一迟疑,就会落后。

进入20世纪90年代,英特尔公司在研制计算机微处理芯片方面速度加快,继586芯片推出后,又研制出奔腾中央处理器系列,发展十分迅速。英特尔公司历来重视新产品的研制工作,20世纪90年代英特尔以重金投入作为保证,仅奔腾系列中央处理器的研究开发费用公司就先后投资50亿美元,可见其重视程度。

英特尔公司自1968年创建至今,发展速度迅猛且起点高,获得辉煌的业绩。究其原因,除了时代背景、行业优势等因素外,坚持以科技创新来抢占商机是其发展的根本。

人类的发展史,无不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从蒸汽机时代开始,每个时代的人都在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努力,到了今天,技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生产力。于现代人而言,技术是一面墙,谁能打破这道壁垒,谁就能看到墙外的风景。技术是让品牌永远走在世界前端的一扇门,通过它,我们便可以迎来崭新的世界。没有技术,品牌就不复存在,人类的生活也会黯然失色。

(第九节)技术“扒手”,无孔不入

现代商战中,商谍们关注的一般是企业的信息及领先技术。对于一个生产性的企业来说,通过一定方式获取对手的领先技术从而加快自己的发展,是商战中的借力韬略。《孙子兵法》在强调情报的获取技巧时说:“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毫无疑问,企业的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情况是情报部门打听的重点。科学技术是一项很重要的竞争因素,它一旦为你所用,对手的竞争优势就会削弱或丧失。日本人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日本之所以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获得巨大的成功,“技术扒手”功不可没。日本的每一家企业,每一位员工都非常珍惜市场情报信息搜罗,日本本田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就是日本“技术扒手”中的佼佼者。

1954年,本田宗一郎在欧洲考察时参观了英国伦敦世界摩托车展览大会。他看到了世界摩托车生产和研制中的最高水准。他花掉所有的钱,买了大量的摩托车零部件,带回日本。经过几年的研究,本田牌两轮摩托车以它特有的优势,占领了世界市场。如今,本田已成为世界“摩托车之王”。

日本在战后实现经济起飞,像本田宗一郎一样的一批信息搜罗者功不可没。通过类似的对先进技术的引进、借鉴,充分发挥大和民族杰出的模仿和创新才能,使日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缩小。至今,日本人依然视情报为企业的生命,在世界各地的大企业、研究机构内安插自己的情报人员,通过他们来获得世界最新技术情报。日本经济情报人员的工作不仅使日本始终在世界技术竞争中领先一步,同时也为日本节省了巨额的研究开发费用。美国企业界一直攻击日本企业手段卑劣,但在竞争的压力下,也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情报部门,因为世界上绝对的公平竞争从来就不曾有过!

另外,出版业的空前繁荣使报纸、杂志和书籍成为社会中极其重要的信息媒介。经过分析任何琐碎的情报都可能在关键的时候帮你的大忙。精明的情报人员非常重视这种情报来源。柯达公司情报部主任安妮·西葛丝经常阅读一大堆出版物的目录,她自己也觉得有点古怪。她最喜欢看北卡罗来纳州特兰西瓦尼县的半周报——《特兰西瓦尼时报》,因为一家生产医用胶卷的竞争对手——斯特林诊断影像有限公司在那儿建了家工厂。她可以从报上的各种招聘或辞退新闻中得知该工厂的发展情况。

从利用互联网到搜寻垃圾堆,情报人员所做的工作都是合法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参加各种展销会,和证券分析人员或证券商、供应商细心地交谈。利用自己敏感的情报神经,抓住每一个可能有用的信息。他们往往能在很不显眼的地方发现重大线索。可以说,生活中不是缺少“情报”,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事实上,现代企业中情报部门的绝大部分情报都是靠这种途径获得的,无论是有关竞争者的新产品、生产成本等信息,还是包括高级经理人员的档案及他们制定决策的能力。

有人说:“成功的大门总是只向有心人敞开。”李嘉诚的成功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当年轻的李嘉诚自立门户要生产当时走俏的塑胶花时,技术上的难题就使其一筹莫展,无可奈何之下,他想到了亲自上门向国外学习新产品技术这一招。

1957年春天,李嘉诚揣着强烈的希冀和求知欲,登上飞往意大利的班机去考察。他在一间小旅社安下身,就急不可待地去寻访那家在世界上开风气之先的塑胶公司的地址,经过两天的奔波,李嘉诚风尘仆仆来到该公司门口,但却戛然却步。

他素知厂家对新产品技术的保密与戒备。也许应该名正言顺购买技术专利,然而,一来长江厂小本经营,绝对付不起昂贵的专利费;二来厂家绝不会轻易出卖专利,它往往要在充分占领市场赚得盘满钵满,直到准备淘汰这项技术时方肯出手。

那么,长江厂只能跟在别人后头亦步亦趋,那又谈何突破?聪明的香港人善于模仿,对急于打冷门、填空白的李嘉诚来说,等塑胶花在香港大量面市后必将会遇到众多的竞争对手。情急之中,李嘉诚想到一个绝妙的办法。恰逢这家公司的塑胶厂招聘工人,他便去报了名,被派往车间做打杂的工人。李嘉诚只有旅游签证,按规定,持有这种签证的人是不能够打工的,老板给李嘉诚的工薪不及同类工人的一半,因为他知道这位“亚裔劳工”非法打工,不敢控告他。

李嘉诚负责清除废品废料,这使他能够推着小车在厂区各个工段来回走动,那时他的双眼恨不得把生产流程吞下去。李嘉诚十分勤劳,工头夸他“好样的”,只是他万万想不到这个“下等劳工”,竟会是“国际间谍”。等收工后,李嘉诚急忙赶回旅店,把观察到的一切记录在笔记本上。

整个生产流程都熟悉了。可是,属于保密的技术环节还是不得而知。于是李嘉诚又心生一计。假日,李嘉诚邀请数位新结识的朋友,到城里的中国餐馆吃饭,这些朋友都是某一工序的技术工人。李嘉诚用英语向他们请教有关技术,佯称他打算到其他的厂应聘技术工人。

李嘉诚通过眼观耳听,大致悟出了塑胶花制作配色的技术要领。最后,李嘉诚到市场去调查塑胶花的行销情况,验证了塑胶花市场的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