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上繁花:张爱玲与《海上花》
10832800000012

第12章 生意与爱情——《海上花》的故事(8)

但也有锦绣丛中长大“其实跟捡煤核的孩子一样泼辣有为”的情况。身世之谜使周双玉更带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周双玉刚来不爱说话,很害羞——很快就适应,场面上或“微笑”,或“微微一笑”,还是不爱说话。黎大人来了,众人凑趣让她说句话,她半天才淡淡地说一句:“说什么嘛。没什么可说的嘛。”很有范儿。

生意好得奇怪。没几天就有客人讨好送银烟筒,二十六块洋钱,还只算普通客人,名姓都没一个——这一行爱讲“巴结”,不声不响的怎么巴结,怎么生意好?她一定有特别之处。

但也许,这样年轻的女孩子,只要不笨,就足够讨人喜欢了,并不需要像老屠明珠那样出乖卖丑费劲。何况她是很聪明的——王莲生有心事,周双珠让她陪,她便大半天静陪一旁,这要没眼色地非去相慰、去巴结,多讨厌;王莲生喝完酒抽烟不好受,她便丢个眼色,让大姐把山楂果脯端上,以至于王莲生“忽然感触太息”——不说话也能直取人心。

但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她长得好。那并不是绝世美貌,光彩夺目,那倒不一定得人缘;而是清嫩水秀,我见犹怜,老少通吃——她的粉丝从妙龄相仿的小朱公子到阅女无数的老黎大人,还捎带上个风雨中飘摇的中年男人王莲生。

在这样清俊乖巧的外表之下,她的心是另外一回事——仿佛有某种戾气——在“下一等”的人面前才暴露出来。她玩打通关,娘姨阿金的儿子不过在旁看看,她便“立刻变脸,把牙牌搅得历乱”,走了。尤其跟生意不好又有点搬弄是非“倒三不着两”的周双宝过不去——周双宝这种宝货根本对她构不成什么威胁。

显然,周双玉这丫头不善。但或者她也根本没兴趣做什么善人。

这不是她的人生目标。她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周双珠说她做生意要强,会争气,“好像一辈子不嫁人一样”。从后文看好像又不是。以她的心气,要嫁人,自然要嫁一个又称心又体面的。不争气,不会做生意,场面上不去,怎会有机会?现在有些事业上稍出色的女孩子因为种种不巧给“剩”下了,大家便说是因为太强了,不该那么出色,其实不对,是她还不够出色。权力还不够大,挣的还不够多,上升的层次还不够高,拥有的世界还不够广。

——周双玉要争气,大概就是这个理。成为时髦倌人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林素芬和朱蔼人——恰是周双玉的恋人朱淑人的哥哥兼家长——长兄如父——探讨倌人嫁人:“倌人也气人,时髦的时候拣个靠得住的嫁了嘛,都不想嫁人。等到年纪大了生意清了嘛——好!”

周双玉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不会被眼前虚浮的好花好景迷了眼。她和富家公子朱淑人一见钟情,“以身相许”——而且那还是清倌人的身,处女之身——并两两相誓之后便不再留客,朱淑人已经答应要娶她的——大概她也认为自己有此资格。

很难说这是爱情还是生存的谋略,但至少可以看出周双玉的智力和胸怀都是不一般的。这种聪慧和敏锐是天生的。《我的一个世纪》

作者——传奇的“锦江”创始人董竹君幼年也曾被卖到长三堂子,便是得到一位好心娘姨的指教:与其做到老大色衰,即使从良也只能当妾,还要因为出身遭蔑视,应该尽早抓到适合的,在破身接客之前嫁出去。

结果14岁的董竹君一抓就抓到个四川总督夏之时。周双玉更厉害,没人教她嘛——正如周双珠说:她哪里要人教?

