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顶级CEO的商道真经
1084500000052

第52章 俞敏洪:创意撬动教育产业 (3)

新东方这种“老师应该感恩学生”的观点,对于不愁生源,获得大量国家经费支持,享尽各项优惠资源的“名校”,是根本不能理解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生源,最先进的设备最优秀的老师,也不可能将新东方做起来。有最好的导演人气最高的明星,哪怕在最华美的影院上映,没有观众,电影终归会寂寞、会消亡。因此,新东方的“学生利益至上原则”未必有多高尚,但是不这样做,学校必将面临关门的危机,这是规则和制度的强大作用。企业也应该借鉴这一做法,应该怀有虔诚的感激之情,将消费者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为他们着想,为他们服务,兢兢业业,从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中多争取一块蛋糕。

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老师尊重学生,学生将以成倍的崇敬和感激来尊重老师,学校也会因此形成互相尊重爱戴谦让的氛围,有利于老师与学生的沟通,形成一股合力,这也正是新东方在其他竞争对手面前不可复制的优势,尊重是由内心发出的真实感情。

俞敏洪认为只有老师了解学生,才会有最合适的教育方法。他说,老师学生接受新东方,需要学生喜欢新东方。新东方坚持的宗旨是内涵不变,表现形式可以对元化。新东方就是这样成为出国留学的“敲门砖”,甚至有人评价为“出国梦的制造者”,“将中国人望而生畏的TOFEL、GRE考试变成了福特式生产线”。

在新东方的创业阶段,俞敏洪在停电黑暗的夜晚用烛光点燃学生的出国希望;在新东方成长时期,俞敏洪依然坚持“学生就是上帝”这一原则尊重关怀学生,用“活着是美丽的风景, 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样的话语激励他们。学生永远是俞敏洪和新东方的希望。

新东方是一项创意产业

2007年12月15日,“中国改革与发展论坛首届全国创意产业与风险投资峰会”在上海举行。主题是向人们提供一个系统了解创意产业发展的平台,并为全国的创意企业提供一个与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沟通合作的机会。其中,阿里巴巴、分众传媒、新东方、腾讯等创意企业都悉数到场,为观众呈现一场精彩的创意案例演出。

从某种意义来讲,新东方是中国英语培训业的代名词。在这一行业,无论后来者如何努力,都难战胜这一普遍的认识。但是新东方能参加创意峰会就说明他有创新,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俞敏洪解释说,新东方之所以称为创意产业,是新东方在人家的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是它突破了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摸索出了一条是别人没有摸索到的新道路。俞敏洪觉得,每一次突破都是每一次积累的结果。这就形成了新东方特色,后来发展成了“新东方模式”,它包括“多种流派,百花齐放”和“营销一种人生精神”两大内容。

新东方教学方式灵活,而且创新很多,对于老师的教学风格也是兼容并包,鼓励百家争鸣。如果按授课特色来划分,新东方老师可以分为三个流派:激励派、学院派和激情派。

俞敏洪是“激励派”的代表人物,他追求通过“语言的力量”调动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讲究课堂氛围。他运用人生哲理性语言,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复兴精神,甚至对爱情的不懈追求;他还在枯燥的英语学习中注入幽默、笑话、知识、人生激励,使得苦闷的学习过程变成追求人生目标的快乐享受。

俞敏洪认为,语言是一种鲜活的东西,跟传染病一样,是有传播魅力的;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发展的科学。学生喜欢活的语言,老师用陈旧的语言去讲,是没有用的。所以说内容是否正确不重要,重要的是传播的方式和形式是不是具有魅力。他领导的“激励派”从某种意义上改变了中国外语教学的模式。它让课堂气氛轻松活泼,让老师可以自由发挥,老师和学生都享受传播和接受知识的过程,其乐融融。

“学院派”的代表是胡敏。他寡言少语,身上有股学究气息,很少说笑话,讲课也不像“激励派”那样激情四射、妙语连珠。但是他严谨的风格和缜密的思路,征服了许多听惯了“激励派”老师谈笑风生的学生。

新东方曾经有位学员在给老师评分的时候,先对其他几位老师大加赞赏,滔滔不绝充满溢美之词,但是他还是认为,其他老师本来都可以得4.5左右的高分,但是在他听完胡敏老师的讲座之后,只给他们打了4.0分,给胡敏老师打了5.0分的高分。他认为并非其他老师不够优秀,但是与胡敏老师比还是有差距客观存在。虽然这只是某位学生的个人之见,但是胡敏“学院派”的魅力显露无遗。

“激情派”是江博创立的,主要是指他的“激情新概念英语”。他讲究激情演绎、审美教学,所以他的风格介于“激励派”和“学院派”之间,立足于从本质上寻找中国学生多年来学不好英语的症结所在,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巨大潜力。早期新东方条件艰苦,江博老师的“教室”是中关村礼堂二楼左右两条狭长的过道,开始是只能放32排、73个座位的“小教室”,后来换到32排,能放101个座位的“大教室”。由于距离太远,后排的学生为了看清讲台上的他,不得不用望远镜来缩短与“崇拜者”的距离,可见追随者甚众。

