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遇见我的前世今生
10843000000022

第22章 不合理的自我信念

在我看来,不仅是自我暗示造就了一个人深深的自卑,不合理的自我信念也是造成人自卑的一个重要原因。

自我信念是自我认同的一种表现方式。自我认同是构建人格过程中主要的主观思维,它是每个人坚定并修正自己思想、价值观的关键。当我们的行为和观念一再得到自己肯定的认可时,我们就找到了自己的内心信念的支持与信心,随着时间的增加,我们会在以后的思维过程中,把它转变为宝贵的可供参考的经验。

然而,一旦在自我认同过程中,出现对自己行为和观念的否定情况,我们就会不自觉地对自己的思想或者是人格产生适度的怀疑。这种怀疑当然并不可怕,特别是与我不同的那些有着积极乐观心态的人,他们会重新认知自己的各种行为与观念,并适度地加以改进,使之进入新的自我认同过程。

可惜的是,我们很容易在怀疑面前停滞不前,既无法修正自己的行为,也无法增加新的自我认同。

需要指出的是,自我认同其实是一个人必经的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对自身经历以及价值等方面进行认知和解剖。不过,来自外界的评价与要求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这个过程,也影响到了人们自我认同的形成模式,使得人与人之间在意志力和自信方面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差异。

这正如我目前正经历的,虽然每次我在构建自我认同时,并不都会寻求外在评价的认可,但当我的行为被他人批评、嘲弄,或者表扬时,我总是不知不觉地受到它们深刻的影响。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保持内外评价体系的合理关系,才能让自我认同模式处于一种良性的发展模式中,有则加勉,无则改之。

要想完成这一良性循环,需要个体强调自我认同的首要位置。自我认同和外界评价对于每个人自身的发展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或积极或消极。特别是那些来自外界的有失偏颇的评价结论,会对我们的认知产生极为消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自我认同为主,外界评价为辅的认同模式。唯有如此,方可避免随大流的消极观念和行为。

可惜的是,我现在并没有做到。我是一个善于在生活中进行表演的人,我喜欢依赖他人的评价。至今我仍然记得,曾经有一个客户给我明显带着贬低、压制甚至欺凌的评价时,我对此低头了。我居然情不自禁地放弃了自我认同力量的主体地位,深深地陷入自责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我当时的举动是愚蠢的。因为我没有排除和筛选掉他的负面评价,更没有主动去找我最亲爱的朋友,去寻求那些鼓励性评价。亲爱的读者,请记住我的教训吧,对所有的评价都需更多的分析和理解,采纳积极的,祛除消极的。今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评价,我们都应该清晰地意识到,以自我认同为主的认同模式才是主要的,其他的都只是无足轻重的浮云。

翻开自己随身携带的旅途中的日记,我才发现,在那上面已经赫然写下了这段积极的思考。

“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接纳自我。只有抱着不排斥、不厌弃的心态悦纳自我,才算具备改善自我、改善现状的前提,否则人生的进步将是空谈。”

在我们每个人的人格、性格、思想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种种的缺点与不足。这是极为正常的现象。其实这些不可怕,最可怕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你从不宽容和接纳自己。

如果你不能够从心灵深处完整地接纳自我,而是经常性地否定自己、责备自己的话,你体内的“人性”的发展将陷入停滞,甚至可能毁掉和伤害自己。正视并理解我们自身发展过程中碰到的每一个问题,用最勇敢的态度承认自己的错误与不足,才能为自己创造自我改进的机会。

当自己的身体上出现伤口时,几乎每一个人都会精心地照顾、关心和养护自己。然而,当他们面对自身缺点和不足时,却很难像养护伤口一样,心平气和地去修正它们。

如果你无法正视自己的弱点与不足,长此以往,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不合理的自我评价会给自己搭建一个扭曲的、脆弱的自我认同体系,最终使自己的人格大厦轰然倒塌,自身世界观、价值观也全都变得虚幻与歪曲,让你的潜能成长计划毁于一旦。

想告别这样的窘境,就要从下面的两个方向努力。

1.对你来说,你要完全把握自我评价的幅度

针对一件事的评价,我们需要去关注事情的本质,万不可过度评价和过度联想。为了更好地把握本质,我们须抓住主要因素的主要方面,将次要因素作为必要的参考,这样方能统一做出一个理性的全面的认知。

比如,你的工作没做到位,受到了老板的批评。你应该如何评价这种遭遇呢?

此时,你需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能力不足是导致批评的关键。不过,对于那些自尊心很强且非常容易产生自责情绪的人来说,他们会联想到这件事情之外的因素,将自己人格的不完整与不健全视作遭致批评的根源。

当然,我们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件事情,可能你的老板有一部分的责任,他可能没有把握好批评的尺度,也许他本身就是错误的。但是,如果你把对方的评价完全牵引到自己的人格上,就会造成更大的自我谴责后果。

另一方面,如果你将责任全部推卸到了他人的身上,旁若无人,事不关己,也不利于构建你对自己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认同。

2.我们要为自己确定合理的可比性的对象

为自己找一个恰当的参照物,是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选择参照物进行自我评价,也是人类进行自我学习的通用模式。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人们通常喜欢选择跟自己没有共同背景且经历悬殊的人相比较。

一个普普通通没有任何背景的年轻人,如果他总喜欢和比尔·盖茨、李嘉诚相比,那么他们的背景过于悬殊,根本没有可比性。如果我们长期坚持跟缺乏可比性的人相比较,则难免会产生持续性的失落感,不利于建立健康的信任感。

当然,你如果选择与能力不如自己的人相比较,则不可避免地导致内心产生自满和自恋的情绪。过高或者过低的自我评价,都会偏离正确的自我认同方向。如果我们跟自己情况比较相近的人对比,可比性就大多了。此外,和自身情况作纵向的对比,有利于把握自身能力的进展状况。只要我们总体上比以前有进步,那就值得高兴和表扬。

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一下子超越那些极为优秀的人,但是只要不断地努力,就可能超越他们。

人们对事物绝对化的要求以及过于概括化的看法是形成不合理信念的重要原因。绝对化与过于概括化是一个人深深的自卑感形成的认识基础。现实中,不少人对自己或他人持有“必须”或“应当”怎样的要求,若达不到这种要求,他们就无法适应,甚至会因此否定自我。

比如,一些人认为“我必须是完美无缺的”,“所有的人都应接受我喜欢我”,“我必须干得比其他人好,一定得赢得他们的赞赏,否则我就完蛋了”等等。以上这些,就是绝对化观点的代表。同样地,一个人因他人说自己不行,或者失去了工作,就因此认定自己确实一切都不行,一无是处,永无作为则就是过于概括化的看法。

这是最为错误的生活态度,他们以自己所从事的某一事物或某几件事的失败推而广之地评价整个人生的价值,一定会导致失落、悲伤、自责的负面情绪,进而形成严重的自卑心理。

因此,一个人必须改变不正确的思维方式,避免绝对化与概括化的观点,才能改变不合理信念,从根本上消除自卑,为自己带来积极快乐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