然而即使冰雪聪明心比天高的她也没能逃脱这个圈子里凡想做大婆都只落得成为笑柄的规律:朱淑人定亲了——不是别人,正是曾在酒桌上称赞朱周是“一对玉人”、让朱蔼人“帮他们团圆起来”的黎大人之女。天真的朱淑人居然又想向齐大人求助,因为齐大人也是个最爱促成佳人佳话的“风流广大教主”,李漱芳死后齐大人又是叹“若我早知道,认她做个女儿,既是我的女儿,看谁还说什么”又是祭拜赞礼、舞文弄墨的。结果自是可想而知。这大概就是成年人的社会的实际与残酷,爱情不过是小儿女的痴梦,供他们说笑玩玩罢了。

激荡演出

近年某些食品“加工”的过程被揭发,这令我想起张爱玲介绍的“剧毒鸦片酒”的制作:将喂蟋蟀的梨熬汁加兑烧酒,形似,也味似生鸦片掺酒。

但是,这个东西不能大量生产销售经营,正常的情况下没人需要。

除非……要拿命来赌什么的时候。在堂子里那自然是拿命赌爱情最常见。命只有一条。容不得闪失。而且至此一般也已经可以肯定对方不值得这样赌……那正好可以用来敲诈。怪不得周双玉说这是“好东西”。

炮制它不算麻烦,只是蟋蟀难找。但蟋蟀周双玉有现成的——前头和朱淑人一道游园捉了带回的,是朱淑人喜欢的玩意儿。是他们两小无猜般爱情的象征。周双玉不可能是知道朱淑人订婚之后才恰好听说世上有这么一种东西——她进堂子也有一段时间了……

起初,在朱淑人的授意下,定亲的事是瞒着的。可是周双玉有办法让周兰说出来。她这样说:“倘若朱少爷定亲,那岂不是妈的生意到了。把他叫了来,待我问他,不怕他不拿出钱来给妈。”

可见早有认识:拿不到人就拿钱。但就这样拿也有限,也难看。

所以她“心中定下了一个计较”。然后约他来。演出开始。

……最有经验的演员对场面的控制也不过如此:夜阑人静,两相依依,她仰起脸儿柔声问道:“还记得以前我们说过要同生共死的话吗?——那么,我这里有样好东西,你一杯我一杯,一起吃下。”他果然不肯,她便直接一灌,他往后仰倒,赶紧拼命向上尽吐,“好似一阵红雨。”而她已将另一杯一饮而尽。直教人心惊胆寒。可是这是假的——更寒。

当初想她想得害病的主,最后不过如此。什么同生共死——解药来了还抢着喝。假的又怎样呢?那声声的骂未必不是真痛,让人想流泪——骂尽负心男人——男人靠得住,母猪都上树;宁信世上有鬼,别信男人那嘴——“不是说一起死吗?”“你死啊?你怎么不死?”——“猪猡”“杀胚”骂了个滔滔不绝。拿了一万洋钱还要骂“便宜了你”——真的很强。朱淑人与其说是怕了,不如说是有情吧。所以前面才会求她喝“解药”,说“要什么都依你。”遇上世故老辣无情的男人,就赌她不会死——别说周双玉是干什么的,普通女子为情所伤,饶是万箭穿心生不如死,也还过不了“本能”这个坎,苟活下去——或者死了也不关他的事——自己寻死嘛——甚至还有那种凶恶无赖的,像赵二宝遇到的赖公子,反撩起他的火来,连人带场乱砸一气。

作为一个女人,除了要够厉害,还要找到“正确”的那一个。在这部小说里,凡“成功”者,如黄翠凤、沈小红,莫不如此。吃她那一套很重要。否则她也不会跟他浪费时间。是的,也许女人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浪费时间。

——还记得周双玉是不爱说话的吧?只是不爱跟你们这些闲人说些没用的废话罢了。一切算计都在心里。且听朱淑人对齐大人齐韵叟的诉说:“……叫了几个局,摆了台酒……就问我可要娶她。说她是好人家出身,今年到了堂子,一直是清倌人……到了这里,就算计赎身。一直跟我说,如果娶了别人,定要吃生鸦片的。”

——话很多嘛。她找对了人。是正确的那一个——虽然懦弱的他未能实现与她同生共死的许诺,却愿补偿她钱,让她跳出这里。黄翠凤做多少年才得赎身,她一来就可以走了。完美的撑竿跳。她没有白付出。没有浪费她的时间。

“进价”五百,“出价”一万,足翻20倍,还落个节烈之名。太神奇……

此人只应天上有,哪能让你看个够?短暂的出场与激荡的演出之后,周双玉便决绝地退出——她的结局是:贵媵——张爱玲说是老年高官的妾——虽然这也不是什么好结局,什么是好结局呢?这人生,谁知道呢——让人惋惜回味。太神奇。真要拍电影恐怕都找不到合适的演员——演出那样的气质灵魂。

