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经商法则:商人也要学识渊博
“商人要学识渊博”,这是犹太人提出的口号,同时也是他们的经商法则。学识渊博不仅可提高商人的判断力,还可以增加其修养和风度。一个文质彬彬的人和一个粗俗不堪的人,分别去应酬同一宗生意,成功几率大的必然是前者。
犹太商人要求自己懂得的并不仅仅是业务知识。他们对与商业几乎没有什么关系的事物,往往都知道得很详细。犹太商人很健谈,话题涉及各个方面。不管是经济、政治、法律、历史还是生活小细节,他们都能谈得头头是道。
例如,他们对大西洋海底的鱼类、汽车构造及植物种类等,都能说出一二,有的甚至具有近似专家的知识。在我们看来,这些知识和商人没有什么关系,不过是为生活增加一些趣味而已。犹太人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拥有各方面的知识,是商人的基本素质,是在生意场上赚钱的根本保证。
只要看看犹太人在全世界拥有的财富,就可以知道,学识渊博给商人带来了什么。
有个日本商人,他对犹太商人的经商办法掌握得很好,并在经营服饰品贸易中立住了脚跟。他想进一步扩大营业范围,且看中了犹太人发财的钻石生意,但他又了解到日本的钻石生意很不景气,为了避免遭受失败的命运,这个日本商人拜访当时有名的世界钻石大王玛索巴氏,问他:
“钻石生意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玛索巴氏毫不客气地回答他:
“要想成为钻石商人,必须先要拟好一个一百年的计划。也就是说,单靠你一生的时间是不够的,最少要赔上你孩子那一代,要两代人的时间才行。同时,经营钻石买卖,最要紧的一点是获得别人的尊敬和信任,被人尊敬和信任是贩卖钻石的基础。因此,钻石商人学识要非常渊博。”
玛索巴氏想考一考日本商人的学识,冷不丁问:
“你知道澳大利亚近海一带有些什么种类的热带鱼吗?”
该日本商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虽然有些懊恼,但他又不能不由心底里佩服玛索巴氏的学识和经商经验。事实上要使学识渊博,一代或两代的时间是远远不可能的。犹太人本身也是在继承几千年祖先留给他们的经验的基础上才拥有了这样丰富的学识。至于怎样才能获得别人,尤其是顾客的尊敬和信任,其途径只有一个,即学识渊博。
最重要的是,学识广博的人可以放眼世界,他们站在经营大师们的肩膀上俯瞰脚下的财富。知识丰富的人就是把自己放在了世界巨富们那里学习他们最为精髓的赚钱秘诀。
正因为拥有如此渊博的知识,他们才具有高智商的头脑,成为公认的“世界第一商人”。在犹太人眼里,知识和金钱是成正比的:只有丰富的阅历和广博的业务知识,在生意场上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这是能赚钱的根本保证,也是商人的基本素质。
犹太民族是“书的民族”
犹太人对书的崇拜,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已经不能用一般的求知好学来概括了。
用他们的话来说,书就是他们一切智慧的根源,也是获取一切财富的根本。他们对书的喜爱达到了嗜书如命的地步。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表明,在人均拥有图书的比例上,以色列为世界之最,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除教科书外,以色列每年出版的图书品种达几千种以上。13岁以上的犹太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
以色列全国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共有几百所,平均不到几千人就有一所公共图书馆。国内办出的借书证有上百万,相当于以色列全国500多万人口的1/5。
以色列城市的最佳风景是咖啡馆和大大小小的书店。以色列人的每一天往往是从一张报纸、一杯咖啡开始的。而大学生则愿意在幽静的书店中度过周末。
以色列每年都要在耶路撒冷举办国际图书博览会。博览会期间,很多世界各地的图书爱好者或商人前来洽谈、参观,选购者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书。
当地每年还要举办“希伯来图书周”,这是以色列人自己的图书节。不少犹太人很早就准备一部分钱,像盼望盛会一样等待图书节的来临。
在每一个犹太家庭里都会有着世代相传的规定:书橱及学习用具只可放在床头,不可放在床尾。这样的规定就是告诫本民族的人:书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不能对书本有所不敬。
如果一个人在旅途中,发现了他们未曾见过的书,那么这个犹太人一定会买下这本书,带回去与家乡人共同分享。因为他们认为外来的书籍和知识是别人智慧的结晶,应充分地学习和利用,为自己的未来打下深厚的基础。
著名典籍《塔木德》上这样记载:把书本当作你的好友,把书架当作你的庭院,你应该为书本的美丽而骄傲!采其果实,摘其花朵。
