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跟哲学家谈幸福
10863000000034

第34章

不少人将富人致富的原因,直接归纳于他们生来富有、他们创业成功、他们比别人聪明、他们比别人努力或者他们比别人幸运。但是,家世、创业、聪明、努力和运气不能解释所有致富的原因。我们都熟悉自己生活中的不少有钱人,他们并非出生在有钱人家,也不是什么大生意人,也不见得很聪明,并且也不是都受过什么高等教育,但他们却富了起来。凭什么呢?凭他们较强的理财能力。

台湾理财专家黄培源研究大量致富者后,得出一个结论:1/3的有钱人是天生的,1/3靠创业积累财富,1/3靠理财致富。他认为,诞生于富裕之家的毕竟是少数,而创业成功的比率也只有7%,因此,理财得当是普通百姓致富的最佳途径。有人认为,理财不过是精打细算而已,最多只是改善一下个人或者家庭的财务状况,与我们的致富目标相差甚远。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理财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致富之道,而且利用理财致富是人人可以做到的。你不需要是有钱者、不需要是高收入者、不需要是高学历者、不需要具备专门的知识与高超的技术、不需要靠运气,你所需要的只是正确的理财习惯。因此,一个人有没有钱不重要,收入高低不重要,影响一个人未来财富之多寡,在于有没有学会理财,有没有开始理财。这项工作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并不轻松,不过无论如何,都绝对值得你去做!

这是个日新月异、财富充沛的时代,同时也是个强迫理财的时代。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每个人都渴望发财致富,借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准或达到人生的目标。在这关系到未来财富地位的关键时代,你不能再对理财漠不关心,或者对投资一无所知。你必须趁早接受正确的理财观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沿着财富增长的路子走下去,才能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赢得胜利。不妨现在就检视一下自己,你是否养成了较好的理财习惯?是否制订了明确的投资计划?是否在沿着追逐财富的正确轨迹前进?这是决定我们能否致富的重要因素。大多数人将资产摆在金融机构而不投资,而一开始投资理财又只想快速致富。结果钱存在银行发不了财,而从事快速致富的投资反而弄得血本无归。殊不知,致富要靠理财,理财要靠方法。不敢投资和盲目投资都是理财的大忌。

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也正是富人与穷人的区别之一。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每一分钱?如何及时地把握每一次投资机会?理财的要诀是开源和节流。所谓开源,便是争取资金收入;所谓节流,便是计划消费,预算开支。成功的理财可以增加收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改善个人或家庭的生活水平,从而使你走向富裕。理财致富,是人人都能办到的,也是人人应该去做的。

那么,怎样才算“会理财”呢?以下几种方法很值得大家尝试:

第一,投入时间。 理财是要花时间的。收集整理数据、核对数字、分析情况、做出财务决定等都需要花时间。而理财界的一个老笑话是,多数人每年花在计划旅游的时间多过理财的时间,不投入必要的时间,一定做不好理财工作。

第二,累积理财知识。要精打细算,也得知道一些理财知识才行,包括数学、投资、企业规定、税法等。这方面的内容很多,但其实掌握基本知识就开始有不错的效果;而且碰到一件学习一件,也很快就能全面掌握。当然,不断学习是必要的。

第三,简化生活。许多人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理财,是因为觉得很烦。理财本身不太可能变得更有趣,但简化生活可以让理财工作比较不烦,能整合的尽量整合,例如只拥有信用卡一张、银行账户一个,另外再挑一家稳当又保险的证券公司开设一个投资账户就够了。

第四,利用工具。能自动化的事情,尽量自动化,例如网络付款甚至自动付款应该多加利用、买一切东西都刷卡可以自动记录开支。很多金融服务公司都有各种分析、评估、筛选的工具可提供便利,帮助客户节省时间。

第五,养成好的理财习惯。把良好的理财原则养成习惯,不但有助个人财务,还可以节省工作。比如说,我的钱大体上都已经花在刀刃上,所以我根本不做预算。

第六,避免花钱的事情。交通意外、生病、离婚、诉讼等事件可能对个人财务造成特别大的冲击,能避免这些事情其实就是在省钱。所以理财达人甚至都不开快车、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听老婆的话,而且偷偷的尽量减少与人往来以避免纠纷。

6.会砍价不丢面子

如今,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有些商品价格比实际高的离谱。消费者稍不留神,就会被商家“砍一刀”。所以,掌握科学、可行的砍价之法方能保护自己的利益。砍价是一种态度、一种乐趣。如果你特爱砍价的话,那么你有成为富翁的潜质,或成为亿万富翁的伴侣(巴菲特就是砍价高手,并且都是千万上亿的砍;其现任妻子也是爱买便宜货而和巴菲特情投意合,从而嫁给了巴菲特)。所以,我们不要以为自己穷才砍价,砍价跟穷富完全没有关系。砍价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乐趣。砍价必备心理素质——“厚黑学”。砍价时要“心狠手辣”,脸皮厚,其中“心狠手辣”更重要。无处不砍价、无时不砍价。

谁买东西没有挨过“刀”?但能就这么任商家随意“宰割”吗?当然不可以,根据许多人的经验发现,要会砍价,真得“厚脸皮”才行。不要怕商家跟你大动干戈,要知道,你一旦硬起来,他往往就会软下去。再说,跟顾客吵架,他不是在拆自己的台吗?砍价就得“厚脸皮”,别觉得砍了半价商家就会去跳楼,没有的事。他卖出一件商品,高兴还来不及呢。只是他不会告诉你,一件商品他真正从你那里赚了多少。

