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顶级CEO的商道真经
1084500000026

第26章 任正非:在危机和忧患中成长 (4)

华为经历了十年高速发展,能不能长期持续发展,会不会遭遇低增长,甚至是长时间的低增长;企业的结构与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员工在和平时期快速晋升,能否经受得起冬天的严寒;快速发展中的现金流会不会中断,如在江河凝固时,有涓涓细流,不致使企业处于完全停滞,这些都是企业领导人应预先研究的。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他在思考该如何应对华为的冬天。

对于日本经济的十年沉沦,任正非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这样分析:

日本企业面临的三种过剩,沉重地压在企业的头上,使之调整困难。这三种过剩是雇佣过剩、设备过剩和债务过剩。这三种过剩的调整,涉及机构改革、结构及产业重组,向发展知识创新产业过渡,以及培养核心经营能力和向速度经营的转变。过去的日本企业体制,束缚了这种转变,使之困难重重。

随着日本企业长时间不吸收新员工,员工平均年龄逐步增大,人才结构由宝塔形转向纺锤形,优秀的人才少,新生力量少,年龄大的一般员工多,使企业缺少活力,而且工资成本较高。由于人才的流动减弱,职位相对凝固,使创新明显不足。日本企业的内部改革滞后,国内企业竞争不激烈,企业内部员工也缺少必要的竞争。促使企业改革的内因、外因,并没有因为经济不景气而凸显。日本企业完全靠自身力量实行较大的改革,十分困难。如前所述,日本是一个治安很好、生活很舒适、稳定的国家,尽管八年未涨工资,但并不足以威胁消费,人们比较安于现状,日本人连留学都很少出去。这种安定,也不利于迫使企业痛下决心进行改革。

尽管日本企业已废除了年功序列制、终身雇佣制,加强了绩效考核,内部也开始进行改组,重新划分结构,从一个大公司什么都干,逐步收缩到几大领域,然后这几大领域财务独立,使核算目标清晰化等,但观念和文化的惯性使这种变革的努力见效不大。

经过苦苦挣扎,日本企业开始意识到:这种种困难汇总起来,其实就是一个问题,即他们正在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没有核心竞争力,而不是什么业务可以做、什么业务不可以做。

从2000年开始,日本开始进行改革,除了推行员工持股制度,激活和推动员工之间和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日本政府还介入企业管理,计划在2003年之前处理完不良债务,把33兆亿日元的债务从银行买回来,实行小政府运行方式,确立地方分权,进行税制改革,降低所得税,提高消费税。同时日本也对教育制度进行改革,改变以往的平均教育法,采取因材施教的分类教育政策,开发人的潜能,提高年轻人的创造力。日本政府还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引进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IT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一系列的措施,为日本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任正非这次访问,正是日本经济的复苏时期,但尚未完全恢复。不过,日本社会治安状况良好,街道整洁有序,人民安居乐业,让任正非感触良多。他认为:日本一旦重新起飞,凭借这样的基础一定能一飞冲天。然而,任正非始终不忘为自己的企业思考:如果华为连续遭遇两个冬天,也像一些日本企业一样几年不涨工资,华为人是否还会平静、沉着地应对,克服困难,期盼春天。

任正非由此想到,如果华为的增长速度大幅减慢,日本企业的雇佣过剩、设备过剩和债务过剩这三种过剩都将在华为出现。没有及早地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肯定会陷于被动。因此,任正非在《北国之春》中着重提出,如果华为也遇到日本企业所遭遇的这一切,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方法,他这样认为:

只要华为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自我批判,不断地建设与改进,总会有出路的。就如松下电工昭示的救冰海沉船的唯有本企业员工一样,能救华为的,也只有华为自己的员工。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要创造美好的明天,全靠自己。

冬天总会过去,春天一定会来到。华为应该趁着冬天,养精蓄锐,加强内部的改造,华为将和日本企业一样自信有方法度过严冬。华为定会迎来残雪消融,溪流淙淙。华为的春天也一定会来临。