这些流派风格各异、百花齐放,形成了新东方多元化的教学风格,也造就了一大批明星老师。每次培训结束,学生都争着请老师签名,和老师合影,给老师献花。这俨然成了“追星族”和明星的关系,难怪有人笑称“新东方的三尺讲台是一个造星T台”。

各流派多元化的教学风格和教师实力成为新东方成功的一大法宝。但是,新东方能稳居国内英语培训老大的地位,仅凭一件利器是不够的,它还有一样独门功夫,就是在给学员们传授知识的同时,培育一种人生精神。

新东方的“人生精神”其实就是一种“励志”,一门“成功学”。俞敏洪曾表示:新东方是有一点成功学的,但它不是把成功学仅仅体现在表面上,而是发展出一套成功学背后的综合价值观念出来。价值观就是信仰、对国家的看法、对民族的看法上,是大家上下保持一致并且真心相信的东西。

新东方的成功缘于它用“励志”对所有学员的精神进行了成功的整合,这是目前绝大多数公办或民办学校都做不到的。俞敏洪认为这是新东方发展过程的一个创新,他说,他觉得做生意实际上就是在看人们内心到底需求什么,就像新东方认为学生渴望更加成功,渴望更加幸福,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踏上人生新的台阶。他认为这就是新东方所有教学和所有工作的落脚点。

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浦·科特勒曾经说:“在新经济条件下,营销学的成功势必要从顾客的角度出发,企业需要以顾客观念制定相应的营销战略。”俞敏洪从新东方一开始创办就意识到这个问题,非常注意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他发现许多培训学校对学员的态度、管理和理念上都有缺陷,它们只注重如何教好课程,而忽略了另外一个问题。能够花钱参加TOFEL、GRE考试培训的学员,都是在校学生的佼佼者,教师仅仅教好课程是不够的,无法满足学员的要求。

俞敏洪认为,新东方与众不同的地方,并非只有教英语的老师,而是会聚了一群乐意感知社会变化以及推动社会变化的人。新东方的老师教给学员们如何为人处世,做事的心态,做人的胸怀、理想、追求和目标等,这使得学员的潜能被激发,最大化地利用了新东方的教学资源努力学习。而学员们的勤奋刻苦又从另外一面诠释了新东方精神,他们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点燃了新东方老师为教育事业甘愿奉献的热忱。教学共同促进,一起追求成功。

据调查,许多学员选择新东方,除了看重培训水平外,浓重的校园文化也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学生们把新东方比喻为“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来到新东方,收获最大的不是英语知识的提升,而是对人生奋斗不止,对生活充满激情!”

新东方多元化的教学风格造就了明星老师,成功和激励学的“人生精神”受到学员的赞誉,这些都会在学生中形成“口碑效应”传播开去,每一位进入和走出新东方的学生,都会成为它的义务广告宣传员。同时,许多只重视教学效果的竞争对手却纷纷倒下,退出培训行业。由此可见,一个不注重人文关怀,没有把它当成独特力量的教育机构,一个只把培训当成简单冷酷的商业交易来对待的培训企业,终究会被淘汰。

俞敏洪用新的创意创造的“新东方模式”,给他的企业阐释了新的意义。新东方不单单是培训机构、提高英语能力的地方,它已经成为快乐、激情、勇于追求成功的象征,成为学生们插上希望翅膀的起点。

要跑得快,同时还要能停下来

静谧的非洲大草原上,夕阳的余晖普照大地,这时,一头狮子在沉思:明天当太阳升起,我要奔跑,以追上跑得最慢的羚羊;此时,一只羚羊也在沉思:明天当太阳升起,我要奔跑,以逃脱跑得最快的狮子。所以,无论你是狮子或是羚羊,当太阳升起,你要做的,就是奔跑。

这是在新东方的课堂上流传甚广的故事,牛根生也曾多次讲给蒙牛的员工听,这个故事甚至是伊利和蒙牛这两大竞争对手各自危机意识的体现。在企业家眼里,生存和发展同样重要,扩张和稳定难以平衡。经营者的责任就是要巧妙地把握住这两种力量之间的动态平衡,促使企业在扩张的过程中保持稳定,在稳定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扩张。

新东方在中国教育行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并没有让俞敏洪就此止步不前,高枕无忧,他反而比以前更恐惧,更忙碌。因为培训市场日趋激烈,新东方跑在第一位,容易忽视身后紧跟的追赶者,自身的能力很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退化掉。所以新东方的创业者们总是出去考察,学习国外先进的办学思维和模式,始终警惕地注视着自己前进的步伐,拓宽自己的视野,及时自我反省。俞敏洪认为,他们总是找时间到世界各地走走,是因为他们要不断吸收新的东西,他们的目光不可能总是停留在新东方的大楼里。而且,他们总有新设想。

俞敏洪不仅要求新东方的股东们调整心态,保持强烈的危机意识;而且对新东方的基层老师仍然按照“打短工,拿高薪”的薪酬制度。俞敏洪对此的解释是,因为这样做能给授课的老师危机感,从而确保新东方“学生是上帝、衣食父母”的宗旨,主动自觉的提高个人能力,更新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