假冒伪劣的东西,需要你练就“火眼金睛”,一般来说,想要生意长期做下去的人,卖假冒伪劣的玩意儿他也知道做不长,即使是“名牌”,他也不会向你特别强调那是名牌,因为他心里清楚,那显然是假名牌,而且他也知道顾客都不是“吃素的”!这是其一。其二,现在很多商品的情况是:货真,但价不实。比如入冬前卖得十分火暴的“保暖内衣”,价格动辄数百元,内行专家们对其进行价值评估,也就是五六十元。再扫视一下大小商家,使的也是“打折”、“跳楼”、“买一送一”、“挥泪大甩卖”等招数,你就明白这价格是个橡皮筋,在商家手里任意伸缩。但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老话:“买的没有卖的精。”你别以为得了便宜,那貌似便宜的背后,是“温柔的一刀”。

要学会砍价,就得“狠”一点,但对于某些人来说,砍价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大家都知道:“甭管价多高,拦腰给一刀。”可有的时候,你就是再狠心一点,拦腰砍掉一多半,最后一算还是吃亏。由此看来这句话应该这样说:“甭管价多高,至少拦腰给一刀。”也有人介绍说,还是去大商店买东西,至少东西实在,质量有保证。可如今不少大商店,也在“引厂进店”,“出租柜台”,乃至出现假货,也并非万无一失,言无二价。而且,大商店的商品价格往往还会明显高出小市场好多。有一句名言:理论来源于实践。这句话也可用在砍价上,还是多去实践中学习吧,自己在购物过程中认真总结、反复琢磨“砍价”的学问吧!这里,先给大家支两招:

第一,开门见山法。“说个你诚心的卖价吧!”到摊位前如是开门见山,等于给商贩来了个“下马威”。暗示着卖主“不要在我面前耍花招”的潜台词。往往会使卖主难以喊出太高的价位。

第二,阶梯退让法:砍价时,不要期冀一步到位,立马成交。所以砍价时,要大开狮口,砍得要狠。诚心买时,则可一步步地升价位,以至双方都认可后拍板成交。切不可砍价幅度过小,商贩一旦出让,你反倒会陷入“买也不是,走也不是”的窘境。

第三, 约“托”购物法:购物时,事先约上几位同事共往,彼此假装不相识。先让同事做“托”,对想购的商品来一番贬值,在选购时,再让“托”进行一番吹毛求疵。就会大灭了卖主索要高价的自信心,在这种情况下砍价,成功率极高。

第四,佯装走人法。当你真的相中了某件商品,可砍价时又不能尽如人意时,不妨来个“欲擒故纵”的佯装走人法。当商贩看到你真的离开,自己又认为仍有利可图时,就往往会降价,喊你回来卖给你。

第五,声东击西法。在称心如意的商品面前,不要喜形于色,而要不动声色。先让卖主拿几样其他商品,装作饶有兴致地讨价还价。

除此之外,你还要掌握好商家的心理特点,具体说来可分为两点,一是看商家的报价特点。首先是看人报价,对方会根据你的年龄、性别以及对该产品的了解程度等方面进行报价。其次是对你所需的产品报一个比较低的价格,然后遗憾地告诉你,正好缺货,转型。再次是对一个组合产品,会对其中的一两个报价很低,以吸引你。再有,一般情况下,报价不会颠倒贵贱。也就是说,A的价格大于B,报价时可能对他们虚报的程度不同,但一般不会出现B大于A的情况。基于这个特点,可以对同类不同档次的商品优劣,进行定性判断。二是砍到对方的心理承受价位才是会砍价。对方报价100,你砍到20算成功吗?当然不算,因为你的东西可能仅值10元。不管砍去多少,砍到对方的心理承受价位才是真正的砍价高手。砍到对方心理价位的技巧大致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你可能对你所需要的商品完全不了解,没有关系。这就是第一步要完成的任务。首先,你到第一家,要看他家的货还比较全,人看上去还比较面善。去和他聊天吧,问你所有想知道的,一般包括该商品的主要有哪几大类,功能差在哪里,知名厂家有哪些。主要是对商品的完全了解,他报的价位并不重要,但也可作为将来的参考。这一步你要基本确定你要买的货的档次,即基本定型。这一步也可以称为“侃价”。

第二步:这一步是很关键的。等你觉得你了解的差不多了,那么换一个商家。直接问你看中的商品的价格,并与第一家的报价相比较,让对方给出一个最低的卖价。然后,根据你对商品物价的了解,你要还一个非常低的价格,至于要多低才好,要根据该市场的报价习惯,他的地理位置等。总之,要非常低(如果你还价还高了,商家一般也不会表现出来,还会让你再加点,你应该从他的表情和语气中,迅速觉察到,并及时离开)。这时,一定要表现出你非常想买这个东西,要说东西还不错,我看中了,就差在价格上。这时,对方会说最低多少你拿着。你要坚持你刚才还的价,或者稍微上浮,对方可能不卖给你。那么,恭喜你,你基本知道该商品的商家心理承受价位了。就是商家所报的最低价和你所还的价格之间的某个值,至于更接近哪个,或取平均,这根据经验判断。

第三步:换一家,直接告诉他你所判定的心理承受价位,告诉他你已经了解很多了,不会少给钱。拿货,走人。这一步,所花的时间最短。恭喜你成功了。