此前任正非曾有过美国之行,但是这次有所不同,他要寻找的是引领华为员工面对挫折与困境的方法,鼓励企业安然度过冬天所必需的精神和信念。在一次研发常委会议上,任正非给大家分析了当时的大环境,鼓励人们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华为的冬天”,要善于从困难中看到希望。他说:

冬天也是可爱的,并不是可恨的。华为如果不经过一个冬天,企业的队伍一直飘飘然是非常危险的,华为千万不能骄傲。所以,冬天并不可怕。华为是能够度得过去的,今年可能利润会下降一点,但不会亏损。与同行业的公司相比,华为的赢利能力是比较强的。华为还要整顿好,迎接未来的发展。

任正非总是给人一种不苟言笑的印象,他手举一只无形的鞭子促使着华为的员工不断前进,像狼一样争夺海内外的市场,一点都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他不断在公司内施以压力,迫使还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华为人绷紧神经,在枪林弹雨的前线继续奋战。但是在任正非看似严酷的外表下,其实他更懂得如何在下属感到失望的时候及时鼓励他们,引导他们看到春天的希望,闻到春天的气息,朝着目标大步奔跑。

2006年,企业顾问哈里·赫特森与管理咨询师芭芭拉·佩里发表了一篇名为《领导要给员工希望》的文章,在管理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希望是火种,有了希望,人们将不再愤世嫉俗和委靡不振。播种希望是领导者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若是领导者在行动或讲话前先自问一下:自己采取的行动或者说的话有可能扑灭希望,还是会点燃希望,他们将获得莫大的好处。

在“华为的冬天”里,正是由于任正非以其巨大的精神推动力,积极寻求日本政府和企业渡过危机的方法,为华为人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使得华为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处变不惊、处难不慌,平稳高效地不断往前飞跃。

市场繁荣的背后充满危机——战略规划

华为的大名早在2000年左右就已经在中国企业界流传开了,这缘于华为总裁任正非的两篇管理名作《华为的冬天》和《北国之春》。在这两篇名作里,通篇都在强调的是危机意识,任正非作为一个企业家的爱国情怀、忧患意识及对企业管理的纵深思考,显示了华为这个企业的成长基于一个一般中国企业所不能企及的思想高度,这种忧患意识也成为华为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而对于当时众多中国企业来说,这些观念无疑具有发振聋聩的意义。

在那篇闻名于业内的《华为的冬天》中,这样阐述“失败一定会到来”的观点。他说十年来他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只有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华为才存活了十年。他希望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只有做到这点,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的,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他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任正非思考着: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面临破产,该如何应对。华为在思考着,它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华为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他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任正非当然希望华为公司的太平时间越长越好,但是,四季轮回不可能永远都是春天,冬天是一定会到来的。所以,在后来紧接着出炉的姊妹篇《北国之春》中,任正非以一种笃定的语气来阐明他的论点:

华为的危机,以及萎缩、破产是一定会到来的。

现在是春天,但冬天已经不远了,华为在春天与夏天要念着冬天的问题。华为人可否抽一些时间,研讨一下如何迎接危机。IT业的冬天对别的公司来说不一定是冬天,而对华为可能是冬天。华为的冬天可能来得更冷、更冷一些。因为华为还太嫩,经过十年的顺利发展没有经历过挫折,不经过挫折,就不知道如何走向正确道路。磨难是一笔财富,而华为没有经过磨难,这是华为最大的弱点,使华为完全没有适应磨难的心理准备与技能准备。

在这些观点提出的同时,任正非加快了华为内部整理、业务流程、供应链等环节的改革。他的这些讲话既为这些变革运动提前做好思想准备工作,也为华为未来将向何方(职业化、国际化)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其实在更早的时候,即1995年,任正非就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华为即将到来的危机。

