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遇见我的前世今生
10843000000016

第16章 改变错误的认知(1)

为了使自己不至于“病入膏肓”,从今天起,我必须行动起来,积极地与自身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作斗争。当我们共同认识到这一点时,采取共同的行动就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改善坏情绪没有任何回避和拖延的借口,因为坏情绪的伤害不会因为你的遗忘就自动地逃到了一边,它会始终存在于你的身体之内。一有机会,它就将兴风作浪,主导你的潜意识,并污染你的心灵。

那位充满智慧的孤独老人在我人生的关键时刻帮助了我,他是上帝派来的使者,我将永远铭记他的恩德。在那两天的交谈中,他像高尚的天使一般,毫无保留地将他的心灵深处的奥妙宝藏和各种情绪的调整方法都告诉了我。

他对我说,他在孟买疗养院正是靠着这些持久而正确的举动,使自己的内心重新恢复了宁静与祥和。

(1)寻找坏情绪的原因

当你陷入忧郁或者恐惧不安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努力探求情绪的来源,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

老人对我说,他的手底下曾经有一名叫作弗兰西斯的广告公司职员。她勤奋而上进,工作表现良好,而且为人一向心平气和。不过,有一段时间,弗兰西斯跟换了一个人似的,她动不动就发火,对周围的所有人都没有好脸色。

一般随着这种现象的出现,意味着有些事情越来越偏离正常的轨道了。她变得更加焦躁,呈现明显的上升曲线,她的脾气逐渐变得危险。

于是,老人主动地找到她,要求她认真地审查到底自己哪里出了问题。她通过认真地审视自己发现,原来扰乱自己心境的是她内心的担忧情绪。弗兰西斯担心自己会在一次最重要的公司人事安排中失去主管的职位,这是她为此努力许久的目标。

“尽管我已被告知不会受到影响。”她说道,“但我依然对此隐隐不安。”老人用充满肯定的语气告诉她,她不会失去这个职位的,只要她继续保持自己良好的工作表现。

弗兰西斯坦率地对老人表示,当她了解到自己真正害怕的是什么时,似乎已经感觉轻松了许多。在她得到老人的保证之后,负面的情绪就全然消失了。

正如这个诚实的员工所说,当自己将内心的焦虑用语言明确表达出来时,我们便会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可怕。而当这种原因得以解决之后,坏情绪也就随之消逝,问题便得以完美解决。

2.尊重我们的身体规律

老人非常重视身体的调节。这无疑是找对了方向,他在疗养院的十年,每天都在面对自己的身体,从而懂得了与身体的互相尊重。

加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罗伯特·塞伊曾经说:“很多人单纯地将自己的情绪变化归之于外部发生的事,而忽视了它们也与你身体内在的‘生物节奏’有直接关系。我们的食物、健康水平与精力状态,都会在各种时间段影响到自己的情绪。”

塞伊教授的发现验证了老人的观点。他经过悉心的观察和研究,发现睡得很晚的人比准时休息的人更容易情绪不佳。同时,几乎每个人的精力都在一天之始处于高峰,而在午后有所下滑。“一件看起来很糟糕的事并非在所有的时间段都能使你烦心,”塞伊说道,“它常常在你精力最差时困扰你。”

后来,我们为此做了一项严谨的实验,我和史密斯组织了125名自愿者。在一段时间内,我们对他们的情绪与体温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经过细致的观察,我们发现,当人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小幅上升时,他们会变得兴奋和愉快一些,而精力也相对充沛。

据此,我们得出了与塞伊教授同样的结论:人的情绪变化是有周期的。塞伊教授本人就严格遵循着这一“生物节奏”的规律做事。通常情况下,他早早起床写作,集中上午的时间处理耗费大量精力的文字工作,而在下午,他一般都用来处理会客等杂事,那时候精力不能完全集中,更适合与人交谈。

当我们意识到这个理论的正确时,我们开始在潜能训练中提倡尊重“生物节奏”的原则,希望每一个参与者都按照身体的规律来做事,养成一个终生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为心灵的平静打下牢固的基础。

3.保证自己的睡眠充足

这是他心情平静的保证。在疗养院,他每天早晨七点起床,而在晚上八点就进入了梦乡。我曾一度惊叹这个习惯的不可思议,但后来我发现,这是上帝对人类的基本要求。可惜的是,几乎每个人都背叛了这一作息原则。