回声——林翠芬

林翠芬与朱淑人的相遇,还是周双玉与朱淑人浓情蜜意相好之时、在齐大人的园子“一笠园”里——此前应该也认识,甚至并不陌生,因为林翠芬的姐姐林素芬恰是朱淑人的哥哥朱蔼人的老相好,但作者只字不提,大概是哥哥姐姐的关系在那里,两个人既无感觉,亦未作想,“无话”,所以“不表”。

而且此时林翠芬也有一个青年才子的男朋友尹痴鸳,但因为林翠芬还是清倌人的身份,算是还处在纯洁的精神恋爱阶段。

林翠芬与周双玉年纪差不多,个性也有些相似,都聪明敏觉,有眼色——林翠芬第一次露面是在家里帮着姐姐林素芬张罗台面,应酬宾客,但当只有姐姐、姐夫两个无事闲酌,叫她来同吃,她却推说吃过了,不出来,显然是不想妨碍人家的二人世界;好学上进——见缝插针地向齐大人家戏班里的琪官瑶官学戏,拣的还是《长生殿·迎像哭像》这样高难度的唱段。

尹痴鸳对这样一位青春灵秀的小女朋友甚是倾心,但尹才子毕竟还有其他需要,哄小女朋友不能当饭吃(生理问题对于青年男子的重要不比吃饭差多少罢),所以很快就另叫了一个浑倌人——还颇美貌的张秀英来解决——就是和赵二宝同来上海的那个张秀英,为着施瑞生与赵二宝不睦,两个分开各自落了堂子;但这一回却是因了初攀上史三公子的赵二宝不计前嫌念旧关照,得以进入了一笠园的圈子,做上这头生意。

对此林翠芬一边吃醋,形之于色,一边又因着少女的高傲和害羞——“小先生”的尊贵与教养——不愿意承认。也不许别人说。然而她终究还是小孩子脾气。她到瑶官琪官房里洗面补妆,瑶官琪官背着她挤眉弄眼,“不提防翠芬在镜中看得分明,且不提破”,临出门了却还是忍不住回身说一句:“我走了,你们两个慢慢说我好了!”——跑掉了。

为此林翠芬对尹才子颇为失望——少女心中的爱情是容不得一丝杂质的,虽然这在这行当、这圈子里本是最正常不过的事;她姐姐林素芬教训她:“省省吧你,他们有交情,自然要好点,你可好眼热啊。”

说得她“又羞愧,又懊悔。”后随众拜祭痴情而死的李漱芳时也拒绝作为尹才子相好的身份逢场作戏式地去拜,宁愿跟在姐姐姐夫后面混过去。

这大概就是骄傲的处子之心了——因为在这一行里青春处子是作为一种有特殊经济价值的商品存在的,这种骄傲也更可以理解为职业上的争强好胜(本籍望与他建立更有效和持久的关系),如周双珠形容周双玉:“会争气”。

所以周双玉也颇懂得林翠芬——周双玉家娘姨随口叫林翠芬一声“小先生”,林翠芬就恼了,周家娘姨无端吃了这一噎,有些摸不着头脑,说人嘛还是小孩子,脾气倒不小,叫你小先生有错么?周双玉一语道破:“你也倒三不着两!小先生没错,现在添了大先生了嘛。”

林翠芬的反应这样强烈,简直像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只能说她太年轻、太天真了。涉世——入行——不深,尚未经过风尘历练,对欢场的男女关系认识不透彻。这和周双玉后来对朱淑人定亲的极端反应也不无相似(虽然那也并不只是为了爱情——而且还是初恋——更是为了从此人生规划落空)。

这是发生在第四十四回“逐儿嬉乍联新伴侣”里的事。林翠芬为着尹痴鸳生气,在园子里闷走,遇到正在捉蛐蛐的朱周二人,少男少女三个玩起了斗蛐蛐的游戏——确实是充满了青春气息、快乐的一幕,完全让人忘记了他们的身份关系。却被寻来的周家娘姨及尹痴鸳打断了。有一只“蟹壳青”蛐蛐折了脚,朱淑人、周双玉都说它斗不了了,唯林翠芬对它依依不舍,周双玉看出来,便让林翠芬带了去。