犹太人认为,人们之间可以有各种恩怨,然而知识却是没有界线的,它是属于全人类的,不能因为存在偏见而影响智慧和真理的存在及传播。因此,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抛弃书本。
为了保护书籍的传承性,1736年拉脱维亚的犹太社区通过了一项法律。
该法律规定:当有人借书时,如果书本的拥有者不把书本借给需要它的人,应罚款;如果有人去世了,要在棺材里放几本他生前喜欢的书,让书伴随他死去的躯体,宽慰他的灵魂。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犹太人对书本的态度:书本可以让人获得对生命的期望和更多的奖赏。
万事教育为先: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
以色列开国元勋本里安曾说,“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
在犹太社会中,文化教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犹太人认为,人生的第一义务是教育子女。在犹太典籍中常见到这样的话:“父亲给子女的教诲,就是智慧之言”;“孩子,要听你父亲的教诲,不可背弃你母亲的教导。”
由此可见,犹太人把教育儿童作为毕生的事情。犹太人之所以如此强调对子女的教诲,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一个人的成才不在先天,而在后天的教育。
早在中世纪的时候,遍及欧美的犹太社团都极为重视教育与学术研究。为了让孩子成为有知识的人,犹太人对教育怀着极高的热忱。
以色列建国后为了振兴本国的教育事业,很多以色列国家领导人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又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如前总统纳冯教授在卸职以后又勤勤恳恳地当上了教育部部长,而且还全身心投入其中。这在其他国家是极为罕见的,但在以色列却是很平常的事,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真正认识到了“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
虽然以色列历任政府施政纲领不同,但在教育问题上的政策却始终如一。他们都“视教育为以色列社会的一种重要财富,也是开创未来的关键”。他们教育的目标是把一个人造就成对国家、民族富有责任感的成员。
犹太人对教育的重视不是空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投入,政府会千方百计地为教育创造各种优厚的条件。
《塔木德》上曾经指出:如果学习是最高尚的事,那么,创造学习的机会便是仅次于学习的事。
所以,许多犹太社团都把教育投资视作一种责任与义务。
直至今天,犹太人捐款的第一投向仍是学校建设。在以色列的一些大学里,奖学金、研究基金都由外国犹太商人提供。希伯来大学、特拉维夫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这三所最有名的大学中,至少有一半董事是外国人,尤其是美国犹太人。
一个尊师重教的民族,必然是文化素质很高的民族。犹太民族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它使犹太人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文化水准很高的群体,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对于任何一个时代来说,教育都是通向成功的途径。在当今社会,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之间更是存在着直接关联。据统计,一个高中毕业生一生要比一个初中毕业生多挣10万美元。一个大学毕业生要比一个高中毕业生多赚25万美元。一位分析家这样说道:“犹太人家庭是学问受到高度评价的地方,在这方面,非犹太人的家庭则相形见绌。就是这个因素构成了其他一切差异的基础。”
早在11世纪时,犹太民族就几乎消灭了文盲,人人都能阅读文字。而当时欧洲的基督教徒,绝大多数人却是文盲。当历史进入近现代以后,犹太民族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崇尚知识的巨大优势立刻体现出来。他们迅速地适应和接受了现代世俗教育,在文化科学领域里迅速地走到别人的前头。因此,在近现代,犹太民族人才辈出,出现了一大批的科学家、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一位著名的学者总结得好:“犹太人之所以善于赚钱,他们的知识和教育在其中起了重大的作用。”
拉比——犹太民族的精神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