在潜能训练中,我们为参与者提供了一组科学数据,这些数据准确地表明,当今绝大多数的成年人平均睡眠时间不足七小时。我们并不需要对这组数据感到惊讶,因为自己工作以来睡眠时间几乎没超过七小时,你也如此。所以在谈话中,老人痛心地摇头对我说道:“这正是你情绪不好的一个原因。表面看起来,你有许多苦衷,有着无数可以拿来遮掩的理由,但最简单、最有决定性的理由你被你忽视掉了。”就像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罗拉德·达尔教授的一项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的,睡眠不足对每一个人的情绪影响都极大。这位思维严谨的科学家说:“对睡眠不足者来说,令人烦恼的事更能左右他们的心态,操控他们的情绪。”

“那么,一个成年人到底睡多长时间才足够呢?”达尔教授做的实验告诉了我们答案。教授曾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让28名实验者每晚在黑暗中待14个小时,第一晚,几乎所有人都睡了11个小时,仿佛是要补回以前没睡足的时间。后来,他们的睡觉时间准确地稳定在每晚8小时左右。

在睡眠充足和休息的时间得到保证之后,这些人的心情都变得舒畅起来,而且看待和对待事物的方式也变得乐观,之前他们遇到的那些“天大的麻烦”,全都消弭不见了。

4.为自己创造亲近自然的时间

当老人为我提出要多在生活中亲近自然的建议时,我深表赞同。我这次外出的旅行,就是一次亲近自然之旅。我知道,与自然亲近有助于自己心情愉快开朗。可惜的是,我一直都认为,自己身居大城市,没有太多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而且,每个人的遭遇都几乎与我相同。我们将心灵闭锁在钢筋水泥之间,让它面对无穷无尽的文件和电子产品,几乎被隔绝在了一个枯燥和毫无生气的世界中。

亲近自然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难,一切都很简单。我知道,当今几乎每一个年轻人的工作都相当繁重,没有充足的时间到户外充分运动。可是,走到窗前眺望一下青草绿树总有时间,这么一个简单的举动也对你的心情有所裨益。

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蒂芬·开普勒曾经对此做过精心的研究。他分别让两组人员在不同的环境中工作,一组的办公室窗户靠近公园,而另一组的办公室则位于喧闹的菜市场。结果他发现了什么呢?前者对工作的热情比后者更高,心情更舒畅,他们的工作效率也高出了很多。

5.养成经常运动的好习惯

有效地驱除不良心境的另一个自助手段,是多做一些健身运动。正如老人所说的那样,健身并不难,简单地散步十分钟,就能克服自己的坏心境,效果立竿见影。他在疗养院每天固定的活动就是散步和活动身体。

健身运动的功效与提神的药物相似,能迅速使我们的身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而与药物相比,健身运动更胜一筹,它对人的身体有百利而无一害。不过,我需要向你强调的是,要取得明显的效果的话,我们最好是从事有氧运动,比如跑步、体操、骑车、游泳以及其他的一切带有一定强度的运动。

同时,在运动之后洗一个热水澡,效果无疑会更好。

6.在生活中合理饮食

合理饮食是老人为我提出的第六个办法。虽然我们都知道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性,但生活中几乎少有人可以每天坚持。我们的大脑活动的一切能量都源于食物,人们的情绪波动与我们吃的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一次,我曾读到过索姆著的一本名字叫作《食物与情绪》的书。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一个令我震撼的观点,索姆认为对于那些每天早晨只喝一杯咖啡的人来说,心情不好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深深地知道,我自己就有早晨仅喝一杯咖啡的坏习惯。

索姆在书中提出了大量有益的建议,他强调要确保自己心情愉快,最好养成合理科学的饮食习惯,比如要定时地就餐,尤其不要忽略早餐;限制咖啡和糖的摄入;每天至少喝六到八杯水等等对人的情绪来说,碳水化合物更能使人心情平和。因为碳水化合物能增加大脑血液中复合胺的含量,这种物质是一种天然的镇静剂。各种水果、稻米、杂粮都是富含这种物质的食物。

这些绵薄的知识,我是从马萨诸塞州的营养生化学家詹狄斯·瓦特曼那里了解到的。我要感谢他,因为这丰富了我的潜意识理论,让我明白了人的精神能量不仅仅与心灵有关,还与我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7.培育积极乐观的心态

“我们当中不少人将自己的消极情绪与思想等同于现实。”老人对我说。他的观点让我想到了心理学家米切尔·霍德斯的话:“事实上,一切事物从本质上说都是中性的,是我们自己给它们赋予了或积极或消极的价值,关键是你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