次日,林翠芬又和朱淑人单独相处了一次——朱淑人去找他哥哥,旁边房间里的林翠芬叫他过去,除了把那只折脚“蟹壳青”还给他,还添了一只“油葫芦”送给他——为了捉它她独个儿辛辛苦苦忙到天黑,本让它和“蟹壳青”拼个对儿,结果“蟹壳青”不斗,只顾死命逃跑。“淑人笑道:‘本来说没用的了,你不信,你喜欢嘿,我送一对给你,拿回去玩。’翠芬道:‘谢谢你,不要了,看见了也有气。’”

也就是这样而已。再后来朱淑人“被定亲”,周双玉“寻死”大闹,朱家出一万洋钱了解此事,一切玩完。谁知小说末“跋”却冒出一句奇怪的话:朱林之始离终合——说的应该是朱蔼人和林素芬,除了他俩书中并无其他朱林配,但这俩人也是“老夫老妻”的典型,一直平平淡淡稳稳当当,便是终合,也谈不上始离。而如果不是指这二人,难道是指朱淑人和林翠芬不成,“乍联新伴侣”便是暗示?

再翻回第四十四回细看——通篇也不过在这里有几页,却果然有些暧昧。

那就只能这样想像了:因为周双玉的事,朱蔼人对朱淑人抱愧,加上那时男人往往只有原配是不够的(实在没条件没法子也罢了),因为原配很可能只是个工具和摆设——像朱淑人定的这个,就是朱蔼人为攀黎大人,建立家族间“强强联合”的工具和摆设。为了补偿朱淑人,再给他找个“好些的”也是可能的。林翠芬是他老相好的亲妹子,算是看着她长大,一直也相处融洽,于是这就想起来了。

而且林翠芬身上是有些周双玉的影子的——懦弱的男孩子始终喜欢比较拽的这一型女朋友罢——但比周双玉纯良些,许是年纪稍小,又一直有姐姐照应着——林翠芬相当于一个安慰奖、一个回声。

这起初毫不显山露水甚至好像没关系的一对儿年轻人倒是全书唯一“团圆”“美满”的一对——相比于那些“始合终离”或“不离不合”,“始离终合”应该是很好的了——大概也说明了姻缘不由人算计,总有很多起初想不到之理,又或者又一次应了朱蔼人那句听来令人不无灰心的人生经验总结:越是要好,越是长不了,不过这样嘛,倒还能好。

但即使如此,大约在朱淑人心中,一生也抹不去周双玉的名字吧。

那是他最初的纯爱,被她翻江倒海地折腾过,为她出过血——不止是心的血,那一万洋钱也不是小数;男人不会忘记让他出过血的女人的。

小说最后他还关心周双玉嫁给啥人即可说明。

周双玉嫁的啥人?按张爱玲说是一老年高官——那大概就是和黎大人差不多的老头儿?她这一型也是挺得老男人喜欢的——前边儿黎大人一见着她就特别关注“关照”;假如嫁的是类似于黎大人级别的老头,那算起来地位岂不是比朱淑人还高——朱淑人也不过是巴结上赶着娶了人家女儿、作个小女婿而已嘛。

真是神奇的女人。当然,后面的寂寞是难免的。她还会想起朱淑人么?对于一般女人,少年的恋人,青春的爱情,纵使其中有过某些不堪的算计,回忆中却总难抹去一点淡淡的怅伤吧——但周双玉不是一般女人,所以难说;便想起来大概也不是那个意思——咱们还是别自作多情——否则她也不是周双玉了。

两个小三对决正宫的版本——卫霞仙VS姚奶奶、马桂生VS姚奶奶

卫霞仙VS姚奶奶

小三对决正宫是中国式肥皂剧最喜欢的段子——想来全世界人民都喜欢的。当然,“美剧”“日剧”似乎都不像“国剧”那样热衷于表现这一点——这很耐人寻味:男人搞出的事情,男人引发的矛盾,却让女人互相抓头发撕脸地去解决,大家还觉得精彩、好看、期待!

如果这是源于生活,那对于过去的堂子倌人,如何应付找上门来的人家老婆,大概也是必修课,但也不一定。那时三妻四妾都受法律保护,何况逛堂子。而且那时讲“妇德”。“有德”之妇是不会干这种“没名堂”的事的。加之资讯交通均不畅达,找人不易,不像现在老婆和情人好像很容易就通过手机啊QQ啊论坛啊博客啊找到对方对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