1995年,华为自主研制的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经过两年的研发、实验和市场推广之后,终于在市场上实现商业运作。华为的08机与巨龙的04机一起,成为中国广大农村通信市场的主流设备。华为人为此欢欣鼓舞,对公司的发展前景满怀信心,而任正非则清醒地意识到:

由于全世界厂家都寄希望于中国这块当前世界最大、发展最快的市场,因而拼死争夺,形成了中、外产品撞车,市场严重过剩,形成巨大危机。大家拼命削价,投入恶性竞争,由于外国厂家有着巨大的经济实力,已占领了大部分中国市场,如果中国厂家仍然维持现在的分散经营,将会困难重重。

1996年,华为全年完成销售额26亿元,经过八年艰苦奋战,华为正式进入顺利发展阶段。而此时任正非却尖锐地提出:面对成功,华为人必须有一种清醒的认识,否则成功带来的不是企业的繁荣,而是令人措手不及的危机。他表示:

成功是一个讨厌的教员,它诱使聪明人认为自己不会失败,它不是一位引导人们走向未来的可靠的向导。它往往会使华为以为八年的艰苦奋战已经胜利,这是十分可怕的。华为与国外企业的差距还较大,只有在思想上继续艰苦奋斗,长期保持进取、不甘落后的态势,才可能不会灭亡。繁荣的里面,处处充满危机。

任正非认为,成功没有止境。例如:对于生产工艺、产品加工质量,华为人都应该有一种“每天继续改进”的欲望;而市场营销则要从公关、策划型向管理型转变;至于中高层管理人员要善于作势,基层管理人员则要把工作做实。任正非坚持认为,成功只能说明过去,只有在思想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才能不为过去的成就所束缚,才能在更高的层次获得更大的进步。

在一次表彰大会上,任正非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作出成绩的华为人表示了真诚的祝贺,并号召全公司人员以他们为学习的榜样。在这样一个皆大欢喜的庆功会上,任正非仍然不忘提醒沉浸在喜悦中的华为人要警惕繁荣背后的危机。他表示:

繁荣的背后都充满着危机。这个危机不是繁荣本身的必然特性,而是处在繁荣包围中的人的意识。艰苦奋斗必然带来繁荣,繁荣以后不再艰苦奋斗,必然丢失繁荣。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来。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给了人们非常深刻的启示。忘却过去的艰苦奋斗,就意味着背弃了华为文化。

那么,任正非希望华为人理智对待目前的繁荣,时刻预防可能会到来的危机。他说,世界上他最佩服的勇士是蜘蛛,不管狂风暴雨,不畏任何艰难困苦,不管网破碎多少次,它仍孜孜不倦地用它纤细的丝织补。数千年来没有人去赞美蜘蛛,它们仍然勤奋,不屈不挠,生生不息。他最欣赏的是蜜蜂,由于它给人们蜂蜜,尽管它有时会蜇人,人们都对它赞不绝口。不管如何称赞,蜜蜂仍孜孜不倦地酿蜜,天天埋头苦干,并不因为赞美而少产一些。胜不骄,败不馁,从它们身上完全反射出来。在荣誉与失败面前,平静得像一潭湖水,这就是华为应具有的心胸与内涵。

任正非认为,华为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直风调雨顺,狂风暴雨是一定会来的。他希望在那个时候每一个华为人都能像蜘蛛一样,不管遭遇多少挫折和打击,都不要放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补网”,等待危机过去;他要求华为人必须做到,在面对繁荣和赞扬时,像勤奋的蜜蜂一样,埋头苦干,不为得失而耿耿于怀。这种“在荣誉与失败面前,平静得像一潭湖水,就是华为应具有的心胸与内涵”的精神后来被纳入华为的企业文化中。

只有时刻思考企业生存景况的人,才能明白企业的发展之道。任正非就是这样一位充满危机和忧患意识的企业家,他也为中国许多盲目扩张和冒进投资的企业领导上了一课,这并非是一种杞人忧天式的妄自菲薄,而是一种充满远见卓识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